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了要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还要有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够处理课堂上发生的很多始料未及的意外事件。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曾经遇到过很多尴尬的“意外”,面对课堂“意外”,我有过困惑,但后来都想办法巧妙处理,于是便有了成长的收获。
处理学生不配合产生的“意外”,促成和谐师生关系
1.意外的产生
还记得我初次教授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第一节信息技术课都是在教室中完成的,主要是跟学生互相沟通认识,重点是强调信息技术课的纪律,为培养學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做准备。
但在七年级某个班级,我遇到了意外:
当时,我自认为准备得比较充分。首先,我用幽默的话语简单地进行了自我介绍,并和学生分享了许多信息技术领域有趣的话题,做了很好的沟通,效果还不错。接着,我开始讲授本节课重点——信息技术课的纪律。
师:同学们,小学是不是都上过信息技术课啊?
生:是啊!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小学信息技术课是怎样上的?总结一下我们在信息技术课上应该遵守哪些纪律呢?对于玩游戏大家都持有怎样的看法呢?
生1:我们上小学信息技术课,老师让我们随便上网,也没什么纪律!
生2:小学的时候老师还教我们玩游戏呢。
生3:上课聊QQ,和同学打联机游戏,很好玩。
生4:上电脑课除了不让带零食和水之外,就没其他要求了,那个电脑老师太好了,还推荐好的游戏给我们玩,电脑老师都应该是这样的。
……
这个班级的大多数学生都是把信息技术课当成了消遣课,因为大部分学生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是在游戏娱乐中度过的。当时我很尴尬,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加上是第一年任教没什么教学经验,只能硬着头皮把纪律讲完了。我惶恐之余看到了学生的不屑,也听到了学生的嘀咕声:“规矩可真多啊,无聊!”
2.反思
对于这堂失败的首节课,我一直耿耿于怀。我原本认为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比较缜密,教学思路清晰,整个流程合理流畅,况且前几个班上下来,效果也不错。岂料在这个班遭遇尴尬,之后我进行了如下反思:首先,教学要因人而异,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教学面对的是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所以,一个教学思路很难对所有的班级都奏效,在教学之前了解学生尤为重要。其次,教师备课不仅仅是备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在备课期间要经常上演不同场景,要思考出现不同情况的处理方法,以做到随机应变,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
3.处理意外
后面一届的七年级的第一节课,我就改变了教学策略。课前,我先大致了解了一下班级情况,包括学生来源于哪个学校、有没有上过信息技术课等。然后,我在各班级进行了一次新的尝试。当我抛出如前所述的纪律问题时,学生的回答情况大致类似。
于是,在学生发言以后,我换了一个角度去引导他们。
师:那大家都学到了什么呢?
生1:打游戏。
生2:上网聊天。
生3:我都有别墅和轿车了。
(学生爆笑)
师: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吗?
学生没话了。
然后,我就进行引导,告诉他们其实信息技术还有许多强大的功能,并把以前学生的作品展示给他们看,在充分肯定他们能做得更好的前提下,引出课堂的常规纪律,让他们知道,只有在纪律约束下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做出更好的作品。我看到大多数学生把我所讲的纪律条规都记在书本上了,这说明教学产生了成效。
4.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尝试,我收获了很多,此后通过教学实践我学会了很多应对意外事件的方法,更明白了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课改精神,力求以新的教育观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的道理。在备课时,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学生视角,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回应学生的诉求,让学习真正发生。
处理教师操作失误产生的“意外”,提升教师教学机智
1.意外的产生
苏科版信息技术教科书《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第1节《认识演示文稿》第2部分体验“WPS演示”软件“插入背景音乐”,这节课的重头戏在于插入声音文件。
本课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式,布置一系列任务,让学生合作完成。对于其中如何插入声音这个任务,学生完成的情况不是很好,所以我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我首先讲解在插入声音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声音文件插入后的路径就不能改动了,注意事项叮嘱完毕后我开始示范操作。
这个操作对于我来说是小菜一碟,很快便完成了,想象着即将迎接学生惊叹的目光,我露出了成功的表情。但预览的时候,播放了一会儿竟然没听到音乐。学生的反应自然是哄堂大笑起来,当时我的脸很烫。其实这个操作原本是不该出错的,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明白了原因:在操作演示的过程中由于疏忽大意把原始的音乐文件由桌面拖到我的文档里了。
2.处理意外
在埋怨自己粗心大意的同时,心里却在思考该如何收场,我灵机一动,说:“同学们都笑了,其实这是老师为活跃课堂气氛给大家设的一个小小的陷阱。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老师哪里做错了,大家回忆一下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才导致音乐播放不了?”少数学生能回答出,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清楚,所以我乘机再次讲述这个知识点,同时也借机引导大家,上课要注意听讲,记住每一个操作步骤。
3.反思
从这个将错就错的案例中,我找到了更好的教学方法,之后,在其他班级授课时,干脆将计就计,在演示之前做正确讲解,然后做错误示范,让学生自己去找根源,效果比单纯正确演示要好得多。上面的场景本来是教学上的一个失误,理当应避免,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失误一旦发生了,我们不要慌张,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应对。
处理学生不配合产生的“意外”,促成和谐师生关系
1.意外的产生
还记得我初次教授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第一节信息技术课都是在教室中完成的,主要是跟学生互相沟通认识,重点是强调信息技术课的纪律,为培养學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做准备。
但在七年级某个班级,我遇到了意外:
当时,我自认为准备得比较充分。首先,我用幽默的话语简单地进行了自我介绍,并和学生分享了许多信息技术领域有趣的话题,做了很好的沟通,效果还不错。接着,我开始讲授本节课重点——信息技术课的纪律。
师:同学们,小学是不是都上过信息技术课啊?
生:是啊!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小学信息技术课是怎样上的?总结一下我们在信息技术课上应该遵守哪些纪律呢?对于玩游戏大家都持有怎样的看法呢?
生1:我们上小学信息技术课,老师让我们随便上网,也没什么纪律!
生2:小学的时候老师还教我们玩游戏呢。
生3:上课聊QQ,和同学打联机游戏,很好玩。
生4:上电脑课除了不让带零食和水之外,就没其他要求了,那个电脑老师太好了,还推荐好的游戏给我们玩,电脑老师都应该是这样的。
……
这个班级的大多数学生都是把信息技术课当成了消遣课,因为大部分学生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是在游戏娱乐中度过的。当时我很尴尬,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加上是第一年任教没什么教学经验,只能硬着头皮把纪律讲完了。我惶恐之余看到了学生的不屑,也听到了学生的嘀咕声:“规矩可真多啊,无聊!”
2.反思
对于这堂失败的首节课,我一直耿耿于怀。我原本认为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比较缜密,教学思路清晰,整个流程合理流畅,况且前几个班上下来,效果也不错。岂料在这个班遭遇尴尬,之后我进行了如下反思:首先,教学要因人而异,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教学面对的是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所以,一个教学思路很难对所有的班级都奏效,在教学之前了解学生尤为重要。其次,教师备课不仅仅是备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在备课期间要经常上演不同场景,要思考出现不同情况的处理方法,以做到随机应变,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
3.处理意外
后面一届的七年级的第一节课,我就改变了教学策略。课前,我先大致了解了一下班级情况,包括学生来源于哪个学校、有没有上过信息技术课等。然后,我在各班级进行了一次新的尝试。当我抛出如前所述的纪律问题时,学生的回答情况大致类似。
于是,在学生发言以后,我换了一个角度去引导他们。
师:那大家都学到了什么呢?
生1:打游戏。
生2:上网聊天。
生3:我都有别墅和轿车了。
(学生爆笑)
师: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吗?
学生没话了。
然后,我就进行引导,告诉他们其实信息技术还有许多强大的功能,并把以前学生的作品展示给他们看,在充分肯定他们能做得更好的前提下,引出课堂的常规纪律,让他们知道,只有在纪律约束下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做出更好的作品。我看到大多数学生把我所讲的纪律条规都记在书本上了,这说明教学产生了成效。
4.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尝试,我收获了很多,此后通过教学实践我学会了很多应对意外事件的方法,更明白了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课改精神,力求以新的教育观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的道理。在备课时,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学生视角,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回应学生的诉求,让学习真正发生。
处理教师操作失误产生的“意外”,提升教师教学机智
1.意外的产生
苏科版信息技术教科书《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第1节《认识演示文稿》第2部分体验“WPS演示”软件“插入背景音乐”,这节课的重头戏在于插入声音文件。
本课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式,布置一系列任务,让学生合作完成。对于其中如何插入声音这个任务,学生完成的情况不是很好,所以我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我首先讲解在插入声音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声音文件插入后的路径就不能改动了,注意事项叮嘱完毕后我开始示范操作。
这个操作对于我来说是小菜一碟,很快便完成了,想象着即将迎接学生惊叹的目光,我露出了成功的表情。但预览的时候,播放了一会儿竟然没听到音乐。学生的反应自然是哄堂大笑起来,当时我的脸很烫。其实这个操作原本是不该出错的,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明白了原因:在操作演示的过程中由于疏忽大意把原始的音乐文件由桌面拖到我的文档里了。
2.处理意外
在埋怨自己粗心大意的同时,心里却在思考该如何收场,我灵机一动,说:“同学们都笑了,其实这是老师为活跃课堂气氛给大家设的一个小小的陷阱。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老师哪里做错了,大家回忆一下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才导致音乐播放不了?”少数学生能回答出,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清楚,所以我乘机再次讲述这个知识点,同时也借机引导大家,上课要注意听讲,记住每一个操作步骤。
3.反思
从这个将错就错的案例中,我找到了更好的教学方法,之后,在其他班级授课时,干脆将计就计,在演示之前做正确讲解,然后做错误示范,让学生自己去找根源,效果比单纯正确演示要好得多。上面的场景本来是教学上的一个失误,理当应避免,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失误一旦发生了,我们不要慌张,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