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法国电影《蝴蝶》是2004年上映的影片,影片以蝴蝶“伊莎贝拉”为契机,从老人与小孩形象的冲突与两人关系的转变,运用双关和隐喻,通过意喻在“伊莎贝拉”背后的“爱”而铺展整部电影的叙事情节。导演菲利普穆勒构架了寻找“伊莎贝拉”的旅途,试图给都市中处在迷惑中的人们完成一次温情的救赎。
[关键词] 蝴蝶 伊莎贝拉 叙事 双关和隐喻
在人人自危的时代,亲情友爱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不是不去爱,而是不懂如何爱,电视剧《裸婚时代》中刘易阳在馆子店跟童佳倩协议离婚时暗哑的说:“细节打败爱情”。其实生活中,细节正诱导着每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影片《蝴蝶》中的小姑娘爱丽莎因为妈妈对她的忽视,导致丽莎离家出走,去寻找她内心的“伊莎贝拉”,以引起妈妈的关注;老人朱利安也因悔于对儿子的疏忽而志愿完成最后的救赎,踏上长长的寻蝶之路。故事以两个人的各自寻找淡淡铺展一缕温情。
一、叙事分析
故事的起
爱丽莎与朱利安的相遇缘于搬家,未婚妈妈的四处奔波给两个人制造了相遇的空间。影片中老人孤身一人,与之相伴的是一猫和一屋蝴蝶。小姑娘虽是随着妈妈一同出现,但片中伴之成长的是一个篮球,以至于彻夜难寐时,爱丽莎以拍球抒发小小躯体里的渴求。两个人共同形式上的“孤”让朱利安在看到爱丽莎在咖啡馆百无聊赖的等妈妈时引发恻隐之心,于是带爱丽莎回家,两人有了初次交集。若两个人只是喝茶聊天问发生在各自间的趣事,那影片也就进行不下去了。在朱利安问爱丽莎喝水还是橙汁时,爱丽莎就展现了其个性的一面,并不畏惧面对的是一位可以说不相识的邻居,毫不客气的要自己喜欢的桔子水,老人也毫不客气的回敬只能二选一,于是两个对立鲜明的形象一开始便通过这一问一答中展现了出来。
菲利普穆勒勾勒出的爱丽莎是个具有成人思想但始终是个小毛孩的现实的一个人物,她不是中国传统教育下去别人家要懂礼貌、守规矩的小孩;朱利安也不是传统形象下慈祥可亲的老爷爷,赋予朱利安的,穆勒尽其所能展现其“怪”。好奇心占据童心的爱丽莎乘朱利安出门,打开不被允许进入的蝴蝶小屋,朱利安返回时看见停在楼梯扶手上的蝴蝶,怒火中烧粗暴的将正陶醉其中的爱丽莎拎出家门。穆勒是会勾引观众的,在观众都鄙夷朱利安的粗暴时,他又安排朱利安打开屋门,让大家满心以为粗暴只是老人一时脾气,结果朱利安狠狠地将爱丽莎的书包扔出门,在这一情节的结尾,朱利安的“怪”与“粗暴”被描写的淋漓尽致,此时,观众随着爱丽莎一起彻底对朱利安失望了。
故事的承与启
影片中,支撑故事的骨架是朱利安与爱丽莎寻找“伊莎贝拉”,一路的寻找成了纵贯线,在路上两人看到的是是非非成了骨架上的血肉,赋之隐喻使之饱满,也在这是非中成就了两人关系的转变,从而完成了两人间情感的救赎。
朱利安 → 爱丽莎
↖ ↙
伊莎贝拉
在上述的三角图中,“伊莎贝拉”是两个人能产生共鸣的表像,也是连接两人的纽带,朱利安不喜欢这个会私自闯入蝴蝶小屋、拍篮球影响他休息的爱丽莎。不过在爱丽莎的世界里,恩仇隔夜就消失无影,等待妈妈放学带她去看电影而再次被放鸽子之后,爱丽莎决定跟这个昨天才凶过他的怪老头出门,于是精彩一路上演。
首先看看爱丽莎的精灵古怪:
1、不想被遣回谎称公用电话亭的号码是妈妈的号码,
2、一句“她说她在朋友家”让朱利安无奈,
3、适时宜的“外公,我饿了”让朱利安有嘴说不清。
爱丽莎是聪明的,她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以及别人做什么会产生什么后果,所以她的应对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内。电话亭的号码怎么打都不会连接到妈妈那去,“在朋友家”,哪个朋友,什么朋友?“朋友”的概念太广泛,完全大海捞针,以及没有父亲让旁人对爱丽莎的弱小一下产生了同情心和保护欲,在赢得这些时,爱丽莎很自然的自作主张的认定朱利安是自己的“外公”,于是,在陌生的环境中,爱丽莎给自己争取了一个临时监护人保障自己离家出走的安全性。
孤儿院与养老院
朱利安铁了心要将爱丽莎送回去,带个孩子赶路是拖累,再加上不经大人允许随便带人家孩子出门在法律上也是不被允许的,此时,警局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小车中,爱丽莎确定朱利安心意之后黯然的说出一番话:“我多想去看看大山,看看真正的奶牛,天上飞的小鸟,还有蝴蝶!”朱利安被打动了,他开始于心不忍,在警局大厅看着那些未成年打扮的光怪陆离,想到他的举动可能会导致爱丽莎被送进孤儿院,对比自己被强迫送进孤儿院的心不甘情不愿,在这些心理活动之后,影片的下一个镜头便是朱利安带着爱丽莎走出警局并交代一路上的事宜。
在这一幕中,温情初展,朱利安人性中的那抹柔情被勾了出来,两人的关系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此时,影片的背景音乐也欢快明朗起来。
矛盾的设计
1、寻找与通缉
故事要发展继续下去,一路平坦是不新奇的,需要矛盾的存在,让事件冲突,让故事有味可回。两人达成了协议,但此时妈妈该发现女儿不见了,于是相同时空里展开了两条叙事线:1、朱利安与爱丽莎进军阿尔卑斯山;2、妈妈警局报案全国通缉朱利安。
警局的备案将爱丽莎为什么会离家出走的原因深刻的揭露了出来,有这样的妈,谁不会想着离家出走?未婚妈妈全然不知爱丽莎确实失踪的时间,不知她出走时什么装扮,甚至固执的认为爱丽莎穿的只可能是球鞋,殊不知平行空间里,爱丽莎正满心欢喜的试着登山鞋。
2、非法偷猎者
当两人陶醉在鹿与自然的宁静之中时,枪声打破了和谐,朱利安愤愤的称之为“非法偷猎者”,爱丽莎也因为鹿被猎杀而无比伤心,此时金钱利益和纯自然起了冲突。后文中爱丽莎看见朱利安剥夺蝴蝶生命,毫不掩饰自己的厌恶之情,在她眼里朱利安与猎鹿的偷猎者一样残暴。
她开始讨厌这段旅程,一度想返回,从而与朱利安再次产生冲突。但也就是这种冲突在使得影片不纯粹是一段故事的缘起缘落,蕴含其中的人生现实与哲理也悠然的浮现银幕。 二、故事中的隐喻
在《蝴蝶》这部影片中,穆勒循序渐进的四个插曲给故事的骨架增添的血肉,彰显方刚。
1、 恋人滑翔伞
一对恋人在山上挑战极限,女方害怕从高处滑翔,男方却用“爱我就跳”强迫对方。穆勒借朱利安这位老智者之口向观众传达出这种要求做出爱的证明的爱情,仅靠一根线维持着,两人之间没有信任,也就没有爱情。这句淡淡的话,足以让银幕前的恋人们反思在爱的过程中,自己到底再为对方考虑什么?这份爱到底要靠什么维持下去。
2、 富与贫穷
偶遇的旅行者在分享自己一通电话就能赢利几十万的喜悦,爱丽莎却明白不了那脱口而出的大额数字有什么魅力,她歪着脑袋问朱利安怎样能有钱,朱利安说着她明白不了的话:“做你喜欢的事。”
物欲横流的时代,谁能这么随性?那偏安一隅的世外桃源,也只能是一时的追求罢了,不然在这美景之中,旅行者又怎会舍不得他的生意而心不在焉呢?
3、 爱丽莎的梦
与朱利安有过几日的共处,两人的心灵已经靠在一起了,露宿野外的帐篷内,爱丽莎哀伤的讲述自己梦见的金丝雀:“金丝雀不飞走,它愿意和我在一起,是因为它喜欢我。”
在爱丽莎的世界里,妈妈会抛下自己是不喜欢自己的表现,孩子的世界不懂大人的辛苦劳作是为什么,孩子的世界只要求多一点关心,多一点陪伴。然后未婚妈妈并没有做好妈妈的准备,14岁产下爱丽莎,她自己也是个孩子,在影片的后述中得知她也是被自己父母忽视的小孩,以至于怀孕好几个月都没有被发现。她自己都是缺失爱的小姑娘,又怎懂得给爱丽莎浓浓的母爱呢?
现实之中,多少人迷失在这简单的缺失中,上演着都市里每一段的人间冷暖。
4、 高尔夫球场与自然
影片最后情感升华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在阿尔卑斯山迈,勘测者正实地测量,一个现代化的高尔夫球场正规划筹建,而这自然风光也被政府相中,准备打造成一处旅游景点,山里的农舍变旅社 农民变服务员。
这又是都市现代性的一个表现,如今随处可闻的政府文件,叫嚣着一个个景点的开发,每一处都不落俗套的相似,每一处都标榜着自然清新,越来越多的城市打着“生态旅游”的口号,吸引一批又一批的都市看客,来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甚至来不及领略这真正的迤逦风光。
四个插曲一步一步的剖析都市的现代性,血淋淋的将现实摆在观众面前,影片在流畅优美的表层叙事下揭示出隐藏在人们深处的社会现实:罹患当代都市病的人们如何完成救赎?
三、故事的合
旅途中,朱利安在爱丽莎形影不离的陪伴中逐渐领悟到对自己儿子爱的缺失,他贴心的给爱丽莎换上登山需备的衣服,与爱丽莎交换食物以博爱丽莎欢心,暮色降临给爱丽莎穿上御寒毛衣,尽管被爱丽莎嘲笑是母鸡耍叉子,不会照顾小孩。在爱丽莎摔落水中,游戏机坏时,朱利安安慰这个正在发脾气的小姑娘,也正是这一刻,朱利安懂了,观众也懂了,不管爱丽莎再怎么成熟懂事,她始终是个不满九岁的小女孩,她也会耍脾气,也会因玩具坏了而不开心,也正因如此,让看客们心疼与反省,自己家里的那个孩子,是否真的给了他(她)要的爱?
朱利安用唯妙唯俏的手影道出“这都是我的错,我只用了七天创造世界,如果我用十五天,就不会有人责怪我了,我也许会做的更好”,如果时间再多些,他多想做一个合格的父亲,不会犯错,不会责怪自己忽视儿子;如果时间再多一点,他会做的更好。可是,时间永远到回不了,他永远没有机会展示一个好父亲的形象,但朱利安懂得,他可以做爱丽莎的好外公,太多太多的爱,可以献给爱丽莎。于是他开始享受爱丽莎叫自己外公的过程,给爱丽莎讲故事,哄爱丽莎睡觉,牵着爱丽莎走,教爱丽莎唱歌。
曲曲折折,在阿尔卑斯山脉,千里迢迢赶来的一老一少还是没有找到“伊莎贝拉”,朱利安更是被警察以诱拐儿童的嫌疑带走,但在这一老一少之间,他们情感的依赖已经超越了邻里之情,全然幻化成了祖孙之情,朱利安告诉未婚妈妈,爱丽莎之所以喜爱打篮球是因为她急急的想走入大人的世界,她的出走,只是因为觉得妈妈不爱她。束手无措的妈妈最后才明白,所有的所有,都抵不过告诉女儿一声:“我爱你!”
是啊!三个字,我爱你,简单而有力,何必吝啬?
当一切都和谐美好时,神秘的“伊莎贝拉”终于现身,原来两人千里去寻找的竟然就在最近的家里。
“我们去那么远的地方找它,它却在这等着我们”。
爱丽莎也最终道出了原来妈妈的名字就叫“伊莎贝拉”,这次旅途,她与朱利安一起找到了自己的“伊莎贝拉”。
整部影片在配乐家尼古拉斯.阿诺拉钢琴为基调,长笛、风笛为辅助的旋律中,法式浪漫的温情融进观众的每一个细胞,在如此淡雅的温情中,每个人都会随着画面特效的舞蝶轻舞自己内心的骚动,找寻属于自己的“伊莎贝拉”,完成最终的救赎。
参考文献
[1] 高力,《文学与电影叙事学》 讲稿
[2] 谢强,《法国电影骨子里的东西》
[3] 徐秉君,《寻找心灵的蝴蝶》
作者简介
陆艾,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传播系2011级研究生。
[关键词] 蝴蝶 伊莎贝拉 叙事 双关和隐喻
在人人自危的时代,亲情友爱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不是不去爱,而是不懂如何爱,电视剧《裸婚时代》中刘易阳在馆子店跟童佳倩协议离婚时暗哑的说:“细节打败爱情”。其实生活中,细节正诱导着每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影片《蝴蝶》中的小姑娘爱丽莎因为妈妈对她的忽视,导致丽莎离家出走,去寻找她内心的“伊莎贝拉”,以引起妈妈的关注;老人朱利安也因悔于对儿子的疏忽而志愿完成最后的救赎,踏上长长的寻蝶之路。故事以两个人的各自寻找淡淡铺展一缕温情。
一、叙事分析
故事的起
爱丽莎与朱利安的相遇缘于搬家,未婚妈妈的四处奔波给两个人制造了相遇的空间。影片中老人孤身一人,与之相伴的是一猫和一屋蝴蝶。小姑娘虽是随着妈妈一同出现,但片中伴之成长的是一个篮球,以至于彻夜难寐时,爱丽莎以拍球抒发小小躯体里的渴求。两个人共同形式上的“孤”让朱利安在看到爱丽莎在咖啡馆百无聊赖的等妈妈时引发恻隐之心,于是带爱丽莎回家,两人有了初次交集。若两个人只是喝茶聊天问发生在各自间的趣事,那影片也就进行不下去了。在朱利安问爱丽莎喝水还是橙汁时,爱丽莎就展现了其个性的一面,并不畏惧面对的是一位可以说不相识的邻居,毫不客气的要自己喜欢的桔子水,老人也毫不客气的回敬只能二选一,于是两个对立鲜明的形象一开始便通过这一问一答中展现了出来。
菲利普穆勒勾勒出的爱丽莎是个具有成人思想但始终是个小毛孩的现实的一个人物,她不是中国传统教育下去别人家要懂礼貌、守规矩的小孩;朱利安也不是传统形象下慈祥可亲的老爷爷,赋予朱利安的,穆勒尽其所能展现其“怪”。好奇心占据童心的爱丽莎乘朱利安出门,打开不被允许进入的蝴蝶小屋,朱利安返回时看见停在楼梯扶手上的蝴蝶,怒火中烧粗暴的将正陶醉其中的爱丽莎拎出家门。穆勒是会勾引观众的,在观众都鄙夷朱利安的粗暴时,他又安排朱利安打开屋门,让大家满心以为粗暴只是老人一时脾气,结果朱利安狠狠地将爱丽莎的书包扔出门,在这一情节的结尾,朱利安的“怪”与“粗暴”被描写的淋漓尽致,此时,观众随着爱丽莎一起彻底对朱利安失望了。
故事的承与启
影片中,支撑故事的骨架是朱利安与爱丽莎寻找“伊莎贝拉”,一路的寻找成了纵贯线,在路上两人看到的是是非非成了骨架上的血肉,赋之隐喻使之饱满,也在这是非中成就了两人关系的转变,从而完成了两人间情感的救赎。
朱利安 → 爱丽莎
↖ ↙
伊莎贝拉
在上述的三角图中,“伊莎贝拉”是两个人能产生共鸣的表像,也是连接两人的纽带,朱利安不喜欢这个会私自闯入蝴蝶小屋、拍篮球影响他休息的爱丽莎。不过在爱丽莎的世界里,恩仇隔夜就消失无影,等待妈妈放学带她去看电影而再次被放鸽子之后,爱丽莎决定跟这个昨天才凶过他的怪老头出门,于是精彩一路上演。
首先看看爱丽莎的精灵古怪:
1、不想被遣回谎称公用电话亭的号码是妈妈的号码,
2、一句“她说她在朋友家”让朱利安无奈,
3、适时宜的“外公,我饿了”让朱利安有嘴说不清。
爱丽莎是聪明的,她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以及别人做什么会产生什么后果,所以她的应对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内。电话亭的号码怎么打都不会连接到妈妈那去,“在朋友家”,哪个朋友,什么朋友?“朋友”的概念太广泛,完全大海捞针,以及没有父亲让旁人对爱丽莎的弱小一下产生了同情心和保护欲,在赢得这些时,爱丽莎很自然的自作主张的认定朱利安是自己的“外公”,于是,在陌生的环境中,爱丽莎给自己争取了一个临时监护人保障自己离家出走的安全性。
孤儿院与养老院
朱利安铁了心要将爱丽莎送回去,带个孩子赶路是拖累,再加上不经大人允许随便带人家孩子出门在法律上也是不被允许的,此时,警局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小车中,爱丽莎确定朱利安心意之后黯然的说出一番话:“我多想去看看大山,看看真正的奶牛,天上飞的小鸟,还有蝴蝶!”朱利安被打动了,他开始于心不忍,在警局大厅看着那些未成年打扮的光怪陆离,想到他的举动可能会导致爱丽莎被送进孤儿院,对比自己被强迫送进孤儿院的心不甘情不愿,在这些心理活动之后,影片的下一个镜头便是朱利安带着爱丽莎走出警局并交代一路上的事宜。
在这一幕中,温情初展,朱利安人性中的那抹柔情被勾了出来,两人的关系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此时,影片的背景音乐也欢快明朗起来。
矛盾的设计
1、寻找与通缉
故事要发展继续下去,一路平坦是不新奇的,需要矛盾的存在,让事件冲突,让故事有味可回。两人达成了协议,但此时妈妈该发现女儿不见了,于是相同时空里展开了两条叙事线:1、朱利安与爱丽莎进军阿尔卑斯山;2、妈妈警局报案全国通缉朱利安。
警局的备案将爱丽莎为什么会离家出走的原因深刻的揭露了出来,有这样的妈,谁不会想着离家出走?未婚妈妈全然不知爱丽莎确实失踪的时间,不知她出走时什么装扮,甚至固执的认为爱丽莎穿的只可能是球鞋,殊不知平行空间里,爱丽莎正满心欢喜的试着登山鞋。
2、非法偷猎者
当两人陶醉在鹿与自然的宁静之中时,枪声打破了和谐,朱利安愤愤的称之为“非法偷猎者”,爱丽莎也因为鹿被猎杀而无比伤心,此时金钱利益和纯自然起了冲突。后文中爱丽莎看见朱利安剥夺蝴蝶生命,毫不掩饰自己的厌恶之情,在她眼里朱利安与猎鹿的偷猎者一样残暴。
她开始讨厌这段旅程,一度想返回,从而与朱利安再次产生冲突。但也就是这种冲突在使得影片不纯粹是一段故事的缘起缘落,蕴含其中的人生现实与哲理也悠然的浮现银幕。 二、故事中的隐喻
在《蝴蝶》这部影片中,穆勒循序渐进的四个插曲给故事的骨架增添的血肉,彰显方刚。
1、 恋人滑翔伞
一对恋人在山上挑战极限,女方害怕从高处滑翔,男方却用“爱我就跳”强迫对方。穆勒借朱利安这位老智者之口向观众传达出这种要求做出爱的证明的爱情,仅靠一根线维持着,两人之间没有信任,也就没有爱情。这句淡淡的话,足以让银幕前的恋人们反思在爱的过程中,自己到底再为对方考虑什么?这份爱到底要靠什么维持下去。
2、 富与贫穷
偶遇的旅行者在分享自己一通电话就能赢利几十万的喜悦,爱丽莎却明白不了那脱口而出的大额数字有什么魅力,她歪着脑袋问朱利安怎样能有钱,朱利安说着她明白不了的话:“做你喜欢的事。”
物欲横流的时代,谁能这么随性?那偏安一隅的世外桃源,也只能是一时的追求罢了,不然在这美景之中,旅行者又怎会舍不得他的生意而心不在焉呢?
3、 爱丽莎的梦
与朱利安有过几日的共处,两人的心灵已经靠在一起了,露宿野外的帐篷内,爱丽莎哀伤的讲述自己梦见的金丝雀:“金丝雀不飞走,它愿意和我在一起,是因为它喜欢我。”
在爱丽莎的世界里,妈妈会抛下自己是不喜欢自己的表现,孩子的世界不懂大人的辛苦劳作是为什么,孩子的世界只要求多一点关心,多一点陪伴。然后未婚妈妈并没有做好妈妈的准备,14岁产下爱丽莎,她自己也是个孩子,在影片的后述中得知她也是被自己父母忽视的小孩,以至于怀孕好几个月都没有被发现。她自己都是缺失爱的小姑娘,又怎懂得给爱丽莎浓浓的母爱呢?
现实之中,多少人迷失在这简单的缺失中,上演着都市里每一段的人间冷暖。
4、 高尔夫球场与自然
影片最后情感升华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在阿尔卑斯山迈,勘测者正实地测量,一个现代化的高尔夫球场正规划筹建,而这自然风光也被政府相中,准备打造成一处旅游景点,山里的农舍变旅社 农民变服务员。
这又是都市现代性的一个表现,如今随处可闻的政府文件,叫嚣着一个个景点的开发,每一处都不落俗套的相似,每一处都标榜着自然清新,越来越多的城市打着“生态旅游”的口号,吸引一批又一批的都市看客,来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甚至来不及领略这真正的迤逦风光。
四个插曲一步一步的剖析都市的现代性,血淋淋的将现实摆在观众面前,影片在流畅优美的表层叙事下揭示出隐藏在人们深处的社会现实:罹患当代都市病的人们如何完成救赎?
三、故事的合
旅途中,朱利安在爱丽莎形影不离的陪伴中逐渐领悟到对自己儿子爱的缺失,他贴心的给爱丽莎换上登山需备的衣服,与爱丽莎交换食物以博爱丽莎欢心,暮色降临给爱丽莎穿上御寒毛衣,尽管被爱丽莎嘲笑是母鸡耍叉子,不会照顾小孩。在爱丽莎摔落水中,游戏机坏时,朱利安安慰这个正在发脾气的小姑娘,也正是这一刻,朱利安懂了,观众也懂了,不管爱丽莎再怎么成熟懂事,她始终是个不满九岁的小女孩,她也会耍脾气,也会因玩具坏了而不开心,也正因如此,让看客们心疼与反省,自己家里的那个孩子,是否真的给了他(她)要的爱?
朱利安用唯妙唯俏的手影道出“这都是我的错,我只用了七天创造世界,如果我用十五天,就不会有人责怪我了,我也许会做的更好”,如果时间再多些,他多想做一个合格的父亲,不会犯错,不会责怪自己忽视儿子;如果时间再多一点,他会做的更好。可是,时间永远到回不了,他永远没有机会展示一个好父亲的形象,但朱利安懂得,他可以做爱丽莎的好外公,太多太多的爱,可以献给爱丽莎。于是他开始享受爱丽莎叫自己外公的过程,给爱丽莎讲故事,哄爱丽莎睡觉,牵着爱丽莎走,教爱丽莎唱歌。
曲曲折折,在阿尔卑斯山脉,千里迢迢赶来的一老一少还是没有找到“伊莎贝拉”,朱利安更是被警察以诱拐儿童的嫌疑带走,但在这一老一少之间,他们情感的依赖已经超越了邻里之情,全然幻化成了祖孙之情,朱利安告诉未婚妈妈,爱丽莎之所以喜爱打篮球是因为她急急的想走入大人的世界,她的出走,只是因为觉得妈妈不爱她。束手无措的妈妈最后才明白,所有的所有,都抵不过告诉女儿一声:“我爱你!”
是啊!三个字,我爱你,简单而有力,何必吝啬?
当一切都和谐美好时,神秘的“伊莎贝拉”终于现身,原来两人千里去寻找的竟然就在最近的家里。
“我们去那么远的地方找它,它却在这等着我们”。
爱丽莎也最终道出了原来妈妈的名字就叫“伊莎贝拉”,这次旅途,她与朱利安一起找到了自己的“伊莎贝拉”。
整部影片在配乐家尼古拉斯.阿诺拉钢琴为基调,长笛、风笛为辅助的旋律中,法式浪漫的温情融进观众的每一个细胞,在如此淡雅的温情中,每个人都会随着画面特效的舞蝶轻舞自己内心的骚动,找寻属于自己的“伊莎贝拉”,完成最终的救赎。
参考文献
[1] 高力,《文学与电影叙事学》 讲稿
[2] 谢强,《法国电影骨子里的东西》
[3] 徐秉君,《寻找心灵的蝴蝶》
作者简介
陆艾,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传播系2011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