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性问题。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且呈现出增长趋势,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问题愈加严重,家庭作为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首要场所,对此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主要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分析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并对此提出预防对策,以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因素;对策
青少年犯罪是指已满 14 周岁到 25 周岁的青少年, 实施了《刑法》和其他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当今世界,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继环境污染、毒品传播之后的“第三大公害”, 已经成为困扰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 已经成为最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1]。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影响源,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首要场所,它的影响更为直接、长远和深刻。因此,从家庭角度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
一.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探析
美国社会学家戈尔指出:“家庭在青少年犯罪中扮演关键的角色是在对越轨行为研究中最瞩目和最经常重复的发现。”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基础,相比学校’社会而言,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社会、学校教育的基础,青少年拥有良好的秉性是学校和社会进行教育的好起点[3]。英国教育学家尼尔曾说过: “问题少年是问题父母的产物。”有 13.5 %的未成年犯认为,在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不良影响最大,25.1% 的未成年犯认为自己的犯罪与父母有关。其中父亲13.1%,母亲12%,有18.4%未成年犯的家庭成员或直系亲属中有犯罪记录(并且在城市闲散的未成年犯中这一比例达到22.9%[4]。
(一)残缺的家庭结构
由于我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出现了家庭结构和家长观念的双重失衡,造成因离婚、分居或外出而产生的破碎家庭或单亲家庭大量出现,进而对青少年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家庭的存在是社会的必然,也是家庭的偶然。这种家庭很多情况下,会对青少年感情和心理上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5]。
(二)恶化的家庭关系
在一个家庭中, 家庭成员尤其是夫妻间的和谐气氛、亲子间的沟通融洽对未成年子女具有凝聚力作用, 而家庭冲突及其成员间的紧张关系则往往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对于子女不良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恶化的家庭关系, 父母的打骂、置之不理, 使青少年子女根本就没有与父母沟通的机会。在家里得不到安全或情感上的满足和安慰时, 就可能逃离家庭, 在社会上寻求支持和慰藉如果父母能够给予子女充分的关爱,将有助于子女减少越轨行为。相反,如果父母对子女经常抱有敌意,亲子间冲突不断,则子女的越轨行为倾向会较高。
(三)不当的家庭教育
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决定着青少年成长的命运。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家庭教育方法失当类型:“溺爱骄纵型,粗暴教育型,放任自流型,管教过严型,矛盾教育型,奢望教育型”等。
(四)贫困的家庭条件
家庭收入的高低会对家庭教育造成巨大的影响,这个问题在中国有着巨大的体现。拥有良好的经济实力的家庭有能力让孩子在更为优越的学习, 生活和教育环境中发展。 据有关部门单位统计,青少年犯罪在家庭收入低的比重要高于高收入家庭中的比重,在犯罪类型上,低收入家庭更加偏向于暴力等恶性案件。因此,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更是我们社会和政府等部门要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6]。
二.青少年犯罪的家庭预防对策
与未成年人犯罪有关的家庭因素有很多,而这些因素的本质都是家长没有承担起作为孩子监护者和培养者的责任。我认为要想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有效的家庭预防。
(一)建立和睦的家庭和良好的亲情环境
首先,父母在早期选择婚姻时一定要慎重,切勿盲目急促,慎重对待自己的感情。其次,在家庭婚姻中,夫妻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沟通,通过多种途径增强生活情趣,增强相互之间的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再次,夫妻之间要洁身自好,要相互忠诚和关爱,不搞婚外恋,不搞“一夜情”[7]。
家庭和睦、美满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子女对家庭具有归属感和依恋感,并在家庭和青少年之间建立一种坚固的社会纽带[8]。社会控制理論认为这种纽带具有防止青少年犯罪的作用,因为这种纽带会使青少年增强社会责任感,顺从社会传统规范。
(二)科学的进行家庭教育
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道坚固防线,也是造就人才的摇篮。预防青少年犯罪,首先要从家庭做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应从家庭抓起。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9]。合格的父母应该知道如何为子女确立行为准则,进而懂得如何教育子女,并对子女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三)為青少年成长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
一定的物质基础对青少年的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就意味着父母首先得满足孩子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如,吃穿住行。只有具备了这些正常活动的经济条件孩子才能谈得上成长发展。当这些最基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孩子接受学习教育、参加课外的兴趣班、自身技能的拓展等。发展都需要一定物质条件的支持。因此家长要尽可能地努力,为家庭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充足的生活资源和物质保障,发挥出正常的家庭功能。但拥有足够的物质条件并不意味着一切,父母同样要教育好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适度消费的原则。
同时针对家庭贫困所引发的各种问题,最主要的是要尽力消除大众的贫困。为此,国家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收入分配方式,改革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工资、福利制度,加大力度反腐败,没收各级官员非法聚敛的不义之财,尽量提高民众收入,减少民众支出,使民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使民众能够安居乐业,免除民众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康树华.当代中国犯罪主体[M].群众出版社,2005: 4.
[2]莫子川. 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及对策分析[J]. 管理观察,2013,23:6-7.
[3]张丽. 浅析影响青少年犯罪形成之家庭因素[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155-159.
[4]李亚杰^ 青少年犯罪的一个诱因[EB/OL].人民公安报社中国警察网.制与社会,2011,16:62-63.
[5]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和防范对策探析[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03:4-10.
[6]杨静慧. 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解析及对策探讨[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2,04:40-44.
[7]崔克龙. 论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其预防对策[J]. 法制与社会,2013,28:259-260.
[8]莫子川. 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及对策分析[J]. 管理观察,2013,23:6-7.
作者简介:龚玉璐(1996-),女,汉族,山东临沂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2014级本科生,法学专业。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因素;对策
青少年犯罪是指已满 14 周岁到 25 周岁的青少年, 实施了《刑法》和其他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当今世界,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继环境污染、毒品传播之后的“第三大公害”, 已经成为困扰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 已经成为最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1]。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影响源,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首要场所,它的影响更为直接、长远和深刻。因此,从家庭角度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
一.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探析
美国社会学家戈尔指出:“家庭在青少年犯罪中扮演关键的角色是在对越轨行为研究中最瞩目和最经常重复的发现。”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基础,相比学校’社会而言,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社会、学校教育的基础,青少年拥有良好的秉性是学校和社会进行教育的好起点[3]。英国教育学家尼尔曾说过: “问题少年是问题父母的产物。”有 13.5 %的未成年犯认为,在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不良影响最大,25.1% 的未成年犯认为自己的犯罪与父母有关。其中父亲13.1%,母亲12%,有18.4%未成年犯的家庭成员或直系亲属中有犯罪记录(并且在城市闲散的未成年犯中这一比例达到22.9%[4]。
(一)残缺的家庭结构
由于我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出现了家庭结构和家长观念的双重失衡,造成因离婚、分居或外出而产生的破碎家庭或单亲家庭大量出现,进而对青少年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家庭的存在是社会的必然,也是家庭的偶然。这种家庭很多情况下,会对青少年感情和心理上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5]。
(二)恶化的家庭关系
在一个家庭中, 家庭成员尤其是夫妻间的和谐气氛、亲子间的沟通融洽对未成年子女具有凝聚力作用, 而家庭冲突及其成员间的紧张关系则往往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对于子女不良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恶化的家庭关系, 父母的打骂、置之不理, 使青少年子女根本就没有与父母沟通的机会。在家里得不到安全或情感上的满足和安慰时, 就可能逃离家庭, 在社会上寻求支持和慰藉如果父母能够给予子女充分的关爱,将有助于子女减少越轨行为。相反,如果父母对子女经常抱有敌意,亲子间冲突不断,则子女的越轨行为倾向会较高。
(三)不当的家庭教育
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决定着青少年成长的命运。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家庭教育方法失当类型:“溺爱骄纵型,粗暴教育型,放任自流型,管教过严型,矛盾教育型,奢望教育型”等。
(四)贫困的家庭条件
家庭收入的高低会对家庭教育造成巨大的影响,这个问题在中国有着巨大的体现。拥有良好的经济实力的家庭有能力让孩子在更为优越的学习, 生活和教育环境中发展。 据有关部门单位统计,青少年犯罪在家庭收入低的比重要高于高收入家庭中的比重,在犯罪类型上,低收入家庭更加偏向于暴力等恶性案件。因此,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更是我们社会和政府等部门要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6]。
二.青少年犯罪的家庭预防对策
与未成年人犯罪有关的家庭因素有很多,而这些因素的本质都是家长没有承担起作为孩子监护者和培养者的责任。我认为要想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有效的家庭预防。
(一)建立和睦的家庭和良好的亲情环境
首先,父母在早期选择婚姻时一定要慎重,切勿盲目急促,慎重对待自己的感情。其次,在家庭婚姻中,夫妻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沟通,通过多种途径增强生活情趣,增强相互之间的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再次,夫妻之间要洁身自好,要相互忠诚和关爱,不搞婚外恋,不搞“一夜情”[7]。
家庭和睦、美满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子女对家庭具有归属感和依恋感,并在家庭和青少年之间建立一种坚固的社会纽带[8]。社会控制理論认为这种纽带具有防止青少年犯罪的作用,因为这种纽带会使青少年增强社会责任感,顺从社会传统规范。
(二)科学的进行家庭教育
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道坚固防线,也是造就人才的摇篮。预防青少年犯罪,首先要从家庭做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遏止青少年犯罪,首先应从家庭抓起。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9]。合格的父母应该知道如何为子女确立行为准则,进而懂得如何教育子女,并对子女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三)為青少年成长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
一定的物质基础对青少年的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就意味着父母首先得满足孩子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如,吃穿住行。只有具备了这些正常活动的经济条件孩子才能谈得上成长发展。当这些最基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孩子接受学习教育、参加课外的兴趣班、自身技能的拓展等。发展都需要一定物质条件的支持。因此家长要尽可能地努力,为家庭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充足的生活资源和物质保障,发挥出正常的家庭功能。但拥有足够的物质条件并不意味着一切,父母同样要教育好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适度消费的原则。
同时针对家庭贫困所引发的各种问题,最主要的是要尽力消除大众的贫困。为此,国家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收入分配方式,改革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工资、福利制度,加大力度反腐败,没收各级官员非法聚敛的不义之财,尽量提高民众收入,减少民众支出,使民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使民众能够安居乐业,免除民众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康树华.当代中国犯罪主体[M].群众出版社,2005: 4.
[2]莫子川. 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及对策分析[J]. 管理观察,2013,23:6-7.
[3]张丽. 浅析影响青少年犯罪形成之家庭因素[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155-159.
[4]李亚杰^ 青少年犯罪的一个诱因[EB/OL].人民公安报社中国警察网.制与社会,2011,16:62-63.
[5]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和防范对策探析[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03:4-10.
[6]杨静慧. 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解析及对策探讨[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2,04:40-44.
[7]崔克龙. 论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其预防对策[J]. 法制与社会,2013,28:259-260.
[8]莫子川. 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及对策分析[J]. 管理观察,2013,23:6-7.
作者简介:龚玉璐(1996-),女,汉族,山东临沂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2014级本科生,法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