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量为3000字,其中要会写2500个汉字。而低年级要求学生认识1600~1800个汉字,其中会写800~1000个汉字。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多识字、少写字,而且把识字集中在低年级教学。可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识字作为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重点,那就得在识字上下工夫。可单纯的识字、写字又显得枯燥无味。而对于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且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孩子可以说是家里的“小皇帝”,娇惯成性,在一、二年级就让他们从事与游戏、积木、唱歌、跳舞等大相径庭的识字活动,对孩子们来说,简直有种“逼上梁山”的感觉。这给小学低年级教师出了道难题,识字量之大,教学时间之少。如何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呢?新编《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这门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因而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多关爱学生,多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项有趣的事情,主动去学、乐于去学。我想,要达到这一步,就得从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上去考虑。
1、在游戏中识字。
玩是孩子的天性,而做游戏更是孩子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若能将游戏恰当地运用到识字教学中,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像猜字谜、找朋友、成立错别字医院等游戏,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踊跃参与。
如教学“岁”字时,就可以出一个字谜:“山字下面半个多”;教学“休”“看”等字时,可出示“人、木、手,目”等字,让学生去找,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而“错别字医院”更是将学生的兴趣推向了高潮,使得原本枯燥的识字变成了有趣的游戏。课堂成了孩子的乐团。这样,学生由被动识字变成主动识字:事实证明,学生们在游戏中识字既快且不易忘。
2、多肯定,少否定。
人们都有爱听好话的心理,何况是七八岁的孩子呢?他们思想单纯,更应该哄哄捧捧。这一点,我们深有体验,小时上学时,只要老师一表扬,心里就乐开了花,干起事来劲头十足;可当老师一批评就会垂头丧气。如今的孩子比起我们当年应是更娇气,作为教师更应该呵护他们,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关爱。多表扬他们,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于是我在上课时,对学生所回答或提出的问题多以表扬为主。常常说“你棒极了”“你的答案真妙”“你提的问题真有水平”“你真是好样的”……当然,调动学生识字兴趣的远不止这些,如编儿歌,编顺口溜等也是简单易行的有趣话动。
二、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让学生会学
语文教学实际上是语言的教学,学习资源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做个生活和学习上的有心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见识字教学资源丰富,学生识字学习天地广阔。
1、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要培养学生多留意身边的事物的良好习惯,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在生活中识字,如上课时,可让学生观看室内的桌椅、电器等我们身边常见的事物,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事物的名称,然后再在纸写下来并贴在相应的事物上;回到家可在家长的帮助下认识室内的一些生活用品,如“衣柜”、“沙发”等;走上街道可留意店铺名称、灯箱广告、海报等。
2、加强课外阅读,巩固识字成果。
虽然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认识了一定量的汉字,但不一定就记得很牢靠,还必须让他们经常运用,才不致遺忘。正如古人所言:“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现在每个学生手里都有几本书,学校图书室也有一定量的藏书,而且经常对学生们开放,作为教师和家长应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这方面的资源。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教师要及时作跟踪调查,了解其阅读效果。对于读书认真、效果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于读书欠认真的学生,加以引导和鼓励,调动其阅读的兴趣,这样才能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
实践证明,我运用上述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总结,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汉字,为今后的阅读、写作乃至工作打下坚实地基础。童心纯真,童心无邪。孩子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华。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让识字教学百花齐放,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识字作为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重点,那就得在识字上下工夫。可单纯的识字、写字又显得枯燥无味。而对于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且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孩子可以说是家里的“小皇帝”,娇惯成性,在一、二年级就让他们从事与游戏、积木、唱歌、跳舞等大相径庭的识字活动,对孩子们来说,简直有种“逼上梁山”的感觉。这给小学低年级教师出了道难题,识字量之大,教学时间之少。如何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呢?新编《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这门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因而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多关爱学生,多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项有趣的事情,主动去学、乐于去学。我想,要达到这一步,就得从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上去考虑。
1、在游戏中识字。
玩是孩子的天性,而做游戏更是孩子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若能将游戏恰当地运用到识字教学中,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像猜字谜、找朋友、成立错别字医院等游戏,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踊跃参与。
如教学“岁”字时,就可以出一个字谜:“山字下面半个多”;教学“休”“看”等字时,可出示“人、木、手,目”等字,让学生去找,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而“错别字医院”更是将学生的兴趣推向了高潮,使得原本枯燥的识字变成了有趣的游戏。课堂成了孩子的乐团。这样,学生由被动识字变成主动识字:事实证明,学生们在游戏中识字既快且不易忘。
2、多肯定,少否定。
人们都有爱听好话的心理,何况是七八岁的孩子呢?他们思想单纯,更应该哄哄捧捧。这一点,我们深有体验,小时上学时,只要老师一表扬,心里就乐开了花,干起事来劲头十足;可当老师一批评就会垂头丧气。如今的孩子比起我们当年应是更娇气,作为教师更应该呵护他们,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关爱。多表扬他们,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于是我在上课时,对学生所回答或提出的问题多以表扬为主。常常说“你棒极了”“你的答案真妙”“你提的问题真有水平”“你真是好样的”……当然,调动学生识字兴趣的远不止这些,如编儿歌,编顺口溜等也是简单易行的有趣话动。
二、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让学生会学
语文教学实际上是语言的教学,学习资源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做个生活和学习上的有心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见识字教学资源丰富,学生识字学习天地广阔。
1、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要培养学生多留意身边的事物的良好习惯,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在生活中识字,如上课时,可让学生观看室内的桌椅、电器等我们身边常见的事物,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事物的名称,然后再在纸写下来并贴在相应的事物上;回到家可在家长的帮助下认识室内的一些生活用品,如“衣柜”、“沙发”等;走上街道可留意店铺名称、灯箱广告、海报等。
2、加强课外阅读,巩固识字成果。
虽然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认识了一定量的汉字,但不一定就记得很牢靠,还必须让他们经常运用,才不致遺忘。正如古人所言:“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现在每个学生手里都有几本书,学校图书室也有一定量的藏书,而且经常对学生们开放,作为教师和家长应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这方面的资源。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教师要及时作跟踪调查,了解其阅读效果。对于读书认真、效果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于读书欠认真的学生,加以引导和鼓励,调动其阅读的兴趣,这样才能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
实践证明,我运用上述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总结,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好汉字,为今后的阅读、写作乃至工作打下坚实地基础。童心纯真,童心无邪。孩子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华。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让识字教学百花齐放,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