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接教学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途径之一。对接工作需要,提升学生专业理论与技能水平;对接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专业认同感与职业认同感;对接幼儿教师工作实际,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关键词:对接教学;专业适应性;教师教育一体化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院校的短期阶段性目标的之一是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指导学生掌握就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职业素养,初步完成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变。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具体做法是推动“五个对接”。落实“五个对接”,一方面需要院校深入就业市场调研了解职业需求与标准,开设社会所需要专业,合理编排所需要开设课程;另一方面也需要任课教师深入理解学校意图,让所任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
一、对接工作需要,注重专业理论教学与技能提高
幼儿家长、教师以及行政主管部门的利益诉求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直接原因。但幼儿教师才是幼儿园教育的主导,因此预防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关键在于幼儿教师的改变:从观念上认识到幼儿园小学化与教育规律相违背,不仅危害幼儿身心健康,阻碍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会误导家庭教育的方向与社会风气。对这些的认识都需要相关教育理论先行。
而职业院校学生普遍重视专业技能课的学习,而忽视或轻视理论课的实习,这与理论的指导作用不能立竿见影且考核中多考查知识的记忆成分有关。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又高于实践,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考核。
观摩法与案例分析是常见的培养策略。
观摩法的形式较多,可以是现场观摩、专题片观摩、电影视频观摩等,要求在观摩活动开始前目的明确,做好观摩的准备;活动进行中认真观察并能准确捕捉与记录孩子的表情、语言和行为表现;活动之后能及时补全和分析记录,并能结合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的总结与反思。观看孩子穿衣的视频可以思考如何更好地指导幼儿穿衣;发现幼儿为难地系鞋带,可以建议家长尽可能不要给幼儿买带鞋带的鞋子。常见的观摩法是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时间集中连续性强、情景真实;有实习指导教师及时解决见习或实习中的困惑,也会有理论上的点播,获得理论理解与运用的双重提高。
案例分析法可以是先理论讲解后举例阐释,也可以是从例子中提练出理论,还可以是运用相关理论综合分析所给情景,更可以是运用某一理论解决教育中的小问题。男(女)孩子在某个阶段会说我要和妈妈(爸爸)结婚,这实际上是幼儿性别意识的体现;孩子刚入园时可能会生病、哭闹等,家长会怀疑孩子没有受到好的照顾,而实际上幼儿的入园焦虑和不安全型依恋共同作用的结果;儿童具有“泛灵论”的观念,告诉他竹笋就是竹子的宝宝比认真地解释竹笋的本身要好很多。
观摩法和案例分析法都能向学生展示接近于真实的工作情景,有助于他们提前熟悉工作环境,降低其理想化的工作期望。二者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能正确关注核心事件或幼儿的核心表现,然后能够将理论和事件恰当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深化理论的理解,提高自己应对问题的能力。
二、对接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专业认同感与职业认同感
专业认同感是指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与情感以及努力程度。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究,专业认同包含认知、情感和持续三个维度。研究表明,学生的专业认同度随着年级的增高呈现下降趋势,且对其学习积极性、其择业意向和对未来可能从事工作的态度等产生影响,职业院校的就业教育就要关注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是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在职业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⒈能正确理解幼儿教师职业及其工作。首先,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师作为未来社会接班人的培养者,肩负着社会大任。幼儿教师担负着对幼儿实施教育与保育的责任,具体来说要遵循保教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其次,幼儿教师的工作具有全面性与细致性的特点,幼儿一日生活皆教育,要求教师合理组织科学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做好知识教育的同时,做好生活教育保育工作。最后,幼儿教师还担负着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家长教育能力的任务。幼儿教育不是幼儿园的教育而是幼儿期的教育。“幼儿园应密切同社区联系,宣传幼儿教育的知识,支持社区开展有益的文化教育活动,争取社区支持和参与幼儿园的建设。”幼儿教师作为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一体化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⒉能用正确的态度与方法看待与解决幼儿教育中的争议事件。能用合适的方式解读社会上错误理解幼儿教育的观念,并适时纠正他们。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中的教师、游戏中的伙伴、生活中的妈妈,但绝对不是“保姆”。家长义工是家园沟通的一种方式而绝对不是幼儿园节约经费的一种策略。适时巧妙地向家长传递“幼儿园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与家庭中亲子互动学习的策略。
⒊能自觉维护幼儿教师的职业形象。从学识素养上提高自己,从言行举止上规范自己,切实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条,成为幼儿心目中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能人”。
三、对接幼儿教师工作实际,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幼儿园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对幼儿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⒈幼儿教师的工作覆盖面较广,且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除了教育对象本身差异较大,教学任务也有所不同外,幼儿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儿教师除了备课上课外,幼儿日常生活、学习、自我服务等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教师的指导,还有常规性活动和非常规性活动的指导。一日常规活动有晨检、早间活动、早操、进餐、午睡、穿脱衣服鞋子、盥洗、环境创设等;非常规性活动有家园共育活动(包括家长会、填写家园联系手册、家访记录单、半日开放活动、亲子活动、家庭教育的指导等)、春秋运动会、幼儿观察单、幼儿用药情况记录、上下午交接班记录等。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如何指导幼儿学会自己穿脱衣服、识别左右脚的鞋子,如何创设与季节或活动主题相适宜的环境,如何家访并填写记录单,如何组织各种活动等,要求学生会做会说,更重要的是会指导幼儿操作。
⒉复杂的人际关系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合作意识与任务意识。除了要建立和谐的师幼儿关系外,一要协调好同事间的关系。幼儿教师的工作更需要体现集体合作。每班基本上是一个主班教师、一个配班教师与一个保育员,但教师与保育员都有保教的义务。主班教师要能够顾全大局,合理安排工作,勇担责任不推诿;配班教师和保育员能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做好协调工作。二要协调与家长的关系,调动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并参与和配合完成幼儿教育工作,教师的工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⒊幼儿活泼好动、遵守规则意识差,要求幼儿教师具备相应的管理技能。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进入小学学做准备。具有时间观念、能遵守纪律、有集体观念、有责任意识、能独立完成任务就是入小学所必需的素质,这些素质的形成需要一个有序的环境,课堂管理、活动中的管理就非常重要了。通过案例或视频欣赏观摩提高学生重视管理技能,并进行适当的技能训练,如:通过观察孩子的表情了解他的需要或所想表达的意思;如何表扬或批评一个行为从而达到教育全班孩子的目的,如何恰当地运用注意的规律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中来。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现代职业教育是一个教育类型而非教育层次;以就业为导向,非以升学为目的;不断契合产业发展升级,可以直接创造价值;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为人人搭建职业可持续发展的‘立交桥’。”教师教育的职前、入职和在职教育的各个阶段相互衔接,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为了改变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分离的局面,建构一体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对接教学提升师范生的职业适应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是非常必要、也是可行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李海芬,王敬.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J].教学研,2014
(1).
[2]吕尚兰.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探析[J].科教导刊,2010(11).
注:本研究系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我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研究”(课题编号:2013041Y)的成果。
关键词:对接教学;专业适应性;教师教育一体化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院校的短期阶段性目标的之一是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指导学生掌握就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职业素养,初步完成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变。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具体做法是推动“五个对接”。落实“五个对接”,一方面需要院校深入就业市场调研了解职业需求与标准,开设社会所需要专业,合理编排所需要开设课程;另一方面也需要任课教师深入理解学校意图,让所任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
一、对接工作需要,注重专业理论教学与技能提高
幼儿家长、教师以及行政主管部门的利益诉求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直接原因。但幼儿教师才是幼儿园教育的主导,因此预防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关键在于幼儿教师的改变:从观念上认识到幼儿园小学化与教育规律相违背,不仅危害幼儿身心健康,阻碍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会误导家庭教育的方向与社会风气。对这些的认识都需要相关教育理论先行。
而职业院校学生普遍重视专业技能课的学习,而忽视或轻视理论课的实习,这与理论的指导作用不能立竿见影且考核中多考查知识的记忆成分有关。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又高于实践,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考核。
观摩法与案例分析是常见的培养策略。
观摩法的形式较多,可以是现场观摩、专题片观摩、电影视频观摩等,要求在观摩活动开始前目的明确,做好观摩的准备;活动进行中认真观察并能准确捕捉与记录孩子的表情、语言和行为表现;活动之后能及时补全和分析记录,并能结合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的总结与反思。观看孩子穿衣的视频可以思考如何更好地指导幼儿穿衣;发现幼儿为难地系鞋带,可以建议家长尽可能不要给幼儿买带鞋带的鞋子。常见的观摩法是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时间集中连续性强、情景真实;有实习指导教师及时解决见习或实习中的困惑,也会有理论上的点播,获得理论理解与运用的双重提高。
案例分析法可以是先理论讲解后举例阐释,也可以是从例子中提练出理论,还可以是运用相关理论综合分析所给情景,更可以是运用某一理论解决教育中的小问题。男(女)孩子在某个阶段会说我要和妈妈(爸爸)结婚,这实际上是幼儿性别意识的体现;孩子刚入园时可能会生病、哭闹等,家长会怀疑孩子没有受到好的照顾,而实际上幼儿的入园焦虑和不安全型依恋共同作用的结果;儿童具有“泛灵论”的观念,告诉他竹笋就是竹子的宝宝比认真地解释竹笋的本身要好很多。
观摩法和案例分析法都能向学生展示接近于真实的工作情景,有助于他们提前熟悉工作环境,降低其理想化的工作期望。二者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能正确关注核心事件或幼儿的核心表现,然后能够将理论和事件恰当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深化理论的理解,提高自己应对问题的能力。
二、对接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专业认同感与职业认同感
专业认同感是指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与情感以及努力程度。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究,专业认同包含认知、情感和持续三个维度。研究表明,学生的专业认同度随着年级的增高呈现下降趋势,且对其学习积极性、其择业意向和对未来可能从事工作的态度等产生影响,职业院校的就业教育就要关注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是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在职业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⒈能正确理解幼儿教师职业及其工作。首先,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师作为未来社会接班人的培养者,肩负着社会大任。幼儿教师担负着对幼儿实施教育与保育的责任,具体来说要遵循保教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其次,幼儿教师的工作具有全面性与细致性的特点,幼儿一日生活皆教育,要求教师合理组织科学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做好知识教育的同时,做好生活教育保育工作。最后,幼儿教师还担负着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家长教育能力的任务。幼儿教育不是幼儿园的教育而是幼儿期的教育。“幼儿园应密切同社区联系,宣传幼儿教育的知识,支持社区开展有益的文化教育活动,争取社区支持和参与幼儿园的建设。”幼儿教师作为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一体化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⒉能用正确的态度与方法看待与解决幼儿教育中的争议事件。能用合适的方式解读社会上错误理解幼儿教育的观念,并适时纠正他们。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中的教师、游戏中的伙伴、生活中的妈妈,但绝对不是“保姆”。家长义工是家园沟通的一种方式而绝对不是幼儿园节约经费的一种策略。适时巧妙地向家长传递“幼儿园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与家庭中亲子互动学习的策略。
⒊能自觉维护幼儿教师的职业形象。从学识素养上提高自己,从言行举止上规范自己,切实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条,成为幼儿心目中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能人”。
三、对接幼儿教师工作实际,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幼儿园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对幼儿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⒈幼儿教师的工作覆盖面较广,且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除了教育对象本身差异较大,教学任务也有所不同外,幼儿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儿教师除了备课上课外,幼儿日常生活、学习、自我服务等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教师的指导,还有常规性活动和非常规性活动的指导。一日常规活动有晨检、早间活动、早操、进餐、午睡、穿脱衣服鞋子、盥洗、环境创设等;非常规性活动有家园共育活动(包括家长会、填写家园联系手册、家访记录单、半日开放活动、亲子活动、家庭教育的指导等)、春秋运动会、幼儿观察单、幼儿用药情况记录、上下午交接班记录等。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如何指导幼儿学会自己穿脱衣服、识别左右脚的鞋子,如何创设与季节或活动主题相适宜的环境,如何家访并填写记录单,如何组织各种活动等,要求学生会做会说,更重要的是会指导幼儿操作。
⒉复杂的人际关系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合作意识与任务意识。除了要建立和谐的师幼儿关系外,一要协调好同事间的关系。幼儿教师的工作更需要体现集体合作。每班基本上是一个主班教师、一个配班教师与一个保育员,但教师与保育员都有保教的义务。主班教师要能够顾全大局,合理安排工作,勇担责任不推诿;配班教师和保育员能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做好协调工作。二要协调与家长的关系,调动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并参与和配合完成幼儿教育工作,教师的工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⒊幼儿活泼好动、遵守规则意识差,要求幼儿教师具备相应的管理技能。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进入小学学做准备。具有时间观念、能遵守纪律、有集体观念、有责任意识、能独立完成任务就是入小学所必需的素质,这些素质的形成需要一个有序的环境,课堂管理、活动中的管理就非常重要了。通过案例或视频欣赏观摩提高学生重视管理技能,并进行适当的技能训练,如:通过观察孩子的表情了解他的需要或所想表达的意思;如何表扬或批评一个行为从而达到教育全班孩子的目的,如何恰当地运用注意的规律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中来。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现代职业教育是一个教育类型而非教育层次;以就业为导向,非以升学为目的;不断契合产业发展升级,可以直接创造价值;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为人人搭建职业可持续发展的‘立交桥’。”教师教育的职前、入职和在职教育的各个阶段相互衔接,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为了改变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分离的局面,建构一体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对接教学提升师范生的职业适应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是非常必要、也是可行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李海芬,王敬.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J].教学研,2014
(1).
[2]吕尚兰.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探析[J].科教导刊,2010(11).
注:本研究系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我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研究”(课题编号:2013041Y)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