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度重视和加强自身形象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自身形象的塑造,树立起良好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形象,极大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向心力,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呈现多维性特征,对中国共产党的主体形象、客体形象、宣传形象三个方面开展分析和讨论,以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坚定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决心。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党员干部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1.04.002
文章编号:1009-6922(2021)04-10-07
所谓政党形象,是指政党的坚定意志、根本属性以及本质特征等外在体现,是社会成员对政党的一种整体评价和认定。政党形象不仅关系着人心向背,也关系着政党自身的荣辱兴衰,它是政党的一种外在精神表现和行为表达。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是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中国人民对其宗旨、性质以及执政理念、执政行为等总体的印象和评价。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100年奋斗历程中,始终都高度重视和加强自身形象的塑造,成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强大内生力量。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呈现出来的新变化、新态势、新情况,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身形象的塑造提出新的要求。应对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加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前行的一面鲜明旗帜,始终成为新征途中不懈奋进的领导核心。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主体形象
从主体视域来看,政党形象取决于政党自身以及成员的精神风貌和实际行动。现实生活中,虽然人们对政党形象的认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但良好的政党主体形象却能够给党内外人士留下整体印象和深刻感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主体形象,是指人们对中国共产党整体以及党员个体的总的评价和认定。一般来说,“党的形象是党员形象的集合,党员形象是党的形象的具体化”[1]9。也即是说,党的主体形象由整体形象和个体形象两部分组成,二者统一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的伟大实践。其中,中国共产党的整体形象,是其“全部理论和实践外在的、整体的表现”[2];中国共产党的个体形象,是党员干部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在实践中的外在展示。新的历史时期,深入认知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主体形象,成为塑造和加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良好形象的基本前提。
(一)党的整体形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由具体的个体和不同的要素,按照一定规则或关系组合而成的有机统一体。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它是由党的各级组织和数以千万计的共产党员组合而成并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整体形象,又称为党的集体形象,是由许许多多党员干部的个体形象、组织形象等汇聚起来的,是人民群众对党的一种总体印象和评价。作为由诸多党员和组织组成的统一整体,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初心使命、奋斗目标、价值取向,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意志和行为等,以全新的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出现在近代以来的中国政治舞台,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和拥护。在新时代征途上,党的整体形象保持良好的态势,人民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日益提升。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日益加快,全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3]105,等等。这些考验和危险若处理得不好,就会严重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整体形象。塑造和加强党的整体形象,必须彻底解决这些“顽疾杂症”,“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3]105,将要遭遇的“危险”战胜。为此,“从党中央到省市县党委,从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到基层党支部,都要肩负起”[3]105塑造、维护、提升党的形象的主体责任。与此同时,必须“将从严治党落实到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中,落实到党建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层面”[4],充分发挥党内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力量,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认真开展自我革命,共同促进新时代党的整体形象不断提升,维护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构建新时代良性互动的党群、干群关系。
(二)党的个体形象
中国共产党的个体形象是党的整体形象在实际中的具体展现。树立党的良好形象,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努力和奉献。无论党的各级组织负责人或是普通的党员干部,都是党的形象“代言人”,其言行代表着党的形象,展示着党的风采。共产党员是个光荣的称号,这个称号永远不会“退休”,更不能“褪色”。作为共产党人要对得起这个称号,就必须永远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远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的形象增光添彩;要始终拧紧“总开关”,站稳党性立场、加强党性修养,鼓足勇气、充满底气、满怀正气地对于那些抹黑、丑化、甚至诋毁党的形象的言行作坚决彻底的斗争。在现实生活中,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的个体形象,直接影响着群眾对党的形象的感性认知和评价。优秀的党员干部,可以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反之,则会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身处一线的党员干部,“每天都同群众面对面打交道。因此,人们常常把这些党员干部的工作岗位比喻为‘窗口’。身处‘窗口’的党员干部,绝不能以为自己人微言轻,言行无所顾忌;而应珍惜自己所处的‘窗口’位置,与群众干在一起、打成一片,使‘窗口’成为展示自身良好形象、党的良好形象的重要平台。”[5]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党员干部的个体形象,是我们党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窗口”,群众是通过这个“窗口”来认知和感悟党的形象的。每一名共产党人必须常怀爱党之情、忧党之心、为党之志,做到想民、为民、富民,以良好的个体形象赢得群众对党的形象的认可和赞誉。 (三)党的整体形象和个体形象的统一性
中国共产党的主体形象,是全党的整体形象和党员干部的个体形象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整体形象是由党员干部的个体形象所构成的,而中国共产党的个体形象则又处处體现党的整体形象,二者共同勾勒出全面而立体的中国共产党主体形象,从不同方面展示着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具有极高的契合性。其中,中国共产党的整体形象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形象的总体展示,蕴含着全党的精神风貌、道德修养、价值追求等,对党员干部个人形象的塑造具有指导性和引领性作用。也即是说,塑造和传播中国共产党良好的整体形象,不仅有利于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在全党范围内的贯彻落实,还有利于人民群众对我们党评价标准的不断完善,从而实现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个体的党性修养的不断提升,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虽然党的形象是一个整体,但“党员形象在一定意义上代表或部分反映着党的形象,老百姓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身边和周围的党员个体来看党的形象的”[1]9。每一名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党的个体形象不仅仅代表了党员干部个人或某一党组织的作风素质,更是党的整体形象的切实展现。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严格维护党的整体形象。当历史的车轮迈向新时代后,加强新时代党的形象建设,必须坚持党的整体形象和个体形象的有机统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紧紧依靠各级党组织,促使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提升党的形象的实践当中去,把二者内在的目标追求、价值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融入到每位共产党员的心中,塑造出新时代党的主体新形象。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客体形象
从客体视域来看,政党客体形象是指政党自身以及成员之外的对象对政党的认知和评价。这些对象包括国内、国外两个客体范围内的人们,是他们对某一政党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实践行为等方面的认知、反映和评价。政党客体形象主要包括国内形象和国际形象两个方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客体形象主要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及其实践在国内外的反响与评价。中国共产党立足新时代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思想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力地回应了当今时代中国、世界和人类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展现出良好的大党形象,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
(一)党的国内形象
在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是通过其先进性体现出来的。先进性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在时代洪流中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人民群众始终对中国共产党良好形象保持高度认可的重要原因。作为领导新时代中国各项事业走向更大胜利的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国内形象主要取决于人民群众对党的制度、政策、法理、情感上是否认可,对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等实践行为是否满意。只有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确保党的领导地位,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如何更好地保持中国共产党国内形象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时代课题。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6]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重大命题的提出,“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3]5;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实践,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进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消除了一亿人口的绝对贫困问题,还指明了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的方向,诠释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的管党治党、自我革命、惩治腐败等措施的深入实施,筑牢了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基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7]144这句话深刻体现出党的领袖“无私”“无畏”“舍我”“忘我”的崇高境界,展示出党的领袖造福人民的博大情怀。中国共产党的这些思想和举措都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厚植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从而树立起中国共产党良好的执政党形象。
(二)党的国际形象
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又称为对外形象,这种形象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等特点。“一个政党的国际形象是国际社会公众对该政党的有形表象、精神内涵、国际行为及其结果的总体评价”[8],是一个国家政党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国际形象的全方位展示,是国家和政党的国际影响力的象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的台阶,国际影响力和全球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成为了海外新一轮的报道热点。一方面,不少国外民众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熟知度、认可度、好感度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客媒体“抹黑”“唱衰”“冷漠”中国共产党的言行层出不穷,造成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出现“失真”“落差”“误区”等问题。面对党的形象在国际化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的评价状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挥党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政党地区的发展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探索构建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包容力,不断拓宽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海外受众群体。当今世界在政治制度上正处于“一球多制”的状况,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选择的道路也各具特色。针对不同国家、政党、群体,中国共产党秉持“和而不同”的国际交往准则,接受不同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包容不同的政治信仰、政治见解,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积极促进包括经济、文化、学术、外交等方面的对外沟通交流,全力塑造中国共产党多姿多彩的国际形象。
(三)党的国内形象和国际形象的融通性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我说过,大就要有大的样子。”[7]436这就明确告诫我们,中国共产党必须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要有大格局、大情怀、大视野、大胸襟,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形象,树立起为人类求解放的高度负责任的大党形象。作为切实肩负起时代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7]436。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大党形象建设,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要巩固和提升国内形象,又要塑造和强化国际形象。即在不断加强国内形象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加强国际形象建设的新举措,切实把“两个建设”融合起来,实现二者的互动互补、融合贯通,携手共圆中国梦与世界梦。一要着眼国内,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保持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地位,凝聚党员群众向心力,永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心中一如既往的良好形象,塑造新时代人民公仆的新形象。二要放眼世界,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国际化进程,积极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塑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因此,必须“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9],为我国改革发展和世界繁荣稳定营造和平环境。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国内形象还是国际形象,都是在展现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以及全人类高度负责的时代风采。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把握好中国共产党国内形象和国际形象的交叠重合点,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营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形象
从传播视域来看,政党的宣传形象主要是指政党形象在传播过程中因媒介选择的不同,受众群体对政党在不同媒介载体中的特征所做出的差异性评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形象是指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是采用什么样的媒介來传播党的治国理政思想,便捷、有效地促使人们对其的认知、理解和把握,最终赢得人们的认可。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中国共产党的文本形象和网络形象。在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过程中,要注重选取适宜媒介,创新融合媒介,并根据传播内容和受众群体的不同,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形象的严肃性、权威性,又要兼顾中国共产党形象的亲民性、大众性,提高中国共产党形象的传播力度,塑造真实、全面、客观的中国共产党形象。
(一)党的文本形象
作为中国最权威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处于绝对的领导核心地位。新的历史时期,确保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所具有的高度权威,必须维护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权威性。中国共产党权威性形象的树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一系列文本的支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所塑造的文本形象,是指党的一系列纲领性文件、规范性文件以及党的领导人的一系列最新著作等等。一要认真学习这些文件精神,高度重视文件精神的传播,增强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在内的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准确理解中国共产党文本形象的科学性、价值性、政治性、学理性的特点,捍卫中国共产党的权威形象,反对将党的文本“娱乐化”“肤浅化”“庸俗化”等现象。二要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的系列著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撰写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治国理政的文章,形成了一系列党的理论文本著作。这些著作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向世人展示了党的不同形象,给人们准确把握党的形象汇聚了丰富的可供阅读、学习的文本素材。其中,维护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权威性,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学习需求,巩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在文本中所体现的形象的认知和判断。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需要加强党内政治文本学习,维护党的形象的政治严肃性。在文本中,“凡是关系到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地位、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系到人民根本利益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都是具有政治意义的,都是政治性问题”[10],不能有任何含糊和一丝松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发挥党中央的以上率下作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看齐意识,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党话、跟党走,提升党的执政威望,增强党的领导力量,紧紧掌控党的文本形象宣传的主导权和自主权,坚决捍卫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权威性。
(二)党的网络形象
中国共产党的网络形象主要体现为党的理论在互联网上的传播要通俗化。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色形象,不断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7]313,提高基层群众对党的经典理论、创新理论、政策文件等的认知和理解,增强人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从而拉近党与群众的距离,树立贴近人民大众的良好宣传形象。不同于西方政党偏爱包装的“镜头形象”,中国共产党在形象宣传上更加注重贴近实际、贴近民众、贴近生活,宣传策略更具实效性、针对性、可行性。互联网作为时下民众的首选媒介,具有极广的覆盖面和极高的使用率。中国共产党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及时占领网络宣传高地,把握网络宣传的话语权,在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优势互补中传播党的声音。一要以传统主流媒介为依托,融合新型网络媒介发出党的声音。巩固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主流媒介的“喉舌”地位,“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传播平台,开展立体化、互动式的理论宣讲,不断扩大宣讲工作的覆盖面影响力”[11],极力拓宽党的形象的传播渠道。这既能推动党的良好形象的大众化、普及化,又可以为永葆党的良好形象提供大众网络监督平台。二要注重网络宣传话语的转化,缩短思想理论认知与人们理解接受能力之间的距离。结合人民群众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需要,将抽象的政治话语、学术话语转化为网络流行话语。针对有关党的理论思想、政策方针,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新颖幽默的网络用语去阐释,用图片、文件、音频、视频等形式去传达,让更多网民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实现党的网络宣传形象的趣味化、通俗化、大众化。这既能彰显人民意志,凝聚人心,增进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又有助于打破对党的刻板固有印象,及时推动党的形象的转型,拉近大众对党的信任感、亲近感。
(三)党的文本形象和网络形象的一致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传播媒介也在不断地丰富更新。作为连接党内主体和党外客体的中间桥梁,媒介的选择也不尽相同。虽然中国共产党的不同的媒介形象展现出了各具特色的风采面貌,但从其本质上来讲是具有一致性的,都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执政理念和实践原则,都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尚品质和良好行为,因而必须坚持不同媒介形象的统一,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媒体及时、方便等优点,在不同传播媒体上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的大公无私形象、“执政为民”的亲民爱民形象等等,力求党的文本形象和网络传播形象的一致性。这就必须凸显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既展示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时代要求,又体现中国共产党为民谋幸福的价值追求。必须“坚持讲政治,把握正确导向,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只有坚持党性、站在党的立场上,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反映人民愿望。无论是理论研究、宣传报道,还是文艺创作、思想教育,都要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首位,始终绷紧导向这根弦,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12],积极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维护党的媒介形象的权威性和大众性,注重增进党群之间的互动交流,确保党的意志与人民意志的统一体现。为此,必须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不动摇,维护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权威性,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公信力、引导力;必须坚持人民立场,维护中国共产党形象的人民性,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的亲和力、传播力。在中国共产党媒介形象的传播过程中,既要注重传播规模,更要注重传播效果,不断拓宽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宣传平台,丰富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宣传内容,构建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传播的长效体制机制,赢得愈来愈多国内外民众的支持,不断巩固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权威,推动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走向新的高度。
四、结语
面对新时代、新局面、新征程,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日益繁重的国内任务面前,中国共产党肩负的时代使命愈加艰巨,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认知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加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塑造严于律己的主体形象、大气磅礴的客体形象、刚柔相济的宣传形象。总之,就是要牢牢树立廉洁奉公、亲民爱民、艰苦奋斗、敢做敢为、勇于逐梦的执政党形象,多维度打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的综合体。放眼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党更应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面对当前发展局势,顺势而为,逆流而上,发扬时代斗争精神,打造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新面貌、新形象。
参考文献:
[1]吴俊青,张国新.“三个代表”与党的形象[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02).
[2]执政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146.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4]李军伟.全面从严治党与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09):11-12.
[5]谢非.党员干部都是党的形象代言人[J].共产党员(河北),2015(13):1.
[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92.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8]林梓栋,龙欢婷.增强我党国际形象传播力[J].军事记者,2017(11):50-51.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6.
[10]张忠军.旗帜鲜明讲政治的科学内涵[N].学习时报,2018-10-17(001):1.
[1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353.
[12]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6.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党员干部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1.04.002
文章编号:1009-6922(2021)04-10-07
所谓政党形象,是指政党的坚定意志、根本属性以及本质特征等外在体现,是社会成员对政党的一种整体评价和认定。政党形象不仅关系着人心向背,也关系着政党自身的荣辱兴衰,它是政党的一种外在精神表现和行为表达。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是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中国人民对其宗旨、性质以及执政理念、执政行为等总体的印象和评价。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100年奋斗历程中,始终都高度重视和加强自身形象的塑造,成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强大内生力量。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呈现出来的新变化、新态势、新情况,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身形象的塑造提出新的要求。应对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加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前行的一面鲜明旗帜,始终成为新征途中不懈奋进的领导核心。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主体形象
从主体视域来看,政党形象取决于政党自身以及成员的精神风貌和实际行动。现实生活中,虽然人们对政党形象的认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但良好的政党主体形象却能够给党内外人士留下整体印象和深刻感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主体形象,是指人们对中国共产党整体以及党员个体的总的评价和认定。一般来说,“党的形象是党员形象的集合,党员形象是党的形象的具体化”[1]9。也即是说,党的主体形象由整体形象和个体形象两部分组成,二者统一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的伟大实践。其中,中国共产党的整体形象,是其“全部理论和实践外在的、整体的表现”[2];中国共产党的个体形象,是党员干部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在实践中的外在展示。新的历史时期,深入认知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主体形象,成为塑造和加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良好形象的基本前提。
(一)党的整体形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由具体的个体和不同的要素,按照一定规则或关系组合而成的有机统一体。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它是由党的各级组织和数以千万计的共产党员组合而成并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整体形象,又称为党的集体形象,是由许许多多党员干部的个体形象、组织形象等汇聚起来的,是人民群众对党的一种总体印象和评价。作为由诸多党员和组织组成的统一整体,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初心使命、奋斗目标、价值取向,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意志和行为等,以全新的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形象出现在近代以来的中国政治舞台,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和拥护。在新时代征途上,党的整体形象保持良好的态势,人民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日益提升。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日益加快,全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3]105,等等。这些考验和危险若处理得不好,就会严重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整体形象。塑造和加强党的整体形象,必须彻底解决这些“顽疾杂症”,“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3]105,将要遭遇的“危险”战胜。为此,“从党中央到省市县党委,从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到基层党支部,都要肩负起”[3]105塑造、维护、提升党的形象的主体责任。与此同时,必须“将从严治党落实到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中,落实到党建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层面”[4],充分发挥党内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力量,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认真开展自我革命,共同促进新时代党的整体形象不断提升,维护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构建新时代良性互动的党群、干群关系。
(二)党的个体形象
中国共产党的个体形象是党的整体形象在实际中的具体展现。树立党的良好形象,离不开党员干部的努力和奉献。无论党的各级组织负责人或是普通的党员干部,都是党的形象“代言人”,其言行代表着党的形象,展示着党的风采。共产党员是个光荣的称号,这个称号永远不会“退休”,更不能“褪色”。作为共产党人要对得起这个称号,就必须永远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远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的形象增光添彩;要始终拧紧“总开关”,站稳党性立场、加强党性修养,鼓足勇气、充满底气、满怀正气地对于那些抹黑、丑化、甚至诋毁党的形象的言行作坚决彻底的斗争。在现实生活中,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的个体形象,直接影响着群眾对党的形象的感性认知和评价。优秀的党员干部,可以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反之,则会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身处一线的党员干部,“每天都同群众面对面打交道。因此,人们常常把这些党员干部的工作岗位比喻为‘窗口’。身处‘窗口’的党员干部,绝不能以为自己人微言轻,言行无所顾忌;而应珍惜自己所处的‘窗口’位置,与群众干在一起、打成一片,使‘窗口’成为展示自身良好形象、党的良好形象的重要平台。”[5]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党员干部的个体形象,是我们党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窗口”,群众是通过这个“窗口”来认知和感悟党的形象的。每一名共产党人必须常怀爱党之情、忧党之心、为党之志,做到想民、为民、富民,以良好的个体形象赢得群众对党的形象的认可和赞誉。 (三)党的整体形象和个体形象的统一性
中国共产党的主体形象,是全党的整体形象和党员干部的个体形象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整体形象是由党员干部的个体形象所构成的,而中国共产党的个体形象则又处处體现党的整体形象,二者共同勾勒出全面而立体的中国共产党主体形象,从不同方面展示着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具有极高的契合性。其中,中国共产党的整体形象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形象的总体展示,蕴含着全党的精神风貌、道德修养、价值追求等,对党员干部个人形象的塑造具有指导性和引领性作用。也即是说,塑造和传播中国共产党良好的整体形象,不仅有利于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在全党范围内的贯彻落实,还有利于人民群众对我们党评价标准的不断完善,从而实现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个体的党性修养的不断提升,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虽然党的形象是一个整体,但“党员形象在一定意义上代表或部分反映着党的形象,老百姓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身边和周围的党员个体来看党的形象的”[1]9。每一名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党的个体形象不仅仅代表了党员干部个人或某一党组织的作风素质,更是党的整体形象的切实展现。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严格维护党的整体形象。当历史的车轮迈向新时代后,加强新时代党的形象建设,必须坚持党的整体形象和个体形象的有机统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紧紧依靠各级党组织,促使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提升党的形象的实践当中去,把二者内在的目标追求、价值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融入到每位共产党员的心中,塑造出新时代党的主体新形象。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客体形象
从客体视域来看,政党客体形象是指政党自身以及成员之外的对象对政党的认知和评价。这些对象包括国内、国外两个客体范围内的人们,是他们对某一政党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实践行为等方面的认知、反映和评价。政党客体形象主要包括国内形象和国际形象两个方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客体形象主要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及其实践在国内外的反响与评价。中国共产党立足新时代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思想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力地回应了当今时代中国、世界和人类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展现出良好的大党形象,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
(一)党的国内形象
在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是通过其先进性体现出来的。先进性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在时代洪流中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人民群众始终对中国共产党良好形象保持高度认可的重要原因。作为领导新时代中国各项事业走向更大胜利的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国内形象主要取决于人民群众对党的制度、政策、法理、情感上是否认可,对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等实践行为是否满意。只有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确保党的领导地位,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如何更好地保持中国共产党国内形象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时代课题。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6]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重大命题的提出,“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3]5;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实践,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进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消除了一亿人口的绝对贫困问题,还指明了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的方向,诠释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的管党治党、自我革命、惩治腐败等措施的深入实施,筑牢了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基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7]144这句话深刻体现出党的领袖“无私”“无畏”“舍我”“忘我”的崇高境界,展示出党的领袖造福人民的博大情怀。中国共产党的这些思想和举措都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厚植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从而树立起中国共产党良好的执政党形象。
(二)党的国际形象
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又称为对外形象,这种形象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等特点。“一个政党的国际形象是国际社会公众对该政党的有形表象、精神内涵、国际行为及其结果的总体评价”[8],是一个国家政党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国际形象的全方位展示,是国家和政党的国际影响力的象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的台阶,国际影响力和全球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成为了海外新一轮的报道热点。一方面,不少国外民众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熟知度、认可度、好感度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客媒体“抹黑”“唱衰”“冷漠”中国共产党的言行层出不穷,造成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出现“失真”“落差”“误区”等问题。面对党的形象在国际化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的评价状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挥党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政党地区的发展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探索构建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包容力,不断拓宽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海外受众群体。当今世界在政治制度上正处于“一球多制”的状况,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选择的道路也各具特色。针对不同国家、政党、群体,中国共产党秉持“和而不同”的国际交往准则,接受不同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包容不同的政治信仰、政治见解,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积极促进包括经济、文化、学术、外交等方面的对外沟通交流,全力塑造中国共产党多姿多彩的国际形象。
(三)党的国内形象和国际形象的融通性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我说过,大就要有大的样子。”[7]436这就明确告诫我们,中国共产党必须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要有大格局、大情怀、大视野、大胸襟,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形象,树立起为人类求解放的高度负责任的大党形象。作为切实肩负起时代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7]436。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大党形象建设,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要巩固和提升国内形象,又要塑造和强化国际形象。即在不断加强国内形象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加强国际形象建设的新举措,切实把“两个建设”融合起来,实现二者的互动互补、融合贯通,携手共圆中国梦与世界梦。一要着眼国内,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保持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地位,凝聚党员群众向心力,永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心中一如既往的良好形象,塑造新时代人民公仆的新形象。二要放眼世界,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国际化进程,积极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塑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因此,必须“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9],为我国改革发展和世界繁荣稳定营造和平环境。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国内形象还是国际形象,都是在展现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以及全人类高度负责的时代风采。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把握好中国共产党国内形象和国际形象的交叠重合点,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营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形象
从传播视域来看,政党的宣传形象主要是指政党形象在传播过程中因媒介选择的不同,受众群体对政党在不同媒介载体中的特征所做出的差异性评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形象是指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是采用什么样的媒介來传播党的治国理政思想,便捷、有效地促使人们对其的认知、理解和把握,最终赢得人们的认可。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中国共产党的文本形象和网络形象。在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过程中,要注重选取适宜媒介,创新融合媒介,并根据传播内容和受众群体的不同,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形象的严肃性、权威性,又要兼顾中国共产党形象的亲民性、大众性,提高中国共产党形象的传播力度,塑造真实、全面、客观的中国共产党形象。
(一)党的文本形象
作为中国最权威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处于绝对的领导核心地位。新的历史时期,确保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所具有的高度权威,必须维护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权威性。中国共产党权威性形象的树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一系列文本的支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所塑造的文本形象,是指党的一系列纲领性文件、规范性文件以及党的领导人的一系列最新著作等等。一要认真学习这些文件精神,高度重视文件精神的传播,增强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在内的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准确理解中国共产党文本形象的科学性、价值性、政治性、学理性的特点,捍卫中国共产党的权威形象,反对将党的文本“娱乐化”“肤浅化”“庸俗化”等现象。二要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的系列著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撰写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治国理政的文章,形成了一系列党的理论文本著作。这些著作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向世人展示了党的不同形象,给人们准确把握党的形象汇聚了丰富的可供阅读、学习的文本素材。其中,维护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权威性,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学习需求,巩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在文本中所体现的形象的认知和判断。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需要加强党内政治文本学习,维护党的形象的政治严肃性。在文本中,“凡是关系到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地位、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系到人民根本利益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都是具有政治意义的,都是政治性问题”[10],不能有任何含糊和一丝松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发挥党中央的以上率下作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看齐意识,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党话、跟党走,提升党的执政威望,增强党的领导力量,紧紧掌控党的文本形象宣传的主导权和自主权,坚决捍卫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权威性。
(二)党的网络形象
中国共产党的网络形象主要体现为党的理论在互联网上的传播要通俗化。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色形象,不断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7]313,提高基层群众对党的经典理论、创新理论、政策文件等的认知和理解,增强人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从而拉近党与群众的距离,树立贴近人民大众的良好宣传形象。不同于西方政党偏爱包装的“镜头形象”,中国共产党在形象宣传上更加注重贴近实际、贴近民众、贴近生活,宣传策略更具实效性、针对性、可行性。互联网作为时下民众的首选媒介,具有极广的覆盖面和极高的使用率。中国共产党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及时占领网络宣传高地,把握网络宣传的话语权,在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优势互补中传播党的声音。一要以传统主流媒介为依托,融合新型网络媒介发出党的声音。巩固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主流媒介的“喉舌”地位,“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传播平台,开展立体化、互动式的理论宣讲,不断扩大宣讲工作的覆盖面影响力”[11],极力拓宽党的形象的传播渠道。这既能推动党的良好形象的大众化、普及化,又可以为永葆党的良好形象提供大众网络监督平台。二要注重网络宣传话语的转化,缩短思想理论认知与人们理解接受能力之间的距离。结合人民群众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需要,将抽象的政治话语、学术话语转化为网络流行话语。针对有关党的理论思想、政策方针,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新颖幽默的网络用语去阐释,用图片、文件、音频、视频等形式去传达,让更多网民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实现党的网络宣传形象的趣味化、通俗化、大众化。这既能彰显人民意志,凝聚人心,增进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又有助于打破对党的刻板固有印象,及时推动党的形象的转型,拉近大众对党的信任感、亲近感。
(三)党的文本形象和网络形象的一致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传播媒介也在不断地丰富更新。作为连接党内主体和党外客体的中间桥梁,媒介的选择也不尽相同。虽然中国共产党的不同的媒介形象展现出了各具特色的风采面貌,但从其本质上来讲是具有一致性的,都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执政理念和实践原则,都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尚品质和良好行为,因而必须坚持不同媒介形象的统一,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媒体及时、方便等优点,在不同传播媒体上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的大公无私形象、“执政为民”的亲民爱民形象等等,力求党的文本形象和网络传播形象的一致性。这就必须凸显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既展示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时代要求,又体现中国共产党为民谋幸福的价值追求。必须“坚持讲政治,把握正确导向,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只有坚持党性、站在党的立场上,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反映人民愿望。无论是理论研究、宣传报道,还是文艺创作、思想教育,都要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首位,始终绷紧导向这根弦,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12],积极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维护党的媒介形象的权威性和大众性,注重增进党群之间的互动交流,确保党的意志与人民意志的统一体现。为此,必须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不动摇,维护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权威性,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公信力、引导力;必须坚持人民立场,维护中国共产党形象的人民性,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的亲和力、传播力。在中国共产党媒介形象的传播过程中,既要注重传播规模,更要注重传播效果,不断拓宽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宣传平台,丰富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宣传内容,构建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传播的长效体制机制,赢得愈来愈多国内外民众的支持,不断巩固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权威,推动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走向新的高度。
四、结语
面对新时代、新局面、新征程,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日益繁重的国内任务面前,中国共产党肩负的时代使命愈加艰巨,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认知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加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塑造严于律己的主体形象、大气磅礴的客体形象、刚柔相济的宣传形象。总之,就是要牢牢树立廉洁奉公、亲民爱民、艰苦奋斗、敢做敢为、勇于逐梦的执政党形象,多维度打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的综合体。放眼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党更应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面对当前发展局势,顺势而为,逆流而上,发扬时代斗争精神,打造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新面貌、新形象。
参考文献:
[1]吴俊青,张国新.“三个代表”与党的形象[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02).
[2]执政党建设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146.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4]李军伟.全面从严治党与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09):11-12.
[5]谢非.党员干部都是党的形象代言人[J].共产党员(河北),2015(13):1.
[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92.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8]林梓栋,龙欢婷.增强我党国际形象传播力[J].军事记者,2017(11):50-51.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6.
[10]张忠军.旗帜鲜明讲政治的科学内涵[N].学习时报,2018-10-17(001):1.
[1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353.
[12]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