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缺铁性贫血的的临床检验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3月门诊及住院的贫血患者共100例,其中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非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SF、FA与VitB12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SF、FA与VitB12均明显低对照组,贫血患者SF、FA与VitB12贫血程度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 SF、FA与VitB12与缺铁性贫血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敏感指标。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临床检验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211-01
引言: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体内贮存的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时发生的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贫血,育龄妇女和婴幼儿发病较多。对于缺铁性贫血,在临床上最直接有效又经济快捷的检验方法就是血液常规检测(以下称血常规检测),现在临床检验用的血常规检测仪已经基本发展到全自动了,这使血常规检测迅速报告得以实现。铁缺乏是指体内铁的存贮量低于正常范围,当贮存铁和血浆铁减少,但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尚正常,称隐性铁缺乏症,如铁缺乏症进一步发展,影响血红素合成而引起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近些年我院在缺铁性贫血的检测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得到了一定的结论,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3月门诊及住院的贫血患者共100例。100例患者中男37例,女63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2.3岁,单纯性缺铁性贫血有50例,合并其它疾病有31例;50例非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男23例,女37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46.1岁,其中溶血性贫血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7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6例、白血病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指标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仪器XT-1800i五分类血球计数仪由日本东亚公司提供,AxsYM化学发光分析仪由美国雅培公司提供。
临床检验方法
①临床表现:口唇、指甲床及口腔部的皮肤黏膜出现苍白;平素少动懒言,易疲勞;厌食,食欲不振,甚至嗜食异物。②诊断标准:我国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血红蛋白<110g/L,同时伴有平均血红蛋白(MCH)<26pg,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0%,显微镜下涂片红细胞变小,中间染色透亮区加大。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mI,3000r/min离心5 min,Hb通过自动全血细胞仪检测,SF、FA与VitB12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轻度贫血组:血红蛋白大于或 等于96g/ L者28例,中度贫血组:血红蛋白90~60 g/L者19例,重度贫血组:血红蛋白小于60g/L者13例。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SF、FA与VitB12检测结果比较
两组SF、FA与VitB12水平比较观察组SF、FA与VitB1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患者SF、FA与VitB12与贫血程度的相关性
SF、FA与VitB12与贫血程度的相关性 贫血患者SF、FA与VitB12与贫血程度均呈明显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缺铁性贫血是人体内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所导致的血红素合成量降低而出现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人体内的铁参与到红细胞代谢与某些酶的合成之中,当体内铁含量不足以维持正常身体代谢时,就会出现功能异常的红细胞,人体出现缺铁性贫血症,表现为皮肤苍白、头晕耳鸣、疲乏无力甚至心力衰竭。
在检验科日常常规检验工作中,实际上每天都可以发现新的贫血病例,这其中有不少就可能属于缺铁性贫血,此类患者中以儿童和女性患者为多。缺铁性贫血的实验检查是比较方便易行的,而且通过血常规检查就可以达到初筛的效果。
对缺铁性贫血进行血常规检查时首先要关注的是红细胞数量(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这几项指标。通常情况下该病患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以血红蛋白下降更加显著;另一特点是小细胞性和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所以MCV会出现明显降低(常低于80fl,严重时可低于60fl),而RDW会有明显升高(>15%);除此之外,MCH常低于26pg,MCHC常小于300g/L。
本文使用平行试验法进行SF、FA与VitB12的联合检测,检测的敏感性显著提高,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达到了95.1%,但是特异性有所降低。实验表明,使用SF、FA与VitB12对缺铁性贫血进行联合检测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检测意义。从本文可以看出,缺铁性贫血患者 S F、F A和Vit B12明显降低,且与贫血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诊治缺铁性贫血的敏感指标。
现代社会,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使一些疾病的诊断手段实现了快速明确,检测方法的自动化也加速了诊治的速度,如果身体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才能早明确诊断早治疗早痊愈。早发现缺铁性贫血,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补铁,多食富铁及高蛋白食物。
参考文献:
[1]沈寅琛.MCV和RDW在轻型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鉴别意义[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21)
[2]李艳明,郑兰香,陶莹,邓军野.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 实用预防医学. 2008(05)
[3]席雪芹.关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转变的思考[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07(05)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临床检验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211-01
引言: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体内贮存的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时发生的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贫血,育龄妇女和婴幼儿发病较多。对于缺铁性贫血,在临床上最直接有效又经济快捷的检验方法就是血液常规检测(以下称血常规检测),现在临床检验用的血常规检测仪已经基本发展到全自动了,这使血常规检测迅速报告得以实现。铁缺乏是指体内铁的存贮量低于正常范围,当贮存铁和血浆铁减少,但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尚正常,称隐性铁缺乏症,如铁缺乏症进一步发展,影响血红素合成而引起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近些年我院在缺铁性贫血的检测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得到了一定的结论,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3月门诊及住院的贫血患者共100例。100例患者中男37例,女63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2.3岁,单纯性缺铁性贫血有50例,合并其它疾病有31例;50例非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男23例,女37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46.1岁,其中溶血性贫血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7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6例、白血病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指标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仪器XT-1800i五分类血球计数仪由日本东亚公司提供,AxsYM化学发光分析仪由美国雅培公司提供。
临床检验方法
①临床表现:口唇、指甲床及口腔部的皮肤黏膜出现苍白;平素少动懒言,易疲勞;厌食,食欲不振,甚至嗜食异物。②诊断标准:我国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血红蛋白<110g/L,同时伴有平均血红蛋白(MCH)<26pg,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0%,显微镜下涂片红细胞变小,中间染色透亮区加大。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mI,3000r/min离心5 min,Hb通过自动全血细胞仪检测,SF、FA与VitB12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轻度贫血组:血红蛋白大于或 等于96g/ L者28例,中度贫血组:血红蛋白90~60 g/L者19例,重度贫血组:血红蛋白小于60g/L者13例。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SF、FA与VitB12检测结果比较
两组SF、FA与VitB12水平比较观察组SF、FA与VitB1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患者SF、FA与VitB12与贫血程度的相关性
SF、FA与VitB12与贫血程度的相关性 贫血患者SF、FA与VitB12与贫血程度均呈明显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缺铁性贫血是人体内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所导致的血红素合成量降低而出现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人体内的铁参与到红细胞代谢与某些酶的合成之中,当体内铁含量不足以维持正常身体代谢时,就会出现功能异常的红细胞,人体出现缺铁性贫血症,表现为皮肤苍白、头晕耳鸣、疲乏无力甚至心力衰竭。
在检验科日常常规检验工作中,实际上每天都可以发现新的贫血病例,这其中有不少就可能属于缺铁性贫血,此类患者中以儿童和女性患者为多。缺铁性贫血的实验检查是比较方便易行的,而且通过血常规检查就可以达到初筛的效果。
对缺铁性贫血进行血常规检查时首先要关注的是红细胞数量(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这几项指标。通常情况下该病患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以血红蛋白下降更加显著;另一特点是小细胞性和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所以MCV会出现明显降低(常低于80fl,严重时可低于60fl),而RDW会有明显升高(>15%);除此之外,MCH常低于26pg,MCHC常小于300g/L。
本文使用平行试验法进行SF、FA与VitB12的联合检测,检测的敏感性显著提高,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达到了95.1%,但是特异性有所降低。实验表明,使用SF、FA与VitB12对缺铁性贫血进行联合检测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检测意义。从本文可以看出,缺铁性贫血患者 S F、F A和Vit B12明显降低,且与贫血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诊治缺铁性贫血的敏感指标。
现代社会,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使一些疾病的诊断手段实现了快速明确,检测方法的自动化也加速了诊治的速度,如果身体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才能早明确诊断早治疗早痊愈。早发现缺铁性贫血,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补铁,多食富铁及高蛋白食物。
参考文献:
[1]沈寅琛.MCV和RDW在轻型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鉴别意义[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21)
[2]李艳明,郑兰香,陶莹,邓军野.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 实用预防医学. 2008(05)
[3]席雪芹.关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转变的思考[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