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一门创造性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学生一旦处于主动状态,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造火花。中学语文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和活动中切实提高学生素质。
1. 诱发创造兴趣
(1)创设情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教育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自身的思维也应具有创造性,并以创造者的身份进入到设置的课堂情境中去,为学生提供敢想善思的创造性学习的良好情境。
(2)诱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需要以知识和智能为基础,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创造兴趣对创造能力的形成及发展有启动、导向功能。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兴趣。
2. 启迪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研究面临的事实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解释这些事实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是构成一个基本素质的重要方面。因而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鼓励质疑问难。对于学生质疑,老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关键在于教师要爱护、扶持他们的热情。对于学生提的每个问题,我都要做到努力认真,善意对待,绝不因为学生提了没有意义,不好回答的问题而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教学中,我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在讲课前,讲课过程中,或在讲完课之后,我都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逐步养成好问的习惯。
从“敢问”到“善问”是一个飞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认真研究学生的思路,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善于发现和捕捉好的提问和答问,以带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质疑是发现,发现是成功的一半,只有会分析、解决问题,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对问题的解决,绝不能只满足于得到“结果”而要把功夫下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方法,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质量。
(2)引导求异思维。人的创造力主要是依靠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
理想,宛如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梦,既使从梦中醒来,也会留下一份甜柔的蜜意,在我的心中,就一直珍藏着个作家梦。
多么美妙的文字,如诗如画,扣人心弦。
从现在看来,我的理想是渺茫的。也许会以失败告终,但我仍要努力拼搏。我知道,道路是崎岖不平的。我不怕风雨,风雨只会令我增强信心。我要在“理想”后面加上一句:“立志容易成功难,百折不回永向前”。
多么铿锵的誓言,坚定豪迈,催人奋进!
我仿佛看到:学生们正不正沿着理想的阶梯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面抒发了自己的理想。
(3)启发创造想象。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无论是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劳动和掌握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学语文的教材有丰富的挂图,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挂图。启发学生或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形神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
教学中,我尽量焕起孩子们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延伸故事情节,补充课文内容,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从而加速他们从再造想象创造想象转化。教学《小麻雀》后,我要求学生把故事延续下去:“小麻雀头挂得更低,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小麻雀好象明白了一点什么同学们纷纷展开想象,有的说:“人有好坏、善恶之分”有的说:“弱小者要以抗争求生存”。还有的说:“不能奢望敌手赦免,不要幻想意外出现救星”。学生在想象过程中进行着创造性思维。
3. 培养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创造新的想法,新的事物的能力。从认知过程看,它是动用已知信息在新的情境中建立新的组合系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体现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而且更突出地落实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
(1)重视学科活动。活动课的特点是以实践为主,强调学生和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教师要充分重视语文学科活动课,使创造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创造求新的精神和能力。
活动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为学生设置了“欣赏课”、“说说做做课”、“畅想课”、“演讲课”、“表演课”等课型,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所体验,获得真知,提高素质。如在一次“表演课上”上,我让学生根据寓言《蚊子和猴子》来创作表演,从几句简短的对话中想象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故事发展的过程,从音乐的旋律的快慢,音调的高低变化体会故事中情节的变化与各种角度的情感变化,更深刻体会到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2)丰富课外活动。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只限于课堂,只限于课本,那就太狭隘了。教师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达到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我经常组织同学们进行各种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征文比赛等,鼓励学生从剪报、贴报,自己办报,到成立“错误字防治所”纠正错误字。我让学生准备一个“个人优秀作文集”自己给这个集子命名为“小草集”、“迎春集”、“星光集”、“萌芽集”等,自己设计一个封面,自己给这个集写一篇创刊词,再定期将自己的最佳作文纳入“集子里”。应该说这个“优秀作文集”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创造能力的园地。应该说这个“优秀作文集”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创造能力的园地,提高了他们创造的技能和素质。
中学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内容丰富,练习形式多样,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广阔天地。我们要创造地挖掘、研究。使用教材中的创造思维因素,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性的教学形式、创造性教学方法,创造性的教学语言来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收稿日期:2013-05-13
1. 诱发创造兴趣
(1)创设情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教育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自身的思维也应具有创造性,并以创造者的身份进入到设置的课堂情境中去,为学生提供敢想善思的创造性学习的良好情境。
(2)诱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需要以知识和智能为基础,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创造兴趣对创造能力的形成及发展有启动、导向功能。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兴趣。
2. 启迪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研究面临的事实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解释这些事实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是构成一个基本素质的重要方面。因而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鼓励质疑问难。对于学生质疑,老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关键在于教师要爱护、扶持他们的热情。对于学生提的每个问题,我都要做到努力认真,善意对待,绝不因为学生提了没有意义,不好回答的问题而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教学中,我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在讲课前,讲课过程中,或在讲完课之后,我都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逐步养成好问的习惯。
从“敢问”到“善问”是一个飞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认真研究学生的思路,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善于发现和捕捉好的提问和答问,以带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质疑是发现,发现是成功的一半,只有会分析、解决问题,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对问题的解决,绝不能只满足于得到“结果”而要把功夫下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方法,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质量。
(2)引导求异思维。人的创造力主要是依靠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
理想,宛如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梦,既使从梦中醒来,也会留下一份甜柔的蜜意,在我的心中,就一直珍藏着个作家梦。
多么美妙的文字,如诗如画,扣人心弦。
从现在看来,我的理想是渺茫的。也许会以失败告终,但我仍要努力拼搏。我知道,道路是崎岖不平的。我不怕风雨,风雨只会令我增强信心。我要在“理想”后面加上一句:“立志容易成功难,百折不回永向前”。
多么铿锵的誓言,坚定豪迈,催人奋进!
我仿佛看到:学生们正不正沿着理想的阶梯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面抒发了自己的理想。
(3)启发创造想象。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无论是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劳动和掌握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学语文的教材有丰富的挂图,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挂图。启发学生或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形神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
教学中,我尽量焕起孩子们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引导他们延伸故事情节,补充课文内容,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从而加速他们从再造想象创造想象转化。教学《小麻雀》后,我要求学生把故事延续下去:“小麻雀头挂得更低,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小麻雀好象明白了一点什么同学们纷纷展开想象,有的说:“人有好坏、善恶之分”有的说:“弱小者要以抗争求生存”。还有的说:“不能奢望敌手赦免,不要幻想意外出现救星”。学生在想象过程中进行着创造性思维。
3. 培养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创造新的想法,新的事物的能力。从认知过程看,它是动用已知信息在新的情境中建立新的组合系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体现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而且更突出地落实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
(1)重视学科活动。活动课的特点是以实践为主,强调学生和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教师要充分重视语文学科活动课,使创造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创造求新的精神和能力。
活动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为学生设置了“欣赏课”、“说说做做课”、“畅想课”、“演讲课”、“表演课”等课型,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所体验,获得真知,提高素质。如在一次“表演课上”上,我让学生根据寓言《蚊子和猴子》来创作表演,从几句简短的对话中想象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故事发展的过程,从音乐的旋律的快慢,音调的高低变化体会故事中情节的变化与各种角度的情感变化,更深刻体会到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2)丰富课外活动。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只限于课堂,只限于课本,那就太狭隘了。教师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达到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我经常组织同学们进行各种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征文比赛等,鼓励学生从剪报、贴报,自己办报,到成立“错误字防治所”纠正错误字。我让学生准备一个“个人优秀作文集”自己给这个集子命名为“小草集”、“迎春集”、“星光集”、“萌芽集”等,自己设计一个封面,自己给这个集写一篇创刊词,再定期将自己的最佳作文纳入“集子里”。应该说这个“优秀作文集”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创造能力的园地。应该说这个“优秀作文集”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创造能力的园地,提高了他们创造的技能和素质。
中学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内容丰富,练习形式多样,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广阔天地。我们要创造地挖掘、研究。使用教材中的创造思维因素,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性的教学形式、创造性教学方法,创造性的教学语言来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收稿日期:201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