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物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的遗迹,具有很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如何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这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作为我国应当如何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呢? 基于多年的博物馆管理工作经验,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
一、政府支持,加大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
文物的珍贵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保护工作的难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不仅要从政策上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支持,还要在行动上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即为文化保护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当前有一些地方政府认为文物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收益,认为大量的投入是浪费,认识不到文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导致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困难。笔者认为文物的保护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首先具有极大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能够推进我国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其次,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作为博物馆,应当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二、以人为本,提高藏品科学保护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问题可以借助现代科学和传统工艺来解决。新时期,我们要积极开展馆藏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物开展不同的技术性保护,以提高馆藏文物的保护水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关键在于人,因为技术和设备都需要人这个主体来进行使用和操作,所以我们首先要善于开发现有的人才资源,要通过学习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强化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及热爱博物馆事业的道德情感。其次,要以事业留人。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要为藏品保护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在学习深造、工资福利方面敞开绿灯,以事业留人。最后,要吸引外来技术和人才。在文物保护方面,我们要开阔视野,充分借鉴国内、外专业同行的技术,可以聘用一些专家、学者担任顾问,走出去学,请进来学,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三、健全規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管工作要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为此,要实现藏品的科学化管理。一是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科学管理步骤。严格按照藏品接收、鉴定、登账、分类、编目、定级、建档、入库、排架、提用、注销和统计等程序进行管理。二是要拥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只有制度健全,程序合理,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藏品保护工作。这些制度应包括藏品征集、鉴定、分类、消毒、修复、复制制度和出入库管理规定、安全管理守则、设备设施的检修制度等。同时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日益完善。三是要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以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业务工作,对文物、博物馆的法律法规要熟悉掌握和运用。四是要积极借鉴现代化的管理经验。五是要充分发挥藏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技术科学管理藏品,逐步实现文物藏品的信息化管理。
四、处理好基础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关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当前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尚不足,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坏。当前许多建设工程没有依照法律审批的程序建设,文物保护措施没有得到落实,常常导致文物遭到破坏,这不仅影响了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展,还对文物造成了损坏,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作为政府应当加强基础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制定相关的文物管理条例,解决基础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建设工程在相关部门审批通过以后,应当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进行建设。博物馆管理者应当积极和政府相关部门联系,保证博物馆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当加强监督和指导,确保文物遗产切实得到保护。
五、鼓励全民参与文物保护与管理
作为博物馆,应首先在本馆内向工作人员灌输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在政府的帮助下进行工作安排与部署,对文物进行合理分配,保护工作责任到人,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切实做到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另外,通过各种途径向民众宣传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公益事业,应更加注意自身的公共形象,使它的成果惠及广大民众。在现代信息社会,文化遗产地不应将自己封闭起来,孤立于社会之外,而要让其历史气息、文化氛围为人们带来愉快、熏陶和启迪。我们要广泛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人分享文化遗产蕴含的丰富价值。所有这些,对于增强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并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完善文化遗产的社会监督机制,具有积极的作用。
文物作为历史中人类活动的宝贵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博物馆的管理者应当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向社会民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同时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对我国教育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弘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能够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获得经济效益。
一、政府支持,加大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
文物的珍贵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保护工作的难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不仅要从政策上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支持,还要在行动上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即为文化保护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当前有一些地方政府认为文物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收益,认为大量的投入是浪费,认识不到文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导致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困难。笔者认为文物的保护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首先具有极大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能够推进我国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其次,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作为博物馆,应当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二、以人为本,提高藏品科学保护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问题可以借助现代科学和传统工艺来解决。新时期,我们要积极开展馆藏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物开展不同的技术性保护,以提高馆藏文物的保护水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关键在于人,因为技术和设备都需要人这个主体来进行使用和操作,所以我们首先要善于开发现有的人才资源,要通过学习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强化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及热爱博物馆事业的道德情感。其次,要以事业留人。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要为藏品保护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在学习深造、工资福利方面敞开绿灯,以事业留人。最后,要吸引外来技术和人才。在文物保护方面,我们要开阔视野,充分借鉴国内、外专业同行的技术,可以聘用一些专家、学者担任顾问,走出去学,请进来学,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三、健全規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管工作要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为此,要实现藏品的科学化管理。一是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科学管理步骤。严格按照藏品接收、鉴定、登账、分类、编目、定级、建档、入库、排架、提用、注销和统计等程序进行管理。二是要拥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只有制度健全,程序合理,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藏品保护工作。这些制度应包括藏品征集、鉴定、分类、消毒、修复、复制制度和出入库管理规定、安全管理守则、设备设施的检修制度等。同时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日益完善。三是要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以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业务工作,对文物、博物馆的法律法规要熟悉掌握和运用。四是要积极借鉴现代化的管理经验。五是要充分发挥藏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技术科学管理藏品,逐步实现文物藏品的信息化管理。

四、处理好基础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关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当前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尚不足,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坏。当前许多建设工程没有依照法律审批的程序建设,文物保护措施没有得到落实,常常导致文物遭到破坏,这不仅影响了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展,还对文物造成了损坏,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作为政府应当加强基础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制定相关的文物管理条例,解决基础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建设工程在相关部门审批通过以后,应当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进行建设。博物馆管理者应当积极和政府相关部门联系,保证博物馆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当加强监督和指导,确保文物遗产切实得到保护。
五、鼓励全民参与文物保护与管理
作为博物馆,应首先在本馆内向工作人员灌输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在政府的帮助下进行工作安排与部署,对文物进行合理分配,保护工作责任到人,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切实做到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另外,通过各种途径向民众宣传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公益事业,应更加注意自身的公共形象,使它的成果惠及广大民众。在现代信息社会,文化遗产地不应将自己封闭起来,孤立于社会之外,而要让其历史气息、文化氛围为人们带来愉快、熏陶和启迪。我们要广泛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人分享文化遗产蕴含的丰富价值。所有这些,对于增强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并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完善文化遗产的社会监督机制,具有积极的作用。
文物作为历史中人类活动的宝贵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博物馆的管理者应当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向社会民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同时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对我国教育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弘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能够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获得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