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虻对三种病原菌的杀灭作用研究

来源 :安全与环境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an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愈发严重的畜禽粪便病原菌污染问题,黑水虻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昆虫,其幼虫能有效杀灭畜禽粪便中的病原菌,并生产出有价值的附加产品.为探究黑水虻幼虫杀灭畜禽粪便中病原菌的具体规律和机制,开展了黑水虻幼虫杀灭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沙门氏菌(Salmonel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试验,采用平板计数法和高通量病原菌芯片检测法对病原菌饲料和鸡粪饲料饲养试验中黑水虻幼虫对3种病原菌的杀灭效果进行了检验,并对黑水虻幼虫体内的溶菌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 表明:在单一病原菌饲料饲养条件下,3日龄黑水虻幼虫在4~6 d的处理时间内能将大肠杆菌O157∶H7和沙门氏菌完全清除,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其抑制率在99%以上,同条件喂养9日龄黑水虻幼虫的情况下,仅需2~4 d的处理时间就能将大肠杆菌O157∶H7和沙门氏菌完全清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同样达到99%以上,且黑水虻幼虫自身不会被病原菌感染;在鸡粪作为饲料饲养条件下,3日龄黑水虻幼虫在8d的处理时间内能将大肠杆菌O157∶H7和沙门氏菌完全清除,在12 d的处理时间内能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完全清除;黑水虻幼虫体内的溶菌酶活性与病原菌数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推测溶菌酶参与了黑水虻幼虫杀灭病原菌的过程.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内河航运的蓬勃发展,内河船舶的行驶安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将贝叶斯网络引入内河船舶交通事故分析,探究不同事故类型与航道、气候、船舶等方面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首先,以芜湖海事局20132020年间上报的219条内河航运事故船舶数据为基础,抽取样本并使用贝叶斯可视化软件Netica训练得出内河船舶交通事故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其次,运用贝叶斯推理提炼出不同事故类型发生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对模型训练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最后,将情景分析法引入到模型中,预测不同影响因素组合波动时最有可能发生的内河船舶交通事故类
预测不同水动力环境下岩溶覆盖层土洞发育规模和极限规模尺寸对于评价覆盖层稳定性意义重大.以武汉市烽火村覆盖型岩溶塌陷为实例,利用弹塑性理论和变饱和渗流理论建立了渗流-应力单向耦合控制方程,结合土洞剥蚀判据提出覆盖型岩溶塌陷动态演化数值模型,并以此模型预测在不同孔隙水位与岩溶水位之差△H水动力环境下覆盖层中潜在土洞的发育规模,以及临界致塌水位差和极限土洞尺寸并加以验证.结果 表明:孔隙水位与岩溶水位之差△H小于8 m时土洞将保持较小的规模不变,而当水位差超过8 m后土洞将扩展演化,且水位差越大最终形成的土洞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