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一条滋润儿女心田的河

来源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9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导引】
  母亲是一条河,一条川流不息、滋润儿女心田的河。儿女是河里的鱼儿,自由游弋,尽情吮吸着河里的种种养分,静静地享受着河的滋养。母亲是一条河,一条儿女生命中流淌的河,平静而安逸,静静流经儿女干涸的心田,那每一滴河水都蕴涵着一份爱,化作琼浆,流进儿女生命中永恒的记忆里。
  有一个人,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舍不下对你的牵挂,她愿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你;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和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在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到来之际,让我们深情地道一声:母亲我爱您!
  【例文一】
  柏树下的母亲
  王根造
  1950年,我已经是一个17岁的男子汉了,可是我的生身母亲是谁,她的为人如何,我还不知道呢!
  新中国成立前,母亲共生了我们9个孩子。到生下五哥的时候,我家早已揭不开锅了。为了保住我们这后几个儿子的生命,母亲不得不忍痛让人家在寒风里把我们一一抱走!为此,母亲哭瞎了双眼。
  这年暑假,我第一次看到的母亲,竟是这个样子:还不到花甲之年,头上已经布满了白发;那眯缝着的混浊的双眸里,只能透出一丝半缕的光。她伸出颤抖的双手,颤巍巍地从我的头一直抚摩到我的脚……她嘴唇抽动起来……她要说些什么呢?肯定要说:“孩子,子不嫌母丑,就跟著俺这个穷娘吧!”哪里知道,我想得太狭隘了。她竟说:“孩子,咱娘俩儿见个面就行,是养母一手把你拉扯大的,咱怎么能忘恩负义哩!”一个因为想儿子把双眼哭瞎的母亲盼了17个春秋的此时此刻,却能把斩不断的爱子之情深深地埋在心里,首先想到的是他人的快乐和幸福。原来母亲的胸怀是如此宽广!
  母亲虽然终日生活在一片黑暗中,但她的心里却永远是明亮的,因为她有着热烈的追求。她无冬无夏地为乡亲们纺线,分文不取;谁要非给钱不行,她就说:“这要钱的线,俺可不会纺!”60年代初,她瘦得皮包骨,还执意纺线,哥哥们劝阻不了,索性把纺车吊在了房顶上。她以串门为名,摸到人家炕头上去,又嗡嗡地纺起来了。妹妹放心不下,把她拉到婆家去,谁知道她又瞒着妹妹,给妹夫当队长的生产队洗起包袱皮来。倒水时一不小心,栽到猪圈里,摔破了头。乡亲们来看望她,她倒埋怨起自己来:“俺真没出息,耽误了乡亲们用线。”
  1972年暑假,我给了她20块钱,她让我掖到炕席底下。后来我才明白:当街上的孩子们哭喊着要零食时,她就“大妮、铁蛋”地把他们喊来解馋。她听着孩子们啃瓜嚼枣的声音,就停下纺车来,拍着手地笑。在一次给孩子们亲自送钱时,摸错了方向,掉进一米多深的菜窖里,摔断了一条腿!腿好后,还给乡亲们帮忙哩。
  1976年春,母亲躺在破屋的土炕上,默默地离开了人间!
  老天没眼,人间有情,感天动地的场面出现了:无论是灵床前,还是大街小巷里,哭声阵阵,此起彼伏,整个村庄震撼了三天三夜!大辈儿乔爷爷发言了:“老奶奶,她活得忒叫人难受;她呀,是豁着老命周济咱们大伙的呀……如今,她两手攥空拳地走了,咱们大伙哩,可不能没良心!就把她安葬在咱村东那棵大柏树底下——图它个万年常青,好一辈儿一辈儿地做咱们的个念想;咱们全村的人心哩,从今儿个起,可就算都系在那棵大柏树上啦;谁要还舍不得系,那可叫没良心啊!”
  回忆到此,我才真正懂得:1984年,我被老师们选为校长,不就是因为我始终踩着母亲的脚印走的结果吗?今后呢?不要为母亲的遭遇而过多感慨,继续踏着母亲踩出的这条维系社会进步的大道,坚贞不渝地走下去就是了!
  (选自《王根造散文集》)
  【感悟借鉴】
  这是一曲讴歌母亲的颂歌。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触抒发了对母亲深深的热爱、崇敬和赞美之情。
  本文在写作上有如下可借鉴之处:
  一是全新的视角。在写母亲时紧紧地抓住“脱俗”这一全新的视角来表现母亲的精神品质。如文中作者与母亲见面时,对母亲话语的猜想就很具匠心,是出人意料的;“纺线”和“给孩子们零花钱”等细节也在情理之中,表现出了母亲的崇高、伟大与无私。
  二是画龙点睛的议论。文末中的乔爷爷的话也好,作者的议论也罢,都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使母亲的形象更伟大,更崇高,把母亲的伟大精神与高尚的品质揭示得更透彻,更精辟。
  【例文二】
  母亲石
  梁 衡
  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
  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   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拄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选自《青年博览》)
  【感悟借鉴】
  作者把普通的石头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在赞颂母爱伟大的同时,警醒天下儿女更多地关爱母亲。
  以下几点可供写作时借鉴:
  一是用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作者的内心世界。请看文章第三自然段的几句描写:“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突出了红线和银针的形状与色彩,表达了母亲石带给作者的震撼。
  二是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请看文章第四自然段的几句描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些细节描写把母亲内心充满了对离家求学的儿子情感上的不舍,对离开母亲呵护的儿子独立生活的牵挂与担忧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例文三】
  内心的笔记本
  佚 名
  我突然想起了母亲。
  昨天,我在农贸市场买了一只塑料袋,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卖塑料袋的老太太颇像我的母亲,圆脸、腰身粗,眼神里充满对命运的忍耐。我已经走过去很远了,但总不安心,脚步被她牵挂着,于是再折回去,停在了她的眼前。我握着这只空塑料袋慢慢回到了家,一路上脑海里尽是我的母亲。
  我又是许久没给异地的母亲写信了,母亲是最亲爱但又是最被忽视甚至忘記的人。
  我书桌的抽屉里珍藏着一件圣物,这就是我母亲的裤腰带。
  几年前,我探亲期满,返回无锡的时候,母亲送我到车站。在车站,我的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到发车时间,我母亲急忙从腰上解下这根裤腰带,替我把断了的带子紧紧系牢。由于心里急,又要用力,她脸都涨红了——一种震撼天下男子的红,像要把心吐给我一样。
  我问她:“你怎么回家呢?”
  她说:“不要紧,慢慢地走。”
  我不知道我母亲没有裤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地外的家的,但我知道,从此我穷尽天下的财富也不能回报母亲这根裤腰带的恩情。
  有母亲在,胸膛里就跳动着两颗心,有母亲在,天空的月亮总是两轮。可做儿女的不经意就轻忘了母亲,犹如我们常常忘记自己的皮肤,流血了,疼痛了,才又会想起它。
  母亲,今天我不读书,不看报,不关心其他任何事,我只想你。
  (选自《智慧背囊》)
  【感悟借鉴】
  这是一篇短小而凝重的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对母亲深层的理解: “有母亲在,胸膛里就跳动着两颗心,有母亲在,天空的月亮总是两轮。”同时,作者还昭示天下所有的人:要千方百计设法回报母亲的恩情,不要忘记母亲。
  以下几点可供写作时借鉴:
  一是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作者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件极平常的事物——“裤腰带”为载体,围绕“裤腰带”演绎出一幕动人的故事,表现了一个重大而古老的主题。
  二是感人的特写镜头。作者不蔓不枝,选取了站前母亲解下自己的裤腰带为作者系行李的一个场面。一个“解”字,一个“系”字,一个“涨红”,把母亲的崇高、伟大、无私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其他文献
“学子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我正沉浸在几个数学难题中,突然听到有几声熟悉的手机短信的提示音,我没太在意。二三十分钟过去,再次响起手机短信的提示音。一打开,两条短信赫然入目。第一条是:“寒流即将到来,天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你要多穿点衣服,注意身体。我开始学拼音书(输)入了,很难,但我决心学会。妈妈。”第二条是:“儿子,听人说手机发短信,又快又省钱,我就用你小姨淘汰的手机给你发了短信。妈妈以后多
期刊
上帝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做你的女儿。直到不久前,我才明白,原来这是一个多么珍贵、多么美丽的机会。从你生下我的那一天,我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  记得很久以前,我还是个小孩子。有一天,我放学回家很早,就想和你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没换拖鞋,也没有放书包,躲进了阳台。你下班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当你回家没看到我时,便发疯似的挨个房间找我,或许是太心急了,你竟然忘记了要找阳台,加上又没看见我的鞋子,便急
期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胜利后的笑容。  80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今天,我们重温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途,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
期刊
穿过时间与空间的混沌,我竟然穿越到了红楼中。独自一人走在用鹅卵石铺成的小径上,只觉异香扑鼻,便不由自主地寻了过去,路的尽头却是“蘅芜苑”。  我理了一下衣裙,抬脚迈了进去。薛宝钗独自坐在院中赏花。看我衣着普通,只当是哪个新进的丫鬟,迷路罢了,便笑着问我:“你叫什么名字?”  我的神情有点古怪,“回宝钗姑娘,奴婢名叫蔚涞(未来),蔚蓝的蔚,涞水的涞。久闻姑娘博学多才,特来讨教一二。”“好啊。你想问什
期刊
盛夏的天空,是那么美,那么神奇。当夜晚降临,我们仰望头顶的天空,看到那美丽的晚霞,一定会赏心悦目,触景生情,定会生发出无限的感慨,产生无尽的思索。请以“晚霞”为题,写一篇写景抒情的作文。要求:①注意情、景、理的结合;②600字左右;③不用诗歌形式。  【审题·魔法棒】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只不过在题目以外,加了一些启发性的文字,借以引发考生的思路罢了。  1.从命题要求看,写作这道文题,应该在文章
期刊
【文题·聚光灯】  请以“院墙外的天空”为题写一篇微型小说。不少于500字。  【审题·魔法棒】  写好这篇微型小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领会“院墙”的深层含义。“院墙”本意是院落区域划分的砖墙,有下肩、上身、砖檐、墙帽组成,但在本题中不只是指这一概念,它还指局限于一定范围的限制以及一些想实现而没有实现的事情,甚至还有一些潜在意思等,因此,写作时不能只把本意表达出来就算了事,还应该表达出“
期刊
【文题在线】  生活中,因为种种原因,面对父母或者老师总有些话要表达,或者表达感谢,或者分享自己的感受,或者有些建议要提出来,你又不愿意当着他们的面说出来,那就请你给他们写一封信,敞开你的心扉,倾诉心曲。请你以《给_____ 的一封信》为题,写一封信,将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600字。  【技法指导】  自古以来,书信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文体,在人们的生活乃至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
期刊
谈到考场作文,评卷者说过这样的妙语:“阅读考场作文,就像是在沙漠里行走,偶尔看见绿洲,便不由得怦然心动,甚至一阵欢呼!”下面这三片“绿洲”,最招人喜欢。  一、情景交融的好文章。借景抒情,是最为常见的表达方法,也是历年考场满分作文最突出的亮点。笔者近三年收集的近百篇优秀记叙文中,以自然风景或人文景观为题材的12篇,占总量的10%;在叙事中出现了景物描写的84篇,占总量的70%。这些文章里的景物描写
期刊
傍晚时分,西边的天空出现了晚霞。晚霞柔柔的,俊俏恬静得像一位迟暮的古代宫女,多少让人有些惋惜。  坐在河堤上,我静静地望着远处的天空。天空中,劳累了一天的太阳带着疲倦休息了,它将自己的红被子缓缓盖上,光芒也不再那么刺眼了,而是变得柔和起来。  忽然,天边的一丝云彩遮住了太阳的一部分,仿佛给它披上了一件随风飘逸的披风。可它似乎不想要,于是努力挣脱掉身上那件“碍手碍脚”的衣裳。  终于,它成功了!  
期刊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品读】  这是一首暮春怀人之作。上片由杨柳勾起回忆,下片是抒情中所作的比兴修辞,均自然而具特色。  此词上片前三句写初春的离别,并未出现告别的对象而悲泪滂沱,已寓无限隐情。“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