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食品袋上的红绿灯
目前,英国成年人日均食盐摄入量是8克,与6克的理想摄入量相比还有差距。英国近1/2的人口食盐摄入量长期超标。
研究显示,减少食盐摄入4周后,血压就会降低。英国政府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认识到限盐的重要性,2003年5月正式提出成人日均食盐摄入量不得超过6克,当时英国男性日均食盐摄入量是11克,女性是8.1克。
英国政府很重视向公众宣传限盐的重要性。食品标准局在过去5年里已进行了4次全民限盐宣传活动,通过各种渠道让公众减少食盐摄入量。前两次宣传活动分别始于2004年9月和2005年10月,宣传内容是食盐摄入过量对健康的危害,成人每天不得超过6克,11岁以下儿童应更少。
2007年3月,在第三次限盐宣传中,政府推出了一项名为“红绿灯”的计划,该计划对减少英国人的食盐摄入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此项“红绿灯”计划中,首先要向公众宣传,日常食品尤其是加工食品中,已经含有人体所需盐量的75%;其次,要求食品生产商在包装袋上用“红绿灯”的方式标注出脂肪、饱和脂肪、糖和盐这4种成分的含量。也就是用不同颜色醒目地标出上述含量是否超标。以盐为例,“红灯”标志代表每100克食品中食盐含量超过1.5克,“绿灯”代表每100克食品中食盐含量低于0.3克,“黄灯”代表每100克食品中食盐含量在0.3~1.5克。该局建议公众尽量选购有绿灯标志的食品,红灯标志食品只能偶尔食之。“红绿灯”方式方便公众一目了然掌握食品的含盐量。
在大力推广“红绿灯”标志的同时,英国食品标准局在2009年10月第四次限盐宣传活动时,在其网站上推出即时测算盐含量的网页。该局和苹果手机公司达成协议,iPhone和iPod用户可在苹果网站上免费下载软件,方便用户在超市购物时现场计算预购买食品的盐含量是否超标,用户只需输入食品总量及食盐含量两个数字,马上就能查到盐含量是否超标,其他有上网功能的手机也可以随时登录该局网站测算盐含量。
德国:盐瓶上只有一个孔
埃迪卡超市是德国最大的连锁食品超市之一。记者看到,这里销售的食盐有十几种之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小包装,最重的也不超过500克。而且包装上要注明“少吃盐”、“每天不超过6克”等提醒语。
之后,记者又在该超市食品专区看到,面包、腌咸肉、香肠等各类食品上都标出了每100克食品中的食盐含量,而且都不超过1.25克。原来,德国食品机构每年会公布一份“高盐食品黑名单”。为了不影响销量,生产商全部调整了食盐含量。
除了超市外,德国餐馆也自觉“限盐”。位于柏林库当大街一家餐馆的负责人对记者说,现在,很多德国餐馆已不再往菜品里加盐。顾客如果需要放盐,可以拿餐桌上的盐自己动手加。不过,放在餐桌上的盐瓶子很小,出盐口也只有一个小洞,要费很大劲才能倒出盐花。“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顾客少用盐。”这位负责人说。当然,这些餐馆的厨师也有自己的妙招,他们用各种香料来代替食盐。
再走进德国人的家里看看。克劳迪娅是记者的一位朋友,她家的厨房各种调料很多。不过,记者却没有发现食盐瓶子。她说,食盐已经被她放在了橱柜里。做菜放盐之前,她都会用专用天平来称,以确定每道菜该放多少盐。她每天记“厨房日记”,把用盐等情况记录下来。他们三口之家,每个月食盐总用量不超过300克。她还说,自己购物时总要留意食品标签,选择那些食盐含量较少的食品。同时,加工食品也要尽量少买。
芬兰:把盐当做添加剂
芬兰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限盐的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政府就发布了“限盐令”。“限盐令”第一条就是减少食盐摄入。30多年前,芬兰成年男性和女性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食盐分别为15克和12克。当时,芬兰卫生官员开始敦促民众少吃盐,通过路牌广告、媒体广告等各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第二条就是约束食品制造商,要求他们逐渐减少食品中的含盐量。尤其对面包、肉类和乳制品等常见饮食,专门制定了低盐标准:每100克食物中食盐不得超过0.5克。
此外,芬兰还研制出了新型保健盐。早在1985年,芬兰就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的低钠盐,特点是减少氯化钠含量,增加钾、镁含量,以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通过30多年的努力,目前芬兰人的食盐摄入量已经比30多年前下降40%左右。65岁人群卒中及冠心病死亡率下降了80%,男女平均寿命上升。
目前,芬兰及欧洲一些国家正在讨论将食盐列入“食品添加剂”的计划。这就意味着,今后欧洲食品厂商将不能随心所欲地在其产品中加盐。
日本:咸菜只腌一天
进入日本任何一家超市,在调味品专区里经常可以看到标着大大的“减盐”字样的商品,比如“减盐酱油”就十分醒目。此外,还有减盐大酱、减盐速食酱汤等。这些调味品的重量和普通同类商品相同,但含盐量却只有原来的一半儿。比如15毫升的普通酱油中含盐2.4克,而15毫升减盐酱油中只含0.96克盐。
近来日本还流行一种果盐,钠含量比普通食盐低50%。普通食盐多由海盐提纯而成,因此钠含量很高。而这些果盐多是从苹果、香蕉等水果中提取的,咸味不变,但钠摄入量却减少了。
除了各种减盐调味料之外,日本人在腌菜时也没有忘记限盐。日本人特别爱吃腌制食品,近来,超市里出售一种腌菜专用调料,叫做“一夜腌之素”。把切好的白菜、萝卜等蔬菜放在容器里,倒上“一夜腌之素”,用手揉搓后放入冰箱,第二天就能吃了。这种腌菜与中国的老咸菜比起来,要清淡和新鲜许多。如此一来,像咸菜这样的“隐性盐”的摄入也得到了控制。日本很多网站都公布了减盐食谱,岐阜县一家公司还面向全国销售减盐套餐,这种套餐通过瞬间冷冻加工而成,营养不受影响,并由公司直接送货上门。
编辑/张秀阳
目前,英国成年人日均食盐摄入量是8克,与6克的理想摄入量相比还有差距。英国近1/2的人口食盐摄入量长期超标。
研究显示,减少食盐摄入4周后,血压就会降低。英国政府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认识到限盐的重要性,2003年5月正式提出成人日均食盐摄入量不得超过6克,当时英国男性日均食盐摄入量是11克,女性是8.1克。
英国政府很重视向公众宣传限盐的重要性。食品标准局在过去5年里已进行了4次全民限盐宣传活动,通过各种渠道让公众减少食盐摄入量。前两次宣传活动分别始于2004年9月和2005年10月,宣传内容是食盐摄入过量对健康的危害,成人每天不得超过6克,11岁以下儿童应更少。
2007年3月,在第三次限盐宣传中,政府推出了一项名为“红绿灯”的计划,该计划对减少英国人的食盐摄入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此项“红绿灯”计划中,首先要向公众宣传,日常食品尤其是加工食品中,已经含有人体所需盐量的75%;其次,要求食品生产商在包装袋上用“红绿灯”的方式标注出脂肪、饱和脂肪、糖和盐这4种成分的含量。也就是用不同颜色醒目地标出上述含量是否超标。以盐为例,“红灯”标志代表每100克食品中食盐含量超过1.5克,“绿灯”代表每100克食品中食盐含量低于0.3克,“黄灯”代表每100克食品中食盐含量在0.3~1.5克。该局建议公众尽量选购有绿灯标志的食品,红灯标志食品只能偶尔食之。“红绿灯”方式方便公众一目了然掌握食品的含盐量。
在大力推广“红绿灯”标志的同时,英国食品标准局在2009年10月第四次限盐宣传活动时,在其网站上推出即时测算盐含量的网页。该局和苹果手机公司达成协议,iPhone和iPod用户可在苹果网站上免费下载软件,方便用户在超市购物时现场计算预购买食品的盐含量是否超标,用户只需输入食品总量及食盐含量两个数字,马上就能查到盐含量是否超标,其他有上网功能的手机也可以随时登录该局网站测算盐含量。
德国:盐瓶上只有一个孔
埃迪卡超市是德国最大的连锁食品超市之一。记者看到,这里销售的食盐有十几种之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小包装,最重的也不超过500克。而且包装上要注明“少吃盐”、“每天不超过6克”等提醒语。
之后,记者又在该超市食品专区看到,面包、腌咸肉、香肠等各类食品上都标出了每100克食品中的食盐含量,而且都不超过1.25克。原来,德国食品机构每年会公布一份“高盐食品黑名单”。为了不影响销量,生产商全部调整了食盐含量。
除了超市外,德国餐馆也自觉“限盐”。位于柏林库当大街一家餐馆的负责人对记者说,现在,很多德国餐馆已不再往菜品里加盐。顾客如果需要放盐,可以拿餐桌上的盐自己动手加。不过,放在餐桌上的盐瓶子很小,出盐口也只有一个小洞,要费很大劲才能倒出盐花。“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顾客少用盐。”这位负责人说。当然,这些餐馆的厨师也有自己的妙招,他们用各种香料来代替食盐。
再走进德国人的家里看看。克劳迪娅是记者的一位朋友,她家的厨房各种调料很多。不过,记者却没有发现食盐瓶子。她说,食盐已经被她放在了橱柜里。做菜放盐之前,她都会用专用天平来称,以确定每道菜该放多少盐。她每天记“厨房日记”,把用盐等情况记录下来。他们三口之家,每个月食盐总用量不超过300克。她还说,自己购物时总要留意食品标签,选择那些食盐含量较少的食品。同时,加工食品也要尽量少买。
芬兰:把盐当做添加剂
芬兰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限盐的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政府就发布了“限盐令”。“限盐令”第一条就是减少食盐摄入。30多年前,芬兰成年男性和女性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食盐分别为15克和12克。当时,芬兰卫生官员开始敦促民众少吃盐,通过路牌广告、媒体广告等各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第二条就是约束食品制造商,要求他们逐渐减少食品中的含盐量。尤其对面包、肉类和乳制品等常见饮食,专门制定了低盐标准:每100克食物中食盐不得超过0.5克。
此外,芬兰还研制出了新型保健盐。早在1985年,芬兰就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的低钠盐,特点是减少氯化钠含量,增加钾、镁含量,以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通过30多年的努力,目前芬兰人的食盐摄入量已经比30多年前下降40%左右。65岁人群卒中及冠心病死亡率下降了80%,男女平均寿命上升。
目前,芬兰及欧洲一些国家正在讨论将食盐列入“食品添加剂”的计划。这就意味着,今后欧洲食品厂商将不能随心所欲地在其产品中加盐。
日本:咸菜只腌一天
进入日本任何一家超市,在调味品专区里经常可以看到标着大大的“减盐”字样的商品,比如“减盐酱油”就十分醒目。此外,还有减盐大酱、减盐速食酱汤等。这些调味品的重量和普通同类商品相同,但含盐量却只有原来的一半儿。比如15毫升的普通酱油中含盐2.4克,而15毫升减盐酱油中只含0.96克盐。
近来日本还流行一种果盐,钠含量比普通食盐低50%。普通食盐多由海盐提纯而成,因此钠含量很高。而这些果盐多是从苹果、香蕉等水果中提取的,咸味不变,但钠摄入量却减少了。
除了各种减盐调味料之外,日本人在腌菜时也没有忘记限盐。日本人特别爱吃腌制食品,近来,超市里出售一种腌菜专用调料,叫做“一夜腌之素”。把切好的白菜、萝卜等蔬菜放在容器里,倒上“一夜腌之素”,用手揉搓后放入冰箱,第二天就能吃了。这种腌菜与中国的老咸菜比起来,要清淡和新鲜许多。如此一来,像咸菜这样的“隐性盐”的摄入也得到了控制。日本很多网站都公布了减盐食谱,岐阜县一家公司还面向全国销售减盐套餐,这种套餐通过瞬间冷冻加工而成,营养不受影响,并由公司直接送货上门。
编辑/张秀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