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家物联网创业企业有何烦恼,其如何冲破资金的瓶颈?又如何走上产业化道路
2010年4月22日,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某会议室,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一场时髦且另类的选秀活动在这里举行。选手是众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而评委则是时下最活跃的风险投资人。这是“创新中国DEMO CHINA 2010”北京分赛的现场。
去年,就在上一届活动中,一家公司打着物联网的旗号,从成都分赛一路过关斩将杀入武汉决赛,给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彼时,它已经成功获得成都高新投的两次垂青。它就是本文的主角——四川久远新方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远新方向)。
“在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在我国端倪显现之初,我们就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将为人类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的信息技术进步,同时,也意识到这次信息浪潮所蕴含的巨大市场和商机。”久远新方向董事长兼总裁向生建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以技术为本的高科技软件企业,久远新方向不仅密切关注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也密切关注着行业和市场的应用。
在向生建看来,走上物联网产业的道路,归因于公司在技术方面的丰厚积淀。“物联网核心技术是传感、通信和智能处理,而这些技术是我们久远新方向智能科技公司一直在从事的专业和领域。除了敏锐的意识和技术积淀之外,与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深厚的合作基础,则是另一因素。”回复本刊记者的采访时,向生建刚从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赶回成都。
然而,在久远新方向初涉物联网业务时,曾经遭遇这样的尴尬。“由于当时许多人对物联网的概念还不是太了解,以至于,我们去工商局调整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时,工商局的同志还没有听说过物联网,他们要求我们提供材料予以说明。后来,我们又提供了大量的资料给他们,费了些周折,才把物联网写入经营范围。”向生建告诉记者。
与其他技术出身的创业者一样,向生建的创业生涯并不是那么轰轰烈烈。2001年,这位昔日的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博士发起成立了成都新方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久远新方向的前身)。当时因为他并无太多资本原始积累,因此,当时还引入了另外三名股东。
资金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作用,向生建从那开始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尽管公司在成立当年就成为成都博士园入园企业,在业务上也不断得到四川科技厅、信息产业厅的认可,然而资金的短板一度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因此,当时向的最大梦想就是融资环境能够得到改善。
随着公司陆续中标国家重点大型项目,融资的天平也向公司倾斜。2003年,通过成都高创投的担保,向生建终于从银行贷出了一笔救急资金。他事后回忆说,“像我们这种高科技企业很多都是轻资产,在抵押方面有困难。但由政府的公司来担保,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次年8月,又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久远投资控股集团共同出资组建了现在的久远新方向,融资渠道有了进一步突破。
2009年,久远新方向成功签下了一单金额高达1.18亿元的合同时,其资金的短板又进一步凸显,成都高新投闻讯后再度介入。然而,此次,它不是以贷款平台的搭建者和担保人身份出现,而成为了久远新方向的投资人。这年4月,成都高投向久远新方向增资780万元,占其注册资本的20.64%。此时,“久远新方向感觉有了更多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向生建说。
典型性融资
在物联网产业普遍不被看好,很多VC表示不会投资时,久远新方向是如何获得成都高新投青睐的?向生建告诉记者,成都高新投是成都高新区专门为支持高新区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而成立的投资机构,他们对物联网这新兴产业有着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最初的接触到尽职调查,再到最终签署投资协议,整个过程较为顺利。
向生建表示,久远新方向吸引成都高新投的首先是核心技术。“公司拥有四类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国际国内领先,荣获科技进步奖励。是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用于轨道交通系统工程项目,二是安全中间件NewSec技术,拥有10项专有技术,三是安全智能卡操作系统NewCos技术:四是物联网应用系统技术。”他说。
其次,久远新方向所从事的领域,行业前景广阔也被风投普遍看好。“轨道交通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由于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全国40~50个城市正在进行轨道交通建设,未来5年合计建设100多条轨交线,每条线单个系统投资金额约1~2亿。同时,全国高速铁路市场规模至少200亿。未来5年内公司参与的全国轨交及高铁系统相关项目市场容量约400亿元;另外,物联网市场规模将飞速增长。预计5年后物联网整个市场达到2500亿,应用系统市场达到上千亿。”向生建说。
而平均10年以上专业经验的管理团队是久远新方向的另一砝码。向生建是中国智能卡专委会高级会员,中国软件协会理事。先后在电子工业部30研究所、上市科技公司和民营科技企业担任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副总经理、董事长等职,主持和参与了几十项国家和军队的项目、系统、工程和课题,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经验。此外,公司的技术总监、市场总监、财务总监、董秘等高管都具有非常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对话向生建
《新经济导刊》:久远新方向公司的业务定位是轨道交通智能信息系统和物联网应用,目前这两大业务市场状况如何?公司在其中处于怎样的位置?有何新的动态举措?
向生建:从2D05年以来,久远新方向就致力于轨道交通智能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公司处于行业前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自主研发、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去年通过了由两院院士主持的国家技术鉴定,系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两项关键技术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久远新方向和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二局联合组建的成都城市轨道交通智能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去年底由市政府批准成立并开始运行。
同时,去年我们还承办了全国第六届自动售检票系统论坛,邀请全国20多个城市轨道交通业主、设计院所和行业专家,为轨道交通建设出谋划策。以上这些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们在全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市场开拓,行业领先地位逐步凸显。预计今年轨道交通争取两到三个项目,预期收入2~3亿元,快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和增长。
公司在物联网应用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专门成立了物联网事业部,负责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工作。我们与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作为其核心合作伙伴负责物联网技术的行业应用、工程实施、市场营销以及推广服务,为物联网技术的产业化和产业链形成,构建高端产业,打造产业高端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与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国家海洋局北海信息中心签订了三方合作协议,共同在海洋信息化方面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在 灾害监测、智能交通、环境监测、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应用与示范。国界防入侵系统已在西部几个机场进行了试验工作,即将进行工程实施,今年有望实现几千万的销售收入。我们已经将物联网技术成功地应用在了轨道交通领域,如防灾系统、反恐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物联网应用将是我们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新经济导刊》:结合久远新方向的发展经历,您认为物联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适应政策等方面,还面临哪些挑战?
向生建:物联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概念相对成熟,架构基本确立,标准逐步形成,技术快速进展,产品初步形成,应用逐步推广,市场需求凸显,这是物联网的基本的态势。
但是,产品的成熟度、经济性、易用性还需大力加强,市场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产业化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因此,物联网市场还需要逐步培育,这就是所谓的商用困境。中国的物联网发展与国际具有同发优势,部分技术国际领先,标准体系在国际上居于主导地位。
目前,物联网的应用还主要集中于政府和行业应用,但这也是非常宽广的应用领域。在各级政府对物联网产业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下,我们已经进行了大量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走在了行业前列。我们将通过行业应用和示范工程推广物联网应用,引导和推进我国物联网产业的持续发展。
《新经济导刊》:物联网这一话题已提出整整10年,但产业化至今尚未普及。从久远新方向的经历看,您认为政府、企业、学研机构分别应做哪些努力?
向生建:从1999年开始的知识创新工程,我国传感网络的研究已10余年,而物联网的概念提出的时间还不长。这期问我国进行的主要是技术、产品、标准等基础性工作,应用也仅仅局限于少量领域。因此,物联网还远远谈不上普及。物联网的普及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我个人认为物联网真正进入老百姓的实际生活还需要5~10年的时间。
在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出台强有力的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协调、引导好产、学、研、用相关方,合力推进物联网发展;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推进物联网发展的主力军,应该在技术、产品、应用、工程、市场、服务等方面做好工作,打造产业链,推进产业化,在具有国际同发优势的基础上,走在世界的前列:学研机构应该在理论、技术、标准等基础研究方面狠下功夫,为物联网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标准体系,做好技术成果转化,推动我国的物联网产业高速可持续发展。
2010年4月22日,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某会议室,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一场时髦且另类的选秀活动在这里举行。选手是众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而评委则是时下最活跃的风险投资人。这是“创新中国DEMO CHINA 2010”北京分赛的现场。
去年,就在上一届活动中,一家公司打着物联网的旗号,从成都分赛一路过关斩将杀入武汉决赛,给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彼时,它已经成功获得成都高新投的两次垂青。它就是本文的主角——四川久远新方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远新方向)。
“在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在我国端倪显现之初,我们就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将为人类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的信息技术进步,同时,也意识到这次信息浪潮所蕴含的巨大市场和商机。”久远新方向董事长兼总裁向生建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以技术为本的高科技软件企业,久远新方向不仅密切关注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也密切关注着行业和市场的应用。
在向生建看来,走上物联网产业的道路,归因于公司在技术方面的丰厚积淀。“物联网核心技术是传感、通信和智能处理,而这些技术是我们久远新方向智能科技公司一直在从事的专业和领域。除了敏锐的意识和技术积淀之外,与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深厚的合作基础,则是另一因素。”回复本刊记者的采访时,向生建刚从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赶回成都。
然而,在久远新方向初涉物联网业务时,曾经遭遇这样的尴尬。“由于当时许多人对物联网的概念还不是太了解,以至于,我们去工商局调整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时,工商局的同志还没有听说过物联网,他们要求我们提供材料予以说明。后来,我们又提供了大量的资料给他们,费了些周折,才把物联网写入经营范围。”向生建告诉记者。
与其他技术出身的创业者一样,向生建的创业生涯并不是那么轰轰烈烈。2001年,这位昔日的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博士发起成立了成都新方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久远新方向的前身)。当时因为他并无太多资本原始积累,因此,当时还引入了另外三名股东。
资金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作用,向生建从那开始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尽管公司在成立当年就成为成都博士园入园企业,在业务上也不断得到四川科技厅、信息产业厅的认可,然而资金的短板一度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因此,当时向的最大梦想就是融资环境能够得到改善。
随着公司陆续中标国家重点大型项目,融资的天平也向公司倾斜。2003年,通过成都高创投的担保,向生建终于从银行贷出了一笔救急资金。他事后回忆说,“像我们这种高科技企业很多都是轻资产,在抵押方面有困难。但由政府的公司来担保,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次年8月,又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久远投资控股集团共同出资组建了现在的久远新方向,融资渠道有了进一步突破。
2009年,久远新方向成功签下了一单金额高达1.18亿元的合同时,其资金的短板又进一步凸显,成都高新投闻讯后再度介入。然而,此次,它不是以贷款平台的搭建者和担保人身份出现,而成为了久远新方向的投资人。这年4月,成都高投向久远新方向增资780万元,占其注册资本的20.64%。此时,“久远新方向感觉有了更多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向生建说。
典型性融资
在物联网产业普遍不被看好,很多VC表示不会投资时,久远新方向是如何获得成都高新投青睐的?向生建告诉记者,成都高新投是成都高新区专门为支持高新区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而成立的投资机构,他们对物联网这新兴产业有着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最初的接触到尽职调查,再到最终签署投资协议,整个过程较为顺利。
向生建表示,久远新方向吸引成都高新投的首先是核心技术。“公司拥有四类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国际国内领先,荣获科技进步奖励。是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用于轨道交通系统工程项目,二是安全中间件NewSec技术,拥有10项专有技术,三是安全智能卡操作系统NewCos技术:四是物联网应用系统技术。”他说。
其次,久远新方向所从事的领域,行业前景广阔也被风投普遍看好。“轨道交通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由于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全国40~50个城市正在进行轨道交通建设,未来5年合计建设100多条轨交线,每条线单个系统投资金额约1~2亿。同时,全国高速铁路市场规模至少200亿。未来5年内公司参与的全国轨交及高铁系统相关项目市场容量约400亿元;另外,物联网市场规模将飞速增长。预计5年后物联网整个市场达到2500亿,应用系统市场达到上千亿。”向生建说。
而平均10年以上专业经验的管理团队是久远新方向的另一砝码。向生建是中国智能卡专委会高级会员,中国软件协会理事。先后在电子工业部30研究所、上市科技公司和民营科技企业担任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副总经理、董事长等职,主持和参与了几十项国家和军队的项目、系统、工程和课题,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经验。此外,公司的技术总监、市场总监、财务总监、董秘等高管都具有非常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对话向生建
《新经济导刊》:久远新方向公司的业务定位是轨道交通智能信息系统和物联网应用,目前这两大业务市场状况如何?公司在其中处于怎样的位置?有何新的动态举措?
向生建:从2D05年以来,久远新方向就致力于轨道交通智能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公司处于行业前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自主研发、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去年通过了由两院院士主持的国家技术鉴定,系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两项关键技术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久远新方向和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二局联合组建的成都城市轨道交通智能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去年底由市政府批准成立并开始运行。
同时,去年我们还承办了全国第六届自动售检票系统论坛,邀请全国20多个城市轨道交通业主、设计院所和行业专家,为轨道交通建设出谋划策。以上这些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们在全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市场开拓,行业领先地位逐步凸显。预计今年轨道交通争取两到三个项目,预期收入2~3亿元,快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和增长。
公司在物联网应用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专门成立了物联网事业部,负责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工作。我们与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作为其核心合作伙伴负责物联网技术的行业应用、工程实施、市场营销以及推广服务,为物联网技术的产业化和产业链形成,构建高端产业,打造产业高端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与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国家海洋局北海信息中心签订了三方合作协议,共同在海洋信息化方面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在 灾害监测、智能交通、环境监测、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应用与示范。国界防入侵系统已在西部几个机场进行了试验工作,即将进行工程实施,今年有望实现几千万的销售收入。我们已经将物联网技术成功地应用在了轨道交通领域,如防灾系统、反恐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物联网应用将是我们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新经济导刊》:结合久远新方向的发展经历,您认为物联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适应政策等方面,还面临哪些挑战?
向生建:物联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概念相对成熟,架构基本确立,标准逐步形成,技术快速进展,产品初步形成,应用逐步推广,市场需求凸显,这是物联网的基本的态势。
但是,产品的成熟度、经济性、易用性还需大力加强,市场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产业化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因此,物联网市场还需要逐步培育,这就是所谓的商用困境。中国的物联网发展与国际具有同发优势,部分技术国际领先,标准体系在国际上居于主导地位。
目前,物联网的应用还主要集中于政府和行业应用,但这也是非常宽广的应用领域。在各级政府对物联网产业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下,我们已经进行了大量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走在了行业前列。我们将通过行业应用和示范工程推广物联网应用,引导和推进我国物联网产业的持续发展。
《新经济导刊》:物联网这一话题已提出整整10年,但产业化至今尚未普及。从久远新方向的经历看,您认为政府、企业、学研机构分别应做哪些努力?
向生建:从1999年开始的知识创新工程,我国传感网络的研究已10余年,而物联网的概念提出的时间还不长。这期问我国进行的主要是技术、产品、标准等基础性工作,应用也仅仅局限于少量领域。因此,物联网还远远谈不上普及。物联网的普及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我个人认为物联网真正进入老百姓的实际生活还需要5~10年的时间。
在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出台强有力的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协调、引导好产、学、研、用相关方,合力推进物联网发展;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推进物联网发展的主力军,应该在技术、产品、应用、工程、市场、服务等方面做好工作,打造产业链,推进产业化,在具有国际同发优势的基础上,走在世界的前列:学研机构应该在理论、技术、标准等基础研究方面狠下功夫,为物联网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标准体系,做好技术成果转化,推动我国的物联网产业高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