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大厚度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探讨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yl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厚度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可减少施工环节,提高路面使用品质,降低工程建设费用,也有利于完善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与材料组成设计,对提高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工程实践证明,沥青路面大厚度施工不但避免了沥青路面分层施工造成的问题,而且解决了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不配套问题,是未来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的方向。
  【关健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大厚度施工;双层摊铺
  引言: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以弯沉为指标,应用多层弹性理论计算确定路面厚度,并对层底拉应力进行验算。这一路面设计理论体系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路面设计方法相比是很先进的,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假设—“层间接触条件为完全连续体系”。而实际施工是路面分三层施工,尽管采取了封层、粘层等措施,路面层间粘接仍是薄弱环节,不可能是完全连续体系。往往在通车前,各分项工程交叉施工无法避免,层间污染非常严重。分层施工后,层间粘接不能形成嵌锁,造成了路面层间滑动。由于设计与施工的不配套,尽管设计出来的路面是完善的,但施工达不到理想的设计要求,实际路面与理论设计存在差距,发生早期破坏就不足为怪了。所以高速公路路面不分层施工或尽量减少分层施工层数,是摆在面前的现实课题。
  1、沥青混凝土路面分层施工存在的问题
  (1)层间粘接。如前所述,沥青混凝土路面分层施工的突出問题是层间粘接不能相互嵌锁,造成层间不连续,路面开裂后水进入层间,行车时的动水压力和静水压力使沥青与石料剥离,出现路面松散、坑槽。
  (2)温度离析。分层施工的第二个问题是由于摊铺层太薄,温度散热快,摊铺时容易出现温度离析,碾压达不到规定的压实度。一旦出现温度离析,无论使用胶轮压路机或是钢轮压路机,甚至将石子压碎,空隙率仍然很大,是造成路面早期破坏的元凶。
  (3)施工周期与成本。分层施工周期长,又浪费粘层油,增加道路的总体成本。
  2、沥青混凝土路面大厚度施工的保障条件
  减少摊铺层数可有效克服上述问题,但是减少摊铺层数必然增大摊铺厚度,由于受机械水平的限制,《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 JTG F40-2004 ) 规定“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干100 mm"。近几年,路面施工机械发展很快,路面压实机械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吨位已提高到13-17 t,整体性能也得到提高,故将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层厚度提高到12-15 cm是可行的。
  3、大厚度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3.1 沥青混合料类型的选择
  现在国内高速公路三层路面结构一般为上面层AC13或AC16、中面层AC20、下面层AC25混合料。从已通车的高速公路来看,基于施工难易程度和使用功能两方面,上面层采用AC 13混合料、中下面层采用AC20混合料为宜。因为上面层一般较薄(仅4-5 cm),使用AC16混合料厚径比太小,无法保证压实度要求;下面层使用AC25结构,摊铺时离析严重,均匀性差,碾压困难。
  3.2 摊铺方案
  设计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厚度为18 cm,上、中、下面层的厚度为4、6、8 cm,采用大厚度摊铺技术时,有两种摊铺方案 。
  (1)改变混合料种类和结构层厚度,中、下面层合二为一上面层厚度由4 cm调整为5 cm,中下面层剩13 cm统一调整为AC20混合料,一次摊铺成型。
  该方案无须特殊的摊铺设备,使用常规的摊铺机即可。大厚度摊铺层松铺系数在1.19-1.25左右,具体根据试验而定。虽然摊铺厚度增加了约一倍,但松铺系数并不成比例增加,这与摊铺机的振捣力有关,每个摊铺都不一样,不可一概而论。
  该方案操作性强,等于中、下面层合二为一摊铺,施工简单;缺点是中、下面层必须是同一种混合料,要改变混合料种类和结构层厚度,执行起来难度大。
  (2)维持混合料种类和结构层厚度不变。选用特殊的双层摊铺机械(图1 、2),该摊铺机为戴纳派克F300C/S,实际是2台摊铺机合二为一,可同时摊铺两种不同的混合料,一种混合料由常规的自卸车供料,另一种混合料由沥青混凝土转运车供料。
  使用该机械可同时摊铺中、下面层混合料,也可同时摊铺中、上面层混合料,无须改变原路面设计方案。
  该方案可摊铺上、中、下面层3种不同的混合料,比第一种方案更灵活,选择余地大,缺点是摊铺费用较高。
  如果路面结构设计为4层,采用该方式效果最佳,可以将4层摊铺减少为2层摊铺,可大大提高路面质量,减少养护期的费用。
  3.3 碾压
  由于碾压层厚度增大,相应的碾压遍数要增加,如果选用12--14 t的双钢轮振动压路机,30 t的胶轮压路机(通过配重可达到32 t以上,见图3),碾压10遍可达到马歇尔密度或GTM密度的98%以上。
  如果选用戴纳派克CC722双钢轮振动压路机,该压路机自重为17 t,激振力达到215 kN,配合配重后的30 t胶轮压路机,碾压6-7遍即可达到马歇尔密度或GTM密度的98%以上。选用目前通用的压实机械,通过多碾压4遍,也可以达到12~15 cm沥青层设计厚度的施工要求。
  4、经济技术分析
  以100 km标准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为例,单幅路面宽度12 m,约划分为6个路面合同段。
  4.1 直接经济效益
  (1)节约粘层油。三层摊铺变双层摊铺后省去一层粘层油,100 km标准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路面约120万㎡,每平方米粘层油(乳化改性沥青)按2元计,共节约粘层油约240万元。
  (2)节约设备租赁费及施工费。每个路面标段每天的设备租赁费约5万元,施工管理费约5万元,三层摊铺变双层摊铺,每个标段可以缩短工期一个月,可节省设备租赁费及施工费300万元,全线6个标段共节省费用约1 800万元。   (3)提前通车收益。采用大厚度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缩短工期一个月,即可提前一个月通车。100 km高速公路收费每日按50万元计,可以增加收益1 500万元。
  由上述几项可看出,标准双向四车道100 km的高速公路由三层改为双层摊铺,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3 540万元。
  4.2 间接经济效益
  采用大厚度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提高了路面质量,延长了使用寿命,可减少养护费用。其次,因养护施工减少,又减少了施工断行,其社会效益和隐形效益是无法用金钱直接计算的。
  5、工程实例
  某高速公路工程第六合同段K89+876- K120+202,进行了底、中面层合二为一的大厚度沥青混凝土施工。路面设计总厚度为18cm,分两层摊铺,上面层为AC13结构,厚5 cm;下面层为AC20结构,厚13 cm,经试验松铺系数为1 .23。
  5.1 机械设备
  拌和楼使用了1台林泰格4000型搅拌站,摊铺机为2台戴纳派克F182,压路机为3台戴纳派克CC622,3台徐工XP302胶轮压路机。
  5.2 原材料及配合比
  使用石灰岩石料,矿料组成由0~3、3~5、5~10、10~20 mm四档石料,检测结果见表1、2。沥青为韩国SK沥青,配合比见图4。采用GTM法设计,密度2.516,马歇尔密度2.466。油石比为4.0%。
  5.3 摊铺
  采用双机联铺,两侧标高用走钢丝的方式控制。
  5.4 压工艺
  采用组合式碾压,1台戴纳派克CC622双钢轮振动压路机与1台徐工XP302胶轮压路机组合,共3组压路机。碾压时每组压路机各负责三分之一断面。初压1组遍,复压3组遍。
  5.5 取芯对比
  从图5、6芯样对比照片可以看出,大厚度施工没有分层现象,芯样为一个整体。而分层施工层间连接处明显有分层,两层骨料不能形成嵌挤,层间连接处空隙大。大厚度施工明显优于分层施工。
  6、大厚度沥青路面使用效果评价
  路面使用性能包括功能、结构和安全3个方面,目前国内外路面使用性能一般从这3方面来进行评价。
  6.1 路面功能评价(路面行使质量评价)从路面状况的角度,影响路面行驶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路面平整度,常用行驶质量指数RQI来评价。整理各评分路段的主观评分和客观量测结果后,通过回归分析可建立线性或非线性的评价模型如式(1):
  RQI=11.5-0.75IRI (1)
  式中:RQI为行驶质量指数,数值范围为0~10,如出现负值,则RQI取0,如计算结果大于10,则RQI值取10;IRI为国际平整度指数(m/km)。
  利用评价模型可以对路面行驶质量的好坏做出相对的评价。
  6.2 路面结构承载能力和路面结构损坏状况评定
  (1) 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评定沥青路面采用强度指数SSI作为评价指标,SSI=路面设计弯沉值/路面代表弯沉值。由于该路段为刚性路面上加铺沥青路面,不对弯沉进行检测,此项不进行检测,定为1。
  (2)损坏状况评价
  通常采用的是扣分法,如式(2)所示。
  (2)
  式中:PCI为路面状况指数;C为初始(无损坏时)评分值,百分制时一般用C=100;i,j为相应的损坏类型数(共n种)和严重程度等级数(共m级);DPijk为i种损坏、j级严重程度和k范围的扣分值;Wij为多种损坏类型和严重程度时的权函数。
  PCI的数值范围为0~100,其值越大,表明路况越好。
  6.3 路面安全评定(抗滑性能的评价)
  路面的安全性主要指路面的抗滑能力,可通过路面抗滑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抗滑指数以摆式仪的摆值(BPN)表示,摆值BPN则用摆式仪法测得,对沥青路面具体使用性能评价标准见表3。
  6.4 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
  路面使用性能有多方面属性。可采用向量形式反映对路面使用性能的综合评价,选择影响路面使用状况的因素作为向量的元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其桥梁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及耐久性,就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而预应力是整个桥梁施工控制的重头戏。本文根据相关资料收集,结合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桥梁预应力后张法的施工控制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预应力;后张法;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不断发达,越来越多的桥梁出现在城市建设中,并且桥的跨度越来越大,因此对桥梁工程的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
期刊
【摘 要】由于桥梁施工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施工过程中较为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这不仅造成巨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桥梁施工安全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桥梁施工;安全管理  桥梁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影响,一旦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就有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安全事故,如桥梁坍塌、高处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行业的道路桥梁施工行业的发展也欣欣向荣。本文对桥梁施工由于管理控制不当而造成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研究了提高工程质量的措施。  【关键字】道路桥梁;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不断上升,我国的众多工业与工艺都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尤其是我国的道路桥梁施工工作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道路桥梁施工管理的严谨有序、节
期刊
【摘 要】给排水施工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施工前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本文主要就建筑给排水的施工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建筑给排水施工管理包括:工程施工前期管理;工程施工管理:土建基础主体结构施工、主体装修施工等过程中的施工质量管理;工程验收管理:检测消防水箱的消防压力、排水系统排水管的坡度、管道的平面位置、标高、管径管材是否符合
期刊
【摘 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是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检测结果决定着公路的施工质量是否合格以及能否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投入使用。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规模及等级地不断提高,我国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发展并未跟上公路施工行业的发展速度,在工作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笔者通过自身多年从事公路试验检测工作的经验,与广大公路试验检测工作人员谈一下如何应对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中的问题。本文介绍了
期刊
【摘 要】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出现,在目前的经济市场的大环境下,涌现出许多资质不同的建筑单位,不同的建筑单位在面对不同的道路桥梁结构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施工方法。新的工程建筑标准出台以后,各个建筑单位凭借对标准的解读不尽相同,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能预想到的问题,这就对施工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施工管理要把工作做得更精,做得更细,做得更专业。  【关键词】道路桥
期刊
【摘 要】给排水工程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建筑给排水工程是建筑安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好坏会影响到建筑的整体质量。如何避免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是当前建筑给排水工程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笔者实践经验,通过分析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重点探讨了解决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问题的对策,以期为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建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也开始快速的发展起来,这种经济发展的也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我国交通运输业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这种需求,但是目前我国的公路方面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针对目前我国公路存在的问题以及路况的衰减和病害的产生以及形式,本文给予了一定的论述和呈现,同时指出了试验检测方面的问题与不足,针对试验检测所出现的问题给予了一些意见,希望能够对现实实践具有一定的帮助。  【
期刊
【摘 要】建筑给水系统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对于给排水专业的设计人员来说, 应该采用新技术和新产品, 构造出新的设计, 适应住宅设计发展的新要求, 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要求。本文阐述了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与体会,现结合本人,谈谈建筑给水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关键词】给水;设计  一、简述建筑给水发展的历史  人类社会发展步入今天,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建筑业发展迅速,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市政道路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道路软基处理一直是道路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应根据各种地质情况而采用合适的软基处理方法。本文针对常见的几种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进行探讨,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道路软基;技术处理;质量控制  1 软土的危害和及原因  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将会使路基沉陷过大而导致路基失衡、路面开裂、路面无规则起伏,路堤彻底破坏,使构造物(如挡墙、桥台、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