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提出了几点对新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包括激发兴趣,让学生以积极心态参与学习;活而不乱,让学习活动在轻松有序中进行;学会倾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注学生;点拨引导,让探究活动步入佳境。
关键词:新理念;语文课堂;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许多教师面对课程改革的要求无法及时找准自身的定位,导致教学活动被动,效果一般。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課堂,教师更多的职能应体现在激趣、组织、引领、点拨等方面,做学生兴趣的激发者,让学生以积极心态参与学习,并学会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才能使新课程理念得到落实。对新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笔者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1.激发兴趣,让学生以积极心态参与学习
只有学生对于课堂感到心理上的安全,对教师感到信任,才能在课堂上勇敢地表现和发散自己的思维。语文课堂上教师应重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坚持正面引导。即使学生提出的思路不成熟不完善,只要有益于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就应受到赏识和表扬。特别是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更要加倍呵护,在提问中设计难度较低的问题,在提问时注意使用商量的语气。例如,在设计阅读教学课堂提问和组织小组讨论交流时,应设计不同难易度的问题,汇报时一般让“学困生”先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点评。当学生的理解感悟有偏差时,不要去左右学生的意见,更不能以先知者自居,要让学生感受到你是在发表个人见解,在和他们进行商量,每位学生都有发表并坚持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的权利。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状态。因此,教师必须用真心去关爱、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不因智力、性别、出身等因素而产生亲疏和偏向 [1] 。课堂中,有学生发言时,应送去一个“请”字,学生发言时应报以关注、期待、信任。还应注意面向全体,关注弱势群体,让每位学生都产生被关注感。
2.活而不乱,让学习活动在轻松有序中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以下几种现象:自读课文,学生似读非读;要求思考,学生静而候之;小组讨论,众口齐发;别人发言,学生不闻不问。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教学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使每位学生以专注、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活动中。例如,一位教师教学汉语拼音“g k h”一课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做出“k”的形状,学生顿时从学习的疲劳中振奋起来,连平时课堂不注意听讲的学生都认真、标准地做出了字母的形状,课堂教学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这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学会倾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注学生
好的语文课堂,必定是教师转变角色,还学生自主权的课堂 [2] 。笔者在课堂中常常见到此类情境:在检查读文正音时,明明学生读错多处,语言不流畅,教师却心不在焉;学生正在认真地回答问题时,教师却随意地打断学生发言;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不给其他同学机会,自己包办代替。真正意义上的倾听必须建立在尊重与真诚的基础上,引导性地回应学生,激发学生不断产生更深层次的思维活动。教师要做一位优秀的倾听者,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注学生,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在平等合作的课堂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合作伙伴,绝不能剥夺学生学习的权利。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才能真正释放。
4.点拨引导,让探究活动步入佳境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的主要能力应是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巧于点拨,长于调控。例如,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有学生提出“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一句中“滑”字用错了,应是“划”字。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将问题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感悟作者用词之精当。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 “导”既要贯串始终,又要把握重点。在学习前,导情、导趣、导境,使学生生趣生疑,入情入境;在学习中,教师需导疑、导思,使学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在达成目标后,教师再导“创”,使学生把对问题的探索化为创新。就学习的具体内容而言,教师的点拨引导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选择探究的主题,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发展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对教师的作用实现了很好的转移,教师不是知识的“二传手”,而是专注于培植学习兴趣,灵活调控课堂,点燃思维火花,促进学生认知升华,让语文课在趣味盎然、多元互动、思维碰撞中走向远方。
参考文献:
[1] 杨志新.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爱[J].宁夏教育,2010(1):69.
[2] 许哲.语文教学中角色转换策略的运用[J].小学语文教学,2018(14):11-13.
关键词:新理念;语文课堂;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许多教师面对课程改革的要求无法及时找准自身的定位,导致教学活动被动,效果一般。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課堂,教师更多的职能应体现在激趣、组织、引领、点拨等方面,做学生兴趣的激发者,让学生以积极心态参与学习,并学会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才能使新课程理念得到落实。对新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笔者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1.激发兴趣,让学生以积极心态参与学习
只有学生对于课堂感到心理上的安全,对教师感到信任,才能在课堂上勇敢地表现和发散自己的思维。语文课堂上教师应重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坚持正面引导。即使学生提出的思路不成熟不完善,只要有益于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就应受到赏识和表扬。特别是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更要加倍呵护,在提问中设计难度较低的问题,在提问时注意使用商量的语气。例如,在设计阅读教学课堂提问和组织小组讨论交流时,应设计不同难易度的问题,汇报时一般让“学困生”先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点评。当学生的理解感悟有偏差时,不要去左右学生的意见,更不能以先知者自居,要让学生感受到你是在发表个人见解,在和他们进行商量,每位学生都有发表并坚持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的权利。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状态。因此,教师必须用真心去关爱、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不因智力、性别、出身等因素而产生亲疏和偏向 [1] 。课堂中,有学生发言时,应送去一个“请”字,学生发言时应报以关注、期待、信任。还应注意面向全体,关注弱势群体,让每位学生都产生被关注感。
2.活而不乱,让学习活动在轻松有序中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以下几种现象:自读课文,学生似读非读;要求思考,学生静而候之;小组讨论,众口齐发;别人发言,学生不闻不问。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教学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使每位学生以专注、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活动中。例如,一位教师教学汉语拼音“g k h”一课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做出“k”的形状,学生顿时从学习的疲劳中振奋起来,连平时课堂不注意听讲的学生都认真、标准地做出了字母的形状,课堂教学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这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学会倾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注学生
好的语文课堂,必定是教师转变角色,还学生自主权的课堂 [2] 。笔者在课堂中常常见到此类情境:在检查读文正音时,明明学生读错多处,语言不流畅,教师却心不在焉;学生正在认真地回答问题时,教师却随意地打断学生发言;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不给其他同学机会,自己包办代替。真正意义上的倾听必须建立在尊重与真诚的基础上,引导性地回应学生,激发学生不断产生更深层次的思维活动。教师要做一位优秀的倾听者,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注学生,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在平等合作的课堂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合作伙伴,绝不能剥夺学生学习的权利。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才能真正释放。
4.点拨引导,让探究活动步入佳境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的主要能力应是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巧于点拨,长于调控。例如,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有学生提出“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一句中“滑”字用错了,应是“划”字。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将问题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感悟作者用词之精当。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 “导”既要贯串始终,又要把握重点。在学习前,导情、导趣、导境,使学生生趣生疑,入情入境;在学习中,教师需导疑、导思,使学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在达成目标后,教师再导“创”,使学生把对问题的探索化为创新。就学习的具体内容而言,教师的点拨引导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选择探究的主题,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发展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对教师的作用实现了很好的转移,教师不是知识的“二传手”,而是专注于培植学习兴趣,灵活调控课堂,点燃思维火花,促进学生认知升华,让语文课在趣味盎然、多元互动、思维碰撞中走向远方。
参考文献:
[1] 杨志新.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爱[J].宁夏教育,2010(1):69.
[2] 许哲.语文教学中角色转换策略的运用[J].小学语文教学,2018(1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