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问题已成为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虽说各所学校生均图书都达到普及义务教育标准,但就藏书情况看,数量虽说庞杂,但内容单一,图书缺乏更新,无法跟上时代步伐,可供学生阅读的极少;学生平时缺乏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很多农村学生宁愿看无聊的电视机节目,上网打游戏也不愿阅读课外书。如此,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可想而知。
而要改变农村小学生目前这种课外阅读的现状,最根本的就是要多管齐下,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加强课外阅读。
一.提高认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学生爱读书的感情不是天生的,靠后天的培养、引导。首先,教师要经常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用古今中外学者劝勉博览群书的名言警句启发学生,让他们认识阅读的必要性。其次,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结合课文的学习推荐相关作品,让学生对比阅读、扩展阅读。当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妨由浅入深,分步进行。通过阅读,来引发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启发他们对人生的理解与启迪,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学生产生浓厚阅读兴趣的源泉。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给学生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阅读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阅读气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交流欲望,乐于阅读,善于阅读。
打造书香校园,强化校园阅读氛围。比如,我校地处永定土楼,历史上就有着浓郁读书氛围。为此校园在环境的建设中增加不少文化含量:校园的“文化墙”及“学生读书卡片展览区”为孩子展示了各种阅读智慧;教学楼各楼层走廊悬挂的读书名言,则是借中外文化巨匠之口教会学生读书的意义和方法;校园内一棵棵花草树木的标签,却是无声地为孩子传播自然科学知识。这些让学生享受快乐阅读,体验阅读乐趣。
建立班级图书角,营造班级阅读氛围。就是在班级中建立“班级微图书馆”,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读书活动落到实处。语文教师可以从每个学生手里或从社会人士热心捐赠等多渠道搜集图书,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大量的藏书;还可以通过师生共享交换好书、班级订购报刊,班级图书漂流活动等方式做到资源共享,营造宁静、和谐的阅读空间,为学生不断开启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
巧用故事悬念,创设课外阅读氛围。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能吸引学生的故事片段,把孩子带进一个美妙精彩的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让这些精彩的故事片段能够调动学生的“胃口”,诱导学生因“胃口”而寻书来读,这样,有了预设的阅读氛围,再及时推荐相关读物,学生自然会乐于接受。
家长言传身教,延伸家庭阅读氛围。家是除了学校外学生另一个重要的阅读场所。热爱阅读的家庭,孩子学习更具主动性,家庭更加和谐。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相对不高、阅读意识相对淡薄,但我们本地客家文化氛围浓郁,客家人好学乐学,很多家长都会努力配合,给予很大支持。我所提倡的亲子阅读,不仅引导了学生热爱阅读,也让早先没有养成“快乐阅读”习惯的大人自己寻找到阅读的乐趣。
三.“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农村小学生普遍缺乏正确、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教师有必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从课内得法,并指导学生及时把课内所得之法,应用于课外阅读中。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三种途径指导,为学生广泛阅读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1)指导学生学会浏览、略读、精读、诵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
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略读则是让学生进行整体感知;而浏览能让学生用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目的、难易度,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2)指导学生学会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
德国普朗克说:“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运用课内学到的理解语句、分析内容、欣赏特色等方法,还要让学生边读边思,循序渐进,生成一些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善于辨疑的能力和习惯。
(3)指导学生学会把阅读、积累与运用结合起来
教师还要教学生做简单批注和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精美句段,写出心得感悟,必要时还可以进行续写、扩写、缩写等形式的再创作,要告诉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之,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作为农村的学生,语文教师要克服现实中诸多困难,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第一至爱,让阅读成为学生获取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江庆佳,教师,现居福建永定。
而要改变农村小学生目前这种课外阅读的现状,最根本的就是要多管齐下,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加强课外阅读。
一.提高认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学生爱读书的感情不是天生的,靠后天的培养、引导。首先,教师要经常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用古今中外学者劝勉博览群书的名言警句启发学生,让他们认识阅读的必要性。其次,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结合课文的学习推荐相关作品,让学生对比阅读、扩展阅读。当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妨由浅入深,分步进行。通过阅读,来引发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启发他们对人生的理解与启迪,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学生产生浓厚阅读兴趣的源泉。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给学生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阅读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阅读气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交流欲望,乐于阅读,善于阅读。
打造书香校园,强化校园阅读氛围。比如,我校地处永定土楼,历史上就有着浓郁读书氛围。为此校园在环境的建设中增加不少文化含量:校园的“文化墙”及“学生读书卡片展览区”为孩子展示了各种阅读智慧;教学楼各楼层走廊悬挂的读书名言,则是借中外文化巨匠之口教会学生读书的意义和方法;校园内一棵棵花草树木的标签,却是无声地为孩子传播自然科学知识。这些让学生享受快乐阅读,体验阅读乐趣。
建立班级图书角,营造班级阅读氛围。就是在班级中建立“班级微图书馆”,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读书活动落到实处。语文教师可以从每个学生手里或从社会人士热心捐赠等多渠道搜集图书,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大量的藏书;还可以通过师生共享交换好书、班级订购报刊,班级图书漂流活动等方式做到资源共享,营造宁静、和谐的阅读空间,为学生不断开启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
巧用故事悬念,创设课外阅读氛围。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能吸引学生的故事片段,把孩子带进一个美妙精彩的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让这些精彩的故事片段能够调动学生的“胃口”,诱导学生因“胃口”而寻书来读,这样,有了预设的阅读氛围,再及时推荐相关读物,学生自然会乐于接受。
家长言传身教,延伸家庭阅读氛围。家是除了学校外学生另一个重要的阅读场所。热爱阅读的家庭,孩子学习更具主动性,家庭更加和谐。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相对不高、阅读意识相对淡薄,但我们本地客家文化氛围浓郁,客家人好学乐学,很多家长都会努力配合,给予很大支持。我所提倡的亲子阅读,不仅引导了学生热爱阅读,也让早先没有养成“快乐阅读”习惯的大人自己寻找到阅读的乐趣。
三.“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农村小学生普遍缺乏正确、科学的课外阅读方法。“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教师有必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从课内得法,并指导学生及时把课内所得之法,应用于课外阅读中。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三种途径指导,为学生广泛阅读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1)指导学生学会浏览、略读、精读、诵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
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略读则是让学生进行整体感知;而浏览能让学生用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目的、难易度,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2)指导学生学会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
德国普朗克说:“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运用课内学到的理解语句、分析内容、欣赏特色等方法,还要让学生边读边思,循序渐进,生成一些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善于辨疑的能力和习惯。
(3)指导学生学会把阅读、积累与运用结合起来
教师还要教学生做简单批注和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精美句段,写出心得感悟,必要时还可以进行续写、扩写、缩写等形式的再创作,要告诉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之,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作为农村的学生,语文教师要克服现实中诸多困难,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第一至爱,让阅读成为学生获取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江庆佳,教师,现居福建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