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开始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完善与创新。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还要通过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德育的观念,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品德,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首先教师应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榜样,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最后,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带领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同时促进小学教学德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文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观念的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教学观念;有效方法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师应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提高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教育的重视,但是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培育学生道德素质的时候,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譬如,部分教师在进行教课的时候,只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没有基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理念来开展数学课堂教学。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只学习课本知识,而道德水平难以得到提升,无法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那么,教师在具体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应该怎么将德育理念融于课堂教学过程呢?下面,笔者就据此与各位同仁展开探讨,以期对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归纳可借鉴意义。
一、身先示范,为学生做出榜样
小学是学生迅速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首先,教师应从规范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模范,譬如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意识。小学阶段,学生大多会从身边的老师和家长身上进行行为模仿,因此,教师在学生眼中的任何行为举动,都会影响学生行为规范的塑造。所以,教师应在生活点滴中,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来感染学生,用实際行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从而在数学课堂中促进数学教学和德育工作的发展。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加与减”这一部分的知识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有没有记录自己零花钱开销的好习惯,并指导学生通过回忆,将自己零用钱的花销汇总成表,算出自己每周花钱的金额,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够使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到100以内的加法运算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记录开销去向的良好习惯,并引导学生将零花钱金额进行对比,比一比哪个学生最勤俭节约,从而使学生提高勤俭节约的优良意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二、利用小组合作机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
小组合作是小学数学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学生进行合作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将学生放置于课堂的首要地位,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运用合作教学机制,使学生收获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测量”这一部分的数学知识时,笔者首先教学生划分为合理的小组,并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与同伴之间进行测量的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对数学单位的概念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和与同学之间的合作,来对分米、毫米、千米的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并感受这些单位存在的不同之处,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够通过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互相进行配合,通过互帮互助来养成通力合作的良好习惯。
三、将教材汇总的知识生活化,以此推动德育在教学中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现象来认识数学知识,并将自身所学的数学理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在解决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时,应该基于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基本教学理念,从而推动德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让学生不仅收获数学知识,更能提升综合品德和素养,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展开。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除法”这一部分的内容时,笔者想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平均数”的概念来进行新课导入,使学生在回忆中削弱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从而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师:“同学们,假如老师想要将9个苹果平均地放入三个果篮中,并保证么每个果篮中苹果的数量都是相同的,老师应该在每个果篮中分别放入多少个苹果呢?”有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9÷3=3(个)”的算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除法运算的规则,通过实际行动推动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基于德育教学的理念,并通过生活化的课堂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推动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统才.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J].学周刊,2019(26):34.
[2]郭红卫.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31.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教学观念;有效方法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师应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提高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教育的重视,但是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培育学生道德素质的时候,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譬如,部分教师在进行教课的时候,只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没有基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理念来开展数学课堂教学。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只学习课本知识,而道德水平难以得到提升,无法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那么,教师在具体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应该怎么将德育理念融于课堂教学过程呢?下面,笔者就据此与各位同仁展开探讨,以期对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归纳可借鉴意义。
一、身先示范,为学生做出榜样
小学是学生迅速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首先,教师应从规范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模范,譬如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意识。小学阶段,学生大多会从身边的老师和家长身上进行行为模仿,因此,教师在学生眼中的任何行为举动,都会影响学生行为规范的塑造。所以,教师应在生活点滴中,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来感染学生,用实際行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从而在数学课堂中促进数学教学和德育工作的发展。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加与减”这一部分的知识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有没有记录自己零花钱开销的好习惯,并指导学生通过回忆,将自己零用钱的花销汇总成表,算出自己每周花钱的金额,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够使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到100以内的加法运算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记录开销去向的良好习惯,并引导学生将零花钱金额进行对比,比一比哪个学生最勤俭节约,从而使学生提高勤俭节约的优良意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二、利用小组合作机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
小组合作是小学数学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学生进行合作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将学生放置于课堂的首要地位,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运用合作教学机制,使学生收获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测量”这一部分的数学知识时,笔者首先教学生划分为合理的小组,并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与同伴之间进行测量的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对数学单位的概念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和与同学之间的合作,来对分米、毫米、千米的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并感受这些单位存在的不同之处,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够通过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互相进行配合,通过互帮互助来养成通力合作的良好习惯。
三、将教材汇总的知识生活化,以此推动德育在教学中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现象来认识数学知识,并将自身所学的数学理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在解决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时,应该基于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基本教学理念,从而推动德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让学生不仅收获数学知识,更能提升综合品德和素养,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展开。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除法”这一部分的内容时,笔者想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平均数”的概念来进行新课导入,使学生在回忆中削弱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从而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师:“同学们,假如老师想要将9个苹果平均地放入三个果篮中,并保证么每个果篮中苹果的数量都是相同的,老师应该在每个果篮中分别放入多少个苹果呢?”有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9÷3=3(个)”的算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除法运算的规则,通过实际行动推动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基于德育教学的理念,并通过生活化的课堂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推动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统才.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J].学周刊,2019(26):34.
[2]郭红卫.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