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engwux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殿利新著《巴比伦与亚述文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零一三年十月版)是其继《巴比伦法的人本观—一个关于人本主义思想起源的研究》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是亚述学诞生一百五十余年来中国人撰写的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学术专著。
  巴比伦与亚述文明又称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两河流域文明,是人类最伟大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不了解巴比伦与亚述文明,就不了解西方文明的源头。这一地区孕育了许多世界之最: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诞生了最早的文字、最早的学校、第一部法典、最早的人本观,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灌溉农业,开展了人类最早的对外贸易,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最早的史诗与神话等等。我国对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研究开始较晚,改革开放以后,方有著译作品和论文出现,于著的出版乃一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巴比伦与亚述文明》全书分为“文明的诞生”、“大一统思想与政治文明”、“经济与社会”和“科技与文化”四编共十六章,内容涉及巴比伦与亚述文明的各个方面,包括:文明的创造者、楔形文字的发明与演变、从城邦到帝国、政治制度与政府管理、军事制度与尚武精神、法律传统与立法精神、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城市建筑与建造工程、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宫廷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科学精神与科学技术、学校和图书馆的起源、宗教和人本主义精神、现实主义的文学、人文主义的艺术等,并附有苏美尔早王朝时期至新巴比伦王国时期的十份王表和古代近东地图、巴比伦尼亚城市及遗址分布地图、汉谟拉比时代的近东地图、亚述帝国地图等,可谓包罗万象,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勾勒出巴比伦与亚述文明发展的轨迹,反映了巴比伦与亚述文明的基本面貌,揭示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全局性特征和本质特征。书中还附有作者亲手拍摄的三百余幅图片,不仅是珍贵的文物资料,还大大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作者注重方法论的创新和多学科间的整合,将系统的社会科学方法引入巴比伦与亚述文明史研究,以历史学、语言文字学、人类学、政治学、哲学、法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结合自身探索,对诸多“成说”提出了质疑,给出了全新的解释。兹举数例说明。
  关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社会尤其是古巴比伦的社会性质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存在着两大主流观点,即“奴隶制说”和“封建说”。作者通过对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社会结构—国家、城市公民共同体和家庭三位一体—之分析,认为至少古巴比伦的社会性质是复杂的,表现为国有经济的封建租佃性质、私人农业经济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家庭奴隶制。
  关于古巴比伦时期的经济性质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相当多的争论,传统上一般认为王室经济(包括神庙经济)与私人经济并存,但王室经济居主要地位。于著则认为: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存在着三种主要的经济成分,即王室经济、神庙经济和私人经济,它们的比例在不同历史时期可能不尽相同,但总的趋势是神庙经济逐渐下降,王室经济或国有经济和私人经济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私人经济日益发展。
  作者通过分析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社会商品经济以及农业经济性质,发现巴比伦文明不是学术界传统上所说的农业文明,而是属于商业文明。作者指出,“美索不达米亚城市文明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超乎想象的商业与金融业之发达,即商业文明特征。美索不达米亚的商业经济和长距离对外贸易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历史时期,经过苏美尔早王朝、阿卡德王国和乌尔第三王朝的发展之后,到古巴比伦时期到了超乎寻常的程度”,不仅出现“全民皆商的商业氛围与职业商人阶层塔木卡和商人组织”,以及“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合资公司形式”,而且“私人借贷和机构借贷发达”,“对外贸易繁荣”。
  作者曾师从著名学者刘家和先生,在刘先生的鼓励和指导下,潜心研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并循着马克思研究的思路,通过对古巴比伦时期农业经济尤其是私人农业经济领域的资本、土地所有制和雇佣劳动的分析,发现了“巴比伦奇迹”,首次大胆提出古巴比伦私人农业经济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征。在他看来,“古巴比伦时期的私人农业几乎从各个方面来考察,都与资本主义农业以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其主要内涵表现为:(一)土地买卖的商业性质即土地买卖属于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性行为;(二)土地的经营形式—租赁制;(三)土地的耕种—雇佣劳动;(四)农业资本的形成与来源,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
  作者通过系统考证古巴比伦社会阿维鲁(Awilum,构成古巴比伦社会公民或“人”的主体,即享有全权的自由公民)和穆什钦奴(Muskenum,“外邦人”,即王室依附民)的概念及其内涵和具体构成,对古巴比伦社会中“人”的地位做了深入分析,并通过与其他古典社会中“人”的地位的比较,揭示出《汉谟拉比法典》立法精神、债务法以及刑法、尊严法、人格权中所包含的人本思想,说明公民社会的普遍性,对在古史学界长期流行的观点—公民社会为古希腊罗马所特有或为地中海地区所特有—以全新的否定。
  长期以来学术界坚持所谓“巴比伦债务奴隶制”。作者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第一一四至一一九条的关键文字的考证,纠正了目前中文权威版本错误翻译造成的错误理解,在此基础上,作者参照西方古典社会以及古代中国的情况,并结合经典作家和学者的相关论述,认为:以《汉谟拉比法典》为依据而断定所谓的债务奴隶制在古巴比伦社会的存在,是靠不住的;《汉谟拉比法典》有关债务法的字里行间,看到的是一种人本主义观念—以自由的阿维鲁公民为本的观念,从而就否定了目前学界所坚持认为的《汉谟拉比法典》即古代巴比伦社会存在所谓债务奴隶制的传统说法。
  一般认为,城市是伴随着商业经济而兴起,并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欧洲文艺复兴和人本主义运动的发端即是与中世纪晚期欧洲城市的兴起和城市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作者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和挖掘了苏美尔和巴比伦社会人本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背景,认为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文明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城市文明有许多相似之处,指出:城市文明构成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商业文明构成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另一重要特征,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商品货币经济,商业和对外贸易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生产方式中,达到了远比我们想象高得多的程度;古代美索不达米亚诞生了人类最早的学校和学校教育—其以培养人性为最高宗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宗教特征反映出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在现实之中,生活在世俗之中,生活在自我之中,饱含着人本主义因素,成为人本主义思想产生的重要思想和文化土壤。这一系列分析与论断,不仅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的根源,往前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传统,而且更进一步追溯到古代近东,追溯到古巴比伦城市文明。
  作者是国内第一批接触和学习楔形文字的少数几名学子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师从著名学者林志纯(日知)先生并在外国亚述学专家指导下系统学习楔形文字(阿卡德文),从词汇学习、语法学习到楔形文字原始文献释读,尤其对《汉谟拉比法典》的楔形文字版本进行了逐字逐句的学习、研读,这就使得该书的相关研究,充分建立在研读楔形文字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基础之上。在许多章节和具体问题分析上,充分借助于阿卡德语词源学和语法学等语言文字工具,从根源上分析传统,并从根源上树立新说,使之言而有据,十分精彩。
其他文献
唐朝名将李光弼用兵,“谋定而后战,能以少覆众”(《新唐书·李光弼传》)。谋归谋,决策者一意孤行,谋而后动亦败。三八三年冬,前秦苻坚(三五七至三八五年在位)征伐东晋的淝水之战即是一例。  此役前一年的十一月,苻坚曾于太极殿“引群臣会议”,宣示起天下之兵征伐东晋的心愿:“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芟夷逋秽,四方略定,惟东南一隅未宾王化。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尝不临食辍(饣 甫),今欲起天下兵以讨之。”(《晋书·
自笔者几年前提出“之乎者也非口语”的“反传统”观点以来,很希望学界对此展开批评。二○一五年初,南开大学文学院曾就此召开过一个小型学术研讨会,两种观点泾渭分明,语言学者坚持认为“之乎者也”是先秦口语;而文学研究者则有人支持笔者的观点,认为“之乎者也非口语”的观点很有道理。近日拙著《之乎者也非口语论》出版,宋晖先生撰文《“之乎者也”有所谓》(《读书》二○一七年八期),对书中的基本观点予以否定。拜读之后
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面对错综复杂的深层矛盾、利益纠葛,怎样把改革推向前进?当年打淮海战役时,毛泽东同志曾讲过,60万对80万,这是一锅“夹生饭”。夹生就夹生,也要把它吃下去!打淮海战役时,我军兵力并不占优势,甚至明显少于敌人。这是一场难打的战役,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我们坚决打了,结果不仅打赢了,而且赢得很漂亮。这启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深思熟虑,又要随机应变,关键要敢于迎难而上。
一页历史抵过成卷理论(logic)。  ——霍姆斯  《宪制问题:历史中国的制度构成》(以下简称《宪制问题》)一书的写作基于中国的历史经验,其实只是通过一些历史常识,努力展示了古代中国这个政治文明体发生、发展和构成的独特性及其道理。我着重关注了制度。一些在历史上先后发生的制度,通过人们的持续实践,经纬交织,从无到有,构成也创造了这个中国。鉴于这些制度对于中国的构成功能,及其在现实中屡次展开并因此得
大名鼎鼎的刀条岭位于新疆奇台南山林区麻沟梁之上,南北走向,因山体窄而长,顶端尖而陡峭,形似一把横卧的宝刀而得名,从清光绪年间开始就这么叫。古代没有航拍器,古人如何看到它的形状?只能感慨,老祖宗有大智慧。  刀条岭以松涛、云海、断崖而出名,而它最为庄稼人和游客们钟爱的风景,却是那绵延无尽、朴实无华又令人心旷神怡的风吹麦浪。父亲说,奇台适合创作武侠小说,首先地名就合适,随手拈来一个:《夜闯七户乡,再上
走进野口悠纪雄位于东京早稻田大学的研究室,墙上一幅版画《圣安东尼的诱惑》马上映入眼帘。巨龙在空中展开硕大的翅膀,四处是各种魔怪,诱惑圣人堕落。这是他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客座教授时收集的作品。  进入21世纪,曾经的制造业霸主日本,陷入了最大的衰退之中。“日本制造”不仅在重点领域逐渐失去领先优势,整体发展也进入下行周期。日本制造业将走向何方?不少日本经济学者都在研究。野口就是其中之一,他因对日本制造业
《陈乃乾日记》(虞坤林整理,中华书局二一八年版)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习条载:“孝鱼借我《古文家别集类案》二册,分四案,每案有叙录及选文目录。甲案,唐代古文十二家,北宋十八家。乙案,南宋七家,金一家,元六家,明初七家。丙案,明中晚廿一家,清初八家。丁案,清二十六家。自謂始于昌黎,终于松坡贺涛,一千二百年中古文作者备于此者。其编排议论皆有独得之见,不随人俯仰。作者郭象叔,字可阶,亦山西人,孝鱼极推重之。
一  阿巴斯 ·马阿鲁菲(‘Abas Ma‘rufi,1957-)于一九八九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亡者交响曲》,被誉为伊朗二十世纪末期现代派小说的扛鼎之作,于二○○一年获得 “苏尔冈普哲学文学出版社基金年度小说奖 ”。  作者以交响曲形式架起整部小说的结构,十分新颖独特。马阿鲁菲狂热喜爱欧洲古典音乐,尤其是迷恋交响乐。一九八七年,他自己组建德黑兰交响乐团,并成立演出公司,邀请世界各国的交响乐团到德黑兰
偶见网传某出版社翻译出版了当代美国作家哈金的《李白传》,称之为英语世界第一部李白传,不由得想到亚瑟-韦利。他是英国的东方学家,一九五一年出版关于李白的书,日本于一九七三年适译,就叫它“李白传”。  韦利生于一八八九年,自小显出对语言的兴趣。十八岁入剑桥大学,原想学经济,后改为拉丁语、希腊语古典。二十一岁毕业。左眼失明,也为不酷使眼睛,父亲让他跟亲戚经商,向南美出口钢琴,很有点郁闷。在西班牙邂逅法国
唐代边塞派诗人岑参在其《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一诗中有句:“因送故人行,试歌行路难。何处路最难,最难在长安。”诗人吟送的故人显然是一位身处庙堂之上的官人,与诗人交谊匪浅,临别之时让诗人对其“仕途”多有挂怀与关切。作为帝都的长安为何“路最难”?诗人的解答很清楚:“长安多权贵,珂  声珊珊。”却原来,长安之路乃最高阶“仕途”之所谓,“路难”者实乃为官之难之所谓者!而就为官之难来说,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