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职业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选择。作为教育信息化核心的教学资源建设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成效成为能否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关键。以吴中开放大学为例,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建设进行了探讨。提出打好基础搭建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平台,积极推进丰富资源库建设,遵循原则、彰显个性等举措,对高职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路径和方法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建设;信息化平台;教学资源库
作者简介:项爱康,男,校办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02-0039-04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职业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选择。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普及与推广,传统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正在接受现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洗礼。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当前机遇,高职院校只有建立健全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与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水平,才能不断提升办学层次,让学校在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大洗牌中赢得先机,占据优势地位。因此,作为教育信息化核心的教学资源建设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那么,高职院校应如何根据实际校情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呢?本文以吴中开放大学为例进行探讨。
一、打好基础,搭建信息化资源建设平台
要进行信息化资源建设,硬件设备平台的建设完善是前提。2016年,吴中开放大学成功申报了“智慧吴中”民生项目——数字校园,为学校信息化资源建设步伐的加速创造了条件。学校计划进一步加大信息化硬件建设投入,推进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建设,每个教室内接入光纤,为数字化手段进入日常教学铺平道路。同时,搭建较大规模的云计算平台,使学校信息化硬件设施得到全面提升,并搭建科学、合理、完善的信息化后台服务系统,为建好、用好数字资源奠定基础。
(一)统一学校信息门户平台建设标准,融合不同平台
学校建立统一数据标准和建设规范,通过数据中心和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将学校现有的各种平台、业务系统融合在一起,实现个人门户的统一,以方便师生对学校各业务系统的应用。
(二)建设学校软件平台,完善学校各类管理模块
1.实现掌上校园。掌上校园是智慧校园系列产品的一部分,目的是让学生和教师使用自己的手机即可完成需要办理的业务,能够查询相关信息、参与投票和测评、组成学校社区、自主选课学习等,从而充分发挥云应用的优势。
2.建立平台与微信交互系统。利用微信服务号和企业号搭建学生入学、生活服务圈,支持微信作为师生评价平台终端,进行各类评价或作为业务系统的补充(实训室申请、记录等),搭建学生实习就业管理平台及微信客户端,以方便学校、实习学生和企业三方的即时沟通、管理。
3.完善综合管理平台。做好教务系统和各类学习、资源平台的数据融合,消除网络教学的平台间障碍,试点和研究物联网资产管理平台,解决资产调整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无效数据,实现动态管理的目的。
4.搭建校情分析系统。校情分析系统主要是针对学生线、教职工线、财物线进行分类分析统计,同时,对跨部门、跨类型信息增加综合查询部分。系统主要分五种类型用户:学校领导、行政部门领导、教学部门领导、行政部门教师和教学部门教师。用户根据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权限,看到的信息也不同。系统从多角度和多主题展示校情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为学校领导、部门领导和教师提供了解学校综合情况的渠道;采用图表(柱状图、线形图、饼状图等)、报表等形式将各种信息直观地呈现在用户面前。
5.推进物联网应用。建立数字化服务体系,使学校门禁、监控、水电、固定资产、实验实训等应用可利用校园有线、无线网络相联,通过传感器和智能分析实现智能学校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为部门决策支持提供有效决策依据。利用物联网将一卡通与学校设备相联。手机一卡通系统作为整个智慧校园的核心应用项目,能够实现与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为学校提供实时可靠的信息来源和决策依据,为广大师生员工的教学、科研和生活提供方便、快捷的电子化服务。
多种平台的搭建、数据共享、功能兼容,为学校信息化资源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二、多方推进,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各级、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搭建多层次、智能化的开放式教育平台,形成教育教学共享式资源库,为高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从而更好地适应师生的需求,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2]
根据这一定位,吴中开放大学的教学资源建设包含了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建设网络课程资源
学校建有17门区、市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借助这一优势,在教学资源建设中,我们不断充实精品课程资源平台,健全课程的多种资源,建立了师生互动平台,特别注重对新资源的上传、及时更新和利用。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实现师生远距离交互,学生进行平台学习和答疑,同时,借助国家资源中心分中心的优势,共享国家、省级精品课,拓展及建设新的精品课程,逐步形成专业覆盖面广、课程较为齐全的课程资源建设体系,为学校师生的教学与学习提供优质资源。
开展校内学生选修及社会培训活动。以精品课程为主线,以文化生活修养类课程为辅助,建立系列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和空间。制定完善相关学校网络学习条例,将网络学习与课堂教学互补,让学生能选修感兴趣的课程,教师能对学生学习进行辅导与管理,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教育的形式。
(二)建设课件及教案资源
学校各学科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课件及教案,但普遍都比较零散,处于各自制作、互不借用的状态,更没有实现资源的共享,因此,必然对于教师的互相学习和提高带来不利影响。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学校有计划、有侧重地制作课件和电子教案。全校根据科目特点,选取了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等10门高职文化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结合課程标准、教材,通过教研组团队的分工合作,开发、制作符合信息化教学思路、与教材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贯穿课程的每个章节,并以章节为单位,按照知识点展开教学,做到层次清晰、繁简得当、图文并茂、界面美观,从而形成了与教材或课程相配套的质量较高、系列化的校本课件、教案的资源库。 (三)建设核心学科试题库
试题是科学、客观、准确地检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在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状态、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辅助调整教学策略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学校一直致力于教考分离工作的推进,通过规划,学校从重点专业的重点课程开始,完善试题库建设,各重点学科形成600题的试题量,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扩大题库容量,增加试题,建成了有一定质量保证的、适合专业或课程发展原则的试题资源库。同时,通过信息化平台,新建在线考试、题库和知识库系统,将各类考证、学测、现有试题库等资源入库。教师通过组卷、试题管理,进行题库的维护和管理;学生通过网络作业、自主练习,对各类考试培训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四)开发微课和虚拟仿真实验
开发微课、虚拟仿真实验等多种教学资源,通过与企业、行业合作开发系列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拥有专业核心课程的软件平台,从而以仿真、立体的表现形式,让抽象的实验过程能够进行形象逼真的演示,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效果。在微课制作方面,学校将建立微课制作团队,通过集体自主开发、学校组织比赛等形式收集、整理,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微课资源。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要以应用为驱动,注重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由点及面。同时,还要着眼于学校现有设施基础和师生的应用水平,从而建设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资源库。
三、遵循原则,彰显信息化资源建设个性
教学资源的建设牵涉到教学理论、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技术规范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构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满足师生需求且符合学校实际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3]
(一)标准化原则
教学资源库的标准化有利于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教学资源的标准化主要包括课件资源的标准化、试题库系统的标准化以及各种教学数据的标准化等。资源库建设要制定统一的资源分类细则和数据文件格式,确定资源分类属性和建设要求,以便于实现资源的交换和共享。
(二)实用性原则
教学资源库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功能上,都应该充分考虑教学的需求,要为师生提供切实的服务。只有这样,教学资源库才能真正成为师生在教学和学习中离不开的好帮手。
(三)可持續发展原则
教学资源库随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更新与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滚动发展、不断充实的动态过程。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资源的可伸缩性和扩展能力,要使新建教学资源库能够适应教学需求的变化,跟上学科和课程的发展步伐。
(四)个性化原则
在实际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在资源库的建设中,同样,也要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注重资源的多层次和多元化,要积极营造灵活、自主、开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以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总之,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大工程,是我们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必须要做,而且必须做好的工程。但教学资源的建设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合作。学校将致力于打造专业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勤于钻研、乐于奉献的教学资源建设团队,从而为学校信息化资源建设保驾护航。只有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搞好教学资源的建设,并使之真正服务于教学,进而更好地推进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红波.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高教论坛,2004(4):149-152.
[2] 李伟.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5):74-76.
[3] 陈阳.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现状与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7):107-108.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建设;信息化平台;教学资源库
作者简介:项爱康,男,校办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02-0039-04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职业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选择。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普及与推广,传统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正在接受现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洗礼。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当前机遇,高职院校只有建立健全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与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水平,才能不断提升办学层次,让学校在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大洗牌中赢得先机,占据优势地位。因此,作为教育信息化核心的教学资源建设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那么,高职院校应如何根据实际校情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呢?本文以吴中开放大学为例进行探讨。
一、打好基础,搭建信息化资源建设平台
要进行信息化资源建设,硬件设备平台的建设完善是前提。2016年,吴中开放大学成功申报了“智慧吴中”民生项目——数字校园,为学校信息化资源建设步伐的加速创造了条件。学校计划进一步加大信息化硬件建设投入,推进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建设,每个教室内接入光纤,为数字化手段进入日常教学铺平道路。同时,搭建较大规模的云计算平台,使学校信息化硬件设施得到全面提升,并搭建科学、合理、完善的信息化后台服务系统,为建好、用好数字资源奠定基础。
(一)统一学校信息门户平台建设标准,融合不同平台
学校建立统一数据标准和建设规范,通过数据中心和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将学校现有的各种平台、业务系统融合在一起,实现个人门户的统一,以方便师生对学校各业务系统的应用。
(二)建设学校软件平台,完善学校各类管理模块
1.实现掌上校园。掌上校园是智慧校园系列产品的一部分,目的是让学生和教师使用自己的手机即可完成需要办理的业务,能够查询相关信息、参与投票和测评、组成学校社区、自主选课学习等,从而充分发挥云应用的优势。
2.建立平台与微信交互系统。利用微信服务号和企业号搭建学生入学、生活服务圈,支持微信作为师生评价平台终端,进行各类评价或作为业务系统的补充(实训室申请、记录等),搭建学生实习就业管理平台及微信客户端,以方便学校、实习学生和企业三方的即时沟通、管理。
3.完善综合管理平台。做好教务系统和各类学习、资源平台的数据融合,消除网络教学的平台间障碍,试点和研究物联网资产管理平台,解决资产调整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无效数据,实现动态管理的目的。
4.搭建校情分析系统。校情分析系统主要是针对学生线、教职工线、财物线进行分类分析统计,同时,对跨部门、跨类型信息增加综合查询部分。系统主要分五种类型用户:学校领导、行政部门领导、教学部门领导、行政部门教师和教学部门教师。用户根据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权限,看到的信息也不同。系统从多角度和多主题展示校情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为学校领导、部门领导和教师提供了解学校综合情况的渠道;采用图表(柱状图、线形图、饼状图等)、报表等形式将各种信息直观地呈现在用户面前。
5.推进物联网应用。建立数字化服务体系,使学校门禁、监控、水电、固定资产、实验实训等应用可利用校园有线、无线网络相联,通过传感器和智能分析实现智能学校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为部门决策支持提供有效决策依据。利用物联网将一卡通与学校设备相联。手机一卡通系统作为整个智慧校园的核心应用项目,能够实现与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为学校提供实时可靠的信息来源和决策依据,为广大师生员工的教学、科研和生活提供方便、快捷的电子化服务。
多种平台的搭建、数据共享、功能兼容,为学校信息化资源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二、多方推进,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各级、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搭建多层次、智能化的开放式教育平台,形成教育教学共享式资源库,为高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从而更好地适应师生的需求,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2]
根据这一定位,吴中开放大学的教学资源建设包含了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建设网络课程资源
学校建有17门区、市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借助这一优势,在教学资源建设中,我们不断充实精品课程资源平台,健全课程的多种资源,建立了师生互动平台,特别注重对新资源的上传、及时更新和利用。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实现师生远距离交互,学生进行平台学习和答疑,同时,借助国家资源中心分中心的优势,共享国家、省级精品课,拓展及建设新的精品课程,逐步形成专业覆盖面广、课程较为齐全的课程资源建设体系,为学校师生的教学与学习提供优质资源。
开展校内学生选修及社会培训活动。以精品课程为主线,以文化生活修养类课程为辅助,建立系列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和空间。制定完善相关学校网络学习条例,将网络学习与课堂教学互补,让学生能选修感兴趣的课程,教师能对学生学习进行辅导与管理,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教育的形式。
(二)建设课件及教案资源
学校各学科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课件及教案,但普遍都比较零散,处于各自制作、互不借用的状态,更没有实现资源的共享,因此,必然对于教师的互相学习和提高带来不利影响。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学校有计划、有侧重地制作课件和电子教案。全校根据科目特点,选取了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等10门高职文化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结合課程标准、教材,通过教研组团队的分工合作,开发、制作符合信息化教学思路、与教材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贯穿课程的每个章节,并以章节为单位,按照知识点展开教学,做到层次清晰、繁简得当、图文并茂、界面美观,从而形成了与教材或课程相配套的质量较高、系列化的校本课件、教案的资源库。 (三)建设核心学科试题库
试题是科学、客观、准确地检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在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状态、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辅助调整教学策略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学校一直致力于教考分离工作的推进,通过规划,学校从重点专业的重点课程开始,完善试题库建设,各重点学科形成600题的试题量,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扩大题库容量,增加试题,建成了有一定质量保证的、适合专业或课程发展原则的试题资源库。同时,通过信息化平台,新建在线考试、题库和知识库系统,将各类考证、学测、现有试题库等资源入库。教师通过组卷、试题管理,进行题库的维护和管理;学生通过网络作业、自主练习,对各类考试培训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四)开发微课和虚拟仿真实验
开发微课、虚拟仿真实验等多种教学资源,通过与企业、行业合作开发系列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拥有专业核心课程的软件平台,从而以仿真、立体的表现形式,让抽象的实验过程能够进行形象逼真的演示,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效果。在微课制作方面,学校将建立微课制作团队,通过集体自主开发、学校组织比赛等形式收集、整理,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微课资源。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要以应用为驱动,注重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由点及面。同时,还要着眼于学校现有设施基础和师生的应用水平,从而建设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资源库。
三、遵循原则,彰显信息化资源建设个性
教学资源的建设牵涉到教学理论、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技术规范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构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满足师生需求且符合学校实际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3]
(一)标准化原则
教学资源库的标准化有利于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教学资源的标准化主要包括课件资源的标准化、试题库系统的标准化以及各种教学数据的标准化等。资源库建设要制定统一的资源分类细则和数据文件格式,确定资源分类属性和建设要求,以便于实现资源的交换和共享。
(二)实用性原则
教学资源库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功能上,都应该充分考虑教学的需求,要为师生提供切实的服务。只有这样,教学资源库才能真正成为师生在教学和学习中离不开的好帮手。
(三)可持續发展原则
教学资源库随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更新与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滚动发展、不断充实的动态过程。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资源的可伸缩性和扩展能力,要使新建教学资源库能够适应教学需求的变化,跟上学科和课程的发展步伐。
(四)个性化原则
在实际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在资源库的建设中,同样,也要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注重资源的多层次和多元化,要积极营造灵活、自主、开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以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总之,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大工程,是我们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必须要做,而且必须做好的工程。但教学资源的建设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合作。学校将致力于打造专业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勤于钻研、乐于奉献的教学资源建设团队,从而为学校信息化资源建设保驾护航。只有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搞好教学资源的建设,并使之真正服务于教学,进而更好地推进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红波.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高教论坛,2004(4):149-152.
[2] 李伟.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5):74-76.
[3] 陈阳.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现状与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7):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