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规划是一个人制定职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手段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时代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和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决定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职业规划
一、职业教育中高职学生职业规划问题的意义
(一)职业教育中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有助于发掘学生
的自我潜能。通过职业规划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有助于促使自身价值持续增值。在职业教育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行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有助于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二)在职业教育中进行职业规划可以提升学生应对竞争
的能力。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处处充满着竞争。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进行职业规划可以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高职学生必须未雨绸缪,首先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要有明确的目标,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职业规划之后,要按规划的内容和目标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并将职业规划的求职环节在求职活动中付诸实践。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明确奋斗的方向,提升学生成功的机会。
二、职业教育中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目前,职业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还不够深入、不够广泛,甚至在有的职业院校还存在被排斥的现象。一些教师对学生仍存在偏见,认为职业院校学生升迁空间相对狭窄。主要是认为职业院校学生比其他普通高等学生毕业的学生能力差、不适合在某些学科、岗位工作等。同时,职业院校学生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职业院校学生除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足之外,还自身心理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我”观念存在不恰当的认识。一种情况是认为现实中的自我不完美,自己贬低自己,使自己的心理受到更大的伤害。另一种情况是过分夸大自我形象,认为自己高高在上,这样在现实生活中就会令人生厌,到处碰壁,因而造成更深的自我伤害。职业是个体社会性自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个体自我价值充分实现的根本途径。因此,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会影响个体对自己的评价,从而影响个体的自我意象。所以,高职教育中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就是让学生认真分析自己的性格能力特征,明确自己喜欢什么职业。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会超着目标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才有动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修养,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从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三、职业教育中的职业规划对策
(一)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近些年来,对职业院校对学生专业发展等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在内容与方法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纵观整个研究,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的研究较少。结合以往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职业成熟也仅是一个暂时的状态,一方面社会对职业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对个人来说,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职业发展的要求也不同,每一阶段成熟的含义不尽相同,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的确定要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当今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化过程中,就业观念也要相应改变,打破传统的“一业定终身”的理念,就业、再就业是大趋势,职业生涯规划也随之根据各种变化来调整。所以环境的变化导致自我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职业生涯规划上来,就不能一次把终生的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具体细节都确定下来。一般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的确定可以通过对自我素质与能力的分析与评估,评估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二)规划职业生涯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侧重点在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三个阶段。在职业准备期内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具备从事职业的心理、知识、技能等,蓄势待发,顺利地进入职业角色;职业选择时期,不仅仅是个人挑选职业的过程,也是社会挑选劳动者的过程,只有个人与社会成功结合、相互认可,职业选择才会成功;在职业适应期中,择业者存在一个适应过程,要尽快适应新的角色、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等,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打开工作的局面。择业者对职业进行物质、心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准备,根据各方面的分析与自己的客观实际对职业做出选择。对即将踏入的职业活动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预期,包括工作的性质、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级关系都要快速适应,迅速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者。
参考文献:
[1] 李志.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天津大学,2010.
[2] 汪永根,项岚.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12):71-73.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职业规划
一、职业教育中高职学生职业规划问题的意义
(一)职业教育中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有助于发掘学生
的自我潜能。通过职业规划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有助于促使自身价值持续增值。在职业教育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行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有助于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二)在职业教育中进行职业规划可以提升学生应对竞争
的能力。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处处充满着竞争。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进行职业规划可以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高职学生必须未雨绸缪,首先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要有明确的目标,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职业规划之后,要按规划的内容和目标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并将职业规划的求职环节在求职活动中付诸实践。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明确奋斗的方向,提升学生成功的机会。
二、职业教育中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目前,职业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还不够深入、不够广泛,甚至在有的职业院校还存在被排斥的现象。一些教师对学生仍存在偏见,认为职业院校学生升迁空间相对狭窄。主要是认为职业院校学生比其他普通高等学生毕业的学生能力差、不适合在某些学科、岗位工作等。同时,职业院校学生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职业院校学生除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足之外,还自身心理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我”观念存在不恰当的认识。一种情况是认为现实中的自我不完美,自己贬低自己,使自己的心理受到更大的伤害。另一种情况是过分夸大自我形象,认为自己高高在上,这样在现实生活中就会令人生厌,到处碰壁,因而造成更深的自我伤害。职业是个体社会性自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个体自我价值充分实现的根本途径。因此,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会影响个体对自己的评价,从而影响个体的自我意象。所以,高职教育中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就是让学生认真分析自己的性格能力特征,明确自己喜欢什么职业。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会超着目标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才有动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修养,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从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三、职业教育中的职业规划对策
(一)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近些年来,对职业院校对学生专业发展等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在内容与方法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纵观整个研究,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的研究较少。结合以往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职业成熟也仅是一个暂时的状态,一方面社会对职业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对个人来说,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职业发展的要求也不同,每一阶段成熟的含义不尽相同,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的确定要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当今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化过程中,就业观念也要相应改变,打破传统的“一业定终身”的理念,就业、再就业是大趋势,职业生涯规划也随之根据各种变化来调整。所以环境的变化导致自我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职业生涯规划上来,就不能一次把终生的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具体细节都确定下来。一般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的确定可以通过对自我素质与能力的分析与评估,评估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二)规划职业生涯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侧重点在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三个阶段。在职业准备期内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具备从事职业的心理、知识、技能等,蓄势待发,顺利地进入职业角色;职业选择时期,不仅仅是个人挑选职业的过程,也是社会挑选劳动者的过程,只有个人与社会成功结合、相互认可,职业选择才会成功;在职业适应期中,择业者存在一个适应过程,要尽快适应新的角色、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等,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打开工作的局面。择业者对职业进行物质、心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准备,根据各方面的分析与自己的客观实际对职业做出选择。对即将踏入的职业活动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预期,包括工作的性质、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级关系都要快速适应,迅速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者。
参考文献:
[1] 李志.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天津大学,2010.
[2] 汪永根,项岚.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1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