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令恐怖分子闻风丧胆,关键时刻,他们沉着冷静地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他们有着一个神秘的名字——狙击手。在和平年代,狙击手主要担负着处突和反恐的特殊任务。因此,狙击手们是没有第二枪的,必须做到一枪夺命。
英勇狙击手一枪毙“敌”
2012年6月12日下午5时许,63岁的王华带着一岁多大的小孙子出门散步,小孙子坐在手推车里。他们住在北京市朝阳区的王四营桥,快走到观音堂桥下时,一名男子突然走了过来,一把抱住了她的小孙子。王华也赶紧死死地抱住孙子,不让男子夺去。男子顺势用左手卡住小孙子的脖子,右手持刀抵住孩子的腹部,王华只能用双手托住孙子。
孩子的父亲孙立(化名)和哥哥两人闻讯后,很快赶到现场,当时桥下已有百余名路人围观。
这时,已经有不少民警抵达现场,开始控制周边环境。为了维护人质和孙立本人的安全,几名特警队员过来,将孙立带离了现场。
民警与持刀男子交涉了一个多小时,但持刀男子情绪仍然不稳定,不时欲挥刀伤害人质。现场参与行动的民警接获命令:“随时果断处置,保护人质安全。”特警狙击手开始在附近寻找有利位置。
时间在一分一分地流逝,歹徒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几次用刀在孩子的身上比画着。此时,已经有多位特警狙击手埋伏在附近。机敏的狙击手在男子再次挥舞起刀具时,果断扣动了扳机。“啪”的一声枪响后,男子应声倒地,孩子和老人安全了。歹徒被当场击毙,人质安全获救。
警方成功解救人质后,现场围观群众自发地响起了掌声,向处置民警表示发自内心的敬意,“歹徒太嚣张,竟在北京闹事。”“特警真牛,到了就给办了。”
“如果民警没有及时赶到,没果断开枪,我儿子肯定就没了。”孙立心疼地看着儿子,不住地感谢民警。“多谢警察,一下救了两条命啊。”63岁的老人王华眼中泛出了泪花,“要不是有他们,今天我家孙子肯定没了。”
回忆起事发的经过,老人仍心有余悸。她一直反复说着“感谢警察”这四个字。老人说自己身体一直不好,今年才做过外科手术。事发时自己几乎都要绝望了,但是看到大批民警的出现,老人又看到了希望。“有警察在,我心里也有底儿了。我知道他们肯定会把我孙子救出来的。”老人颤抖着嘴唇说,“当时太险了,幸亏警察及时开枪……”
案发前下午5点左右,持刀男子曾经在附近一家饭馆买了两瓶二锅头白酒,当时手里就拿着那把水果刀。
此次解救人质行动中,果断开枪击毙歹徒的狙击手小高来自“蓝剑突击队”。“蓝剑突击队”原为北京市公安局特警总队一支队,2008年6月21日被命名为“蓝剑突击队”并授旗。这次行动之后,小高荣立了二等功。
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歹徒
在狙击手的狙击步枪里,子弹通常只有一到两颗,最多不会超过三颗。因为他们承担强攻任务,必须接受强烈的心理暗示——只有一次机会,不能失败,只许成功。除非上级给他们下达的是多个任务,他们才会多添子弹,但永远也是一人一弹。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歹徒,永远是狙击手追求的境界。
狙击手,天生就不属于公众人物,而属于千百次枯燥的练习,属于艰苦的隐蔽守候,属于孤独中难耐的寂寞。寒冬,狙击手们穿着厚厚的作训服趴在冰凉、潮湿的地上练瞄准,寒气渐渐透入身体,作训服感觉薄得像一张纸,冻得他们直哆嗦,但他们必须纹丝不动地保持卧姿。最难受的还是夏季。酷暑,地表温度高达50摄氏度,他们一趴就是一两个小时。火炉般的太阳炙烤在身上,汗水大量挥发,人很快便口干舌燥,但还不敢多喝水,因为不能小便只能忍着。教官说:执行任务的时候,目标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出现,而你正好去小便了,任务只能以失败告终,严重的甚至会让你的战友付出生命的代价!一次小便竟然有这么严重的利害关系,狙击手们都尽量少喝水,把小便“省略”了。每次当他们从地上站起来时,被汗水浸湿的地面上便会留下一个清晰的人形。在这样艰苦的磨炼下,狙击手们练就了静若处子的本领——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他们都能趴在地上纹丝不动几小时。
狙击手必须具备超强的忍耐力和意志力,他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实际上是处于等待状态,在漫长的等待中要不断进行近乎残酷的训练。狙击手最苦的是射击训练。比如一个托枪训练,4.4公斤重的狙击步枪,一托就是三个小时不能间断,有时枪管上还要挂上两块砖头。每天还有一名队员要被关进一间只有床板的空房子里,不能跟外界联系、不能说话、不能做任何事情,因为要成为一名出色的狙击手,就必须耐得住寂寞。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狙击手,得打坏一支枪,每支狙击步枪的寿命是6000多发子弹。狙击手每年进行实弹射击耗费的子弹就将近5000发,但子弹也不是随便打,每一发子弹都有严格的要求。而练习射击扣动扳机的次数每年则有数十万次甚至更多。训练期间,狙击手一个星期只配发10发子弹,有时一整天击发空枪都得不到一发子弹。这都是让狙击手从不安、急躁中渐渐学会如何处变不惊,磨炼意志。当狙击手有机会得到一颗子弹时,那子弹就会贯注了他的全部精神,达到“枪人合一”的境界。
狙击手讲究的是首发命中,百分之百精确,没人给你第二次机会的。其中,“练眼”一项更让狙击手们记忆深刻:狙击手要求在目标出现后不能眨眼睛,训练中,他们往往要强迫自己几十分钟之内不眨眼,为此经常练得眼泪流干。在一次训练中,一只蚊子飞进一名战士的眼睛,因教官没喊停,这名战士丝毫不敢动,蚊子就在他眼里挣扎,一阵阵钻心的疼痛。后来,蚊子被泪水淹死在眼中,半小时后被眼泪冲出来。为此,战士的眼睛肿了好几天。
一个心理素质过硬的狙击手应当具备非常人所能承受的心理压力,他是冷静、沉着和内敛的。所以,他们接受的心理训练也是“残忍”的:百米冲刺后要马上静下心来瞄准,打模拟“血袋”,就是为了磨炼队员的心理承受能力;还会在夜间被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只告诉要寻找一件东西,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哪怕是突然出现的死猫,也会对狙击手的心理造成考验。此外,狙击手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一般情况下,狙击手还将蹲在靶位下,头上就是子弹在飞,这就是为了锻炼狙击手的心理素质。更让人意想不到的训练方法就是在狙击手旁放置钢板,制造出噪音,让狙击手去适应。这样做就是为了让狙击手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是锻炼狙击手的注意力。 希望子弹永远不要出膛
“我们国家的狙击手都是经过严格的层层选拔选出来的,通常是百里挑一。”武警特种警察学院的蔡昌军教授接受采访时说。狙击手最初挑选的条件就比较苛刻,双眼视力必须达到2.0以上,10发子弹必须命中95环以上。此外,还要求心理素质好、政治可靠、性格内向、体重偏胖等。一名优秀狙击手的成长公式就是:一名优秀的狙击手=20%天赋 30%兴趣 50%努力。
我国的狙击手有士兵狙击手和警官狙击手两种。士兵狙击手要经过入伍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狙击手特殊专业训练,还要通过快速反应测试、心理素质测试、视力测试等考核,各方面达到考核指标了,才能成为狙击手。
蔡昌军教授说,狙击手在作战行动中,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目标一般是对方的重要人物。此外,狙击手一般出现在各种规模的反劫持行动中。在一些刑事案件中,也可能用到狙击手。比如罪犯劫持了人质,正常的谈判不起作用,又不能进攻,此时就要发挥狙击手点击的作用。在某个地方能够看到罪犯,对单个恐怖分子或罪犯能确保一枪命中。
“我国的狙击手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可以算是一流,处于数一数二的水平。他们的基本功非常扎实,枪支方面也是一流。优秀的狙击手,甚至可以在十米之内用狙击枪打中刀刃,精确度相当高。还可以连续击中多个目标。”蔡昌军教授说,在军事竞赛中,我国狙击手的成绩都非常不错,“每回都能拿奖回来。”
蔡昌军教授认为,我国的狙击手自身的技能,包括射击准确度等,和其他国家的优秀狙击手不相上下。基于身体等基本条件,我国现在的狙击手在反应上比较灵活,在应急情况下的处理能力,往往比其他国家的狙击手更具优势。
“你不要以为狙击手只要射击得准就行,在现代处突反恐中,狙击手要扮演好指挥员、战斗员的角色。在执行任务中,通常是以狙击手枪响为突击的命令,对目标进行突击,所以狙击手的枪响是行动的开始,也是任务的结束。因此,狙击手注定要在现代反恐和处突中发挥重要作用。”谈起未来军事和反恐,吴献帅讲得头头是道。
犯罪心理学是吴献帅最喜欢的科目之一。吴献帅说:“透过狙击镜,你能看清楚犯罪分子的表情,通过他的表情,你可以判断他的心理状态,他到底是穷凶极恶,还是在考虑回头是岸,这对处置人质劫持事件非常关键。”他说,狙击是一门学问,高素质的狙击手今后是发展方向,地形、风向都会对射击的精准度产生影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用在狙击上再恰当不过了,气象学、环境学、武器的构造和原理,狙击手都应该通晓。在生死对峙的关头,狙击手和犯罪分子较量的不仅仅是枪法,还有心理素质和战略战术。”吴献帅严肃而认真地说,“现代军事要求,一名出色的狙击手,必须是一名善于学习的‘智慧型’军人,要掌握各类知识。”
编辑:程新友 [email protected]
英勇狙击手一枪毙“敌”
2012年6月12日下午5时许,63岁的王华带着一岁多大的小孙子出门散步,小孙子坐在手推车里。他们住在北京市朝阳区的王四营桥,快走到观音堂桥下时,一名男子突然走了过来,一把抱住了她的小孙子。王华也赶紧死死地抱住孙子,不让男子夺去。男子顺势用左手卡住小孙子的脖子,右手持刀抵住孩子的腹部,王华只能用双手托住孙子。
孩子的父亲孙立(化名)和哥哥两人闻讯后,很快赶到现场,当时桥下已有百余名路人围观。
这时,已经有不少民警抵达现场,开始控制周边环境。为了维护人质和孙立本人的安全,几名特警队员过来,将孙立带离了现场。
民警与持刀男子交涉了一个多小时,但持刀男子情绪仍然不稳定,不时欲挥刀伤害人质。现场参与行动的民警接获命令:“随时果断处置,保护人质安全。”特警狙击手开始在附近寻找有利位置。
时间在一分一分地流逝,歹徒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几次用刀在孩子的身上比画着。此时,已经有多位特警狙击手埋伏在附近。机敏的狙击手在男子再次挥舞起刀具时,果断扣动了扳机。“啪”的一声枪响后,男子应声倒地,孩子和老人安全了。歹徒被当场击毙,人质安全获救。
警方成功解救人质后,现场围观群众自发地响起了掌声,向处置民警表示发自内心的敬意,“歹徒太嚣张,竟在北京闹事。”“特警真牛,到了就给办了。”
“如果民警没有及时赶到,没果断开枪,我儿子肯定就没了。”孙立心疼地看着儿子,不住地感谢民警。“多谢警察,一下救了两条命啊。”63岁的老人王华眼中泛出了泪花,“要不是有他们,今天我家孙子肯定没了。”
回忆起事发的经过,老人仍心有余悸。她一直反复说着“感谢警察”这四个字。老人说自己身体一直不好,今年才做过外科手术。事发时自己几乎都要绝望了,但是看到大批民警的出现,老人又看到了希望。“有警察在,我心里也有底儿了。我知道他们肯定会把我孙子救出来的。”老人颤抖着嘴唇说,“当时太险了,幸亏警察及时开枪……”
案发前下午5点左右,持刀男子曾经在附近一家饭馆买了两瓶二锅头白酒,当时手里就拿着那把水果刀。
此次解救人质行动中,果断开枪击毙歹徒的狙击手小高来自“蓝剑突击队”。“蓝剑突击队”原为北京市公安局特警总队一支队,2008年6月21日被命名为“蓝剑突击队”并授旗。这次行动之后,小高荣立了二等功。
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歹徒
在狙击手的狙击步枪里,子弹通常只有一到两颗,最多不会超过三颗。因为他们承担强攻任务,必须接受强烈的心理暗示——只有一次机会,不能失败,只许成功。除非上级给他们下达的是多个任务,他们才会多添子弹,但永远也是一人一弹。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歹徒,永远是狙击手追求的境界。
狙击手,天生就不属于公众人物,而属于千百次枯燥的练习,属于艰苦的隐蔽守候,属于孤独中难耐的寂寞。寒冬,狙击手们穿着厚厚的作训服趴在冰凉、潮湿的地上练瞄准,寒气渐渐透入身体,作训服感觉薄得像一张纸,冻得他们直哆嗦,但他们必须纹丝不动地保持卧姿。最难受的还是夏季。酷暑,地表温度高达50摄氏度,他们一趴就是一两个小时。火炉般的太阳炙烤在身上,汗水大量挥发,人很快便口干舌燥,但还不敢多喝水,因为不能小便只能忍着。教官说:执行任务的时候,目标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出现,而你正好去小便了,任务只能以失败告终,严重的甚至会让你的战友付出生命的代价!一次小便竟然有这么严重的利害关系,狙击手们都尽量少喝水,把小便“省略”了。每次当他们从地上站起来时,被汗水浸湿的地面上便会留下一个清晰的人形。在这样艰苦的磨炼下,狙击手们练就了静若处子的本领——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他们都能趴在地上纹丝不动几小时。
狙击手必须具备超强的忍耐力和意志力,他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实际上是处于等待状态,在漫长的等待中要不断进行近乎残酷的训练。狙击手最苦的是射击训练。比如一个托枪训练,4.4公斤重的狙击步枪,一托就是三个小时不能间断,有时枪管上还要挂上两块砖头。每天还有一名队员要被关进一间只有床板的空房子里,不能跟外界联系、不能说话、不能做任何事情,因为要成为一名出色的狙击手,就必须耐得住寂寞。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狙击手,得打坏一支枪,每支狙击步枪的寿命是6000多发子弹。狙击手每年进行实弹射击耗费的子弹就将近5000发,但子弹也不是随便打,每一发子弹都有严格的要求。而练习射击扣动扳机的次数每年则有数十万次甚至更多。训练期间,狙击手一个星期只配发10发子弹,有时一整天击发空枪都得不到一发子弹。这都是让狙击手从不安、急躁中渐渐学会如何处变不惊,磨炼意志。当狙击手有机会得到一颗子弹时,那子弹就会贯注了他的全部精神,达到“枪人合一”的境界。
狙击手讲究的是首发命中,百分之百精确,没人给你第二次机会的。其中,“练眼”一项更让狙击手们记忆深刻:狙击手要求在目标出现后不能眨眼睛,训练中,他们往往要强迫自己几十分钟之内不眨眼,为此经常练得眼泪流干。在一次训练中,一只蚊子飞进一名战士的眼睛,因教官没喊停,这名战士丝毫不敢动,蚊子就在他眼里挣扎,一阵阵钻心的疼痛。后来,蚊子被泪水淹死在眼中,半小时后被眼泪冲出来。为此,战士的眼睛肿了好几天。
一个心理素质过硬的狙击手应当具备非常人所能承受的心理压力,他是冷静、沉着和内敛的。所以,他们接受的心理训练也是“残忍”的:百米冲刺后要马上静下心来瞄准,打模拟“血袋”,就是为了磨炼队员的心理承受能力;还会在夜间被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只告诉要寻找一件东西,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哪怕是突然出现的死猫,也会对狙击手的心理造成考验。此外,狙击手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一般情况下,狙击手还将蹲在靶位下,头上就是子弹在飞,这就是为了锻炼狙击手的心理素质。更让人意想不到的训练方法就是在狙击手旁放置钢板,制造出噪音,让狙击手去适应。这样做就是为了让狙击手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是锻炼狙击手的注意力。 希望子弹永远不要出膛
“我们国家的狙击手都是经过严格的层层选拔选出来的,通常是百里挑一。”武警特种警察学院的蔡昌军教授接受采访时说。狙击手最初挑选的条件就比较苛刻,双眼视力必须达到2.0以上,10发子弹必须命中95环以上。此外,还要求心理素质好、政治可靠、性格内向、体重偏胖等。一名优秀狙击手的成长公式就是:一名优秀的狙击手=20%天赋 30%兴趣 50%努力。
我国的狙击手有士兵狙击手和警官狙击手两种。士兵狙击手要经过入伍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狙击手特殊专业训练,还要通过快速反应测试、心理素质测试、视力测试等考核,各方面达到考核指标了,才能成为狙击手。
蔡昌军教授说,狙击手在作战行动中,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目标一般是对方的重要人物。此外,狙击手一般出现在各种规模的反劫持行动中。在一些刑事案件中,也可能用到狙击手。比如罪犯劫持了人质,正常的谈判不起作用,又不能进攻,此时就要发挥狙击手点击的作用。在某个地方能够看到罪犯,对单个恐怖分子或罪犯能确保一枪命中。
“我国的狙击手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可以算是一流,处于数一数二的水平。他们的基本功非常扎实,枪支方面也是一流。优秀的狙击手,甚至可以在十米之内用狙击枪打中刀刃,精确度相当高。还可以连续击中多个目标。”蔡昌军教授说,在军事竞赛中,我国狙击手的成绩都非常不错,“每回都能拿奖回来。”
蔡昌军教授认为,我国的狙击手自身的技能,包括射击准确度等,和其他国家的优秀狙击手不相上下。基于身体等基本条件,我国现在的狙击手在反应上比较灵活,在应急情况下的处理能力,往往比其他国家的狙击手更具优势。
“你不要以为狙击手只要射击得准就行,在现代处突反恐中,狙击手要扮演好指挥员、战斗员的角色。在执行任务中,通常是以狙击手枪响为突击的命令,对目标进行突击,所以狙击手的枪响是行动的开始,也是任务的结束。因此,狙击手注定要在现代反恐和处突中发挥重要作用。”谈起未来军事和反恐,吴献帅讲得头头是道。
犯罪心理学是吴献帅最喜欢的科目之一。吴献帅说:“透过狙击镜,你能看清楚犯罪分子的表情,通过他的表情,你可以判断他的心理状态,他到底是穷凶极恶,还是在考虑回头是岸,这对处置人质劫持事件非常关键。”他说,狙击是一门学问,高素质的狙击手今后是发展方向,地形、风向都会对射击的精准度产生影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用在狙击上再恰当不过了,气象学、环境学、武器的构造和原理,狙击手都应该通晓。在生死对峙的关头,狙击手和犯罪分子较量的不仅仅是枪法,还有心理素质和战略战术。”吴献帅严肃而认真地说,“现代军事要求,一名出色的狙击手,必须是一名善于学习的‘智慧型’军人,要掌握各类知识。”
编辑:程新友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