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亲面对面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0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止一次地想起自己的父亲。我们曾有过朝夕相处,艰难度日的时光,父亲对我是慈祥的,也是严厉的,但是总是不能像母亲一样亲密。直到有一天我站在父亲墓前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实在对父亲了解和理解的太少了,因为我实在很少与父亲面对面的交谈和交流,所以如今我只能永远面对父亲一直远去的背影思念和怀念他。在这里,背影不仅是父亲的影像,更是一种失去的久远的历史情感的象征,能够唤起我们对人生永恒的追悔。不错,人们都怀念自己的父亲,但是却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只能面对父亲的背影进行追思,把真正内心的理解和认同诉说给远去的风、海浪和下一代。
  我们对父亲理解得太少了,尽管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要做父亲,并且最终都会认同父亲,走上和父亲差不多的道路。对此,我惟一原谅自己的就是我并不是惟一一个不肖之子。因为在数不清的家庭里,父亲都出于几乎相同的境地。父亲似乎永远是孤独的,因为他们的内心流露得很少,他们经常与家人有某种距离,保持着某种威严,包括他心爱的儿子也总是不敢抬起头来和他谈话。所以很多父子关系都有惊人的一致,儿子总是先是惧父,再是恨父,然后用各种方式逃避、甚至反抗父亲,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和父亲分庭抗礼,直到很多年之后,也许由于挫折,也许由于悔悟,儿子才能意识到父亲对自己是多么重要,自己在多大程度上依赖父亲,自己与父亲多么相像,甚至重归父亲的老路。但是,这时候,也许他们所能回忆和思念的只能是父亲的背影。
  由此,我想起了白先勇的《孽子》。这是一部令人心灵震撼的小说,写的就是一种令人伤心、感悟和回味的“父亲情结”。故事发生在纽约: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儿子摆脱了家庭,似乎永远摆脱父亲的督促、身影和声音,但是他无法想像的是,父亲是永远摆脱不了的,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到什么地方……这时候,儿子内心中的渴望就是和父亲面对面,面对面的交流和交谈,不但是父亲与儿子,而且是男人与男人,人与人。
  所以,父亲是男人生命中永远不能摆脱的影像,尽管他不像母亲的影像那么清晰,但是却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在西方神话中,不仅有说不清楚的“弑父情结”,而且有各种各样智慧老人的原型,来弥补由于父亲缺失(也许被儿子杀掉了)而形成的心理环节。在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中,尽管情形有所不同,智慧老人的面貌不同,但是都表现了人类父子关系中的一种内在的认同。例如当一个男孩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总有一位老人出现,帮助他解开谜团,指点迷津;而与一般的慈母(Good Mother)原型不同的是,智慧老人所给予的帮助并不是物质方面的,而是在精神和智慧方面的。他们总是显示了一种生活的预见性,总是拥有超人的智慧和丰富的知识,尽管他们有时候在生活中是聋子、瞎子和哑巴。例如在希腊神话中的盲人特任司阿斯(Teiresias)就是如此,他的瞎眼正是他能洞察一切、预见未来能力的象征,就像猫头鹰能在黑夜看清一切一样,他能够清楚地看清楚人的内在的灵魂,并由此看到将来要发生的事。
  但是,为什么只有在困难时,父亲的意义才涌现在我们身边呢?这也许是父亲的另一重困境。实际上,父亲和母亲一样总是环绕在孩子身旁,只是人们往往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和意义。同时,这也许是一种预示,一个人只有到了成年之后,只有经历了许多之后,才能真正理解父亲及其存在的意义。
  父亲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未来,但是,父亲在哪里?我们是否可以真正面对面,心对心?这不仅是作为儿子的内心呼唤,也是今天作为父亲的精神寻求。我们能够泪水当面流吗?我们能够看到对方的面目并理解对方的心灵吗?
  虚幻的父亲在精神上导引着我们,而真实的父亲却在一旁孤独和沉默。记得很多年之前,鲁迅就写了《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一文,所抱怨的正是中国父子关系的隔绝和真正“父亲”角色的缺失,一方面是对现实中父亲的批判,另一方面则是对理想中父亲的呼唤。而在当时(1919年),鲁迅自己还没有开始做父亲。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鲁迅当时和千千万万中国人一样,有过自己的父亲,却没有和自己的父亲面对面地沟通过。从精神文化意义上来说,他没有过父亲,而他的父亲也“失去”了自己的儿子。所以,对他来说,面对父亲,就是面对现实,面对历史文化。所以,尽管做父亲的困惑和焦虑已经存在几千年了,但是如今才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我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把中国的父亲分为君王型、苛求型、消极型和缺席型,呼吁如今社会要“培训合格父亲”,读后虽然感到不舒服,但是毕竟内心有所触动,似乎鲁迅的背影仍然没有消失,他还在那里,作为一个长者,作为一种父亲的文化原型。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也许如今才明白和理解了鲁迅当年的困惑和焦虑,知道了这“父亲”不是在不在的问题,而是“怎么去做”的问题。父亲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而是一代一代做出来的。因为鲁迅对我们许多人来说,就是一种父亲的精神替代,我们理解他也需要长大和成熟。也许对很多人来说,我们已经失去了和自己父亲面对面的机会和可能性,我们所拥有的只有父亲的“背影”;但是,如果我们把脸转过来之后,就还有机会和可能和我们的子女面对面,让他们拥有一种和父亲面对面的感觉。这将是真正的父亲的节日。
其他文献
今天,在巴黎、伦敦或布鲁塞尔的人群中,不太容易看出谁是独身,谁不是。也很难分清那些独身者当中,谁是出于选择,谁只是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谁是两次爱情之间的短暂小憩,谁是打算潇洒一辈子。但有一个事实毋庸置疑,独身者从未像今天这么多,而且越来越多,光是法国就有800万。独身本身已变成一种价值观,一种精神状态。    20世纪独身从崇尚到蔑视    在西方,独身现象的历史可一直追溯到古希腊。德谟克
期刊
任何事情都是要“从0到1”的,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有“1”的机会。  创办“前程无忧”之前,我已经在贝恩公司工作11年,年薪1000多万,做到地区总裁。那个时候,我就在计算“还有20年就可以退休了”。想着,想着,就觉得20年好像太长了。于是我就希望自己能创业,去获取另一种成就感。    创业从专注开始    1994年,我在贝恩公司(全球三大咨询公司之一)做中国区总裁,公司需要招募新人。我们把第一
期刊
被世人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的不丹王国,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千百年来,由于巍峨的群山隔断了与外界的交往,使得不丹淳朴的民风和生活习惯得以保存,以至于在许多外国人的眼中,不丹着实有些“怪”。  走在不丹首都廷布的街头,我看到不丹女子身穿齐脚踝的“基拉”裙;男子都宽衣肥袖,上身穿着名为“果”的传统长袍,挽着雪白整齐的袖口,下着齐膝裙和长筒袜。据当地人说,肥大的衣袖可兼作口袋,把东
期刊
天空只有一颗太阳,太阳总有照不到的地方,而宇宙中的每一个生命都需要阳光的沐浴。  冬至刚过,便下起了大雪,路面上的积雪有半尺厚。  不出几日,太阳照得到的,人们常常行走的大路小路便平坦起来,只留得星星点点的雪渣和冰茬。 然而,当你踏上一条人迹罕至,太阳照不到的小路时,便会发现这里依旧是冰雪覆盖,厚厚的雪层被偶尔路过的骑车人压出一道道冰辙。 走在这样一条冰雪小路上,我联想起昨晚与一位伦理学女博士的通
期刊
总有人喜欢问我,你为什么要离开,你为什么要远行,为什么总是要放弃身边的风景,去到远方,即使那是一条不归路,即使那条路上有可以预见的艰辛,你仍然还是要背着包上路,候鸟一样在每个异乡里飞。   我沉默。   是的,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向着远方的,就像现在走在一条街上。这条街在罗马城的东边,是我走过的罗马最宽阔的一条街。街的中央有人摆着摊在卖各种工艺品。从这条街一直往下走,就会觉得走到了意大利人最真实的日常
期刊
在列宁格勒住着一对中年夫妇。丈夫是政府的一位官员,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  尽管他来自农村,又没有文凭,然而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了许多年,加之他爱动脑子,使得他见多识广,有时他能在一些场合发表演说,甚至可以同不少专业人才进行学术辩论。可是,有谁能相信他妻子却目不识丁?尽管她和丈夫一起从乡下来到城市,可仍是个文盲,她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丈夫每次谈到此事都替妻子犯愁,可是其妻却满不在乎。  “亲
期刊
在公司茶水间捧着大号马克杯,或者在办公底楼的星巴克抢一只沙发喝咖啡,前者好像在老板设置的加油站加油,提神而已;后者则通常是体验集市型嘈杂,毫无情趣可言。喝咖啡正在变得越来越迅捷和程序化,音乐则是让咖啡存下时间使其变得缓慢的一种可能。  不见得缓慢的音乐就适合咖啡的,喝酒倒应该听极慢的曲子。喝咖啡需要片刻慵懒和忘却的感觉,节奏轻快的曲子最适合。咖啡馆里通常会选Bossa Nova做背景音乐,如果能听
期刊
这是一个愉快的夜晚,全身只有一个感觉,每一个毛孔中都浸润着喜悦。我在大自然里以奇异的自由姿态来去,成了她自己的一部分。我只穿衬衫,沿着硬石的湖岸走,天气虽然寒冷,多云又多风,也没有特别分心的事,那时天气对我异常的合适。牛蛙鸣叫,邀来黑夜,夜鹰的乐音乘着吹起涟漪的风从湖上传来。摇曳的赤杨和白杨,激起我的情感使我几乎不能呼吸了;然而像湖水一样,我的宁静只有涟漪而没有激荡。等我回到家里,发现已有访客来过
期刊
你的财富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  英国伦敦有一家著名的医院——汤普森急救中心。在这家医院的大楼上,刻着这样一句话:你的身躯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  说这句话的是美国好莱坞影星利奥·罗斯顿。1936年,他在英国演出时因患心功能衰竭被送进了这家医院。抢救他的医生使用了最先进的药和医疗器械,但最终仍然没有能够挽救他的生命。他的疾病起于肥胖,他腰围6.2英尺,体重385磅。他在
期刊
多年前,从国营单位出来,我进入的第一家私企是个艺术品公司。我发现老板整天和员工们谈诗论艺,好象视金钱如粪土。  不料,不到三个月,老板对我们的脸色就渐渐变得很冷漠了。忽有一天,全体员工大会上,他慷慨激昂地说:“公司不是请客吃饭的地方,公司是以效益为核心、以金钱为目的的……”接下来,就宣布了一批员工的辞退名单,我也在其中。  一下海,就呛了一口,心里自然很不是滋味。尽管他可能跟你志趣相投,尽管有时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