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民:聚工业文化之力铸军民融合之魂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92665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与“魂”。当今时代,文化已经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核心要素。
  军民融合离不开工业文化发展
  工业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柔性支撑。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和升级的主战场。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既需要技术发展的刚性推动,也需要文化力量的柔性支撑。一是塑造工业价值观。工业社会逐步发展出协作、竞争、创新、发展等核心工业价值观。工业文化在工业化进程中衍生、积淀和升华,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社会行为及价值取向,是工业进步最直接、最根本的思想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工业领域的具体化。在工业领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可以有力地引领工业文化发展,而大力发展工业文化同时也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有效措施。
  二是提供精神动力。我国在进行工业化探索实践中,孕育了大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三线建设等许多工业文化的典型,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工业精神。我们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需要大力发展工业文化,提倡工匠精神、诚信精神、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等工业精神,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只有传承与发展中国工业精神,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制造业、我们的经济才能真正由大变强。
  三是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经济发展环境一方面指的是显性环境即所谓的“硬”环境。另一方面指的是隐性环境即所谓的“软”环境,主要包括推动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法制、政策等,同时也涵盖政府管理体制、社会信用等方面因素。如果说经济发展的硬环境主要协调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一般可以用“量”来衡量,相对容易改造和优化。那么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主要协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体现了经济社会的进步程度,意味着经济发展“质”的提高。大力发展工业文化,夯实工业发展制度基础,统筹各类工业文化资源,健全政策标准体系,推动工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工业文化素养,有助于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增强经济发展的软实力。
  四是提升产品品质及附加值。产品的文化价值既能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消费倾向,消费者使用产品也可以获得价值上的认同。产品的文化价值可以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转化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产品的文化价值越高,生产者关于产品的定价权就越高。因此,大力发展工业文化,是大力实施“三品”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的必由之路。
  五是塑造国家工业形象。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全球文化冲突与融合日益加深。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从文化中汲取前进的信心和力量,有效地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成为“中国制造”的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工业文化,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工业文化,推动“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成为代表中国形象的文化符號,是塑造国家工业形象的新思路新路径。
  工业文化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注入活力。一是中国国防文化与工业文化一脉相承。中国国防文化指中华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战争实践和国防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积淀和文化提炼。可以说,国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缩影、民族意识的聚焦和民族精神的彰显,是国防之魂、军队之魂。而我国的工业文化同样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由此,中国工业文化与国防文化一样,天然融入了革命的红色基因,烙印上了无产阶级的属性。“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军工精神等均脱胎于这种红色基因与阶级属性,既是国防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工业文化的典型代表。
  二是军工文化是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文化。作为工业文化的重要组成,我国军工文化是中国人民军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与跨越发展,积淀下来的光荣历史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军工文化以高度的凝聚力、卓越的创造力、强大的号召力和非凡的战斗力,彰显了其独特的魅力和重要的作用。在当代,军工精神和军工文化已经成为渗透进军工全行业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法规体系和行为规范等的集中反映,更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等国防精神在军工战线的生动体现。作为隐藏在军工实践活动背后的一种巨大的潜在文化力量,军工文化是推动军工企业和国防军事工业发展的重要精神生产力。
  三是弘扬军工精神,发展工业文化,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要凝聚向心力,以实现强国强军战略目标为统领,充分发挥军工文化和工业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传承与弘扬以爱国主义、自力更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核心的工业精神,有助于树立起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共通的价值理念,凝聚起军民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坚定同心同德、同向而行,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信心与决心。要培育竞争力,大力发展工业文化,传播中国工业价值观,提高全民工业素养,重塑中国工业形象,提升工业软实力,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从国家长远和整体的利益出发,推进制度文化建设,打破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之间的界限,统筹谋划,协调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总体目标、发展步骤、建设任务、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与衔接,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渗透交融,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要激发创造力,工业文化对于科技创新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和规模速度。大力发展工业文化,不仅可以建构军民融合发展主体的价值观,增强其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影响渗透创新全过程,有效地激发出军民融合发展的创新活力。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主要思路
  当前,我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全面提速。工业文化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不可或缺的支撑与保障要素。2016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我们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主要思路。   加强工业文化宣传。发动全社会力量,构建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传播体系,不断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载体,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引导社会各界关注、理解、参与工业文化建设;培育先进军工文化,发扬军工精神,弘扬军工战线“国家利益至上”的核心价值观,宣传军民融合发展代表性成果和企业,深入挖掘军工人顽强拼搏、勇于探索、献身国防的精神风貌,不断增强发展的文化自觉,坚定发展的文化自信。
  开展工业文明科普活动。普及工业知识,加强国防教育。鼓励各地、各行业、企业突出本地、本行业和企业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业文化和军工文化科普活动。促进工业遗产与工业旅游相结合,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建立工业遗产名录和分级保护机制。加大对军工遗址、标志性成果的抢救、保护与开发。推动地方建设工业博物馆、军工博物馆。支持企业设立用户体验中心、开放性生产车间等。举办展览、讲坛、大赛等科普活动,有效提高全民对制造强国建设与军民融合发展的认知水平。
  推动工业文化教育。鼓励开展工业文化、军工文化进校园、技能人才进课堂等活动,开设“工业文化”课程。开展青少年工业文化、军工文化教育活动。支持企业、园区设立实训基地。以军工文化为引领,推进军工特色高等院校建设,加强院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加快院校科研成果产业化、工程化。
  开展军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核心动力,以制度创新作为主要任务,以可复制、可推广作为基本要求,有序推进工业文化城市、园区、企业试点示范建设,打造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同时,不断完善政策,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充分发挥各类服务平台渠道的作用,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信息交流、供需对接、成果孵化、融资支持等方面服务,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共同投身军民融合事业之中。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秉承“聚文化之力铸工业之魂”的宗旨,紧密围绕制造强国建设大局,多措并举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举办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展览会。为切实推进军民融合发展,2016年8月,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期间,中心与沈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展览会。展览以“创新、融合、发展、共赢”为主题,展区面积约为1000余平米,100余家国内知名军民融合企业参展,集中展示了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同期,为探讨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增强实体经济的竞争力,交流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的经验模式等问题,中心举办了“国防科技工业两化融合推进大会”、“智领中国·创赢未来制造强国高峰论坛”、“中国航空航天发动机先进制造论坛”、“‘服务型制造万里行’走进东北活動”等系列活动,在领域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初步成为国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国防科技工业展览会。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不久之后又将喜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军90周年大会上关于“推进强军事业,必须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讲话精神,第二届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展览会比之首届有了更值得关注的几大看点:首先是展区面积大幅增加。今年,展览规划展区面积4万平方米。会同第十六届中国制博会展区面积,总面积将达到11万平方米。其次是展出内容更为深入。今年,展览将集中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军民融合为重点发展方向的国防科技、武器装备、军工新材料、应急救援、后勤装备、警用装备及技术、反恐防暴装备及技术、社会安全防范系统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再次是展览更加注重实效。今年,除继续举办相关军民融合主题论坛活动外,还计划举办经贸洽谈会、采购商大会等系列配套活动,组织展览参展商、采购商之间的对接交流活动,邀请“一带一路”国家驻华使领馆、国外相关知名军工公司参观洽谈合作。力争以展览促合作,以合作促融合。
  开展工业文化与军工文化宣传。一是举办中国工业文学作品大赛。为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心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指导下举办首届中国工业文学作品大赛。本次大赛以工业文化视角,展现我国工业现代化发展历程,突出中国工业对我党我军发展、对新中国建设、对中华民族发展、对人类进步和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向社会各界宣传弘扬工业文化魅力,彰显新时代工业精神。此次大赛,将深入挖掘蕴藏军工人身上感人至深的故事,客观展现军工人为国争光、不怕牺牲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深刻表达军工人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的信心和愿景。
  二是联合出品《向天倾诉》电视剧。中心计划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出品的十九大献礼片,同时也是我国首部航空航天题材电视剧《向天倾诉》。该剧旨在挖掘不为人知的航天“最可爱的人”的背后故事,展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从不断面对挑衅,历经坎坷发展成为世界航天强国的伟大历程,大力弘扬航天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凝聚力。
  推动军工遗产保护、开发与利用。中心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大力推动军工遗产保护、开发与利用,结合全国工业遗产普查开展军工遗产普查工作,先后前往四川南充、山东沂蒙山区考察了三线建设遗址,统筹周边地方旅游资源,调研军工遗迹保护、开发与利用的新模式,促进军工遗产与军工文化旅游结合,发展红色主题旅游,建设军工文化主题园区。
  我国军民融合发展迎来了崭新的局面,中心将继续举文化之力,铸发展之魂,成为深度融合的“润滑剂”和助推发展的“加速度”,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24年!这是兵器行业携手云南省泸西县脱贫攻坚的时间记忆。  6085.6万元!这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向定点扶贫点云南泸西县和砚山县捐赠的账单,居军工集团首位,彰显了央企的责任担当。  彩云之南的红河州、文山州在传颂着兵器儿女真扶贫、扶真贫的感人故事;泸西县和砚山县的贫困户在兵装集团捐助下,都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有了稳固住所,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即将摘掉贫困帽子,信心满怀迈
期刊
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市场的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国有企业领导必须做到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  改革开放40年,企业家的贡献巨大  改革开放40年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家,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是财富积累和
期刊
9个关键词,解读2018博鳌亚洲论坛。  壮丽史诗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征程。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GDP年均增长约9.5%,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7亿多贫困人口脱贫,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期刊
他们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祖国,这,就是他们的青云之志和自首之心。  党的十九大主题打头的八个字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与党同龄,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顾问张兴钤先生。  斗争回国路  张兴钤先生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在战乱不止、颠沛流离中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在四川綦江电化冶炼厂和辽宁鞍山钢铁公司短暂的工作过程中,直接地感受到了旧中国工
期刊
如果说博物馆是一段历史的真实再现。那么军工博物馆,则是一个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现实缩影。从1931年在江西興国创建的官田中央兵工厂,到1939年在山西黎城建设的黄崖洞兵工厂。再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青海梓潼建成的中国两弹城。一件件军工文物、一座座兵工厂遗址镌刻着军工事业筚路蓝缕的艰辛。展现了一代代军工人献身国防的精神风貌。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历程。  军工博物馆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教
期刊
A:刘闯:航空工业武仪211车间副主任  Q:吴素华:特约记者  5月26日,航空工业武仪党委组织党群部门开展了二季度专题培训,特别邀请211车间副主任刘闯讲授“机加车间改革创新实践探索及对党群工作的启示”。笔者就有关问题与刘闯主任作了一次深入访谈。  Q:刘主任,记得你去年的述学报告中对211车间生产组织变革的探索已经作了一些总结和思考,这次你给党群部门人员培训的中心议题仍是“变革与创新”。“变
期刊
陳云海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南昌市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昌市首届传统技艺大师。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等多次报道,美国华盛顿《华府邮报》曾作整版艺术介绍,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
期刊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正在加快孕育,“中国制造2025”提出制造强国战略,中央深化国防和军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强军战略,都对国防科技工业创新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航空工业是高端制造业,是现代工业之花,航空工业的科技创新、飞行器的升级换代,最终都要依靠先
期刊
世界五百強:中国军工风云榜
期刊
Q:特约记者吴明静  A:贺贤土院士  Q:贺老师好!非常高兴您能在八十华诞之际,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将您的治学思想和人生感悟拿出来和年轻科研人员一起分享。  A:我是浙江宁波镇海县人,祖居在北仑新碶一个叫大路村的地方。我家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1957年,我上了大学,大学里所有的课程我都喜欢,最喜欢的是基本粒子(场论)、理论核物理和量子力学,尤其对基本粒子(场论)中的推导,着迷得很。后来参加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