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很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逐渐形成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的互动式课堂,多了很多动感。新教材的使用,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人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良好数学学习的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要想使学生学好数学,我们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积极举手发言等一些外在形式,而是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要乐于与人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习。此外,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对学生提出一些统一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生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学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从生活入手,引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通过自己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或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数学所带来的乐趣。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前,我事先布置课前观察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中的物品,哪些地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通过课前的参与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我还努力创设条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学习并理解数学。重点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了数学的真正价值。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
新课改提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知识在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生如果不实行“再创造”,则会对学习的知识难以真正理解,更不能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挖掘、再创造。
四、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作业
1.设计童趣性的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我们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的数学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2.设计探索性的作业。完成数学作业不只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如:观察作业、调查作业、实验作业、小组合作作业等形式。
3.设计生活性作业。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五、适时的课堂评价激励
教师课堂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因此,评价时的动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
1、瞬时评价,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激励性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受教育者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善,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知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课堂中,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充分发挥,获得发展。
2、延缓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能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等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每当一种意见提出时,教师都请学生给予评判。如:当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当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讨论,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当在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运用反问,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疑问,引起思考,进行比较,进而排除谬误,获取真知。
3、多角度评价。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在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并且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时,都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
总之,在新课改春风的吹动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使自己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适应新时代、适应新课改、适应每一位学生。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良好数学学习的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要想使学生学好数学,我们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积极举手发言等一些外在形式,而是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要乐于与人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习。此外,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对学生提出一些统一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生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学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从生活入手,引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通过自己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或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数学所带来的乐趣。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前,我事先布置课前观察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中的物品,哪些地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通过课前的参与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我还努力创设条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学习并理解数学。重点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了数学的真正价值。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
新课改提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知识在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生如果不实行“再创造”,则会对学习的知识难以真正理解,更不能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挖掘、再创造。
四、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作业
1.设计童趣性的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我们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的数学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2.设计探索性的作业。完成数学作业不只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如:观察作业、调查作业、实验作业、小组合作作业等形式。
3.设计生活性作业。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五、适时的课堂评价激励
教师课堂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因此,评价时的动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
1、瞬时评价,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激励性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受教育者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善,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知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课堂中,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充分发挥,获得发展。
2、延缓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能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等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每当一种意见提出时,教师都请学生给予评判。如:当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当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讨论,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当在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运用反问,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疑问,引起思考,进行比较,进而排除谬误,获取真知。
3、多角度评价。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在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并且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时,都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
总之,在新课改春风的吹动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使自己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适应新时代、适应新课改、适应每一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