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向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崭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利用数学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创新与超越的世纪。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因此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的问题。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1 克服对创新认识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这就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解决这个问题是否新颖、有创意。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主动参与,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其概括组合,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潜能。
  1.3 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这种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判斷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但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能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2 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2.1 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2.2 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2.3 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2.4 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这些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3 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3.1 分清学生的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
  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3.2 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
  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他们还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自己的评价,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3.3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想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所以,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总之,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在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收稿日期:2010-05-16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是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把逻辑规律引入教学,注意示范、点拨,显然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逻辑规律;引入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he logical rule introduces  L
期刊
【中图分类号】O157.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本文宗旨在于使“四色问题”的证明更公理化、系统化、严密化和科学化。并把证明上升到辩论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哲学的高度,因为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我们在证明时用到了,对立统一即矛盾规律,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同时为了说明问题也深入到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因果关系,必然与偶然的关系以及时空观等一系列的基本范畴。  
期刊
【摘要】面对新课程,教学方式要转变,这是参与课程改革实验和即将参与课程改革实验教师的困惑与呼声,也是大家最为迫切的需求。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方式;转变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以迎接2l世纪的挑战,基础教育体系伴随着风行全球的教育改革浪潮,戮力以赴。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也奏响了序曲,几年内,新课程走向了数以千计的试验区,走向了数以万计的试验学校,走进了课堂,走进了教室,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程。在
期刊
【摘要】体态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应引起每位教师的高度重视。本文从中外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差异,探讨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体态语伴随有声语言与学生进行交际,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态语;课堂教学;运用艺术;作用  “Body Language” and English Tea
期刊
【摘要】教师只有立足课堂教学这个最根本最有效的环节,给学生留足必要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努力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和自我发现的學习氛围,学生的讨论与合作才会“源远流长”。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探究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remain the necessary blank  ShenShixiu  【Abstract】Teachers based on classro
期刊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应体现在改革教学内容和传授学习方法两个方面。   【关键词】提高;教学效率;主导作用; 主体作用; 阐释能力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目前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历史部分考试比分很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与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备课到位是其前提。只有在备课
期刊
【摘要】《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教学旨在“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一定的语感、语调基础,引导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游戏教学法是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手段。在我多年实践教学中发现,英语游戏法为学生创造了一种极为良好的语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的潜力得到了充分挖掘,他们平时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充分运用,英语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独立处事能力不断加强
期刊
【摘要】教学前的学生预习在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政治教学中开展“三自”的预习方式,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使政治课教学质量发生了较大的改观。  【关键词】“三自”; 预习方式  “Three-Self” Preparation method of teaching in the political  Li Qian  【Abstract】Teaching students to
期刊
【摘要】运用情知教学理论,即“知、情、意”三方面的统一的教育,构建高效课堂,从语言美,即讲课时语言准确,发音正确、文明、生动、形象;教态美,即教学中举手投足、亲切和蔼、容貌端庄、打扮得体、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视觉;环境美,即清楚一切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干扰因素;板书美,即板书条理分明、内容集中精炼、书写规范、字迹秀丽。  【关键词】情知教学;语言美;教态美;环境美;板书美  The use of “lo
期刊
興趣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所抱的积极态度,它是学习的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中国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拍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只有学生对老师的“传道授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 建立融治的师生感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