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P理论的英汉修辞异同分析——以《匆匆》译文为例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etpse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和汉语在修辞方面由于地理差异,生活方式以及思维等方面的差异,两种语言在使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上也会有所不同.本文以《匆匆》的两篇译文(分别为朱纯生和张培基先生所译)为研究对象,应用ESP理论指导修辞研究,从比喻、拟人、排比和头韵几个修辞手段来作比较,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修辞方面的异同.
其他文献
刘慈欣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其作品《三体》在2015年获得雨果奖,也使其成为该奖项自1953年设立以来的首位亚洲获奖者.而《三体》中的几个人类英雄形象,则集中体现了
细读鲁迅被誉为“爱情教科书”的传世作品,展现最感动至深的情爱场景.用普及的方式分析,让更多的人阅读它,欣赏它.由此使经典文学走下圣坛、让读者在情感浮躁与错讹丛生的现
汤素兰:儿童文学作家,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陈 晖: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红叶:儿童文学评论家,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授。  一 、人物形象塑造好了,  人物就会自己演绎故事  陈 晖:汤素兰,我发现你的作品读过之后重新再读还是觉得很有意思。你讲述故事的能力,角色塑造的能力,对于儿童的观察与反映能力,加上喜剧和幽默的话语,特别能让孩子感到欢乐和喜悦,你的“笨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