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浪潮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本人坚持新课改教学理念,以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果为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几点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策略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244-01
作为新形势下的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以下是本人对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的几点探究。
1 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要想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自由感受。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自由是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基本前提之一,学生只有处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才能充分挥发自身的想象能力,并使得思维在创新领域中驰骋,从而获得个性的发扬和发展。因此,作为美术教师,要认识到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并善于为学生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情感、理解事物,不要干扰他们用个性化方式表达思想。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自由发挥。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行为动作和语言表情都是情绪和感情的外在反应,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并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引导,促使学生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描绘出来,教会他们利用图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教师要学会适应学生的情绪变化,允许学生自由组合、自主参与,并乐于与学生共同分享这种情感体验。我们都知道,课堂需要一定的组织纪律性,但是纪律要为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而服务,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并容纳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应围绕学生主体而存在。
2 针对学生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看待世界的眼光与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并且每一位学生对美的感受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艺术潜能也存在一定差异。所以,美术教师不能用成年人的欣赏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品,更不能要求学生的作品整齐划一、毫无特色;而是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尊重孩子们看待世界的眼光。
2.1 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
例如,在教学“水墨画”时,教师可以先讲解作画的方法和要领,要求学生按照要领进行作画,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作画,而且要让学生掌握水墨画的作画方法;又如,学生普遍喜欢手工制作一类的课程,教师可以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在边听边看中掌握技术要领,有助于学生自主动手操作。
2.2 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之间存在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性,因此,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创作潜能,其作品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作为美术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通过集体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对于想象力比较丰富、绘画基础较好的学生,应以启发为主;而对于想象力不强、绘画能力一般的学生要以直观教学为主,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示范,鼓励他们模仿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3 教会学生合作,发展学生能力
刚刚升入小学的学生大多还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和别人合作,不会分享,美术课上,有的学生不愿意和其他同学共用工具材料,占为己有;对课堂内容有不明白的地方也不知道向同学询问或向老师求助;有的学生甚至私自把集体共用的大画纸剪下一块自己用。种种现象表明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尚未养成合作意识的习惯,需要老师下功夫教会学生如何合作。教师应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建立起一定的教学秩序,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快乐。首先,从孩子的日常经验谈起,设置一堂讨论课,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十字路口要有红绿灯,有什么作用,如果没有,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并让学生谈谈自己是不是有不遵守交通规则而给别人带来麻烦的时候。讨论结束进行引导:在我们的教室里,有三四十个学生,每个学生比如是一辆小汽车,如果你们一起开车,肯定是你挤我,我挤你,乱作一团,到最后反而谁也出不去。那么要注意什么规则呢?就是要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倾听,关心别人,集体活动时学会遵守一定的秩序。一节课下来,学生们感悟很深。在引导学生了解合作的意义与重要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合作的力量与如何进行合作效果好非常重要。如教授《会动的小纸人》这一课,教师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每组发一个纸弹簧,要求两个合作学习,在拆中观察、讨论、发现纸弹簧的制作方法,一起探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4 训练学生的想象及联想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在美术学习中,想象和联想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思维能力,是决定一个人的艺术作品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作为美术教师,不但要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绘画技能,还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动脑,针对美术创作的类型、手法、主题、思想、形式、色彩等各方面,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视觉思维,发挥创新潜能。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艺术与科学一样,如果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所塑造出来的艺术作品是没有任何感染力和生命力的。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力,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创作出富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小学美术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改进美术教学方式,完善课堂教学环节,这一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不断的积累和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要敢于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使他们在美的熏陶中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 熊燕利.小学生美术创造能力培养初探[J].科技信息,2010(3):611.
[2] 樊宏康.浅谈上美术课的点滴[J].新课程(上),2011(6):260.
[3] 王双华.谈小学美术教学的原则[J].小学教学参考,2009(21):102.
[4] 俞金梅.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8):157.
[5] 马立新.关于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 访北京市美术特级教师侯令[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13):4-7.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策略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244-01
作为新形势下的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以下是本人对小学美术教学策略的几点探究。
1 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要想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自由感受。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自由是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基本前提之一,学生只有处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才能充分挥发自身的想象能力,并使得思维在创新领域中驰骋,从而获得个性的发扬和发展。因此,作为美术教师,要认识到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并善于为学生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情感、理解事物,不要干扰他们用个性化方式表达思想。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自由发挥。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行为动作和语言表情都是情绪和感情的外在反应,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并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引导,促使学生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描绘出来,教会他们利用图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教师要学会适应学生的情绪变化,允许学生自由组合、自主参与,并乐于与学生共同分享这种情感体验。我们都知道,课堂需要一定的组织纪律性,但是纪律要为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而服务,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并容纳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应围绕学生主体而存在。
2 针对学生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看待世界的眼光与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并且每一位学生对美的感受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艺术潜能也存在一定差异。所以,美术教师不能用成年人的欣赏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品,更不能要求学生的作品整齐划一、毫无特色;而是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尊重孩子们看待世界的眼光。
2.1 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
例如,在教学“水墨画”时,教师可以先讲解作画的方法和要领,要求学生按照要领进行作画,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作画,而且要让学生掌握水墨画的作画方法;又如,学生普遍喜欢手工制作一类的课程,教师可以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在边听边看中掌握技术要领,有助于学生自主动手操作。
2.2 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之间存在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性,因此,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创作潜能,其作品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作为美术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通过集体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对于想象力比较丰富、绘画基础较好的学生,应以启发为主;而对于想象力不强、绘画能力一般的学生要以直观教学为主,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示范,鼓励他们模仿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3 教会学生合作,发展学生能力
刚刚升入小学的学生大多还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和别人合作,不会分享,美术课上,有的学生不愿意和其他同学共用工具材料,占为己有;对课堂内容有不明白的地方也不知道向同学询问或向老师求助;有的学生甚至私自把集体共用的大画纸剪下一块自己用。种种现象表明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尚未养成合作意识的习惯,需要老师下功夫教会学生如何合作。教师应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建立起一定的教学秩序,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快乐。首先,从孩子的日常经验谈起,设置一堂讨论课,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十字路口要有红绿灯,有什么作用,如果没有,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并让学生谈谈自己是不是有不遵守交通规则而给别人带来麻烦的时候。讨论结束进行引导:在我们的教室里,有三四十个学生,每个学生比如是一辆小汽车,如果你们一起开车,肯定是你挤我,我挤你,乱作一团,到最后反而谁也出不去。那么要注意什么规则呢?就是要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倾听,关心别人,集体活动时学会遵守一定的秩序。一节课下来,学生们感悟很深。在引导学生了解合作的意义与重要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合作的力量与如何进行合作效果好非常重要。如教授《会动的小纸人》这一课,教师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每组发一个纸弹簧,要求两个合作学习,在拆中观察、讨论、发现纸弹簧的制作方法,一起探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4 训练学生的想象及联想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在美术学习中,想象和联想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思维能力,是决定一个人的艺术作品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作为美术教师,不但要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绘画技能,还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动脑,针对美术创作的类型、手法、主题、思想、形式、色彩等各方面,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视觉思维,发挥创新潜能。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艺术与科学一样,如果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所塑造出来的艺术作品是没有任何感染力和生命力的。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力,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创作出富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小学美术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改进美术教学方式,完善课堂教学环节,这一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不断的积累和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要敢于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使他们在美的熏陶中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 熊燕利.小学生美术创造能力培养初探[J].科技信息,2010(3):611.
[2] 樊宏康.浅谈上美术课的点滴[J].新课程(上),2011(6):260.
[3] 王双华.谈小学美术教学的原则[J].小学教学参考,2009(21):102.
[4] 俞金梅.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8):157.
[5] 马立新.关于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 访北京市美术特级教师侯令[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