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七氟烷用于小儿患者手术时的诱导和苏醒特征,探究七氟烷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疝气手术治疗的患儿100例,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应用七氟烷进行麻醉,对照组应用氯胺酮进行麻醉,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在诱导过程中和麻醉后苏醒的临床特征,主要通过记录患儿麻醉诱导后哭闹持续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观察记录麻醉诱导期间呛咳憋气、呼吸道分泌物、喉痉挛等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做好相关资料的记录与分析工作,评价对比两者用于小儿麻醉诱导的安全性及其优劣。结果:采取对照麻醉,分析比较记录的相关资料,诱导期两组哭闹持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呛咳憋气发生率观察组多于对照组,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无喉痉挛发生;苏醒期自主呼吸恢复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躁动观察组发生例数为25例,对照组为17例,观察组患儿出现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例数为3例,而对照组为7例。结论:七氟烷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入全身麻醉剂,血气分配系数低,对循环呼吸影响较小,麻醉诱导快且易于接受,麻醉维持具有良好的可控性,苏醒质量较高,应值得广泛应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中。
【关键词】 腹腔镜疝气手术七氟烷小儿麻醉
【中图分类号】R6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100-02小儿腹股沟斜疝是由于胎儿期腹膜鞘状突未闭塞所致,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在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中,腹腔镜随着各种器械的微形化而得到广泛应用。采取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的大切口外科手术相比具有美观、微创、术时短、复发率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1],在现代临床应用上具有很好的前景,值得推广应用。小儿腹腔镜手术对麻醉的要求特点为:快速、短效、安全,能解除人工气腹造成的不适,尽量减少二氧化碳对腹性生理变化的影响,使得患儿术后可以尽早恢复。七氟烷作为一种新型吸入麻醉药,与其他吸入麻醉药相比具有起效快、消除快且无气道刺激性等优点,本文对比分析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和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将研究报告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到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疝气手术治疗的患儿100例,其中男92例,女8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3岁。所有的患儿均为单侧斜疝,手术方式均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根据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儿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46例,女4例,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对照组50例,男46例,女4例,采用氯胺酮静脉诱导麻醉。所有患儿年龄、性别和病情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方法
观察组50例患儿均以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对照组50例均以氯胺酮静脉诱导麻醉。所有患儿术前禁食6h、禁饮4h,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阿托品0.01~0.02mg/kg,常规选择0.9%氯化钠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观察组先将螺纹管内充满8%七氟烷,然后将面罩轻扣于患儿口鼻部,新鲜氧流量为4~6L/min,接着开放静脉通道,对照组患儿由家属陪同下行臀大肌肌内注射氯胺酮8mg/kg,等患儿停止哭闹后开放静脉通道,两组患儿在入睡后常规监护心率、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静脉依次给予咪达唑仑(0.1~0.15mg/kg)芬太尼(2ug/kg),接着行骶管麻醉或硬膜外阻滞。术毕均送PACU。
1.3监测数据
记录患儿麻醉诱导后哭闹持续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观察记录麻醉诱导期间呛咳憋气、呼吸道分泌物、喉痉挛等并发症情况。术后送入PACU,观察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躁动评分及恶心呕吐、呼吸道分泌物等并发症情况。苏醒期躁动评分采用5分评级法:0分:嗜睡,呼之不醒;1分:清醒,安静,合作;2分:哭闹,需安抚;3分:烦躁、哭闹严重,不能安抚但无需制动;4分:烦躁不安,定向力丧失需制动。 2分为轻度躁动,3分为中度躁动,4分为重度躁动[2]。
1.4统计学分析处理
将研究所得数据输入统计软件SPSSl7.0进行处理,计算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标准а=0.05,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表2诱导期数据比较
表3苏醒期数据比较
表4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比较[例,(%)]
2结果
2.1一般情况(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均维持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
2.2诱导期对比(表2):两组哭闹持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呛咳憋气发生率观察组多于对照组,而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无喉痉挛发生。
2.3苏醒期比较(表3,表4):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率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观察组为50%,对照组为34%,其中两组轻度躁动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中、重度躁动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3讨论
腹腔镜由于具有美观、微创、术时短、复发率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在小儿外科得到广泛应用,然而CO2气腹后,腹压的增高可引起高碳酸血症,从而引起心脏回流量增大、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儿茶酚胺浓度高等血流动力学变化,由于人工气腹扩张腹膜,常需进行较深麻醉处理。同时,由于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脑血流比率高于成人,对其麻醉深度的掌握要求更高,过浅麻醉使循环波动大会加重心脏负担,而过深的麻醉不利于患儿苏醒,。小儿腹腔镜手术患儿一般情况较好,手术时间相对较短,适合于进行快诱导的麻醉。因此,麻醉药应该选起效快、代谢快的药物,在确保麻醉平稳、安全的同时尽快苏醒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
七氟烷也称七氟醚或者七氟异丙甲醚,是一种含氟类吸入型麻醉药物,其呼吸抑制作用明显较氟烷者低,对于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也比较小,过敏反应发生率极低[4]。七氟烷在吸入麻醉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到达麻醉效果,可以有效的去降低麻醉期间咳嗽、兴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5,6],而且七氟烷主要经呼吸系统代谢,可以明显的扩张支气管并且扩张冠脉血管降低冠脉阻力从而保护心肌供氧的平衡,正是鉴于如此,七氟烷对小儿的心肌细胞损害较小,可以有效维持患儿心肌供氧平衡。非巴比妥类静脉全麻药氯胺酮属于苯环己哌啶类药物,其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丘脑内侧核的选择性抑制[7],阻滞脊髓网状结构束对痛觉的传入信号, 也可能是与 κ 阿片受体结合而产生镇痛效应, 是目前唯一具有确切镇痛作用的静脉麻醉药[8]。 它起效快、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数十年来在小儿麻醉中占重要地位。但与此同时氯胺酮对循环系统有拟交感神经作用,可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可以兴奋边缘系统,导致苏醒期病人出现精神运动性反应,恶心呕吐等。传统麻醉方法中,氯胺酮使用量大,副作用多,在改进的麻醉方法中通过多加用咪达唑仑来缓解氯胺酮的不良反应,同事也减少氯胺酮的总用量,但也延长了氯胺酮麻醉的苏醒时间[9]。
本次研究分别使用以上两种药物行麻醉诱导,术中麻醉维持方法相同,观察两种药物诱导期及苏醒期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得出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较传统的氯胺酮诱导效果更好,更适合用于腹腔镜下的小儿麻醉。结果显示,氯胺酮诱导时可明显增加患儿呼吸道内分泌物,虽然七氟烷诱导时患儿发生呛咳憋气高于氯胺酮组,但这可能由于本试验在进行麻醉诱导时均未使家属陪伴患儿左右,使得患儿产生恐惧抵抗心理,而且七氟烷有特殊气味,部分患儿不能接受。在诱导的过程中,患儿有抵抗造成高浓度的七氟烷漏出增多,使得部分麻醉医师有反感情绪。在患儿的苏醒期,七氟烷吸入患儿较氯胺酮麻醉组呼吸道分泌物少,发生恶心呕吐概率低,但是七氟烷术后躁动发生率较高,其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是十分清楚,可能与疼痛和年龄相关,也可能与在麻醉过程中七氟烷浓度的下降过快有关[10]。由此可见,七氟烷吸入麻醉较氯胺酮静脉麻醉对于小儿手术治疗中的心率、动脉压稳定性维持具有更积极意义。观察组的平均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七氟烷吸入麻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但是七氟烷的术后躁动反应较大,应该加强对其机制研究,降低患儿的术后躁动,使其更适用于小儿外科手术的麻醉。由此可见,七氟烷在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的应用上仍具有十分良好的前景。
综上所述,七氟烷在临床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其具有麻醉诱导迅速、苏醒时间较短安全可靠的优点,应加强对其临床研究,提高用药的有效性,值得进一步在小儿科麻醉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Schier F.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ia repair aprospective personal series of 542 children [J].J Pediatr Surg,2006,41(6):1081-1084.
[2]Cohen IT,Finkel JC,Hannallah RS,et al.Rapid emergence does not explain agitation following sevoflurane anaesthesia in infants and children:a comparison with propofol.Paediatric Anaesthesia,2003,13:63-67.
[3]雪桃,李秋萍,马劲光.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09,7(6):70一71.
[4]江海霞,刘进.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诱导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06):659—659.
[5]杨寿娟,任青竹.七氟烷应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体会[J].重庆医学,2012,41(24):2521—2523.
[6]毛美睿.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在小儿唇腭裂手术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101.
[7]吴新民.麻醉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83.
[8]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麻醉学[M].第 2 版.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167.
[9]戴体俊.麻醉药理学[M].第2版.
[10]Kuratani N.Oi Y.Greater incidence of emergence agitation in children after sevoflurane anesthesia as compared with halothane: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Anesthesiology,2008,109(2):225-32.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彭君女1980.5.5 籍贯:湖南株洲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小儿麻醉单位:株洲市妇幼保健院科室.
【关键词】 腹腔镜疝气手术七氟烷小儿麻醉
【中图分类号】R6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100-02小儿腹股沟斜疝是由于胎儿期腹膜鞘状突未闭塞所致,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在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中,腹腔镜随着各种器械的微形化而得到广泛应用。采取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的大切口外科手术相比具有美观、微创、术时短、复发率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1],在现代临床应用上具有很好的前景,值得推广应用。小儿腹腔镜手术对麻醉的要求特点为:快速、短效、安全,能解除人工气腹造成的不适,尽量减少二氧化碳对腹性生理变化的影响,使得患儿术后可以尽早恢复。七氟烷作为一种新型吸入麻醉药,与其他吸入麻醉药相比具有起效快、消除快且无气道刺激性等优点,本文对比分析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麻醉和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将研究报告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到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疝气手术治疗的患儿100例,其中男92例,女8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3岁。所有的患儿均为单侧斜疝,手术方式均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根据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儿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46例,女4例,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对照组50例,男46例,女4例,采用氯胺酮静脉诱导麻醉。所有患儿年龄、性别和病情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方法
观察组50例患儿均以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对照组50例均以氯胺酮静脉诱导麻醉。所有患儿术前禁食6h、禁饮4h,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阿托品0.01~0.02mg/kg,常规选择0.9%氯化钠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观察组先将螺纹管内充满8%七氟烷,然后将面罩轻扣于患儿口鼻部,新鲜氧流量为4~6L/min,接着开放静脉通道,对照组患儿由家属陪同下行臀大肌肌内注射氯胺酮8mg/kg,等患儿停止哭闹后开放静脉通道,两组患儿在入睡后常规监护心率、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静脉依次给予咪达唑仑(0.1~0.15mg/kg)芬太尼(2ug/kg),接着行骶管麻醉或硬膜外阻滞。术毕均送PACU。
1.3监测数据
记录患儿麻醉诱导后哭闹持续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观察记录麻醉诱导期间呛咳憋气、呼吸道分泌物、喉痉挛等并发症情况。术后送入PACU,观察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躁动评分及恶心呕吐、呼吸道分泌物等并发症情况。苏醒期躁动评分采用5分评级法:0分:嗜睡,呼之不醒;1分:清醒,安静,合作;2分:哭闹,需安抚;3分:烦躁、哭闹严重,不能安抚但无需制动;4分:烦躁不安,定向力丧失需制动。 2分为轻度躁动,3分为中度躁动,4分为重度躁动[2]。
1.4统计学分析处理
将研究所得数据输入统计软件SPSSl7.0进行处理,计算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标准а=0.05,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表2诱导期数据比较
表3苏醒期数据比较
表4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比较[例,(%)]
2结果
2.1一般情况(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均维持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
2.2诱导期对比(表2):两组哭闹持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呛咳憋气发生率观察组多于对照组,而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无喉痉挛发生。
2.3苏醒期比较(表3,表4):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率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观察组为50%,对照组为34%,其中两组轻度躁动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中、重度躁动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3讨论
腹腔镜由于具有美观、微创、术时短、复发率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在小儿外科得到广泛应用,然而CO2气腹后,腹压的增高可引起高碳酸血症,从而引起心脏回流量增大、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儿茶酚胺浓度高等血流动力学变化,由于人工气腹扩张腹膜,常需进行较深麻醉处理。同时,由于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脑血流比率高于成人,对其麻醉深度的掌握要求更高,过浅麻醉使循环波动大会加重心脏负担,而过深的麻醉不利于患儿苏醒,。小儿腹腔镜手术患儿一般情况较好,手术时间相对较短,适合于进行快诱导的麻醉。因此,麻醉药应该选起效快、代谢快的药物,在确保麻醉平稳、安全的同时尽快苏醒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
七氟烷也称七氟醚或者七氟异丙甲醚,是一种含氟类吸入型麻醉药物,其呼吸抑制作用明显较氟烷者低,对于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也比较小,过敏反应发生率极低[4]。七氟烷在吸入麻醉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到达麻醉效果,可以有效的去降低麻醉期间咳嗽、兴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5,6],而且七氟烷主要经呼吸系统代谢,可以明显的扩张支气管并且扩张冠脉血管降低冠脉阻力从而保护心肌供氧的平衡,正是鉴于如此,七氟烷对小儿的心肌细胞损害较小,可以有效维持患儿心肌供氧平衡。非巴比妥类静脉全麻药氯胺酮属于苯环己哌啶类药物,其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丘脑内侧核的选择性抑制[7],阻滞脊髓网状结构束对痛觉的传入信号, 也可能是与 κ 阿片受体结合而产生镇痛效应, 是目前唯一具有确切镇痛作用的静脉麻醉药[8]。 它起效快、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数十年来在小儿麻醉中占重要地位。但与此同时氯胺酮对循环系统有拟交感神经作用,可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可以兴奋边缘系统,导致苏醒期病人出现精神运动性反应,恶心呕吐等。传统麻醉方法中,氯胺酮使用量大,副作用多,在改进的麻醉方法中通过多加用咪达唑仑来缓解氯胺酮的不良反应,同事也减少氯胺酮的总用量,但也延长了氯胺酮麻醉的苏醒时间[9]。
本次研究分别使用以上两种药物行麻醉诱导,术中麻醉维持方法相同,观察两种药物诱导期及苏醒期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得出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较传统的氯胺酮诱导效果更好,更适合用于腹腔镜下的小儿麻醉。结果显示,氯胺酮诱导时可明显增加患儿呼吸道内分泌物,虽然七氟烷诱导时患儿发生呛咳憋气高于氯胺酮组,但这可能由于本试验在进行麻醉诱导时均未使家属陪伴患儿左右,使得患儿产生恐惧抵抗心理,而且七氟烷有特殊气味,部分患儿不能接受。在诱导的过程中,患儿有抵抗造成高浓度的七氟烷漏出增多,使得部分麻醉医师有反感情绪。在患儿的苏醒期,七氟烷吸入患儿较氯胺酮麻醉组呼吸道分泌物少,发生恶心呕吐概率低,但是七氟烷术后躁动发生率较高,其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是十分清楚,可能与疼痛和年龄相关,也可能与在麻醉过程中七氟烷浓度的下降过快有关[10]。由此可见,七氟烷吸入麻醉较氯胺酮静脉麻醉对于小儿手术治疗中的心率、动脉压稳定性维持具有更积极意义。观察组的平均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七氟烷吸入麻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但是七氟烷的术后躁动反应较大,应该加强对其机制研究,降低患儿的术后躁动,使其更适用于小儿外科手术的麻醉。由此可见,七氟烷在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的应用上仍具有十分良好的前景。
综上所述,七氟烷在临床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其具有麻醉诱导迅速、苏醒时间较短安全可靠的优点,应加强对其临床研究,提高用药的有效性,值得进一步在小儿科麻醉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Schier F.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ia repair aprospective personal series of 542 children [J].J Pediatr Surg,2006,41(6):1081-1084.
[2]Cohen IT,Finkel JC,Hannallah RS,et al.Rapid emergence does not explain agitation following sevoflurane anaesthesia in infants and children:a comparison with propofol.Paediatric Anaesthesia,2003,13:63-67.
[3]雪桃,李秋萍,马劲光.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09,7(6):70一71.
[4]江海霞,刘进.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诱导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06):659—659.
[5]杨寿娟,任青竹.七氟烷应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体会[J].重庆医学,2012,41(24):2521—2523.
[6]毛美睿.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在小儿唇腭裂手术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0(16):101.
[7]吴新民.麻醉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83.
[8]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麻醉学[M].第 2 版.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167.
[9]戴体俊.麻醉药理学[M].第2版.
[10]Kuratani N.Oi Y.Greater incidence of emergence agitation in children after sevoflurane anesthesia as compared with halothane: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Anesthesiology,2008,109(2):225-32.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彭君女1980.5.5 籍贯:湖南株洲学历:大专研究方向:小儿麻醉单位:株洲市妇幼保健院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