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下,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公众的参与度空前加大,如何做好企业的舆情风险管理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对于一直备受关注的核企业更是显得尤为突出重要。如今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案例时时在上演,涉核企业更应该未雨绸缪,当舆情发生时能在舆情应对和管理方面做出适当的应对措施,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本文主要通过反思涉企业目前舆情掌控和应对面临的一些问题,探讨分析了如何做好舆情监督管理,以及当舆情发生时可采取那些有效措施减少负面舆情给企业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舆情 网络媒体 涉核企业
一、引言
核能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具有无温室气体排放、选址灵活、容量大、高效稳定、经济成本低、投资回报高等优点。据统计,在美国核电占20%,德国核电占26%,法国核电占75%,俄罗斯核电占18% ,而在中国核电仅占2%,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再加之受到国外三次核电事故的影响,使得核电在中国的发展显得比较迟缓。例如:2013年广东江门核燃料厂项目、2016年江苏连浴缸核电乏燃料处理规划项目被迫下马或中止,直接原因是受到当地公众的抵制。
核电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让公众接受核能。要让公众接受核能,在必须确保核厂安全的前提下,要让公众真正了解核电,了解核电技术,以及核电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让公众逐渐认识到核电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优点。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反复情况,这就需要核电企业防患于未然,做好舆情监控与管理,建立起有效的舆情应急预案。
二、目前涉核企业面临的问题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向前,推动着涉核企业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政策,让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成为了国家的名牌,这给涉核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企业一边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一边面临着公众更加高度的关注和监督。近几年出现的核电厂搁置事件,已说明公众意见已成为核电项目能否落地的决定因素之一,得到公众的认可已经成为涉核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而面对舆情,涉核企业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短板:
(1)对新媒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这些年,网络媒体快速发展,其影响力也在成爆发式扩张,而有些涉核企业还未足够认识到自媒体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对外传播信息的渠道还是主要靠纸媒,对新媒体重视程度不高,几乎很少对外公开报道有关消息。相比较在核电产业链末端的核电站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更新观念,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取得了不错成绩。例如秦山核电推出的《核电小苹果》席卷大江南北,还有中广核推出“邀您到最美核电基地免费拍婚纱照”等活动,都取得相当不错的宣传效果。
(2)监督管理和应对预防机制不完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人人都有了话语权,消息的传播只需一部手机即可,这就跟企业的舆论监督管理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隐患。当舆情发生时,如果不能及时应对或应对不当,都会使企业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从目前出现的一些涉核舆情事件来看,涉核企业目前舆情监督管理和应对机制还不完善,甚至有些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当前的形势,迫切需要企业建立起一套对舆情的监督管理和舆情完善有效的应对机制,才不会措手不及。
(3)公众对核知识了解太少、认可度较低。当舆情发生时,在舆情的处理问题上,公众的认可度对舆情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公众对企业的认可度低,那么公众就容易被不法份子利用,站在不利于企业的一边,造成舆论风暴。相反,如果公众的认可度高,那么公众就会有自己的认识和意见,不会轻易地跟风,会更加理性地对待事情,甚至可能站在企业这一边推动舆论向有利于企业的一边发展。可是当前,大多数公众对核电企业不了解或了解太少,从中国核电在上海街头做的一个调查可以看出很多人对核电的认识还处于肤浅表面的认识,认可度普遍偏低,这很不利于涉核企业对舆情的掌控。
三、做好舆情引导和监管的关键
通过调查了解,不难看出,涉核企业之所以遭到一些公众的抵触,主要还是因为邻避效应。公众拒接核电,是因为他们始终将“核”与“辐射”“核爆炸”等关键词相联,让其心生恐惧,不敢接受。这急需企业宣传人员做好对公众的宣传,将核电这样高科技的东西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讲给公众听,让公众逐渐地慢慢地消除心中的偏见,接受核电,从而接受核电企业,寻找到企业与“消费者共赢”这一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与消费者共赢”“得人心者得市场”,这些因素在网络舆情上的直接表现是企业在舆情事件演变中的网络舆情口碑,以及企业在舆情事件中化解舆论监督压力的能力。当涉事企业的负面舆情事件发生、发酵时,如何通过公开可见的网络舆情数据,分析报告涉事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舆论认同度和情绪倾向,从而让涉事企业主动作为、正向传播,以释放正能量来化解网络的舆论监督压力,减少声誉损失,促进声誉修复,是企业舆情风险管理的直接和核心目的。
四、如何做好舆情监督管理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和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转变观念,树立高度重视、有效管理、积极应对、正确引导的理念。目前,社会正处于突发事件的高发期,企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防范意识,高度关注网络舆情。在平时工作中,积极针对公众关心关注和担心的问题,有策划的展开宣传,并通过多种渠道,如新兴媒体微博、微信等平台与公众展开互动沟通,有导向性地向公众公开有关消息,在公众心中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形象,赢得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在企业对外宣传平台上宣传时,还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涉核企业属于高科技企业,企业在宣传的过程中,提前策划、针对不同的人群或抓住主要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核科普知识宣传,让公众了解核技术的安全可靠性。在宣传的过程中,要注意多运用公众能懂的语言和容易接受的方式,才容易被大家接受。例如核电企业近几年推出的“核电之星”“走进核电”“微旅游”等宣傳活动就比较成功,得到的公众广泛参与。 企业的微博、微信虽是对外公开的,但很多公众号的粉丝量还是极其有限的,而且关注的人都是圈内人,还是无法扩大企业的形象力。所以涉核企业有时可以借助权威媒体的力量展开宣传,扩大企业宣传范围和影响力,近年来,中核集团不断借助中央媒体的力量,先后推出了《解密中核》《中国核工业》等视频,收到了强烈的反响,为“核”揭开了一层神秘面纱。不少核电站也开始借助中央媒体发声,以取得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2.未雨绸缪,科学制定舆情处置预案。为加强对突发事件舆情的有效控制,对网络舆情应尽早进行控制,就要事先制定处置预案。制定的预案要结合涉核企业的特点来制定,事先要考虑该企业可能发生那些舆情事件,比如从安全、质量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出发思考。再将预案分为网络舆情应对总预案,网络舆情联动应急等预案。甚至还可以根据舆情的大小分为不同等级的预案,每个预案有不同级别、不同范围的力量参与到危机应对中,并根据应急等级调动与之对应的资源和力量有效化解危机。一旦有网络舆情发生,网络舆情分析人员及时跟踪、判断舆情性质,对网络舆论蕴含的观点和态度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引发舆情的根源,发现工作的盲点、弱点和难点,及时发布不同等级的预警信息。根据舆情等级启动预案,在较短时间内调动和整合各种力量,形成应对危机的联合动力,迅速、有效地应对处置,力争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点。
有了舆情处置预案,还应该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和实施。在这方面,核电企业或许有些经验值得借鉴,他们从上而下建立了三支人才队伍,分别是新闻发言人、舆情领导员队伍、科普讲解员队伍,三支队伍各司其职,新闻发言人负责新闻口径审核、把关、稿件审核,舆情领导员队伍负责舆情监测、引导,科普讲解员队伍负责科普讲解、公众沟通。这三支队伍相互配合,让企业的宣传工作始终有人管、有人负责,使舆情基本能够在管控中。
3.预防为主,加强对企业内部各微信群、QQ群等的管理。舆情事件的发生直接原因是群体力量的推动。“群”是人群集中相互交流意见和建议的地方,也是容易产生感情共鸣的地方,一旦被利用就会成为舆情事件最大最快的煽动者。舆情的发生,主要是消息存在引起公众共鸣的点,而这个引起共鸣的点有时候并不是新闻事件本身,而是新闻背后的新闻,再加上一些煽动者的煽风点火,事件的影响力就成了爆发式的扩大。所以企业要加强对内部各种群的管理,根本还是要做好对内部职工的管理,先让内部职工不信谣、不传谣,更不去发布不利益企业稳定的消息和评论,做一名相信企业、忠实企业的好员工。
五、当发生舆情时,如何处理舆情事件
做好舆情预警检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受到互联网特性的影响,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具有突发性,而健全应急管理预案对舆情危机的形成与发酵影响明显。迟缓的危机应急管理容易引发舆论的质疑和批判,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应针对负面舆情,健全应急管理机制,落实责任人做好舆情预警监控,及时发现负面苗头及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办法。同时完善事件本身的重建、补偿、调查、追究机制和信息的报告、指挥、发布、沟通机制。
发挥主流媒介宣传作用,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事实上,突发事件演变成为舆情危机,多数时候是由于真实信息传播出现真空引起。而信息公开透明既可以满足公众知情权,同时还可以杜绝谣言传播维护企业公信。在“人人麦克风”的多元开放性网络舆情环境中,疏导舆情危机,要善于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及地方政府甚至中央等权威媒体的作用,发挥其强大的舆论宣传力,及时发布真实权威信息,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舆情动态收集分析和梳理,提炼舆论关切点,从而在信息公开过程中有针对性解答公众舆论质疑。
谨慎处置公众监督,积极应对负面舆情。突发事件在演变过程中,遭到各种质疑、批判、追问、谣传甚至谩骂。此时,如何面对这些质疑批判并做出合理的引导对于化解舆情危机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基于事情事实和公众诉求的前提下及时做出回应,言语要警惕官腔官调,应充分考虑到公众述求来处置问题。与媒体和大众交流时应降低姿态,保证平等沟通,敢于认错,避免因逃责嫌疑诱发新的舆情危机。
敢于直面舆论争议,寻求舆论良性互动。在舆情应对过程中,相关部门不应局限在事件发生时官方的各种权威信息发布,对于舆论中明显带有失实、非理性、发泄式的言论,当事部门要以普通网名的身份,到舆论场中和群众展开“正面辩论”,通过真切的交流互动以正视听。在网络引导过程中,要善于用公众易接受的形式解读政策方针,时刻与公众保持良性的舆论互动,在真诚沟通中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六、结语
来自社会的舆情,已成为当下一个涉核企业走向市场、走向世界不可避免、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企业唯有敢于正视、直面问题,才能更有效地掌控问题的发展方向,才能利用其为企业更好地服务。当然,当前社会有太多的不定性,让情况变得十分复杂,从案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强化舆情机构设置,是对舆情监控管理很好的防范手段,但光靠这些,还远远不够,企业自身素质和形象才是引导和建立良好舆情的根本,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歪”,只要企业平时工作做的踏实、漂亮,在群众心中留下好印象,那些虛假的消息终究是难以站住脚。
关键词:舆情 网络媒体 涉核企业
一、引言
核能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具有无温室气体排放、选址灵活、容量大、高效稳定、经济成本低、投资回报高等优点。据统计,在美国核电占20%,德国核电占26%,法国核电占75%,俄罗斯核电占18% ,而在中国核电仅占2%,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再加之受到国外三次核电事故的影响,使得核电在中国的发展显得比较迟缓。例如:2013年广东江门核燃料厂项目、2016年江苏连浴缸核电乏燃料处理规划项目被迫下马或中止,直接原因是受到当地公众的抵制。
核电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让公众接受核能。要让公众接受核能,在必须确保核厂安全的前提下,要让公众真正了解核电,了解核电技术,以及核电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让公众逐渐认识到核电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优点。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反复情况,这就需要核电企业防患于未然,做好舆情监控与管理,建立起有效的舆情应急预案。
二、目前涉核企业面临的问题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向前,推动着涉核企业也在不断发展,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政策,让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成为了国家的名牌,这给涉核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企业一边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一边面临着公众更加高度的关注和监督。近几年出现的核电厂搁置事件,已说明公众意见已成为核电项目能否落地的决定因素之一,得到公众的认可已经成为涉核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而面对舆情,涉核企业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短板:
(1)对新媒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这些年,网络媒体快速发展,其影响力也在成爆发式扩张,而有些涉核企业还未足够认识到自媒体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对外传播信息的渠道还是主要靠纸媒,对新媒体重视程度不高,几乎很少对外公开报道有关消息。相比较在核电产业链末端的核电站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更新观念,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取得了不错成绩。例如秦山核电推出的《核电小苹果》席卷大江南北,还有中广核推出“邀您到最美核电基地免费拍婚纱照”等活动,都取得相当不错的宣传效果。
(2)监督管理和应对预防机制不完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人人都有了话语权,消息的传播只需一部手机即可,这就跟企业的舆论监督管理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隐患。当舆情发生时,如果不能及时应对或应对不当,都会使企业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从目前出现的一些涉核舆情事件来看,涉核企业目前舆情监督管理和应对机制还不完善,甚至有些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当前的形势,迫切需要企业建立起一套对舆情的监督管理和舆情完善有效的应对机制,才不会措手不及。
(3)公众对核知识了解太少、认可度较低。当舆情发生时,在舆情的处理问题上,公众的认可度对舆情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公众对企业的认可度低,那么公众就容易被不法份子利用,站在不利于企业的一边,造成舆论风暴。相反,如果公众的认可度高,那么公众就会有自己的认识和意见,不会轻易地跟风,会更加理性地对待事情,甚至可能站在企业这一边推动舆论向有利于企业的一边发展。可是当前,大多数公众对核电企业不了解或了解太少,从中国核电在上海街头做的一个调查可以看出很多人对核电的认识还处于肤浅表面的认识,认可度普遍偏低,这很不利于涉核企业对舆情的掌控。
三、做好舆情引导和监管的关键
通过调查了解,不难看出,涉核企业之所以遭到一些公众的抵触,主要还是因为邻避效应。公众拒接核电,是因为他们始终将“核”与“辐射”“核爆炸”等关键词相联,让其心生恐惧,不敢接受。这急需企业宣传人员做好对公众的宣传,将核电这样高科技的东西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讲给公众听,让公众逐渐地慢慢地消除心中的偏见,接受核电,从而接受核电企业,寻找到企业与“消费者共赢”这一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与消费者共赢”“得人心者得市场”,这些因素在网络舆情上的直接表现是企业在舆情事件演变中的网络舆情口碑,以及企业在舆情事件中化解舆论监督压力的能力。当涉事企业的负面舆情事件发生、发酵时,如何通过公开可见的网络舆情数据,分析报告涉事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舆论认同度和情绪倾向,从而让涉事企业主动作为、正向传播,以释放正能量来化解网络的舆论监督压力,减少声誉损失,促进声誉修复,是企业舆情风险管理的直接和核心目的。
四、如何做好舆情监督管理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和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转变观念,树立高度重视、有效管理、积极应对、正确引导的理念。目前,社会正处于突发事件的高发期,企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防范意识,高度关注网络舆情。在平时工作中,积极针对公众关心关注和担心的问题,有策划的展开宣传,并通过多种渠道,如新兴媒体微博、微信等平台与公众展开互动沟通,有导向性地向公众公开有关消息,在公众心中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形象,赢得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在企业对外宣传平台上宣传时,还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涉核企业属于高科技企业,企业在宣传的过程中,提前策划、针对不同的人群或抓住主要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核科普知识宣传,让公众了解核技术的安全可靠性。在宣传的过程中,要注意多运用公众能懂的语言和容易接受的方式,才容易被大家接受。例如核电企业近几年推出的“核电之星”“走进核电”“微旅游”等宣傳活动就比较成功,得到的公众广泛参与。 企业的微博、微信虽是对外公开的,但很多公众号的粉丝量还是极其有限的,而且关注的人都是圈内人,还是无法扩大企业的形象力。所以涉核企业有时可以借助权威媒体的力量展开宣传,扩大企业宣传范围和影响力,近年来,中核集团不断借助中央媒体的力量,先后推出了《解密中核》《中国核工业》等视频,收到了强烈的反响,为“核”揭开了一层神秘面纱。不少核电站也开始借助中央媒体发声,以取得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2.未雨绸缪,科学制定舆情处置预案。为加强对突发事件舆情的有效控制,对网络舆情应尽早进行控制,就要事先制定处置预案。制定的预案要结合涉核企业的特点来制定,事先要考虑该企业可能发生那些舆情事件,比如从安全、质量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出发思考。再将预案分为网络舆情应对总预案,网络舆情联动应急等预案。甚至还可以根据舆情的大小分为不同等级的预案,每个预案有不同级别、不同范围的力量参与到危机应对中,并根据应急等级调动与之对应的资源和力量有效化解危机。一旦有网络舆情发生,网络舆情分析人员及时跟踪、判断舆情性质,对网络舆论蕴含的观点和态度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引发舆情的根源,发现工作的盲点、弱点和难点,及时发布不同等级的预警信息。根据舆情等级启动预案,在较短时间内调动和整合各种力量,形成应对危机的联合动力,迅速、有效地应对处置,力争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点。
有了舆情处置预案,还应该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和实施。在这方面,核电企业或许有些经验值得借鉴,他们从上而下建立了三支人才队伍,分别是新闻发言人、舆情领导员队伍、科普讲解员队伍,三支队伍各司其职,新闻发言人负责新闻口径审核、把关、稿件审核,舆情领导员队伍负责舆情监测、引导,科普讲解员队伍负责科普讲解、公众沟通。这三支队伍相互配合,让企业的宣传工作始终有人管、有人负责,使舆情基本能够在管控中。
3.预防为主,加强对企业内部各微信群、QQ群等的管理。舆情事件的发生直接原因是群体力量的推动。“群”是人群集中相互交流意见和建议的地方,也是容易产生感情共鸣的地方,一旦被利用就会成为舆情事件最大最快的煽动者。舆情的发生,主要是消息存在引起公众共鸣的点,而这个引起共鸣的点有时候并不是新闻事件本身,而是新闻背后的新闻,再加上一些煽动者的煽风点火,事件的影响力就成了爆发式的扩大。所以企业要加强对内部各种群的管理,根本还是要做好对内部职工的管理,先让内部职工不信谣、不传谣,更不去发布不利益企业稳定的消息和评论,做一名相信企业、忠实企业的好员工。
五、当发生舆情时,如何处理舆情事件
做好舆情预警检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受到互联网特性的影响,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具有突发性,而健全应急管理预案对舆情危机的形成与发酵影响明显。迟缓的危机应急管理容易引发舆论的质疑和批判,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应针对负面舆情,健全应急管理机制,落实责任人做好舆情预警监控,及时发现负面苗头及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办法。同时完善事件本身的重建、补偿、调查、追究机制和信息的报告、指挥、发布、沟通机制。
发挥主流媒介宣传作用,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事实上,突发事件演变成为舆情危机,多数时候是由于真实信息传播出现真空引起。而信息公开透明既可以满足公众知情权,同时还可以杜绝谣言传播维护企业公信。在“人人麦克风”的多元开放性网络舆情环境中,疏导舆情危机,要善于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及地方政府甚至中央等权威媒体的作用,发挥其强大的舆论宣传力,及时发布真实权威信息,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舆情动态收集分析和梳理,提炼舆论关切点,从而在信息公开过程中有针对性解答公众舆论质疑。
谨慎处置公众监督,积极应对负面舆情。突发事件在演变过程中,遭到各种质疑、批判、追问、谣传甚至谩骂。此时,如何面对这些质疑批判并做出合理的引导对于化解舆情危机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基于事情事实和公众诉求的前提下及时做出回应,言语要警惕官腔官调,应充分考虑到公众述求来处置问题。与媒体和大众交流时应降低姿态,保证平等沟通,敢于认错,避免因逃责嫌疑诱发新的舆情危机。
敢于直面舆论争议,寻求舆论良性互动。在舆情应对过程中,相关部门不应局限在事件发生时官方的各种权威信息发布,对于舆论中明显带有失实、非理性、发泄式的言论,当事部门要以普通网名的身份,到舆论场中和群众展开“正面辩论”,通过真切的交流互动以正视听。在网络引导过程中,要善于用公众易接受的形式解读政策方针,时刻与公众保持良性的舆论互动,在真诚沟通中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六、结语
来自社会的舆情,已成为当下一个涉核企业走向市场、走向世界不可避免、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企业唯有敢于正视、直面问题,才能更有效地掌控问题的发展方向,才能利用其为企业更好地服务。当然,当前社会有太多的不定性,让情况变得十分复杂,从案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强化舆情机构设置,是对舆情监控管理很好的防范手段,但光靠这些,还远远不够,企业自身素质和形象才是引导和建立良好舆情的根本,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歪”,只要企业平时工作做的踏实、漂亮,在群众心中留下好印象,那些虛假的消息终究是难以站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