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开花落,草枯草荣,鹰飞鱼游,莺歌燕舞,万物各美其美,静观深感生机盎然;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得失进退,开合收放,人生千姿百态,唯有深悟才能获得真谛。观天地万物,看世间万象,感悟自然与人生哲理,能为我们的人生注入更多正能量。
舍 枝
◎林清玄
冬日将尽,我在花园里整理花木。
一整年来,开花的草木都已努力地开过了,不会开花的树木也尽力地翠绿过了,在岁末,一切都已含藏,落叶飘零,蓄势待发。
面对着花园,知道自己有两种选择,一是保持一切的原貌,等春天自然地发芽;一是舍枝剪干,大力地整顿。
我选择了后者。舍枝剪干虽然会使花园暂时荒芜,春芽却会很快生发,使今年的枝叶更繁茂,花朵更壮美,小小的舍弃却隐藏了更大的力量。如果我只保持原貌,枝叶会因苍老而消瘦,甚至花朵零落,失去精神。
找来一把大剪和锯子,毫不迟疑、毫不留恋地把枝叶剪个精光。然后,我静静地等待春风春雨。等待着,直到翠芽相争,冒出头来。生命的许多事不能不舍,甚至舍去看似珍贵的事物。
点评
那些因舍而空出来的,必有更好的东西来填补;那些舍去的并未消失,是为了生发更好的而存在。
这世上看似无用的,恰是大用
◎豐子恺
从前英国的大诗人拜伦的葬仪在伦敦举行的时候,伦敦街上的商人们望见了这大出丧的威仪,惊叹之余,私下相问:“诗人到底是做什么生意的人?”
从前日本有一个名画家,画一幅立轴,定价洋六十元,画中只是疏朗朗地描三粒豆。有一个商人看见了,惊叹道:“一粒豆值洋二十元!?”
这种大概是形容过分的笑话吧。诗人不是做生意的人,画中的豆与粮食店内的豆不同,这是谁也不会弄错的,不致发那种愚问吧。不过,“诗到底有什么用?”“画到底有什么用?”也许是一般人心中常有的疑问。
在展览会中,如果有人问我:“绘画到底有什么用?”我准拟答复他说:“绘画是无用的。”“无用的东西!画家何苦画?展览会何苦开?”“纯正的绘画一定是无用的,有用的不是纯正的绘画。无用便是大用。容我告诉你这个道理。”
点评
人们不能只把眼光放在有用的事物上,更应善于接受无用的事物,发掘其中的无用之用。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越担当,越成长
◎黄小平
据科学家研究,在太空,即使有土壤、空气、阳光和水分,种子种进土里,也无法发芽和生长。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太空中土壤没有重量,播进土里的种子,土壤就不能给它一份压力;还有,种子自身极轻,自己不能给自己一份压力,由于种子没有外界的压力,也没有内在的压力,种子就无法向上发芽,向上生长。
在大地,正是因为有地球的重力,让土壤有了重量、种子有了重量,播进土里的种子才会去挣脱土壤重量和自身重量的压力,获得向上发芽的力量,获得向上生长的力量。
看看大地上的花草树木吧,为什么都是向上生长的呢?因为大地的重力向下,花草树木是挣脱重力的压力而向上生长的。
点评
有压力,才会去担当,而越担当,也就越成长,这也是生命成长的一条规律。
征服的魅力
◎唐效英
有人问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埃德蒙·希拉利,为什么花这么大的力气去做这件事情?那儿究竟有什么?
“那里几乎什么也没有,只有石头和雪。”埃德蒙·希拉利这样告诉人们,“我去攀登珠穆朗玛峰,只是因为珠穆朗玛峰在那里,我要去征服它。但是无论我如何征服,珠穆朗玛峰始终都在那里,所以我征服的不是珠穆朗玛峰,而是我自己。”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越困难越有吸引力,越有价值。因为如果你征服了它,你将获得一个强大的自我;哪怕你失败,你也将获得一个无愧的自我。因为你至少尝试了,而其他人并没有作任何尝试。
轻松的事情是大多数人所喜欢的,这是本能;但是困难的事情却是少数人所追求的,这就是征服的精神,困难就像是磁铁一样吸引着敢追求敢挑战的人。
点评
对有追求、敢挑战的人来说,容易的事情是没有价值的,必须要向困难发起挑战与征服,这正是自我征服的魅力所在。
谦卑之道
◎张 梅
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有一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它被誉为兵马俑中的精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这尊跪射俑,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双目炯炯,凝视左前方。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持弓弩状。在兵马俑坑出土、清理的上千尊陶俑中,除了跪射俑外,其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跪射俑却是保存得最完整的,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
这是什么原因呢?专家告诉我们,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米至1.97米之间。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先遭到破坏,而低姿态的跪射俑受损害就会小一些。加之,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
点评
放低姿态,并不是卑躬屈膝,更不是低三下四,而恰恰显示了自己的崇高;倘若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那最终的结局就是:任何人也不会把你放在眼里!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鉴赏:诗一开始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样品质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刚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品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琴 诗
◎〔宋〕苏 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鉴赏:苏轼常用诗歌来讲道理,所选取的意象大多简单明了,却能触及到幽微难言的哲理,引人深思。苏轼此诗以佛偈形式写出,两句都是一假设一反问,寓答于问,说明要奏出悦耳动听的曲调,仅有琴或妙指即高明的弹奏技巧是不行的,这就启迪人们: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结合的结果。此诗表现出诗人探究事物真谛的浓厚兴趣,也显示出诗人朴素的辩证思想,写得天真活泼,妙趣横生。
舍 枝
◎林清玄
冬日将尽,我在花园里整理花木。
一整年来,开花的草木都已努力地开过了,不会开花的树木也尽力地翠绿过了,在岁末,一切都已含藏,落叶飘零,蓄势待发。
面对着花园,知道自己有两种选择,一是保持一切的原貌,等春天自然地发芽;一是舍枝剪干,大力地整顿。
我选择了后者。舍枝剪干虽然会使花园暂时荒芜,春芽却会很快生发,使今年的枝叶更繁茂,花朵更壮美,小小的舍弃却隐藏了更大的力量。如果我只保持原貌,枝叶会因苍老而消瘦,甚至花朵零落,失去精神。
找来一把大剪和锯子,毫不迟疑、毫不留恋地把枝叶剪个精光。然后,我静静地等待春风春雨。等待着,直到翠芽相争,冒出头来。生命的许多事不能不舍,甚至舍去看似珍贵的事物。
点评
那些因舍而空出来的,必有更好的东西来填补;那些舍去的并未消失,是为了生发更好的而存在。
这世上看似无用的,恰是大用
◎豐子恺
从前英国的大诗人拜伦的葬仪在伦敦举行的时候,伦敦街上的商人们望见了这大出丧的威仪,惊叹之余,私下相问:“诗人到底是做什么生意的人?”
从前日本有一个名画家,画一幅立轴,定价洋六十元,画中只是疏朗朗地描三粒豆。有一个商人看见了,惊叹道:“一粒豆值洋二十元!?”
这种大概是形容过分的笑话吧。诗人不是做生意的人,画中的豆与粮食店内的豆不同,这是谁也不会弄错的,不致发那种愚问吧。不过,“诗到底有什么用?”“画到底有什么用?”也许是一般人心中常有的疑问。
在展览会中,如果有人问我:“绘画到底有什么用?”我准拟答复他说:“绘画是无用的。”“无用的东西!画家何苦画?展览会何苦开?”“纯正的绘画一定是无用的,有用的不是纯正的绘画。无用便是大用。容我告诉你这个道理。”
点评
人们不能只把眼光放在有用的事物上,更应善于接受无用的事物,发掘其中的无用之用。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越担当,越成长
◎黄小平
据科学家研究,在太空,即使有土壤、空气、阳光和水分,种子种进土里,也无法发芽和生长。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太空中土壤没有重量,播进土里的种子,土壤就不能给它一份压力;还有,种子自身极轻,自己不能给自己一份压力,由于种子没有外界的压力,也没有内在的压力,种子就无法向上发芽,向上生长。
在大地,正是因为有地球的重力,让土壤有了重量、种子有了重量,播进土里的种子才会去挣脱土壤重量和自身重量的压力,获得向上发芽的力量,获得向上生长的力量。
看看大地上的花草树木吧,为什么都是向上生长的呢?因为大地的重力向下,花草树木是挣脱重力的压力而向上生长的。
点评
有压力,才会去担当,而越担当,也就越成长,这也是生命成长的一条规律。
征服的魅力
◎唐效英
有人问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埃德蒙·希拉利,为什么花这么大的力气去做这件事情?那儿究竟有什么?
“那里几乎什么也没有,只有石头和雪。”埃德蒙·希拉利这样告诉人们,“我去攀登珠穆朗玛峰,只是因为珠穆朗玛峰在那里,我要去征服它。但是无论我如何征服,珠穆朗玛峰始终都在那里,所以我征服的不是珠穆朗玛峰,而是我自己。”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越困难越有吸引力,越有价值。因为如果你征服了它,你将获得一个强大的自我;哪怕你失败,你也将获得一个无愧的自我。因为你至少尝试了,而其他人并没有作任何尝试。
轻松的事情是大多数人所喜欢的,这是本能;但是困难的事情却是少数人所追求的,这就是征服的精神,困难就像是磁铁一样吸引着敢追求敢挑战的人。
点评
对有追求、敢挑战的人来说,容易的事情是没有价值的,必须要向困难发起挑战与征服,这正是自我征服的魅力所在。
谦卑之道
◎张 梅
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有一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它被誉为兵马俑中的精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这尊跪射俑,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双目炯炯,凝视左前方。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持弓弩状。在兵马俑坑出土、清理的上千尊陶俑中,除了跪射俑外,其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跪射俑却是保存得最完整的,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
这是什么原因呢?专家告诉我们,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米至1.97米之间。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先遭到破坏,而低姿态的跪射俑受损害就会小一些。加之,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
点评
放低姿态,并不是卑躬屈膝,更不是低三下四,而恰恰显示了自己的崇高;倘若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那最终的结局就是:任何人也不会把你放在眼里!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鉴赏:诗一开始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样品质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刚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品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琴 诗
◎〔宋〕苏 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鉴赏:苏轼常用诗歌来讲道理,所选取的意象大多简单明了,却能触及到幽微难言的哲理,引人深思。苏轼此诗以佛偈形式写出,两句都是一假设一反问,寓答于问,说明要奏出悦耳动听的曲调,仅有琴或妙指即高明的弹奏技巧是不行的,这就启迪人们: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结合的结果。此诗表现出诗人探究事物真谛的浓厚兴趣,也显示出诗人朴素的辩证思想,写得天真活泼,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