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我们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要想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词“自能读书”。 叶圣陶是“自能教育”的一贯主张者。他说“要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
关键词:自能读书;以书为本;以读为主;突出自;体现能
作为我们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要想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词“自能读书”。叶圣陶是“自能教育”的一贯主张者。他说“要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辩,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
叶圣陶的这些话无疑是振聋发聩的,这些话对今天的新课程改革无疑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在新课标下我们语文教学的自能读书该如何有效实施呢?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理解自能读书所包含的四个要义:
一、自能读书是以“书”为本
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和凭借是“书”,即课文,离开了课文,阅读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无论什么阅读方法,都必须以课本为本,并将此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全面把握,综合理解。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直接体验语文的人文性,让教材本身所蕴涵的理念和情感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在课文中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真挚的爱国深情催人泪下;《愚公移山》中愚公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让学生们折服;《热爱生命》中的淘金者顽强的求生精神让学生对生命有了新的敬畏。因此,强调自能读书,首先必须坚持以“书”(课文)为本,而不能以“题”(阅读思考题)为本,用思考题来代替学生对课文的阅读。
二、自能读书是以“读”为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读”,自能读书更应该坚持以“读”为主。“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读”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能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透理解,多读有利于识记生字、释词析句,多读可以领悟谴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是一味的讲和问,而是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学生不应该是一味地听和答,而是要多读勤思,熟读精思。如在学《享受生活》一文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自己从课文中总结出作者都做了哪些事,只提醒学生注意一个问题:现在做这些平常事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感觉出她的什么性格特点?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答案很快揭晓,作者海伦凯勒的顽强、乐观,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无不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伟大的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仿效的楷模。此时,通过诵读学生既完成了人格的提升又体会到了文章语言运用的巧妙。
三、自能读书要突出“自”
自能读书突出学生学习的个体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以学生为本位”,从学生本身来说,就是要学生自觉地做学习的主人,真正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能动性,变单纯的课程接受者为课程的创造者;从教师来说,就是要尊重学生,“要站在学生立场上为学生着想”,启发与引导学生自求自得,努力做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创造者,让学生在如学走路、学游泳的实践中,自己动手动脚。老师只是从旁“扶携”,最终达到“放手”,而决不能越俎代庖。每一个学生的阅读都是通过自己的大脑,运用一定的读书方法和思维方法,独立地学习课文,理解内容,获取知识并形成技能。
在阅读实践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意识、自控意识得到强化。其读书活动虽然也有教师的启发诱导,但主要还是由学生自读自思、自我感悟、自问自解、“自求得之”。只要学生分析的合情合理,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结论。
四、自能读书要体现“能”
这里的“能”是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是自能读书的核心,是学生的阅读能否取得好的效果,阅读水平能否迅速提高的关键性因素。它包括阅读的基本技能(读的技巧,思的方式)、阅读的内化因素(感知、顿悟、深究),还包括积极思考的习惯、主动求知的欲望和深入探究的意识等等。这个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有意介入,教师不仅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思路,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法,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其他同学从发言者的解答中受到启示,得到裨益,使更多的学生“豁然开朗”,从而学到阅读分析的正确思维方法。
总之,自能读书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职能,激活了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的教学变繁琐的“讲”和“问”为适时的“启”和“导”,变牵着学生走为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阅读变被动的“听”和“答”为主动的“读”和“思”,变少数学生发言表演为人人自觉参与自主学习。这样的阅读教学,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当然。自能读书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所应追求的训练目标,其训练的形式、方法和途径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训练自能读书也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进行不懈的探索和长期的实践。
【作者单位:镇平县彭营乡中学】
作为我们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要想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词“自能读书”。 叶圣陶是“自能教育”的一贯主张者。他说“要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
关键词:自能读书;以书为本;以读为主;突出自;体现能
作为我们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要想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词“自能读书”。叶圣陶是“自能教育”的一贯主张者。他说“要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辩,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
叶圣陶的这些话无疑是振聋发聩的,这些话对今天的新课程改革无疑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在新课标下我们语文教学的自能读书该如何有效实施呢?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和宗旨方面看,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理解自能读书所包含的四个要义:
一、自能读书是以“书”为本
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和凭借是“书”,即课文,离开了课文,阅读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无论什么阅读方法,都必须以课本为本,并将此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全面把握,综合理解。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直接体验语文的人文性,让教材本身所蕴涵的理念和情感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在课文中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真挚的爱国深情催人泪下;《愚公移山》中愚公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让学生们折服;《热爱生命》中的淘金者顽强的求生精神让学生对生命有了新的敬畏。因此,强调自能读书,首先必须坚持以“书”(课文)为本,而不能以“题”(阅读思考题)为本,用思考题来代替学生对课文的阅读。
二、自能读书是以“读”为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读”,自能读书更应该坚持以“读”为主。“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读”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多读能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透理解,多读有利于识记生字、释词析句,多读可以领悟谴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是一味的讲和问,而是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学生不应该是一味地听和答,而是要多读勤思,熟读精思。如在学《享受生活》一文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自己从课文中总结出作者都做了哪些事,只提醒学生注意一个问题:现在做这些平常事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感觉出她的什么性格特点?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答案很快揭晓,作者海伦凯勒的顽强、乐观,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无不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伟大的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仿效的楷模。此时,通过诵读学生既完成了人格的提升又体会到了文章语言运用的巧妙。
三、自能读书要突出“自”
自能读书突出学生学习的个体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以学生为本位”,从学生本身来说,就是要学生自觉地做学习的主人,真正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能动性,变单纯的课程接受者为课程的创造者;从教师来说,就是要尊重学生,“要站在学生立场上为学生着想”,启发与引导学生自求自得,努力做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创造者,让学生在如学走路、学游泳的实践中,自己动手动脚。老师只是从旁“扶携”,最终达到“放手”,而决不能越俎代庖。每一个学生的阅读都是通过自己的大脑,运用一定的读书方法和思维方法,独立地学习课文,理解内容,获取知识并形成技能。
在阅读实践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意识、自控意识得到强化。其读书活动虽然也有教师的启发诱导,但主要还是由学生自读自思、自我感悟、自问自解、“自求得之”。只要学生分析的合情合理,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结论。
四、自能读书要体现“能”
这里的“能”是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是自能读书的核心,是学生的阅读能否取得好的效果,阅读水平能否迅速提高的关键性因素。它包括阅读的基本技能(读的技巧,思的方式)、阅读的内化因素(感知、顿悟、深究),还包括积极思考的习惯、主动求知的欲望和深入探究的意识等等。这个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有意介入,教师不仅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思路,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法,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其他同学从发言者的解答中受到启示,得到裨益,使更多的学生“豁然开朗”,从而学到阅读分析的正确思维方法。
总之,自能读书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职能,激活了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的教学变繁琐的“讲”和“问”为适时的“启”和“导”,变牵着学生走为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阅读变被动的“听”和“答”为主动的“读”和“思”,变少数学生发言表演为人人自觉参与自主学习。这样的阅读教学,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当然。自能读书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所应追求的训练目标,其训练的形式、方法和途径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训练自能读书也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进行不懈的探索和长期的实践。
【作者单位:镇平县彭营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