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文化视角下的心理疾病“躯体化”现象

来源 :中医药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lazy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西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中,躯体化是指以躯体不适来表达心理冲突的一种特殊的心身病痛现象.现实中,由于现代医学检验无法找到病诉的生理病因而假定其源于心理因素,因此其诊断常常依据身心二元论的视角.在传统中医“心身合一”的文化观念下,心与身的疾病从来不是绝对二分的.通过“虚”“郁”等意象概念系统,中医学对类似躯体化现象的一系列心身病痛表达了具有直观性、意象性与实践性的独特心身互应解释模式,同时也反映在传统中医对此类疾病的治疗实践中.
其他文献
“五不翻”理论是我国唐朝高僧玄奘大师对佛经翻译的主要理论之一,是针对佛经梵昙语言本土化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保留原音不予翻译的方法.该方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佛教词汇的本意
主要利用梵汉对勘和比较的方法,讨论汉译佛经中的两组天竺药名——萨折罗娑(白胶香)和苜蓿,并简要辨析这些药物在印度佛教僧团医疗中的主要用法.
“痈”和“疽”是中医外科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灵枢·痈疽》所载二者的区别被历代医家奉为圭皋,但后世医家在实际运用中却常混淆不清.通过对先秦至隋唐时期相关医学文献进
目的 评价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在二氮嗪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取清洁级SD成年大鼠,制备离体灌注心脏30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6):正常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二氮嗪后处理组(DZ组)、PI3K抑制剂LY294002组(LY组)和二氮嗪后处理+LY294002组(DZ+ LY组
目的 评价七氟醚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时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300 ~ 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8):假手术组(S组)仅游离左肺门,不阻断;肺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阻断左肺门45 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制备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七氟醚预处理联合后处理组(SPP组):阻断左肺门前吸入2.1%七氟醚3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