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培育中的战略新兴产业,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市场广阔,正在探索着“云服务”商业模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能买得起小汽车的中国百姓可谓凤毛麟角;如今,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了汽车轮子上的生活,驾车上下班、商务洽谈、出席活动、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等,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末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578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7872万辆,全国机动车领驾驶证人员达2.36亿人。伴随着中国“机动化”浪潮,车载导航在国内汽车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
“车载导航实际上已经是一个传统产业。”易图通前总裁、现任龙图通董事长王志钢表示,从1985年发展到现在27年了,国外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国内的车载导航和便携式导航每年有1100万部(不包括手机导航)。导航电子地图虽然不能达到100%的正确,但可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了,每年也就是更新和维护。
虽然车载导航、便携式导航、手机导航、互联网地图蓬勃发展,但长期以来,中国的卫星导航市场主要被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占据,目前GPS占了中国九成以上的市场。不管是导航芯片、软件平台还是终端设备,都离不开GPS技术。于是,在普通人的观念里形成了卫星导航等同于GPS的错觉。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数据统计,尽管目前从事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相关公司超过7000家,从业人员数量不少于15~20万人,总投资规模500亿元左右,但整个产业仍呈现“小、散、乱”的局面。
合众思创董事长郭信平指出,目前导航产业面临三大瓶颈,一是地理位置信息资源开放有限,二是平台服务商没有盈利,三是大众认知需要提高。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如果中国没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长期来讲,对国家安全和产业发展十分不利。令人欣慰的是,10月25日,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明年初将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而到2020年左右,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覆盖全球的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超图软件副总裁王康弘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空间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不仅在国家安全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北斗导航系统可以带动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给中国企业做了一个自主创新的示范。”
北斗横空出世
“北斗高悬柄指东,斗口两星指北极,找到北极方向清。”这首认星歌或可透露出中国人对北斗的一种情愫和崇拜。北斗在中国留下了太多美好的传说,北斗七星不光指方向,还能指四季。中国有句俗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业内人士把它改成了“有了北斗导航,走遍天下都不怕。”
9月19日,第14和第15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快速组网技术已日臻成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2011年12月正式试运行以来,已逐步拓展到交通运输、气象、渔业、林业、电信、水利、测绘等应用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包括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GALILEO和中国的北斗系统,其中美国的GPS发展最早,市场占有率最高。北斗导航系统的运行必将争夺GPS在中国乃至全球的用户,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以前国内的定位终端都采用GPS,今后要增加对北斗系统的支持或主要支持北斗系统。”王康弘介绍说,现在许多车载和手机定位终端都是双模(GPS和北斗都可接入),如果北斗二代亚太区组网目标完成,就不需要双模,直接用北斗系统就可以了。“据我了解,目前国内主要的导航定位芯片厂商都能支持北斗,而且国外的一些GPS导航定位设备厂商也在考虑支持北斗系统。”
据了解,卫星导航系统不仅在大众消费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对专业应用也很重要,各行业都需要卫星导航来做支撑。根据北斗二代十年产业规划,2010~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从505.9亿元提高到4000亿元,北斗应用年产值将从15亿元提高到800亿元,10年复合增长率48.83%,终端年销售量将从2万部提高到1000万部,10年增长500倍,到2020年核心产品基本国产化。
王志钢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北斗刚刚开始,相比美国GPS晚了几十年,但北斗系统要推广到民用市场,并具有较强的商业竞争力,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因为与芯片的质量、软硬件成本、用户的接受度等有很大关系。最先开始的应用领域应该是国防、政府部门和企业等专业用户。通过政府扶持和推动,这个产业才能逐渐发展起来。
如今,随着我国实施“北斗二代”重大专项、科技部《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发布以及各部委对北斗示范项目的投入,产业整体大环境正在改变。而且随着北斗认知度和影响力的逐步显现、移动通信用户的快速扩张、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行业、企业和个人应用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北斗导航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认为,未来结合移动通信、互联网等产业,可实现从交通、航空、农业等单一领域的应用到现代位置服务的跨越。北斗导航系统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互联网、车联网等的融合,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并将成为汽车、移动电话、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和所有电子信息终端的标配。
虽然中国初步具备了从芯片制造、导航地图、终端到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的产业链条,但北斗导航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国卫星导航应用管理中心主任杨宝峰认为,一是思想观念不够适应,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功能特点认识不足,包括对国外GPS技术的依赖也带来我们认识上的模糊。二是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三是技术体系、应用体系和产业推进体系不够完善。关键技术不够过硬,产品研发生产分散、低效,装备与系统应用水平较低,与国外GPS厂商在芯片、算法以及核心技术方面存在差距。四是应用基础设施薄弱,不能无缝地为各类用户提供服务。 对于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现状,王康弘指出,相关技术标准需要完善,安全监管水平也要提高。特别是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身份不太明晰,按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统计口径,地理信息产业应该包括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又不能一家主导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因为它涉及到其他部门,而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本身是军方的设备装置,所以在推动民用的过程中会不太顺利。虽然美国的GPS也是军方的,但它民间运维了,中国的北斗目前还没有民间运维企业,有时候分不清哪些是保密数据,这样会影响产业的发展。
位置服务兴起
9月25日,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及“首届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展”在京举行。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在会上指出,作为国家大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也是世界各国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预计今后五年将是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快速成长壮大的黄金时期。如果说20世纪是通信移动时代,那么21世纪就是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时代,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应在国际上占据应有的位置。
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在国际上已成为继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的发展最快的新兴信息产业之一,近年来持续保持50%以上的年增长势头,具有十分巨大的市场潜力。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数据统计,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2011年的产值接近700亿元,与2000年相比,产值增幅为20多倍,占全球的7.4%。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多手段、室内外融合无缝导航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将成为当前卫星导航服务发展战略的切入点,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将得到快速扩张和升级。
按照科技部的规划界定,导航与位置服务是指基于导航定位、移动通信、数字地图等技术,建立人、事、物、地在统一时空基准下的位置与时间标签及其关联,为政府、企业、行业及公众用户提供随时获知所关注目标的位置及位置关联信息的服务。
目前社会生活80%的内容都与位置服务相关,位置服务已经有效地渗透到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多网融合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导航与位置服务与传统意义上简单、静态、单一的导航定位有着明显区别,它将使你的生活变得更智能、更便捷、更精彩,让你随时随地与朋友分享自己的位置,并能实时获取交通、餐饮、购物、住宿、旅游、天气、新闻、娱乐等信息,并参与互动。
同样,“对导航地图数据的需求已经不是传统的静态信息,而是动态的深度海量信息。比如交通实时信息,包括道路是否拥堵,是否有交通管制,根据路面情况规划一条最佳路径到达目的地;商家信息不仅要提供商家的名称,而且要提供商家的销售信息和大家对商家的评价等众多服务信息。”王志钢告诉记者。
据了解,从2005年至今,中国车联网用户数已从5万增长至50万户,而预计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为1000万户,占彼时汽车用户总数的将近10%。从全球主要的市场来看,市场规模持续上扬的增长曲线也证明了各大汽车厂商发展Telematics已经成为趋势,其中发展最为迅猛的是北美市场。
Telematics包括两部分,一是车内网络,车的零部件连起来像一个神经体系,哪个地方出了问题都可以汇总到车内的电脑系统,并发出提示,二是车联网,汽车的电脑系统与后台的云服务平台可以交互,除了监测车辆本身的状况,还有导航、资讯、娱乐、社交等服务。
“这个市场很大,值得期待。”王康弘表示,就像手机一样,光靠硬件本身,根本挣不了多少钱,主要挖掘内容和服务等附加值。“汽车厂商不仅要卖车,更要通过提供各种优质服务把客户永远留住。实际上与手机的商业模式有些类似。有的汽车厂商可以提供TSP服务,有的要靠第三方平台来运维。超图软件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可以为TSP提供一些地理信息、地图等服务功能,但不是TSP本身。”
四维图新总裁孙玉国认为,车联网时代,市场格局会发生变化,除了有网络运营商,还会出现独立面向TSP的解决商和应用商,但TSP在整个产业链里面的价值非常大,将起到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目前为止,TSP的扮演者主要还是以车厂为主。
“中国位置的关键,是要实现云和端的互动,也就是云+端。”郭信平指出,推动中国导航与位置服务的市场关键,不仅需要构建位置服务云平台,为位置服务内容和需求在平台上实现,更需要提供高性能产品,对各种位置服务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实现位置服务的智慧与互联。
2011年7月,合众思壮上线了“中国位置”服务平台,将导航定位技术统合到一个开放和共享的中心,使导航“云”服务无限扩展,服务每一个人。
有一本书叫《体验经济》,提出经济形态从农业、工业、服务业到体验经济,将成为一种主动方向。现代服务业里面有三分之二是体验经济的成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在年会上表示,位置体验引领需求,创新创意驱动发展。地理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体验形式,目前的位置服务产品,前端创意阶段和后端体验阶段水平还不够高,越高产业发展就会越好。
李朋德进一步指出,现在的位置服务产业,创意投入也比较大,体验产品也比较多,但是如何更好地结合,需要深化改革,大胆创新。要充分利用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家用电视等重要应用平台。
PPLive首席执行官、前微软虚拟地球创始人、Global Earth地理信息产业基金创始人陶闯表示,位置服务(LBS)将是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的标配,并且要跟社区服务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LBS未来的成功,需要更多定位能力的基准化,包括室内定位、导航地图的云平台服务,通过位置服务,实现人与人、人与商家的完美结合。
王志钢表示,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参与互动、发布信息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导航地图公司要善于从这些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兴趣点信息,然后再提供给用户。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是导航电子地图的发展趋势,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更是一个新的挑战。谁能做好动态的信息,谁就能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胜出。 商业模式孕育
随着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兴起,互联网公司、通信运营商、IT公司、卫星导航公司等都力图在市场中抢占机会,扩大地盘。面对云计算、车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汹涌来袭,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商业模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从本刊记者采访业内专家和企业人士来看,无一例外地提到了“变化很大”、“正在探索”等关键词。
“虽然传统的商业模式更稳定,但云服务的商业模式必须敢于和善于探索。”王康弘非常坚定,不仅只是给客户提供套装软件,而且要有后台资源提供可靠的支撑。超图创建云服务平台正是为了给客户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把超图不断创新的在线资源集成进去,为客户搭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的体系。
目前超图构建了导航与位置云服务平台,并在车联网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基于车联网,超图将提供与此相适应的基于云服务的平台软件,不同于传统的导航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而是把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除了巩固自己的专业用户,还要拓展个人用户。
“车联网现在处于酝酿期,2014年会有车联网产品投放市场,2015年将开始爆发式增长,2019年以后,每年的销售量会达到740万台,这只是指手机联接车机方面。”王志钢对记者说。
未来,车联网的功能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实时交通信息、位置分享、一键导航、远程诊断、道路救援、监控防盗、搜索兴趣点、新闻资讯、娱乐休闲、呼叫中心等。但产品形态不会是包罗万象,很可能会各具特色,究竟由谁来主导,可能出来的产品就会有差异化。
王志钢表示,由于开发运营成本较高,肯定要收服务费,但服务费收高了就难以普及,那么就需要把成本转嫁出去。这里面有很多副产品可以从非用户那里去收费,比如车联网平台与汽车本身的系统连到一起,可以自动搜集到汽车的驾驶状态,这些信息,车厂非常需要,因为车厂每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去调查这些情况,所以车厂可以支付一部分费用。另外还有与此相关的道路救援公司、保险公司、4S店等都可以分单一些费用。这样,针对用户的服务费就可以降下来。
四维图新总裁孙玉国对车联网的商业模式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在车联网时代,产业链价值肯定会发生变化,内容仍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车联网还给传统商业模式留有空间,你的付费模式还可以找到给你付钱的厂家,他们还买这种服务给最终用户,最终用户经过两三年使用再决定他们最后是不是要续费。
孙玉国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地图,不会完全取代车联网,因为车联网仍然是垂直的,是每个车厂主导的,车厂要追求差异性服务,突出自己的品牌。
未来,手机导航和互联网导航将采取新的商业模式。王志钢认为,一是数据服务的模式,根据使用的流量、次数来收取服务费。二是采取包月、包季、包年的方式收取服务费。“既然是服务,导航地图将不是简单的地图,会有不断更新的互动信息,要创造出大家喜欢或有用的东西,让用户觉得付费很值。”
目前,国内导航电子地图领域有八家公司,在车载导航地图的市场份额上,四维图新、高德和易图通位列前三,有形成三足鼎立的趋势。但在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由于市场空间很大,目前还无法分出胜负。面对导航地图新的用户需求,各图商都在合纵连横,寻找新的商业模式。易图通依托阿里巴巴旗下网站淘宝本地生活、淘宝网、支付宝、聚划算等动态数据库,致力于提供实时的海量导航地图信息,已拥有1000万个手机用户。
四维图新地图数据连续 9 年在中国车载导航地图市场保持持续领先地位,连续 5 年在手机导航地图市场份额超过 50%,并与百度、腾讯、携程、搜狐、图吧等上千家网站进行合作。
2011年,高德与携程旅行网开始合作,高德地图整合了携程全国近四万家的酒店信息,今年9月,双方在数据融合、服务整合、合作应用、开放平台和营销推广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据易观数据显示,2011年第四季度,高德地图在中国手机地图客户端占有率位居第一,而高德导航则连续六个季度蝉联中国手机导航客户端用户市场第一名。
与其他企业采取的B2B或B2C模式不同,合众思壮根据中国市场需要,发展出一套B2B2C的商业模式,推动位置服务市场的发展。所谓B2B2C模式,即通过中间方(政府、企业),将导航与位置服务覆盖到它们的最终用户,有效提升其管理效率与用户体验,实现多赢局面。在开放的中国位置平台架构下,政府、企业、个人作为中间方,既是平台开发者,也是使用者。平台向中间方提供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中间方向其最终用户提供行业经验和解决方案。
而陶闯认为,位置服务的驱动力,除了政策支持和资本市场青睐,更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爆发式增长和O2O(线上-线下)商业模式在中国团购网站中的应用。位置服务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将形成一个崭新的商业模式,而且市场规模非常庞大,这个领域很有可能形成百亿元的大公司。比如中午预订午餐位置,用手机按下定位服务键,在网上定位,然后线下消费。
上世纪八十年代,能买得起小汽车的中国百姓可谓凤毛麟角;如今,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了汽车轮子上的生活,驾车上下班、商务洽谈、出席活动、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等,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末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578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7872万辆,全国机动车领驾驶证人员达2.36亿人。伴随着中国“机动化”浪潮,车载导航在国内汽车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
“车载导航实际上已经是一个传统产业。”易图通前总裁、现任龙图通董事长王志钢表示,从1985年发展到现在27年了,国外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国内的车载导航和便携式导航每年有1100万部(不包括手机导航)。导航电子地图虽然不能达到100%的正确,但可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了,每年也就是更新和维护。
虽然车载导航、便携式导航、手机导航、互联网地图蓬勃发展,但长期以来,中国的卫星导航市场主要被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占据,目前GPS占了中国九成以上的市场。不管是导航芯片、软件平台还是终端设备,都离不开GPS技术。于是,在普通人的观念里形成了卫星导航等同于GPS的错觉。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数据统计,尽管目前从事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相关公司超过7000家,从业人员数量不少于15~20万人,总投资规模500亿元左右,但整个产业仍呈现“小、散、乱”的局面。
合众思创董事长郭信平指出,目前导航产业面临三大瓶颈,一是地理位置信息资源开放有限,二是平台服务商没有盈利,三是大众认知需要提高。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如果中国没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长期来讲,对国家安全和产业发展十分不利。令人欣慰的是,10月25日,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明年初将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而到2020年左右,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覆盖全球的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超图软件副总裁王康弘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空间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不仅在国家安全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北斗导航系统可以带动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给中国企业做了一个自主创新的示范。”
北斗横空出世
“北斗高悬柄指东,斗口两星指北极,找到北极方向清。”这首认星歌或可透露出中国人对北斗的一种情愫和崇拜。北斗在中国留下了太多美好的传说,北斗七星不光指方向,还能指四季。中国有句俗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业内人士把它改成了“有了北斗导航,走遍天下都不怕。”
9月19日,第14和第15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快速组网技术已日臻成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2011年12月正式试运行以来,已逐步拓展到交通运输、气象、渔业、林业、电信、水利、测绘等应用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包括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GALILEO和中国的北斗系统,其中美国的GPS发展最早,市场占有率最高。北斗导航系统的运行必将争夺GPS在中国乃至全球的用户,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以前国内的定位终端都采用GPS,今后要增加对北斗系统的支持或主要支持北斗系统。”王康弘介绍说,现在许多车载和手机定位终端都是双模(GPS和北斗都可接入),如果北斗二代亚太区组网目标完成,就不需要双模,直接用北斗系统就可以了。“据我了解,目前国内主要的导航定位芯片厂商都能支持北斗,而且国外的一些GPS导航定位设备厂商也在考虑支持北斗系统。”
据了解,卫星导航系统不仅在大众消费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对专业应用也很重要,各行业都需要卫星导航来做支撑。根据北斗二代十年产业规划,2010~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从505.9亿元提高到4000亿元,北斗应用年产值将从15亿元提高到800亿元,10年复合增长率48.83%,终端年销售量将从2万部提高到1000万部,10年增长500倍,到2020年核心产品基本国产化。
王志钢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北斗刚刚开始,相比美国GPS晚了几十年,但北斗系统要推广到民用市场,并具有较强的商业竞争力,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因为与芯片的质量、软硬件成本、用户的接受度等有很大关系。最先开始的应用领域应该是国防、政府部门和企业等专业用户。通过政府扶持和推动,这个产业才能逐渐发展起来。
如今,随着我国实施“北斗二代”重大专项、科技部《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发布以及各部委对北斗示范项目的投入,产业整体大环境正在改变。而且随着北斗认知度和影响力的逐步显现、移动通信用户的快速扩张、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行业、企业和个人应用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北斗导航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认为,未来结合移动通信、互联网等产业,可实现从交通、航空、农业等单一领域的应用到现代位置服务的跨越。北斗导航系统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互联网、车联网等的融合,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并将成为汽车、移动电话、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和所有电子信息终端的标配。
虽然中国初步具备了从芯片制造、导航地图、终端到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的产业链条,但北斗导航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国卫星导航应用管理中心主任杨宝峰认为,一是思想观念不够适应,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功能特点认识不足,包括对国外GPS技术的依赖也带来我们认识上的模糊。二是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三是技术体系、应用体系和产业推进体系不够完善。关键技术不够过硬,产品研发生产分散、低效,装备与系统应用水平较低,与国外GPS厂商在芯片、算法以及核心技术方面存在差距。四是应用基础设施薄弱,不能无缝地为各类用户提供服务。 对于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现状,王康弘指出,相关技术标准需要完善,安全监管水平也要提高。特别是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身份不太明晰,按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统计口径,地理信息产业应该包括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又不能一家主导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因为它涉及到其他部门,而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本身是军方的设备装置,所以在推动民用的过程中会不太顺利。虽然美国的GPS也是军方的,但它民间运维了,中国的北斗目前还没有民间运维企业,有时候分不清哪些是保密数据,这样会影响产业的发展。
位置服务兴起
9月25日,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及“首届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展”在京举行。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在会上指出,作为国家大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也是世界各国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预计今后五年将是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快速成长壮大的黄金时期。如果说20世纪是通信移动时代,那么21世纪就是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时代,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应在国际上占据应有的位置。
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在国际上已成为继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的发展最快的新兴信息产业之一,近年来持续保持50%以上的年增长势头,具有十分巨大的市场潜力。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数据统计,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2011年的产值接近700亿元,与2000年相比,产值增幅为20多倍,占全球的7.4%。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多手段、室内外融合无缝导航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将成为当前卫星导航服务发展战略的切入点,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将得到快速扩张和升级。
按照科技部的规划界定,导航与位置服务是指基于导航定位、移动通信、数字地图等技术,建立人、事、物、地在统一时空基准下的位置与时间标签及其关联,为政府、企业、行业及公众用户提供随时获知所关注目标的位置及位置关联信息的服务。
目前社会生活80%的内容都与位置服务相关,位置服务已经有效地渗透到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多网融合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导航与位置服务与传统意义上简单、静态、单一的导航定位有着明显区别,它将使你的生活变得更智能、更便捷、更精彩,让你随时随地与朋友分享自己的位置,并能实时获取交通、餐饮、购物、住宿、旅游、天气、新闻、娱乐等信息,并参与互动。
同样,“对导航地图数据的需求已经不是传统的静态信息,而是动态的深度海量信息。比如交通实时信息,包括道路是否拥堵,是否有交通管制,根据路面情况规划一条最佳路径到达目的地;商家信息不仅要提供商家的名称,而且要提供商家的销售信息和大家对商家的评价等众多服务信息。”王志钢告诉记者。
据了解,从2005年至今,中国车联网用户数已从5万增长至50万户,而预计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为1000万户,占彼时汽车用户总数的将近10%。从全球主要的市场来看,市场规模持续上扬的增长曲线也证明了各大汽车厂商发展Telematics已经成为趋势,其中发展最为迅猛的是北美市场。
Telematics包括两部分,一是车内网络,车的零部件连起来像一个神经体系,哪个地方出了问题都可以汇总到车内的电脑系统,并发出提示,二是车联网,汽车的电脑系统与后台的云服务平台可以交互,除了监测车辆本身的状况,还有导航、资讯、娱乐、社交等服务。
“这个市场很大,值得期待。”王康弘表示,就像手机一样,光靠硬件本身,根本挣不了多少钱,主要挖掘内容和服务等附加值。“汽车厂商不仅要卖车,更要通过提供各种优质服务把客户永远留住。实际上与手机的商业模式有些类似。有的汽车厂商可以提供TSP服务,有的要靠第三方平台来运维。超图软件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可以为TSP提供一些地理信息、地图等服务功能,但不是TSP本身。”
四维图新总裁孙玉国认为,车联网时代,市场格局会发生变化,除了有网络运营商,还会出现独立面向TSP的解决商和应用商,但TSP在整个产业链里面的价值非常大,将起到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目前为止,TSP的扮演者主要还是以车厂为主。
“中国位置的关键,是要实现云和端的互动,也就是云+端。”郭信平指出,推动中国导航与位置服务的市场关键,不仅需要构建位置服务云平台,为位置服务内容和需求在平台上实现,更需要提供高性能产品,对各种位置服务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实现位置服务的智慧与互联。
2011年7月,合众思壮上线了“中国位置”服务平台,将导航定位技术统合到一个开放和共享的中心,使导航“云”服务无限扩展,服务每一个人。
有一本书叫《体验经济》,提出经济形态从农业、工业、服务业到体验经济,将成为一种主动方向。现代服务业里面有三分之二是体验经济的成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在年会上表示,位置体验引领需求,创新创意驱动发展。地理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体验形式,目前的位置服务产品,前端创意阶段和后端体验阶段水平还不够高,越高产业发展就会越好。
李朋德进一步指出,现在的位置服务产业,创意投入也比较大,体验产品也比较多,但是如何更好地结合,需要深化改革,大胆创新。要充分利用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家用电视等重要应用平台。
PPLive首席执行官、前微软虚拟地球创始人、Global Earth地理信息产业基金创始人陶闯表示,位置服务(LBS)将是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的标配,并且要跟社区服务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LBS未来的成功,需要更多定位能力的基准化,包括室内定位、导航地图的云平台服务,通过位置服务,实现人与人、人与商家的完美结合。
王志钢表示,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参与互动、发布信息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导航地图公司要善于从这些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兴趣点信息,然后再提供给用户。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是导航电子地图的发展趋势,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更是一个新的挑战。谁能做好动态的信息,谁就能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胜出。 商业模式孕育
随着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兴起,互联网公司、通信运营商、IT公司、卫星导航公司等都力图在市场中抢占机会,扩大地盘。面对云计算、车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汹涌来袭,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商业模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从本刊记者采访业内专家和企业人士来看,无一例外地提到了“变化很大”、“正在探索”等关键词。
“虽然传统的商业模式更稳定,但云服务的商业模式必须敢于和善于探索。”王康弘非常坚定,不仅只是给客户提供套装软件,而且要有后台资源提供可靠的支撑。超图创建云服务平台正是为了给客户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把超图不断创新的在线资源集成进去,为客户搭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的体系。
目前超图构建了导航与位置云服务平台,并在车联网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基于车联网,超图将提供与此相适应的基于云服务的平台软件,不同于传统的导航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而是把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除了巩固自己的专业用户,还要拓展个人用户。
“车联网现在处于酝酿期,2014年会有车联网产品投放市场,2015年将开始爆发式增长,2019年以后,每年的销售量会达到740万台,这只是指手机联接车机方面。”王志钢对记者说。
未来,车联网的功能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实时交通信息、位置分享、一键导航、远程诊断、道路救援、监控防盗、搜索兴趣点、新闻资讯、娱乐休闲、呼叫中心等。但产品形态不会是包罗万象,很可能会各具特色,究竟由谁来主导,可能出来的产品就会有差异化。
王志钢表示,由于开发运营成本较高,肯定要收服务费,但服务费收高了就难以普及,那么就需要把成本转嫁出去。这里面有很多副产品可以从非用户那里去收费,比如车联网平台与汽车本身的系统连到一起,可以自动搜集到汽车的驾驶状态,这些信息,车厂非常需要,因为车厂每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去调查这些情况,所以车厂可以支付一部分费用。另外还有与此相关的道路救援公司、保险公司、4S店等都可以分单一些费用。这样,针对用户的服务费就可以降下来。
四维图新总裁孙玉国对车联网的商业模式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在车联网时代,产业链价值肯定会发生变化,内容仍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车联网还给传统商业模式留有空间,你的付费模式还可以找到给你付钱的厂家,他们还买这种服务给最终用户,最终用户经过两三年使用再决定他们最后是不是要续费。
孙玉国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地图,不会完全取代车联网,因为车联网仍然是垂直的,是每个车厂主导的,车厂要追求差异性服务,突出自己的品牌。
未来,手机导航和互联网导航将采取新的商业模式。王志钢认为,一是数据服务的模式,根据使用的流量、次数来收取服务费。二是采取包月、包季、包年的方式收取服务费。“既然是服务,导航地图将不是简单的地图,会有不断更新的互动信息,要创造出大家喜欢或有用的东西,让用户觉得付费很值。”
目前,国内导航电子地图领域有八家公司,在车载导航地图的市场份额上,四维图新、高德和易图通位列前三,有形成三足鼎立的趋势。但在新兴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由于市场空间很大,目前还无法分出胜负。面对导航地图新的用户需求,各图商都在合纵连横,寻找新的商业模式。易图通依托阿里巴巴旗下网站淘宝本地生活、淘宝网、支付宝、聚划算等动态数据库,致力于提供实时的海量导航地图信息,已拥有1000万个手机用户。
四维图新地图数据连续 9 年在中国车载导航地图市场保持持续领先地位,连续 5 年在手机导航地图市场份额超过 50%,并与百度、腾讯、携程、搜狐、图吧等上千家网站进行合作。
2011年,高德与携程旅行网开始合作,高德地图整合了携程全国近四万家的酒店信息,今年9月,双方在数据融合、服务整合、合作应用、开放平台和营销推广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据易观数据显示,2011年第四季度,高德地图在中国手机地图客户端占有率位居第一,而高德导航则连续六个季度蝉联中国手机导航客户端用户市场第一名。
与其他企业采取的B2B或B2C模式不同,合众思壮根据中国市场需要,发展出一套B2B2C的商业模式,推动位置服务市场的发展。所谓B2B2C模式,即通过中间方(政府、企业),将导航与位置服务覆盖到它们的最终用户,有效提升其管理效率与用户体验,实现多赢局面。在开放的中国位置平台架构下,政府、企业、个人作为中间方,既是平台开发者,也是使用者。平台向中间方提供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中间方向其最终用户提供行业经验和解决方案。
而陶闯认为,位置服务的驱动力,除了政策支持和资本市场青睐,更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爆发式增长和O2O(线上-线下)商业模式在中国团购网站中的应用。位置服务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将形成一个崭新的商业模式,而且市场规模非常庞大,这个领域很有可能形成百亿元的大公司。比如中午预订午餐位置,用手机按下定位服务键,在网上定位,然后线下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