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诗如歌的单身女子

来源 :大众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23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屏子,原名李萍,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江宁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及江宁区第九届政协常委,南京民盟成员,现就职于民营企业。在《诗刊》、《人民日报》、《文汇报》、《文学报》、《读者》、《扬子晚报》等各类报刊发表作品400余首(篇)。出版了诗集《屏子的诗》,《屏子爱情诗》正在筹集出版。2007年8月,屏子应邀出席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和来自34个国家的208名诗人代表一起,在《青海湖诗歌宣言》上庄严地签下了名字。屏子说,她对诗歌的热爱,来源于她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虽然诗歌不是为她而存在,她却为诗歌而生存,这就是她写诗的理由。
  


  
  大家论诗,屏子得到很高评价
  
  屏子的诗歌受到了屠岸、赵恺、毛志成、张洪波等名家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许多诗家、名人、教授和诗友们在给她的来信中,都对屏子的诗歌作出了高度评价。摘录部分与读者朋友赏析。
  读到你寄来的诗,感觉很好。诗中的爱国之情、上进之情溢于言表。文字清新,纯朴。祝贺。(原中国外交部部长、诗人李肇星)
  细读了你的诗,《父亲,我们坐在餐桌前等你》、《送水工》、《卖西瓜的老汉》,我感到诗作充满人性的关怀,是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难得的佳作。抒情诗《一只蛐蛐》、《枫叶红了》等亦清新蕴藉,十分可喜。期待你的诗集早日出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荫远)
   几首新作都已拜读,很喜欢。很高兴有你这样的年轻诗人!你是希望!路子是对的!望继续努力!再努力!(著名作家魏巍)
   承蒙信赖,将诗寄我恭阅。你的诗极为难能可贵,可贵处有三:一无“贵族气”,重在有民心、民意;二用语朴素,无粉饰感;三因情而诗,而且情真意切。读了你的诗,感觉到你在努力着,而且诗心纯正,我相信一定会大有前途。今天的诗,应当少写很“自我”的所谓“人生”,多写很有疾苦之意的“民生”。祝你坚持自己的优质个性。(著名评论家毛志成)
   屏子的诗,是从心底流出来的,没有矫饰,没有矫情,得益于先天的秉赋和灵气,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勤奋以及对生活敏锐细腻的感悟和洞察。她着意向生活深层开掘,不断拓宽思路,变换视角,尝试新的切入点。她的诗歌情动于衷而形于言,生活气息浓郁,而且视角独特,意境悠远。(原《扬子江诗刊》主编黄东成)
   从来真情出好诗,心血化作诗句词。历尽寒冬迎春至,施展身手正当时。(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陆建华)
   屏子的诗,找到了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结合点,把握较好,张弛有度,并且很有感情,灵气飞扬。(《扬子江诗刊》执行主编徐明德)
   我经常在课堂上向大学生们推荐屏子的诗歌。“真正伟大的作品都是由伟大的灵魂支撑着的”,我国诗歌有“诗言志”的传统。一首诗要为读者所喜爱,首先看它能否给读者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如屏子的诗歌《选择》:如果不能成为高山/我就做一棵大树//如果不能成为大树/我就做一棵小草//如果不能成为小草/我就做一块泥土//生存可以低矮/但灵魂决不卑微。她的诗大多具有这样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力量,所以能够得到读者的好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葛乃福)
  


   反映生活,追随时代,屏子的《父亲,我们坐在餐桌前等你》堪称一篇力作。作品用朴实无华,甚至是口语化的语言,痛陈了矿难对一个家庭致命的打击和重创,描写了失去顶梁柱的矿工家庭的悲苦,读后催人泪下。(《文学报》:《她给诗坛一片惊喜》)
   这里特别提一下青年女诗人屏子的诗,她把注意力较多地投向当代中国的劳动人民。她的《父亲,我们坐在餐桌前等你》以矿难为题材,表现出她可贵的悲悯情怀。诗中描写遇难矿工的子女等待父亲归来的情景,体现了呐喊之后的冷峻,血泪之后的沉静,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关心民瘼,关怀民生,关注人民的命运,本是中国几千年诗歌和“五四”以来新诗的优秀传统。我们不希望这种传统被颠覆,我们看到这种传统的延续和发扬而感到高兴。(《当代诗坛》(香港,中英双语诗刊) 2006年45-46合刊卷首语)
  还有全国大批网友对屏子的诗,都给予了精彩的评论,在这里不一一转述。应当说,在如今沉寂的中国诗坛上,能够得到这么多名家以及诗友们好评的诗人,并不多见。
  
  作文之路,屏子从写家信开始
  
  屏子出生在条件艰苦的普通工农家庭,小时候父母分居两地,聚少离多。当工人的父亲在江西靖安工作,母亲是江宁禄口的农民,母亲必须天天辛苦地劳动,种出粮食背到县城换成粮票,然后带到江西去,维持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屏子经常跟随父母,在江西和江苏两地来来去去,生活给了屏子太多的人生经历,为她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她的诗歌具有温柔、温暖、温顺的语言,清新、形象、纯朴、优美、秀气的婉约诗风,我称之为“母性诗歌”。
  屏子父母没有文化,苦于两地分居,经常拿几枚鸡蛋或几块饼干,请别人写信。等到屏子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终于忍不住向父母提出自己写家信的要求。她不会写的字,就请教别人,或者用拼音代替,写着写着,对文字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语文考试成绩在班里总是排名第一。
  父亲每年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生活费为她订《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中国少年报》等。1983年,屏子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开始了投稿,她做梦都盼望自己写的诗歌和名字能印成铅字啊!小小年纪的屏子,几乎每个周日步行到8里路外的镇上寄信。平常勤俭节约的母亲,为了屏子的爱好,每次慷慨地给她一块钱寄信。买邮票只需要8分钱,剩下的钱在当时可以买上一两本书看看,这时候屏子最快乐也最开心。屏子从书本中认识到掌握知识的重要性,虽然父母不识字,但父母的行动是屏子的启蒙老师,让屏子从童年时代就置身于文学书籍的氛围里,文字的寓意和魅力培养了她创作的欲望。
  后来,屏子不断坚持投稿,虽然每次都石沉大海,她却毫不气馁,下定决心要在写作上做出成绩。文学作品的力量,犹如火焰般照耀着屏子的心房,她用一句座右铭来鼓励自己:“失败是成功之母”。屏子把这句话刻在一块木板上,放在案头,每当她看到这块木板时,对写作信心就会大增,就会更加努力地写作。
  她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1985年,作文《假如祖国需要我》,获四川《红岩少年报》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报社还专门致函委托江宁教育局,到学校为屏子开了颁奖大会。后来屏子的作文经常发表,还在天津《中华少年》上,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盛开吧,洁白的荷花》。
  1986年中考时,屏子的考试成绩离江宁县中录取分数线只差3分,没有被录取。初中语文老师周思拿着屏子的练习簿和发表作品,找到县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蔡守平老师,他评价屏子的写作已达到大学二年级的水平。蔡老师顶着烈日到江宁县中,鼎力举荐屏子入学,他对校领导说:“你们收下这个学生吧,她以后会给你们学校争光的。”学校真的破格录取了屏子。
  在1987年江宁举办的迎春诗会上,新老诗人济济一堂,欢聚诗歌盛会。最后一个节目是10分钟的同题诗赛,题目是《春笋》。众目睽睽之下,屏子写的《春笋》这首诗,荣获了第一名。著名诗人高加索先生当即写下评语“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这是屏子写的第一首诗,而且就获得了如此好评,屏子真的有诗歌天赋。从那时起,屏子和诗歌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高中阶段,担任了校“寸草”文学社社长,并多次在省市作文比赛中获奖。
  
  高考落榜,屏子人生陷入低谷
  
  1989年,屏子高考落榜,并且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幼稚而草率的结了婚,随后,屏子的人生陷入了低谷。然而,她在当时做出这个选择时,对于自己的幼稚和今后道路的艰难,还浑然不觉。她没有选择复读,她想,不是许多大作家都没有进过高等学府读书吗?我也可以在社会这所大学里锻炼成材的。然而屏子想错了,现实生活狠狠地教训了她,她的婚姻在4年之后解体了。屏子是个农村人,离婚后为了糊口谋生,她多方求助,可是都毫无音讯。她想到县办集体厂当工人,因为没有关系进不了;她还给乡政府有关领导写过信,请求当一名小学代课教师,但这个愿望也未能实现。
  屏子没有实现当教师和工人的愿望,只好来到了南京打工,在六七年的时间里,一直生活得异常艰难和痛苦,靠打短工维持生活。她在中巴车上卖过票、在街道小厂焊接过电路板、在商场站过柜台、在食堂里择过菜……她租住在一间水泥平顶的工棚里,冬天室内冷得像冰窖,夏天室内温度比室外还高,但她都坚持了下来。屏子还曾经购买一堆大白菜,就着猪油吃了一个月的炒米,吃得她满嘴冒火;她也曾经穿一双破单鞋,走过了四季的风风雨雨。4岁的儿子居住在乡下,每次她蹬着一辆破得叮当直响的自行车,往返一百多里路看望儿子,而这辆自行车是她从堂子街旧货市场买来的。她曾经为了挣30元的加班费,放弃全家团圆的美好时光,主动要求在大年三十之夜值班……
  屏子在贫困的生活环境里,文学的火花仍然没有熄灭,看书、写作,为了诗歌的梦想而苦苦追求着。她没有认命,而是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她和她的诗歌,被生活的苦难与磨砺唤醒:下定决心,一切必须重新开始。
  当屏子拿着成人高考报名表去单位盖章时,有善意的同事劝告,还有更多的同事冷嘲热讽:“站柜台初中毕业就够了,况且你是高中毕业……”“你还上文秘专业呢,现在大学生都不包分配了,一届接一届毕业,怎么可能轮上你?”屏子听了心如刀绞,但痛定思痛之后,心想:错了的人生,更要纠正过来。无论结局如何,必须努力奋斗,这样才不会后悔一生。
  屏子没钱报名参加成人高考复习班,她买回课本,憋着一股气,夜夜在灯下苦读,终于顺利考进文秘专业班学习。当时班上50多名学员,就她一人是打工的“蓝领”,每次交作业时,都是清一色的打印稿,只有她一人是用钢笔抄写。夏天她为了防蚊虫叮咬,将双腿浸泡在水桶里读书,而冬天则早早地上床,裹在薄薄的棉被里取暖读书。
  在学习文秘专业的同时,她还参加电脑初、中级班培训,学习办公自动化技能,为做文秘工作打好基础。另外,她大量阅读了文学书籍,并刻苦写作,她的命运终于一点点地开始改变了。屏子这个名字,频频见诸于全国各大报刊,被读者所熟悉和喜爱。2002年末,中央电视台七套专程派摄制组,来南京拍摄了一组播出时间20分钟的纪录片《打工诗人屏子》,引起文坛及诗歌界的重视。目前,屏子在一家效益很好的大型建筑施工集团,担任工会主席兼人力资源主管。她的儿子在几年前,也被接到了身边,生活开始走出了艰难的困境,春暖花开的日子已经到来。
  
  


  对于生活,屏子热爱并感恩着
  
  细读屏子的诗歌,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比如《摆地摊的姐姐》、《卖西瓜的老汉》、《送水工》、《瓦工》、《石雕匠》等。诗歌关注民生,笔触向社会底层和生活深层开掘,朴素而情真意切,充满人性关怀。尤其是《父亲,我们坐在餐桌前等你》,在2006年获得《诗刊》“家”主题征诗大赛一等奖。著名演播艺术家瞿弦和先生朗诵时,现场数千名听众为之感动或流泪,很快又被《青年文摘》转载,还被读者发帖到网上,各大论坛,好评如潮。
  河南一名叫梁彦选的矿工发来短信说:“看后有一种激动喜悦的心情,你的诗充满了真善美,生活味很浓。关注底层的人民生活,是诗发展的方向,是诗人写作的责任。遗憾的是许多诗和诗人都没有做到这些,而你做到了。你让世人看到了一种别样的诗,也让世人看到了一个别样的你。相信你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浙江一位叫黄会琴的打工女孩,给屏子写信说厂里有很多人喜欢屏子的诗,并想购买屏子的诗集。可这个女孩身上只有12元钱,希望能为屏子销售诗集,将得来的钱,再汇给屏子。屏子为女孩喜爱诗歌的精神所感动,她仿佛看到自己十几年前的影子。屏子很快寄给了这个女孩10本诗集,要她卖掉后的钱留下自己买书看,并鼓励这个女孩要多读书、多思考、多练笔,持之以恒才能写出好诗。
  屏子在她的诗集《屏子的诗》后记《一滴水里的沧海》中写道:“师长们的默默培养,朋友们的无私关怀,是天地间最美的诗歌!而我,只是一个字、一组词,只是旋律里的一节音符。我之所以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是因为这个世界敞开胸怀拥抱着我,托起了我,给了我飞翔的勇气和力量。正因如此,我的诗歌才是温暖的、明亮的。”
  屏子说,对于这个世界,她的存在比风还轻。她和世界的距离,就是一颗心灵抵达另一颗心灵的距离。已经36岁的屏子,现在还是一位单身母亲,对于未来一直怀揣诗歌的梦想。她不为名利所累,不为家庭所累,不为婚姻所累,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献给喜爱她诗歌的读者和师长们。看着阳光而健康的屏子,想着她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坎坷,我们也看到了诗歌的力量和美好,在她的面容之上和心灵深处,闪闪发光。
  
  面对诗歌,屏子充满热情和自信
  
  屏子的诗歌能有今天,与她对诗歌的痴迷分不开,痴迷的程度甚至上升到了痴呆的状态。她把心事几乎都放在了工作和写诗上,除了工作就是写诗,除了写诗就是工作,连自己的生活都照顾不好。白天上班,晚上看书、写诗到半夜,电视很少看,有时一个夜晚能写出好几首诗,而且一气呵成。为了心爱的诗歌,日思夜想,影响了她的睡眠习惯,经常还会整夜的失眠。她喜欢吃辣,一天不吃嘴上和心里就觉得不舒服。经常晚上不在家里烧饭,到外面吃一碗粉丝或一碗辣面,既省事又可以留下时间写诗。因为吃辣,脸上生出不少红点点,可她管不了那么多,情愿脸上生红点,也不会放弃吃辣的食品。屏子吃了那么多的苦,诗句中也写了很多苦的滋味,但她喜欢吃辣,可诗句中并没有辣的味道,而且充满甜味,这就奇怪了。
  屏子对生活不是很讲究,也不过多考虑家务上的事,记性根据她的爱好,差别较大。刚写好的诗,她会一字不漏背出来,就是她早期的许多首诗,也能记得清清楚楚。但日常生活中的洗脸盆和洗脚盆,有时候都分不清,这不是她记性不好,而是她把心思都用在诗歌写作上了。她的心里,可以说只装下三件事:一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二是写好自己的诗;三是教育好儿子和孝敬父母。工作和诗都做得很好,教育儿子和孝敬父母同样也做得很不错。儿子小学是在乡下读的书,来市区就读后成绩差,屏子意识到教育对孩子的终生作用,坚持让儿子读民营高中,每学年需要两万多元费用。屏子并没有多少钱,但她舍得花这钱,她要把儿子培养成才,就必须走读书这条路。屏子对父母也是好得没有闲话让人说,2007年春节,她随单位到香港游玩,给母亲买了一只价值4000元的金手镯,给父亲买了千元一条的“熊猫”牌香烟,她自己却什么也没有买。
  她的代表作《父亲,我们坐在餐桌前等你》,于2005年创作。2006年在《诗刊》“春天送你一首诗”,以“家”为主题征诗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后来此诗首发于《扬子江诗刊》2006年2月号,《青年文摘》2006年8月号转载。诗人赵恺还夸赞《父亲,我们坐在餐桌前等你》,是继《大堰河,我的保姆》之后,写得比较好的诗篇,还有评论家说是几十年难得的一首经典之作。
  屏子这两年有多首诗获得3000元以上的奖励,其中《九百岁的周庄》同时获“周庄”全国同题诗大赛二等奖和江苏省委宣传部“诗词歌赋咏江苏”大赛三等奖,共得奖金8000元;《父亲,我们坐在餐桌前等你》获《诗刊》奖金3000元;《我的村庄建起了国际机场》获《文学报》奖金3000元;《激情地铁》获《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多家媒体共同举办的“迎世博”征诗大赛奖金3000元;《阅江楼》获得迎十运“美丽的南京”文学作品征集奖金3000元;还获得“金陵文学奖”、江宁区首届“文学艺术奖”、诗集《屏子的诗》,荣获第六届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奖”文学类银奖等……屏子被诗友们称之为“诗歌获奖专业户”,还有的诗友开玩笑说屏子的诗歌,常常可以卖出了书法的高价钱,令诗友们振奋和高兴。现在屏子来自诗歌创作方面的奖金和稿酬,每年都有10000多元,这些钱对她清贫的生活来说,减轻了经济上的一些压力,并改善着她的家庭生活。
  随着屏子诗歌写作不断进步和视野更加开阔,笔下的题材也在渐渐转型之中,诗歌的风格也有了转变,变得厚重而且富有深意,更能表现出她诗歌的功力和张力。继打工题材诗歌之后,屏子还写出了一批同样被广为称道的爱情诗和咏物诗,而这些诗歌同样生动优美,让人品味不尽。诗歌是生活的写照,更是心灵的感应,这是所有文学作品职能的一个重要部分,屏子的诗歌也不例外。
  自从中央电视台七套拍摄了“打工诗人屏子”的纪录片播出之后,她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很多观众被屏子的诗句所感动和曾经的艰苦而打动,纷纷来信鼓励她,要她战胜困难,努力写出更多的好诗报答生活。屏子说,她一定不辜负全国各地朋友们的期望,努力工作,刻苦读书,写出更多更好的诗歌报答诗友们,报答读者,报答社会,为当代诗坛增光添彩。
  屏子最近被多次邀请参加诗歌笔会,地方电视台还经常邀她去为学生讲述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经验等,但她并没有因为这些荣誉而对诗歌写作有丝毫的松懈。她的诗越来越被读者接受和喜爱了,这是她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的结果,也是她对诗歌的悟性所致。
其他文献
中国官场历来是只“大染缸”,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只要一进入官场,就会变了一个样不仅古代如此,近代如此,现代也还是如此倘若不信,诸君请看。  李汝珍在《镜花缘》中曾描述了这样一种人,并称之为“两面人”:他们和颜悦色,满面谦恭,令人颇觉可爱可亲;然而,在脑后“浩然巾”里面却藏着另一副嘴脸,令人感到可憎可怖。  “两面人”在小说里是虚构的,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的确存在这种现象。例如,在党政领导机关党风
期刊
其实,要说服刑人员的犯罪给家庭带来伤害的话,那么,其中受伤最重最深的,往往是其子女,尤其是尚未成年的子女。因为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最差,他们的思想、心灵还很稚嫩还很脆弱。  有鉴于此,笔者在采访时总是格外小心,总是避免刺伤那些幼嫩的心。  人是一种群居的动物,需要与他人的交往,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服刑人员的子女也不例外。但是,他们却常常被归入另册。现在,虽然服刑人员子女被歧视的现象已经大有改观
期刊
所谓身份歧视,是指居于优势地位的人不能平等地对待不如己者,是强势者或自以为强势者对弱势者的轻视,是在权势、财富、文化等方面居于优势的人面对不如自己的人时呈现出的个体优越感。它与平等意识、平权意识是背道而驰的。在现实生活中,由这种身份差异引发的歧视现象比比皆是,诸如城里人歧视乡下人、本地人歧视外地人、富人歧视穷人,以及某些素质不高的外国人歧视中国人;如被指为“名声欠佳”的河南人在京、沪、粤等地受到的
期刊
女人的命运是什么?是生来做奴仆,为男人生儿育女、洗衣做饭,还是被打造成玩物,供男人享受容貌、使用身体?无论哪一种都是对女性个体身份的漠视和人格尊严的践踏,但自古以来男权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定位似乎仅限于此,而且在男性话语场中的女性往往会不自觉地以一种惯常的、习俗化了的方式接受这样的定位,把这种角色理解为女性天然的职责所在,并从中体验一种天经地义的幸福和满足感  如果说近年来女性的个体意识有所觉醒、抗
期刊
一启蒙思想资源质疑    启蒙思潮是确凿无疑的舶来品,那么,由此引发的发生在古老中国大地上的启蒙运动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西方启蒙精神的烙印只是中国人在面对外来传统时,总喜欢并且也善于从自身传统文化中挖掘相对应的内容,以心安理得地享有占用外来资源,何况以传统文化中之固有精神来唤醒民众施以启蒙又可免去“挟洋自重”之嫌,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  处在非主流文化层面的各种非儒学派诚然给“理”中心论的正统
期刊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谁能判定?只有时间!  啊!历史无情!  ——题记    1    1978年12月22日。成都机场。  候机室里笼罩着一片哀怨气氛,男女乘客们都失却了耐性:上手表弦,来回走动,再不就是眼巴巴瞧着停机坪上那架银灰色客机。民航局长的娘老子早不知给骂过多少遍了;可不顶用。虽然起飞时间已过去了二三个小时了,那架客机仍丝毫没有起飞的意思。  决不是因为天
期刊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一带发生了8级大地震,历史在此定格。  一个黑色的日子,一个让人泪如雨下、刻骨铭心的日子。  猝然不及,中国,我的祖国伟岸多姿的躯体上被撕裂了一道深深的伤痕,中华民族面临着、经历着一场空前的大灾难。  我们的总书记吹响了攻坚战的集结号:抗震救灾,全国紧急行动起来,投入战斗!  我们的总理火速赶往四川灾区第一线,指挥抗震救灾!  长达300多公里的地下断层带
期刊
序歌    豌豆花开紫幽幽,紫幽幽,正好空闲为诸君讲则《花子街》发发科(发笑)。长江万里长又宽,肚里抱着千艘巨舶万条船。鹅黄江水向东流,长工的苦楚诉不完,正月初一哭哭泣泣腊月三十夜,还有两麻袋、三大车、四足囤、五座仓、六张柜、七八五十六只煤炭箩。  长江北岸顺走二十、转弯摸角三十里,碧油油良田望不到边,昼心里(中午)晒得油花冒,日头落山就变成湿漉漉夜潮田(优质土地),双脚踩踩踏踏软绵绵,舌头尖儿舔
期刊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我们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二十军,奉命移防安徽省宿县地区休整。由于补充的新兵较多,在修整中除军事训练外,还进行了“诉苦挖根”教育,主要使大家了解,我们穷人为什么受苦受难,受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因地主坏人有蒋政权的支持和撑腰,蒋政权是他们的黑后台,要想翻身做主人,就必须消灭蒋政权,消灭蒋政权就要打过长江去,解放江南人民。解决了新战士为谁打仗的思想,同时也解决了老兵
期刊
六月的淮安之行的收获之一是得到了苏宁的《平民之城》。这是一本让我们觉得陌生的书。  在不同的场合,我们曾经反复表述过这样的意思,即一座城、一方土地与一个人的关系,人与城、人与土地因这种关系而互相说明,互为符号,比如雨果之于巴黎,狄更斯之于伦敦,博尔赫斯之于布宜诺斯艾里斯,保罗·奥斯特之于纽约,老舍之于北京,汪曾祺之于高邮,陆文夫之于苏州,王安忆之于上海——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讨论一下苏宁之于淮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