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情感艺术,是心灵的语言。优美的音乐给人以朝气、美感和力量,特别是性情活泼的中学生喜爱音乐,渴望在音乐艺术中尽情的表现自己、美化自己。他们用自己的歌喉、气质和风度去塑造各种美的形象。我们通过音乐教学的过程,使青少年掌握、运用音乐语汇,更好地表现音乐、感受音乐,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丰富的知识进行艺术实践,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净化他们的灵魂,使他们德、智、体、美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培养青少年音乐学习的兴趣是音乐教育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于发现及培养音乐人才,提高民族音乐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导入新颖,激发兴趣
成功的导课“第一锤就能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紧紧吸引住。利用一些新颖直观的导入方式,直接切入主题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使之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例如,在多年来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我除了教材中规定的欣赏内容之外,还找了很多资料,增加了一些内容。例如,在欣赏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时,首先由学生辨析此曲用的是哪些民族乐器,以及乐器的各自特点,然后展示国画《春江花月夜》图,并用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诗句,将学生带入那宁静的夜晚,带入那波光月影、白帆点点的意境之中。看图画、听全曲,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乐曲一结束,课堂立即活跃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争先恐后回答自己的想象内容,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分析乐曲,最后将各段所描绘的意境联系起来。这一幅生动的《春江花月夜》迷人景色,使学生体会到,好的词曲充满诗情画意,音乐本身是多元化完整的艺术体。沉浸在这种意境中其乐无穷,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点燃了他们热爱音乐的艺术之火。
音乐课堂的导入不能一成不变,枯燥无味。要依据教学内容,来设计一些符合学生欣赏口味的导入形式。导入的形式要直接、直观,具有新意,要和时代接轨,要和接下来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运用这样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想要学习的强烈愿望,那么成功的学习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方法多样,保持兴趣
思想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激发兴趣容易,而要保持兴趣,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学习,避免学习过程中的单调、乏味和有意重复。比如,单声部的歌曲,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单调乏味的,学生掌握了一定歌唱技能的同时,可指导学生演唱多声部作品。在视唱中按歌曲的所分声部,根据学生的不同音色和每个人不同的嗓音条件进行划分,将轻松自如、音色明亮结实的学生划为高声部,将高音发声紧张吃力,而低音区发声坚实、宽厚的学生,划分为中声部和低音声部。高、中、低各声部分谱视唱,然后合唱。这样演唱使学生陶醉在—种愉悦的气氛中,感受丰满的多声部音乐艺术魅力,更体会到音乐这一学科是很值得探讨和学习的知识领域。在器乐教学中我把口琴和电子琴两种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引进了课堂。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听觉入手,教师范奏几首学生熟悉的乐曲,并作简单的内容提示,优美的乐曲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乐器的演奏,学生的演奏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了。“寓教于乐”这是经久不衰的至理名言,多年的音乐教学使我体会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技能是能够做到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很值得教师重视。
三、创作表演,延伸兴趣
音乐是表现的艺术,而肢体动作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班固曾经说过:“乐所以必歌者何?夫歌者口言之也,心中喜乐,口欲歌之,手欲舞之,足欲蹈之。”学生通过动作创编表演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来表现音乐形象,延伸课堂学习兴趣。在学唱歌曲《小猴子有礼貌》时,我设计了情境表演: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小猴子和老山羊,根据歌词的提示,学生做出相应的表演。在歌词的提示下,学生自己创编动作,表现小猴子有礼貌地扶着山羊公公过河的场景。两位学生在教室中央表演,其余学生边唱边拍手,一组表演完另一组接着上来表演,而且动作愈加完善,学生对这样的情境表演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个个跃跃欲试。不单单是动作创作表演,还有歌词创作表演、打击乐器节奏创作表演、旋律创作表演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创作表演,不仅要学会唱歌,还要通过自己的表演进一步理解歌曲所传达的思想内涵,不拘泥于表面的学习兴趣,要深入体会音乐本质延伸学习兴趣,感受音乐传达的真实情感。
四、学科整合,拓宽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明确指出:提倡学科综合,不仅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更要与音乐之外的其他学科综合。音乐课堂是一个综合的课堂,音乐课就是一盘汇聚了多种学科知识的杂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本课会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在不影响学科教学性质的前提下,有取舍地运用。了解、熟悉、掌握教材知识,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明确教材的教学目的、任务,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制定教学方法。突出重点提高具体解决问题办法的能力。认真选择发声曲、视唱、听音等具体材料,缜密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步骤,准备必要的教具,熟悉使用方法,练好歌曲演唱及伴奏,编写好教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注意选材,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和音乐表现能力,按照音乐的艺术规律和特点进行科学的音乐教学,使学生正确地去分析、处理音乐作品。在歌唱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与教师嗓音的差异。学生发声器官,变声期时音域比较窄,他们的音域、音量、音质和教师的嗓音有很大的区别,较高的音学生唱不上去;较低的音,学生又软弱无力,唱不下来,这样不但不能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而且有损于学生的健康和声带发育。要以自然柔美的歌声去引导学生,教师要善于运用带有感情,轻柔的教唱方法。这样做不仅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象,而且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改变学生嘶喊的唱歌习惯,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让学生用内在的力量和情感去感受音乐。
总之,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所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师要持续学生的兴趣,立足于课堂,要在多个教学环节设计上让学生眼前一亮,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课。
一、导入新颖,激发兴趣
成功的导课“第一锤就能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紧紧吸引住。利用一些新颖直观的导入方式,直接切入主题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使之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例如,在多年来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我除了教材中规定的欣赏内容之外,还找了很多资料,增加了一些内容。例如,在欣赏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时,首先由学生辨析此曲用的是哪些民族乐器,以及乐器的各自特点,然后展示国画《春江花月夜》图,并用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诗句,将学生带入那宁静的夜晚,带入那波光月影、白帆点点的意境之中。看图画、听全曲,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乐曲一结束,课堂立即活跃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争先恐后回答自己的想象内容,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分析乐曲,最后将各段所描绘的意境联系起来。这一幅生动的《春江花月夜》迷人景色,使学生体会到,好的词曲充满诗情画意,音乐本身是多元化完整的艺术体。沉浸在这种意境中其乐无穷,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点燃了他们热爱音乐的艺术之火。
音乐课堂的导入不能一成不变,枯燥无味。要依据教学内容,来设计一些符合学生欣赏口味的导入形式。导入的形式要直接、直观,具有新意,要和时代接轨,要和接下来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运用这样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想要学习的强烈愿望,那么成功的学习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方法多样,保持兴趣
思想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激发兴趣容易,而要保持兴趣,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学习,避免学习过程中的单调、乏味和有意重复。比如,单声部的歌曲,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单调乏味的,学生掌握了一定歌唱技能的同时,可指导学生演唱多声部作品。在视唱中按歌曲的所分声部,根据学生的不同音色和每个人不同的嗓音条件进行划分,将轻松自如、音色明亮结实的学生划为高声部,将高音发声紧张吃力,而低音区发声坚实、宽厚的学生,划分为中声部和低音声部。高、中、低各声部分谱视唱,然后合唱。这样演唱使学生陶醉在—种愉悦的气氛中,感受丰满的多声部音乐艺术魅力,更体会到音乐这一学科是很值得探讨和学习的知识领域。在器乐教学中我把口琴和电子琴两种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引进了课堂。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听觉入手,教师范奏几首学生熟悉的乐曲,并作简单的内容提示,优美的乐曲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乐器的演奏,学生的演奏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了。“寓教于乐”这是经久不衰的至理名言,多年的音乐教学使我体会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技能是能够做到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很值得教师重视。
三、创作表演,延伸兴趣
音乐是表现的艺术,而肢体动作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班固曾经说过:“乐所以必歌者何?夫歌者口言之也,心中喜乐,口欲歌之,手欲舞之,足欲蹈之。”学生通过动作创编表演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来表现音乐形象,延伸课堂学习兴趣。在学唱歌曲《小猴子有礼貌》时,我设计了情境表演: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小猴子和老山羊,根据歌词的提示,学生做出相应的表演。在歌词的提示下,学生自己创编动作,表现小猴子有礼貌地扶着山羊公公过河的场景。两位学生在教室中央表演,其余学生边唱边拍手,一组表演完另一组接着上来表演,而且动作愈加完善,学生对这样的情境表演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个个跃跃欲试。不单单是动作创作表演,还有歌词创作表演、打击乐器节奏创作表演、旋律创作表演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创作表演,不仅要学会唱歌,还要通过自己的表演进一步理解歌曲所传达的思想内涵,不拘泥于表面的学习兴趣,要深入体会音乐本质延伸学习兴趣,感受音乐传达的真实情感。
四、学科整合,拓宽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明确指出:提倡学科综合,不仅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更要与音乐之外的其他学科综合。音乐课堂是一个综合的课堂,音乐课就是一盘汇聚了多种学科知识的杂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本课会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在不影响学科教学性质的前提下,有取舍地运用。了解、熟悉、掌握教材知识,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明确教材的教学目的、任务,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制定教学方法。突出重点提高具体解决问题办法的能力。认真选择发声曲、视唱、听音等具体材料,缜密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步骤,准备必要的教具,熟悉使用方法,练好歌曲演唱及伴奏,编写好教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注意选材,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和音乐表现能力,按照音乐的艺术规律和特点进行科学的音乐教学,使学生正确地去分析、处理音乐作品。在歌唱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与教师嗓音的差异。学生发声器官,变声期时音域比较窄,他们的音域、音量、音质和教师的嗓音有很大的区别,较高的音学生唱不上去;较低的音,学生又软弱无力,唱不下来,这样不但不能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而且有损于学生的健康和声带发育。要以自然柔美的歌声去引导学生,教师要善于运用带有感情,轻柔的教唱方法。这样做不仅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象,而且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改变学生嘶喊的唱歌习惯,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让学生用内在的力量和情感去感受音乐。
总之,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所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师要持续学生的兴趣,立足于课堂,要在多个教学环节设计上让学生眼前一亮,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