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大禹治水》的故乡情怀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panda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里头遗址是中国最早的王朝—夏代中晚期的都城所在,距今3800多年,是目前为止国际学界认可的“最早的中国”,是研究中国早期国家和文明形态的重要对象,被学者们誉为“华夏第一王都”。
  2019年10月,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建成,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笔者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洛阳人,心情激动万分,参考查找了许多夏朝前后时期的文献资料,围绕大禹的历史传说事迹,创作了《大禹治水》这幅钢笔绘画作品。
  大禹,是中國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创立的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大禹治水奠定了夏王朝建立的基础,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发展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与精神内涵。没有大禹治水建立的丰功伟绩造福于民,就没有夏王朝的形成与建立。大禹治水成功后,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提高了诸侯部落的向心力,为大禹之子启建立我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王朝,奠定了物质与文化基础。
  画面围绕大禹治水的经历进行叙述绘画。画面第一部分描绘了尧时期,中原大地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山陵、房屋,很多人只能背井离乡,水患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滔天的洪水使人们流离失所,多年治理仍不见成果。各部落首领商议后,舜帝命大禹治水,大禹欣然接受了这一艰巨任务。画面第二部分描绘了大禹带领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一道治理水患,长达数十年,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大禹常年左手持准绳,右手握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与人民一起劳动,运送沙石、木材,披星戴月地疏河浚川。治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听闻儿子啼哭,想到治水任务艰巨,也未进家门,掩面而泣地离开。画面最后一部分描绘了大禹治理黄河上游的龙门山,将山开了一个口子,把水引了过去,用最省工省力的方式解决了这一处水患。滔天的洪水在大禹13年对九州土地的疏通平整治理下,最终平定,许多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威力,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面貌,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可以筑室而居,过上农耕生活。
  画面用钢笔线描的方式勾勒出大禹治水的这幅写实长卷,结合中国传统绘画的龙、水、山石、云的艺术表现手法,人物和透视关系借鉴了西方的绘画形式,两相结合融于这一作品,用线条的疏密来展现画面的黑白灰关系。大禹的每次出现点出整个画面故事的各个叙述情节。滔天的洪水、困苦的人民、临危受命的大禹、辛劳治水的百姓,画面中有困苦、有艰难、有无奈,也有温情。祥云和滔滔河水将情节串联起来,人物动态各异,不同的着装体现出不同阶层的特点。适当的留白有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画中有景,景中有人,传说与现实相交在同一幅画中。
  作者简介
  刘哲姝,1983年9月生,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厦门晚报社美编,中级(工艺美术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美术学。
其他文献
摘要:李邕作为唐代的书法名家,其书法在北宋因时而风行,对当时很多书法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轼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其晚年师承李邕的书学经历,亦得到了当代多数人的肯定,只是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尚未明了。本文结合历代文献与二人书法作品,从书体、用笔结字以及书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认为李邕对于苏轼书法的影响,不仅在于风格的传承,还有行真书体和书学观念的影响。  关键词:李邕;苏轼;书法;影响  
期刊
摘要:日本京都大学梅原末治于1937年著《洛阳金村古墓聚英》,是在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关于洛阳金村大墓记录的基础上,采取聚英的方式,收集散布在世界各地、传说为金村大墓中出土的遗物编写而成,主要分为古墓的位置和构造、出土物的分类和年代等,并对器物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研究。本文主要翻译金村古墓的位置和构造。  关键词:金村大墓;洛阳金村古墓聚英;古墓的位置和构造  一、古墓简述  昭和三年(1928年),在
期刊
摘要:线条作为中国画的绘画语言,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元素,而线条用笔的起伏转折、墨色的枯湿浓淡,造成线条之间的面貌迥异;线条的变化对于物象特征的表现具有一定作用。所以认识和理解线条的变化对于中国画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画;线条;艺术创作  现阶段的考古发现论证中国画发展历史的开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装饰纹样大多以线条勾勒,已经显现中国画“以线造型”的雏形。半坡遗址中
期刊
摘要:通过对陕北地区传统民居窑洞的研究,文章尝试以窑洞自身及其发展环境为基本点,对窑洞民居建筑的存在方式、艺术风格、民俗文化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说明窑洞的建筑特征和价值以及在陕北地区窑洞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概述陕北地区窑洞建筑需要保护的必要性和遵循时代进步的紧迫性,指出窑洞民居建筑民宿装饰设计的发展现状,进而对其发展民宿装饰设计的可行性因素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陕北窑洞;民宿;装饰设计  一、陕
期刊
摘要:玉带钩兼具装饰与实用的功能,造型多样,玉带钩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初始期、发展期、鼎盛期、回升期四个时期。新乡市博物馆馆藏玉带钩几十余件,年代以战国及清代时期的居多,这些馆藏的玉带钩大都选料上乘,纹饰精美。  关键词:玉带钩;钩头;龙首;苍龙教子  带钩古称“犀比”,是古人革带连接所用的挂扣。革带是古人腰带的一种,多以生革制成,故称为革带。革带质地生硬厚实,使用时需借助带头将首尾两端扣连,为方便
期刊
摘要:学术界关于湘绣的探讨多针对湘绣本体。本研究参考清末民初的报刊等第一手资料,以文化象征为理论基础,探讨晚清社会飘摇动荡,湘绣却能在极短时间迅速崛起的“异现象”。这与湘军力量的崛起、女性劳动力的充足与  现代性的介入等隐性因素所带来的巨大文化象征力量息息相关,彼此间存在传播的交互性。  关键词:晚晴;湘绣;文化象征;湖湘文化  清朝季末,吏治腐败,内忧外患,社会矛盾空前积聚。然而,地方手工业品牌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古老的手工艺正焕发崭新的光彩,漆艺中丰富的镶嵌材料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其特殊的审美极具魅力。本文主要阐述的是漆艺技法“螺钿镶嵌”的发展、分类与应用。从螺钿材料特性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用螺钿镶嵌技法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品。  关键词:漆艺;螺钿镶嵌工艺;发展与运用  一、螺钿镶嵌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髹漆工艺在我国流传已久,浙江萧山出土的漆弓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夏商周制漆技术
期刊
摘要:漆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保持着特有的民族魅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世界,与景泰蓝、瓷器并称为中国工艺品“三宝”。我国漆器生产地区分布较广,福州的漆器在国内的漆苑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通过分析福州漆器的发展脉络和制作工序,探讨福州漆器传承与发展现状以及树立文化自信的方法,深入探讨真正的中国文化传统内涵,提出学习、践行经典文化的策略,探索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豪感、建立文化
期刊
摘要:正在推进的宋都古城保护、修缮以及大力发展的文旅融合,是开封市重点推进的两项工作。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合力,是讲述“开封故事”、坚定文化自信的有力抓手。  关键词:古城保护修缮;文旅融合;文化自信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八大古都,素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的城市特征。作为八朝古都的开封,有着鲜明的城市风貌,明清城墙围合的
期刊
摘要:汉代漆器文化是传统漆器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古代漆器文化的各种特征,对现代漆画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本文以汉代漆器文化为背景,首先阐述了汉代漆器的发展历程,其次对汉代漆器的装饰艺术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再次剖析现代漆画的发展现状,最后重点阐述了汉代漆器对现代漆画的启示,希望以此促进现代漆画的发展。  关键词:汉代;现代;漆器;漆艺;漆画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