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伊莎贝拉”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法国电影《蝴蝶》是2004年上映的影片,影片以蝴蝶“伊莎贝拉”为契机,从老人与小孩形象的冲突与两人关系的转变,运用双关和隐喻,通过意喻在“伊莎贝拉”背后的“爱”而铺展整部电影的叙事情节。导演菲利普穆勒构架了寻找“伊莎贝拉”的旅途,试图给都市中处在迷惑中的人们完成一次温情的救赎。
  [关键词] 蝴蝶 伊莎贝拉 叙事 双关和隐喻
  在人人自危的时代,亲情友爱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不是不去爱,而是不懂如何爱,电视剧《裸婚时代》中刘易阳在馆子店跟童佳倩协议离婚时暗哑的说:“细节打败爱情”。其实生活中,细节正诱导着每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影片《蝴蝶》中的小姑娘爱丽莎因为妈妈对她的忽视,导致丽莎离家出走,去寻找她内心的“伊莎贝拉”,以引起妈妈的关注;老人朱利安也因悔于对儿子的疏忽而志愿完成最后的救赎,踏上长长的寻蝶之路。故事以两个人的各自寻找淡淡铺展一缕温情。
  一、叙事分析
  故事的起
  爱丽莎与朱利安的相遇缘于搬家,未婚妈妈的四处奔波给两个人制造了相遇的空间。影片中老人孤身一人,与之相伴的是一猫和一屋蝴蝶。小姑娘虽是随着妈妈一同出现,但片中伴之成长的是一个篮球,以至于彻夜难寐时,爱丽莎以拍球抒发小小躯体里的渴求。两个人共同形式上的“孤”让朱利安在看到爱丽莎在咖啡馆百无聊赖的等妈妈时引发恻隐之心,于是带爱丽莎回家,两人有了初次交集。若两个人只是喝茶聊天问发生在各自间的趣事,那影片也就进行不下去了。在朱利安问爱丽莎喝水还是橙汁时,爱丽莎就展现了其个性的一面,并不畏惧面对的是一位可以说不相识的邻居,毫不客气的要自己喜欢的桔子水,老人也毫不客气的回敬只能二选一,于是两个对立鲜明的形象一开始便通过这一问一答中展现了出来。
  菲利普穆勒勾勒出的爱丽莎是个具有成人思想但始终是个小毛孩的现实的一个人物,她不是中国传统教育下去别人家要懂礼貌、守规矩的小孩;朱利安也不是传统形象下慈祥可亲的老爷爷,赋予朱利安的,穆勒尽其所能展现其“怪”。好奇心占据童心的爱丽莎乘朱利安出门,打开不被允许进入的蝴蝶小屋,朱利安返回时看见停在楼梯扶手上的蝴蝶,怒火中烧粗暴的将正陶醉其中的爱丽莎拎出家门。穆勒是会勾引观众的,在观众都鄙夷朱利安的粗暴时,他又安排朱利安打开屋门,让大家满心以为粗暴只是老人一时脾气,结果朱利安狠狠地将爱丽莎的书包扔出门,在这一情节的结尾,朱利安的“怪”与“粗暴”被描写的淋漓尽致,此时,观众随着爱丽莎一起彻底对朱利安失望了。
  故事的承与启
  影片中,支撑故事的骨架是朱利安与爱丽莎寻找“伊莎贝拉”,一路的寻找成了纵贯线,在路上两人看到的是是非非成了骨架上的血肉,赋之隐喻使之饱满,也在这是非中成就了两人关系的转变,从而完成了两人间情感的救赎。
  朱利安 → 爱丽莎
  ↖ ↙
  伊莎贝拉
  在上述的三角图中,“伊莎贝拉”是两个人能产生共鸣的表像,也是连接两人的纽带,朱利安不喜欢这个会私自闯入蝴蝶小屋、拍篮球影响他休息的爱丽莎。不过在爱丽莎的世界里,恩仇隔夜就消失无影,等待妈妈放学带她去看电影而再次被放鸽子之后,爱丽莎决定跟这个昨天才凶过他的怪老头出门,于是精彩一路上演。
  首先看看爱丽莎的精灵古怪:
  1、不想被遣回谎称公用电话亭的号码是妈妈的号码,
  2、一句“她说她在朋友家”让朱利安无奈,
  3、适时宜的“外公,我饿了”让朱利安有嘴说不清。
  爱丽莎是聪明的,她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以及别人做什么会产生什么后果,所以她的应对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内。电话亭的号码怎么打都不会连接到妈妈那去,“在朋友家”,哪个朋友,什么朋友?“朋友”的概念太广泛,完全大海捞针,以及没有父亲让旁人对爱丽莎的弱小一下产生了同情心和保护欲,在赢得这些时,爱丽莎很自然的自作主张的认定朱利安是自己的“外公”,于是,在陌生的环境中,爱丽莎给自己争取了一个临时监护人保障自己离家出走的安全性。
  孤儿院与养老院
  朱利安铁了心要将爱丽莎送回去,带个孩子赶路是拖累,再加上不经大人允许随便带人家孩子出门在法律上也是不被允许的,此时,警局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小车中,爱丽莎确定朱利安心意之后黯然的说出一番话:“我多想去看看大山,看看真正的奶牛,天上飞的小鸟,还有蝴蝶!”朱利安被打动了,他开始于心不忍,在警局大厅看着那些未成年打扮的光怪陆离,想到他的举动可能会导致爱丽莎被送进孤儿院,对比自己被强迫送进孤儿院的心不甘情不愿,在这些心理活动之后,影片的下一个镜头便是朱利安带着爱丽莎走出警局并交代一路上的事宜。
  在这一幕中,温情初展,朱利安人性中的那抹柔情被勾了出来,两人的关系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此时,影片的背景音乐也欢快明朗起来。
  矛盾的设计
  1、寻找与通缉
  故事要发展继续下去,一路平坦是不新奇的,需要矛盾的存在,让事件冲突,让故事有味可回。两人达成了协议,但此时妈妈该发现女儿不见了,于是相同时空里展开了两条叙事线:1、朱利安与爱丽莎进军阿尔卑斯山;2、妈妈警局报案全国通缉朱利安。
  警局的备案将爱丽莎为什么会离家出走的原因深刻的揭露了出来,有这样的妈,谁不会想着离家出走?未婚妈妈全然不知爱丽莎确实失踪的时间,不知她出走时什么装扮,甚至固执的认为爱丽莎穿的只可能是球鞋,殊不知平行空间里,爱丽莎正满心欢喜的试着登山鞋。
  2、非法偷猎者
  当两人陶醉在鹿与自然的宁静之中时,枪声打破了和谐,朱利安愤愤的称之为“非法偷猎者”,爱丽莎也因为鹿被猎杀而无比伤心,此时金钱利益和纯自然起了冲突。后文中爱丽莎看见朱利安剥夺蝴蝶生命,毫不掩饰自己的厌恶之情,在她眼里朱利安与猎鹿的偷猎者一样残暴。
  她开始讨厌这段旅程,一度想返回,从而与朱利安再次产生冲突。但也就是这种冲突在使得影片不纯粹是一段故事的缘起缘落,蕴含其中的人生现实与哲理也悠然的浮现银幕。   二、故事中的隐喻
  在《蝴蝶》这部影片中,穆勒循序渐进的四个插曲给故事的骨架增添的血肉,彰显方刚。
  1、 恋人滑翔伞
  一对恋人在山上挑战极限,女方害怕从高处滑翔,男方却用“爱我就跳”强迫对方。穆勒借朱利安这位老智者之口向观众传达出这种要求做出爱的证明的爱情,仅靠一根线维持着,两人之间没有信任,也就没有爱情。这句淡淡的话,足以让银幕前的恋人们反思在爱的过程中,自己到底再为对方考虑什么?这份爱到底要靠什么维持下去。
  2、 富与贫穷
  偶遇的旅行者在分享自己一通电话就能赢利几十万的喜悦,爱丽莎却明白不了那脱口而出的大额数字有什么魅力,她歪着脑袋问朱利安怎样能有钱,朱利安说着她明白不了的话:“做你喜欢的事。”
  物欲横流的时代,谁能这么随性?那偏安一隅的世外桃源,也只能是一时的追求罢了,不然在这美景之中,旅行者又怎会舍不得他的生意而心不在焉呢?
  3、 爱丽莎的梦
  与朱利安有过几日的共处,两人的心灵已经靠在一起了,露宿野外的帐篷内,爱丽莎哀伤的讲述自己梦见的金丝雀:“金丝雀不飞走,它愿意和我在一起,是因为它喜欢我。”
  在爱丽莎的世界里,妈妈会抛下自己是不喜欢自己的表现,孩子的世界不懂大人的辛苦劳作是为什么,孩子的世界只要求多一点关心,多一点陪伴。然后未婚妈妈并没有做好妈妈的准备,14岁产下爱丽莎,她自己也是个孩子,在影片的后述中得知她也是被自己父母忽视的小孩,以至于怀孕好几个月都没有被发现。她自己都是缺失爱的小姑娘,又怎懂得给爱丽莎浓浓的母爱呢?
  现实之中,多少人迷失在这简单的缺失中,上演着都市里每一段的人间冷暖。
  4、 高尔夫球场与自然
  影片最后情感升华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在阿尔卑斯山迈,勘测者正实地测量,一个现代化的高尔夫球场正规划筹建,而这自然风光也被政府相中,准备打造成一处旅游景点,山里的农舍变旅社 农民变服务员。
  这又是都市现代性的一个表现,如今随处可闻的政府文件,叫嚣着一个个景点的开发,每一处都不落俗套的相似,每一处都标榜着自然清新,越来越多的城市打着“生态旅游”的口号,吸引一批又一批的都市看客,来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甚至来不及领略这真正的迤逦风光。
  四个插曲一步一步的剖析都市的现代性,血淋淋的将现实摆在观众面前,影片在流畅优美的表层叙事下揭示出隐藏在人们深处的社会现实:罹患当代都市病的人们如何完成救赎?
  三、故事的合
  旅途中,朱利安在爱丽莎形影不离的陪伴中逐渐领悟到对自己儿子爱的缺失,他贴心的给爱丽莎换上登山需备的衣服,与爱丽莎交换食物以博爱丽莎欢心,暮色降临给爱丽莎穿上御寒毛衣,尽管被爱丽莎嘲笑是母鸡耍叉子,不会照顾小孩。在爱丽莎摔落水中,游戏机坏时,朱利安安慰这个正在发脾气的小姑娘,也正是这一刻,朱利安懂了,观众也懂了,不管爱丽莎再怎么成熟懂事,她始终是个不满九岁的小女孩,她也会耍脾气,也会因玩具坏了而不开心,也正因如此,让看客们心疼与反省,自己家里的那个孩子,是否真的给了他(她)要的爱?
  朱利安用唯妙唯俏的手影道出“这都是我的错,我只用了七天创造世界,如果我用十五天,就不会有人责怪我了,我也许会做的更好”,如果时间再多些,他多想做一个合格的父亲,不会犯错,不会责怪自己忽视儿子;如果时间再多一点,他会做的更好。可是,时间永远到回不了,他永远没有机会展示一个好父亲的形象,但朱利安懂得,他可以做爱丽莎的好外公,太多太多的爱,可以献给爱丽莎。于是他开始享受爱丽莎叫自己外公的过程,给爱丽莎讲故事,哄爱丽莎睡觉,牵着爱丽莎走,教爱丽莎唱歌。
  曲曲折折,在阿尔卑斯山脉,千里迢迢赶来的一老一少还是没有找到“伊莎贝拉”,朱利安更是被警察以诱拐儿童的嫌疑带走,但在这一老一少之间,他们情感的依赖已经超越了邻里之情,全然幻化成了祖孙之情,朱利安告诉未婚妈妈,爱丽莎之所以喜爱打篮球是因为她急急的想走入大人的世界,她的出走,只是因为觉得妈妈不爱她。束手无措的妈妈最后才明白,所有的所有,都抵不过告诉女儿一声:“我爱你!”
  是啊!三个字,我爱你,简单而有力,何必吝啬?
  当一切都和谐美好时,神秘的“伊莎贝拉”终于现身,原来两人千里去寻找的竟然就在最近的家里。
  “我们去那么远的地方找它,它却在这等着我们”。
  爱丽莎也最终道出了原来妈妈的名字就叫“伊莎贝拉”,这次旅途,她与朱利安一起找到了自己的“伊莎贝拉”。
  整部影片在配乐家尼古拉斯.阿诺拉钢琴为基调,长笛、风笛为辅助的旋律中,法式浪漫的温情融进观众的每一个细胞,在如此淡雅的温情中,每个人都会随着画面特效的舞蝶轻舞自己内心的骚动,找寻属于自己的“伊莎贝拉”,完成最终的救赎。
  参考文献
  [1] 高力,《文学与电影叙事学》 讲稿
  [2] 谢强,《法国电影骨子里的东西》
  [3] 徐秉君,《寻找心灵的蝴蝶》
  作者简介
  陆艾,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传播系2011级研究生。
其他文献
武侠小说家徐浩峰所执导的处女作《倭寇的踪迹》,于2012年上映后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并斩获了威尼斯与多伦多电影节的多项大奖。由于2006年出版的纪实文学《逝去的武林》改编而来,讲述了明朝末年,由一把扑朔迷离的“倭刀”带来的两个神秘青年与四大门派之间的斗争。在这部影片当中,徐浩峰兼任导演、编剧、武术指导,这样的多重身份给予了徐浩峰导演对作品的绝对控制力,影片也呈现出个人独特的美学特质与精神底蕴。《倭
《天注定》中构建的大海杀人、三儿持枪、小玉自卫杀人、小辉跳楼自杀4个故事均来源于现实中的四大社会事件,这几段帕索里尼的“诗化”描述下的艺术加工成品立足于现实,是检验现代化进程的参照以及时代氛围对民众的反馈,是时代给予个体影像的集中体现,阿尔都塞提出,“意识形态是构成映射现实的幻想”[1],而文本作为文化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是对个别社会问题的浓缩。简言之,身处电影中的人物形象
对经典的审视往往由于角度或切入点的不同而获得新的收获。《罗马假日》凭借男女主角视觉上的俊美外形和无果而终的爱情乡愁名垂世界电影史。直至今日,它的故事结局仍留给处于不同文化语境之中的接受者共同的感情余波。  但是,我们不能设想影片的叙事逻辑向世俗与情感的常态推进,就是说真的让安妮公主与白莱德结为眷属。那样整个影片就成了一个普通的情感故事,观众满怀的期待、遗憾会马上消失,因为安妮和白莱德之间精神交流的
2014年,《战长沙》的热播引起人们关注。本剧的切入口是以往抗日剧里从未有过的,以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开始,火烧长沙,一夜倾覆;以8年抗战中最为惨烈的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保卫战作为背景,唤醒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并没有太多血淋淋的战争场面,却以国内很少见的、不一样的战争视角,展现了国民对于战争的复杂心理。本剧崭新的叙事方法承袭了以往抗战剧模式中的优点,更正以往叙事方法的弊端,扬长避短,用新的创新思维,
一部优秀的影片首先要有一部好的剧本作为基础。文学作品以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海纳百川的背景容量、深刻悠长的主题,升华成为影视作品改编的绝好原料和养料。文学和影视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都源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们着力于发现生活中的艺术价值,或歌颂、或鞭笞、或褒扬、或揭露、或兼而有之,使历史背景、人物形象、环境造化、机遇冲突、心理情感汇集于一体,又一一展开,可以像神奇的催眠术一
《路边野餐》,这部由毕赣担任编剧、导演,陈永忠主演的艺术电影,在国际影视界刮起了一股清新的文艺风。该片在各大电影节拿奖拿到手软,导演毕赣豪言是自己的电影去给电影节颁奖,而非电影节给自己的电影颁奖。这部在国内外获奖无数的电影是在海外巡演一周后才在中国大陆上映的,如此优秀的影片,在国内各大院线的排片率却非常低。尽管如此,导演仍然坚持只放映10天。很明显,这是一部不向市场低头的影片,它坚守着艺术电影应有
柏拉图在《裴德若篇》中,把身体视为灵魂飞升真理殿堂的拖累,它是灵魂的累赘,其欲望与贪婪污染了灵魂的纯洁,阻断与“理念”世界相遇的机会,非身体的是最善、最美、最高贵的,与身体有关的则被当成包袱,阻碍自我价值的实现。“把身体比作骗子、动物、欲望、灵魂的牢狱和其目标的破坏者,这些是西方哲学中身体的普遍形象”。[1]从古希腊开始,“身体”便成为卑贱、贪婪、反智的表征,作为精神的对立面,被哲学、宗教驱赶了上
警察题材电影是以警察和不法分子为主人公,描绘他们之间冲突的类型片。日本警察片根源于日本自明治时代建立的现代警察制度,日本警察题材电影早期也塑造了一批具有“品德操守无伤痕,行事原则无欠缺”的警察形象。比如野村芳太郎《砂之器》(1974)中,塑造了一个心地善良、性格温柔的巡警,他同情麻风病人,但最终惨死在麻风病犯人的手下。但2002年发生的日本警史的最大丑闻——稻叶事件,彻底颠覆了日本警察在国民中的形
[摘要] 《失恋33天》是中国2011年电影史上的独特电影剧作,一部投资仅890万的中小成本的爱情电影,上映16天票房超3亿,被称为2011年华语电影不可复制的“神话”。该片在人物的多方面设置,犀利清新的台词语言,以及多方位的营销模式等都是值得探究的成功因素。    [关键词] 影片成功秘诀 人物设置 犀利台词 营销模式  doi:10.3969/j.issn.1002-6916.
在西方社会的白种男权社会中,妇女是一个被边缘化极为严重的群体。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产生了较大变化,而女性主义思想在电影中也得到了有效体现。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女性主义思想不但在试验片以及纪录片中大量出现,在其他商业性的影片中依然出现了大量的女性主义思想。而大量女制片人以及女编剧在电影事业发展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本部影片中,虽然导演是一名男性,但是影片是根据女性作家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