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t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化时代,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并能熟练应用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本文对《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能力;基本素质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本(专)科必修的基础性课程,是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计算机后续课程的先行课。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介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现状
  1.计算机基本技能存在差异
  来自不同省市、地区的大学生,应用计算机能力的程度各有差异。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很多城市的计算机教育的起点已经延伸到了一些中小学,许多中小学生都能上网聊天、看新闻。但是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对计算机很陌生,他们很少使用计算机,有的学生甚至从未接触过计算机,感觉计算机深奥难懂,没有学好的信心。
  2.学习兴趣不高
  对于过去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来说,无论听讲,还是看教师演示操作,都不能尽快进入到学习角色中完成上机实验练習。他们不知道从何提问、从何入手,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上机课,这些学生不是发呆,就是练习打字软件,而其他一窍不通,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上机时间,还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来说,他们觉得学习内容简单、刻板,没有新鲜感,实验课要么玩游戏、要么听音乐,不及时完成操作作业,不愿与教师沟通交流,眼高手低,计算机考试不能一次性通过。
  3.教学方法单一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是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一般教学就是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填塞式介绍操作步骤,同时让学生记录操作难点或是常考题型等。学生听讲如走马观花,不能消化课堂知识,更不能学以致用,上机实验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4.课程安排不合理
  一堂《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一般由两节理论课、两节实验课组成。由于学生学习科目多,或是教师上课内容安排多,学生不能及时巩固消化知识,无形中又会增加教师讲课时间,减少学生练习时间。另外,由于上课和上机地点不同,有些学生很容易逃课。
  二、对策和建议
  1.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以掌握学生大学前计算机应用水平,并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相应的上机任务,增加学生学习信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系统地组织教学
  首先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总体规划,例如:Windows操作系统两个学时,字处理软件word 2003两个学时,电子表格系统excel 2003三个学时等然后按照计划的重点、次重点压缩讲解时间,其他时间留给学生上机实践、训练操作技能,这比教师面面俱到地讲解要好得多。
  3.多样化的教学,注重实践操作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大多只会机械地生搬硬套,缺乏灵活性,不能运用知识解决突发问题,这样是很难适应未来实际工作的。对此,教师每堂课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教学目的不同进行变换,让各种层次的学生喜欢、适应。
  例如,第一堂实验课除了介绍开关机操作、键盘指法等知识外,还可以介绍计算机的拆装,丰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而在word学习时,可以把文档的格式化、排版、表格制作综合运用到一个例子中(如制作课程表),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操作印象;在幻灯片制作学习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组,运用学习过的方法、技巧制作一组反映本专业知识的幻灯片,并公开展示。选择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再配合练习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及时回复学生问题
  大学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还应多考虑如何让学生得到问题的满意答案。大学生活与过去的高中生活不同,高中学生可以随时去办公室找教师询问,而大学注重的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提供自学书目、辅导资料等指导学生自主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或者教师提供邮箱与学生网上交流。
  5.统一安排课程
  学校要完善教学设备及相关的软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安排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最好能统一在机房进行,学生既可以听又可以同步操作,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学习效率。
  三、结语
  通过以上实践表明,教学质量获得提高,解决学生主动性不够,缺乏创造性和灵活性,依赖性强的问题,为今后相关课程的开设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薛伟莲.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J].教学科学,2002,18(2).
  [2]田红运.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浅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3]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给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几年的教学中,我院以发展性教学理论为指导,切实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种子法》修订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岳仲明称,修改后的《种子法》特别强调对农民利益的保护。在修法过程中有
基于最大限度发挥实验室在人才培养方面作用的要求,本文针对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原有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学生自主创新发展的开放实验教学新模式,从开放实验内容设置及制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素质教育提出了几种育人方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育人方法     育人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培育更多优秀人才的有力举措。这一举措的实施,为学生创造了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良好条件,同时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方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育者要更新育人观念,探求切合受教育者不同发展阶段特点的施教方法。  
设D是无平方因子正整数,即D为不含任意素数p的方幂.运用初等方法及二次非剩余的性质,讨论了广义Brocard-Ramanujan方程x2-D=y!的正整数解(x,y)的上界估计问题,证明了该方程的
摘 要:本文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竹竿舞的运动特点与文化特征,阐明了竹竿舞在阳光体育运动中的应用价值,依据其特点及应用价值,通过教学实践,探讨了竹竿舞在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竹竿舞;阳光体育  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于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