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运用有“三点”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le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让学生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精准地表情达意。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呢?笔者试就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琥珀》一课的教学谈谈看法。
  一、紧扣文体特点,解读、运用语言
  《琥珀》是一篇科普类文章,记叙了一块奇特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过程,所以,本文的学习重点是琥珀的形成过程。作为一篇科普作品,其准确、严谨、精练的语言特点也应该是教学重点。鉴于此,笔者将体会文章准确、严谨、精练的语言特点作为语用教学的突破点,并要求学生借鉴这一特点进行巩固练习。
  为达此目的,笔者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准确、严谨、精练的语句并予以解说,学生默读后纷纷举手回答,但都不能简洁地解说原因。于是,笔者给学生做出示范:“老师从文中找出了‘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这个句中的两个‘渐渐’既准确又严谨,说明了陆地与海水的变化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请大家据此回答。”不一会儿,有学生回答:“我找的是‘约莫算来,总有几千万年了’。这个句子很严谨,‘约莫’是大概、估计的意思,‘几千万年’是作者推测、估算的,并不是确切的时间,所以,这个词用得很准确。”有学生说:“我找的是‘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这个句子很准确,我查了字典,‘重重’是一层一层的意思,说明这个琥珀被包了很多层,正好与前文的‘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相照应。”有学生说:“我找的是‘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这个句子中的‘卷’非常准确而且精练,如果换成‘冲’就不严谨了。因为泥沙是沉在海底的,波涛没办法将它‘冲’到岸边,只有‘卷’字才能准确地描述海水把沉在海底的泥沙‘翻’到海面上再冲到岸边的过程。”
  找出了这样的语句并解说后,笔者根据学生所答设计了以下几个语用题,让学生根据准确、严谨、精练的原则进行小练笔。第一,仿照课文句子,用“约莫、重重、渐渐、卷”造句。第二,选出下面各句括号中的词语,并说明其原因。①科学家推测,恐龙(大约、好像)出現在两亿三千万年前。②说到恐龙,人们(一定、往往)会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二者(似乎、基本)毫不相干。③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④太阳(渐渐、一下子)从遥远的海平面上升起了。
  二、找准读写结合点,拓展运用语言
  每篇课文都有读写结合点,教师循着这个点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练习运用文中的特殊语言、优美词语、表达形式,设计合适的“语言操练场”,可为学生打通课内语言训练点与写作的通道,规范语言表达方式。
  作为科普文,《琥珀》的语言应该是准确、严谨、精练的,但课文语言却生动、活泼,文学色彩非常浓厚。基于此,笔者在阅读教学中,着重强化学生的语用意识。笔者首先通过第一张PPT出示几个句子,让学生揣摩其妙处:①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②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③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④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然后通过第二张PPT出示对应题目:①句中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②句的描写表现了蜘蛛的什么心理?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③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泪珠”是什么意思?分析④句中“可以看见……可以想象……因为……”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的推理过程。
  经过分组讨论,小组成员集思广益,这些问题都能得到比较准确的回答。于是,笔者第三次出示PPT:①根据课文内容,把琥珀形成的要素写下来;②阅读后半部分,把琥珀被发现的过程写下来;③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复述一遍,但必须用上琥珀形成的要素、琥珀被发现的要素。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很快写出琥珀的形成要素——几千万年前、天气炎热、松树林、苍蝇、蜘蛛、大海;琥珀被发现的几个要素——海风、波涛、赤脚的孩子、见多识广的渔民。确定了这些要素,第三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巧抓语言发展点,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课堂教学中,仅仅凭借体悟、练习来巩固、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是有限的,为了切实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还必须巧妙抓住文本的语言发展点进行片段写作或小练笔,如此,才能将课堂所学落到实处。为达此目的,笔者在授完《琥珀》后,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把苍蝇和蜘蛛被松脂包裹前的心理活动写出来,要求语言准确、严密、精练,有一定的文学色彩。练笔交上来后,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是干巴巴地写几句心理活动,缺乏必要的、细腻的描写,显得干瘪无味,原因在于学生缺乏想象支架。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分析环境描写、苍蝇和蜘蛛的动作描写,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写作支架。
  苍蝇:天气炎热——松树遮阴——松香吸引——暂且休息。
  蜘蛛:腹中饥饿——发现美味——小心谨慎——饿“蛛”捕食。
  有了这样的写作支架,学生兴致顿时高涨起来,10分钟后,就有学生交上小练笔,下面是学生李梓涵的小练笔。
  小苍蝇边飞边想:多么好的一天啊!绿草如茵,绿树葱茏,满眼都是绿色,真让人心旷神怡啊。不过,天气怎么越来越热呢?嗯,找个地方凉快一会儿。哈哈,前面有一片松树林,正好可以去乘个凉。嗯?怎么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想起来了,那一定是松脂的味道。好吧,飞了这半天,也该休息休息了,我暂且到松树上休息休息,顺便掸掸身上的灰尘,嘿嘿!
  小蜘蛛懒洋洋地爬在松树的躯干上,盯着那张细密而精致的蛛网,特别丧气:今天的运气实在不好啊,昨天摆下的八卦阵,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猎物“触网”,我的肚子已经在抗议了。怎么办呢?这松树上也没有可吃的东西啊,松脂的香味越浓,我的肚子就越饿。唉!看来,这八卦阵是指望不上了,咱得从其他渠道找点东西吃啊。咦!那只快乐的小苍蝇居然停在我的上方了!好,看来,我的午餐有着落了。这小家伙很精明的,我得小心谨慎才行,不能让它发觉,对,就这样,慢一点,轻一点;再慢一点,再轻一点。好嘞,美味就要到嘴了……
  这样的练笔,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切切实实地把语言文字运用落到了实处。
  (作者单位: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小学)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并使用语言文字,运用准确、规范的语言精准地表情达意,所以,语文课堂应该是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堂。如何让学生精准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呢?本期的三篇文章可以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很好的借鉴。
其他文献
夜生活本身是一个大的诱惑。许多的欲望、期望和理想,往往像一扇扇金碧辉煌的大门,谁都渴望一步就跨进去。抬腿之间,就造化了一个漫长的人生。就想:谁能引渡我们进入?  卡夫卡来了。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从前在法的门前站着一个门卫,一个男人来到法的门前,他要求进去。但门卫说:“现在不能让你进去。”他就问,那么以后可不可以进呢?门卫说,以后是可能的,但现在不行。通往法的大门其实一直大开着,这个男人便弯下腰
1918年,写出了童话《寻快乐》,他的童话作品还有《大槐国》《负国报恩》《树中饿》《驴大哥》《金龟》《飞行鞋》《怪花园》《风雪云》。就在这时候,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率”的概念。如何紧扣“倍”的数学本质,让学生的深度学习真正发生呢?  一、结合认知结构,认识“倍”的概念  倍的认识是对“比较两个数量大小的两种基本方法”的深入探究,即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既可以比较它们的差(相差问题),也可以比较它们的比率(倍比问题)。  本节课,笔者利用主题图
小学阶段三个学段的古诗教学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教学中,面对同一首古诗,不同的学段应该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实施怎样的教学策略,以体现出学段之间的差异与渐进呢?笔者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的《送元二使安西》为例作具体分析。之所以选这首诗,是因为它的内容浅显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三个学段的学生都能读懂。  一、教学目标之对比  为了便于比较,笔者先采用表格的形式,把三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展示
第29节:日记(29)  就你有核动力啊  每个人都是核动力,灵魂深处爆发原子弹不是瞎说。虹化就是核动力。  量子流现象之三  向心的,万流归一,如屁眼液体化,紧急内缩;逆流而出如不断喷薄、怒放的喇叭花。粉红,不!--明亮的橘红色。  你能想象一朵大菊每一条花瓣都轮子化,像"占座"的等待信号,不停旋转?三哥讲话:跃上葱茏四百旋。活画也。  关于汉字  把汉字,方块字,当三千幅画看,欣赏;五万幅也行
劳动教育的落实离不开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设计,目标清晰、方向明确的顶层设计能增强劳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黄冈市红安县教研室带领相关学校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课程,做同主题分年级劳动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经过研究,课题取得预期成果。  为帮助学校科学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课程,规范有序地开展劳动教育,笔者和学科组同事共同开发了“农事”课程。该课程以初中生为实施对象,采用同主题分年级的方式进行整体规划,即
“圆环的面积”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节《圆的面积》例2的内容。本节课在解决圆的面积、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同时,优化运算过程,运用整体思维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笔者以“圆环的面积”教学为例,谈谈提升运算能力的方法。  一、实物演示,在动态和静态变化中理解算理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圆的周长及面积,能够用其计算公式解决问题,本节课试图在动态和静态的变化过程中,让学生脑海里形成圆环面积的基
《鹿角和鹿腿》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篇寓言。在教学时,笔者借助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体验角色,朗读想象  《鹿角和鹿腿》课后习题的第一题是“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鹿的心情变化”。从这道题中可以得出两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一是注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练习;二是要在朗读中体会鹿的心情变化。可见,课后习题在暗示我们:在寓言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将课文朗读好,还要引导学生进
武汉市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以“培养心智绽放的阳光少年”为目标,通过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和特需课程,从“善思考”“慧阅读”“爱健美”“愿探究”“乐分享”五个维度构建SMART课程体系。本期组文从课程体系构建、具体实施和典型课例三方面集中呈现了该校的课程建设成果,以期给大家一定的启发。  学校通过课程设置不断丰盈学生的经历,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不断体验课程的意义与价值,将使学生的校园生活充满生命成长的质
在这个秋假,我与爸爸妈妈、亲戚朋友一起去了向往已久的黄山,观赏了一次黄山秋景。  黄山的云,犹如望不到边的海洋,变幻莫测,波涛汹涌;黄山的雾,好似仙女的纱衣,飘渺轻盈;黄山的石,个个怪石嶙峋,像顽猴、像书籍;黄山的松,似军人般挺直耸立,在断崖石缝中伸出绿色大手。除了这些著名的奇观,还有不少“参与者”,才构成了黄山春夏秋冬不同的图画。  第二天,我们早早走出了宾馆,天还是有些灰蒙蒙的,秋霜与雾气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