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丰富多样的数字化资源为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素质教育背景下以人为本的分层教育模式也愈发普及。而显性分层教育与隐性分层教育都有其弊端,若能利用数字化资源将二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便可事半功倍。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显性分层、隐性分层
数字化资源的出现,给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场变革。越来越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可以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为多元化,更具趣味性。同时也给学生進行英语自主学习,在学习上掌握主动权提供了机会。与此同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也提到“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要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加快数字校园建设,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这些无不体现了数字化资源在当今教学中的重要性甚至是必要性。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我国教学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更能体现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的”分层教学“已经普及开。如此说来,“数字化资源”与“分层教学”可谓是顺应时代而生的教育界两大“红角儿“,若能将二者结合,“强强联手”必能让学生受益,提高教学效率。
现今在小学教育中广泛运用的分层教学模式一般为“同堂异步教学”即“分层不分班”式。这种分层模式不需要变动原本的行政班,通过了解和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进行分层教学,本文所探讨的小学英语分层教学也是基于这一种模式。而分层也分为显性分层和隐性分层。显性分层是按成绩分层,学生也明确自己分在哪一层。隐性分层则是以学生能回答的问题层次为准,学生不知道自己分在哪一层。很明显,显性分层带来的“标签效应”一不小心便会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隐性分层需要教师点对点,一对一地与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交流才能得到精准有效的信息,效率低,难以在一线教学中广泛运用。最理想的模式自然是将二者有机结合,而数字化资源便可以成为连接二者的纽带。接下来,笔者便浅谈一点将数字化资源与分层教学在小学英语高年级教学中结合使用的尝试与体会。
一、预习阶段
数字化资源丰富多样,是学生预习新课文的好工具,而教师对于这些数字化资源的使用模式普遍为简单两步走:一挑选;二推送。往往是选取同一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其实,分层教学从这一步即可开始。在挑选资源前,教师先将学生按照英语学习成绩进行显性分层,进而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挑选不同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推送。以小学牛津译林版五年级下册Unit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为例。对于英语学习情况比较不理想的学生,推送单词和词组的跟读,帮助他们跟上课堂节奏。对于大部分中间层次的学生,本单元的新授单词如:bike,bus都已经十分熟悉,剩余的单词发音也十分简单,课堂上即可轻松掌握,通篇课文也几乎没有生词,为他们推送课文跟读资源,熟读课文,练习语音语调,增加语感。而对于一些英语基础好,学习顶尖的学生,对他们而言读不成问题,而且得益于他们优异的学习习惯,读背工作也不需要老师利用数字资源引导调动他们便会自觉完成。这部分学生推送音频跟读资料就“喂不饱”他们了,可以在文中挑选一些细小的语言点并寻找相关微课资料推送。比如本单元的课文涉及许多介词如:on, near, in等,接在live后面并根据不同地点灵活选用正确的介词便成了难点,可以针对性挑选介词相关微课,帮助这部分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课文。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唤起人类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在预习阶段,这些数字化资源便是帮助学生开启自我教育的钥匙,而不同学生便像是不同的锁眼,寻找能与之匹配的钥匙才能开启大门。
二、课堂实施阶段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英语课很重要的一环便是给予学生开口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兴趣。一问一答间,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英语表达能力也便有了判断。这个时候,运用数字化资源引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还以课文《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为例,本单元课文的主体内容为探讨地点及交通方式,第一课时新授内容结束后可以就日常出行的交通方式选择进行一些情感意识的培养。可以挑选一个交通工具与环境保护相关小视频,学生观看完毕后,呈现基于视频提出的问题,由浅层次的封闭性问题到深层次的开放性问题进行难度分层。如:1. What transpor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2. Which transport do you like? 3. Which transport do you like? Why? 第一个问题是回忆视频中所见交通工具并用英语表达。第二个问题是需要加入个人主观喜好。第三个问题是对第二个问题的延伸,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表达个人喜好并阐述原因,最具开放性,难度也更高。教师呈现三个问题,请学生作答,从第一个问题开始不断往后续问题追问而不是让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就结束。强化追问意识,聚焦学生语言输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展示所学知识的欲望,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能回答的问题层次进行隐性分层。
三、课后作业阶段
数字化资源在课后的教学反馈活动中也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在这一阶段教师将作业难度分层,但教师不参与对学生的分层,简而言之,将对作业的选择权交到学生手中。教师可以在线上平台设计作业,将作业难度用星号标明,平台可以将学生的口头表达记录下来以供教师反复研听,从而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有更精准的判断。还以上文中提到的课文为例,课文配音作业难度为一颗星。根据图片提示复述课文难度为两颗星。以第三人介绍Yang Ling, Su Hai, Mike, Liu Tao的居住地以及出行方式为三颗星。这样可以使作业的难度清晰明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同时,学生在课后作业中也掌握主动权,选择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字化资源以及分层教学都是当今教育的趋势,作为教师要用好数字化资源带来的便捷,也要正确驾驭分层教学。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将二者有效结合,需要教师本身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掌握使用各类数字化资源的能力,同时要求教师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正确分层从而因材施教。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显性分层、隐性分层
数字化资源的出现,给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场变革。越来越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可以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为多元化,更具趣味性。同时也给学生進行英语自主学习,在学习上掌握主动权提供了机会。与此同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也提到“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要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加快数字校园建设,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这些无不体现了数字化资源在当今教学中的重要性甚至是必要性。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我国教学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更能体现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的”分层教学“已经普及开。如此说来,“数字化资源”与“分层教学”可谓是顺应时代而生的教育界两大“红角儿“,若能将二者结合,“强强联手”必能让学生受益,提高教学效率。
现今在小学教育中广泛运用的分层教学模式一般为“同堂异步教学”即“分层不分班”式。这种分层模式不需要变动原本的行政班,通过了解和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进行分层教学,本文所探讨的小学英语分层教学也是基于这一种模式。而分层也分为显性分层和隐性分层。显性分层是按成绩分层,学生也明确自己分在哪一层。隐性分层则是以学生能回答的问题层次为准,学生不知道自己分在哪一层。很明显,显性分层带来的“标签效应”一不小心便会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隐性分层需要教师点对点,一对一地与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交流才能得到精准有效的信息,效率低,难以在一线教学中广泛运用。最理想的模式自然是将二者有机结合,而数字化资源便可以成为连接二者的纽带。接下来,笔者便浅谈一点将数字化资源与分层教学在小学英语高年级教学中结合使用的尝试与体会。
一、预习阶段
数字化资源丰富多样,是学生预习新课文的好工具,而教师对于这些数字化资源的使用模式普遍为简单两步走:一挑选;二推送。往往是选取同一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其实,分层教学从这一步即可开始。在挑选资源前,教师先将学生按照英语学习成绩进行显性分层,进而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挑选不同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推送。以小学牛津译林版五年级下册Unit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为例。对于英语学习情况比较不理想的学生,推送单词和词组的跟读,帮助他们跟上课堂节奏。对于大部分中间层次的学生,本单元的新授单词如:bike,bus都已经十分熟悉,剩余的单词发音也十分简单,课堂上即可轻松掌握,通篇课文也几乎没有生词,为他们推送课文跟读资源,熟读课文,练习语音语调,增加语感。而对于一些英语基础好,学习顶尖的学生,对他们而言读不成问题,而且得益于他们优异的学习习惯,读背工作也不需要老师利用数字资源引导调动他们便会自觉完成。这部分学生推送音频跟读资料就“喂不饱”他们了,可以在文中挑选一些细小的语言点并寻找相关微课资料推送。比如本单元的课文涉及许多介词如:on, near, in等,接在live后面并根据不同地点灵活选用正确的介词便成了难点,可以针对性挑选介词相关微课,帮助这部分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课文。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唤起人类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在预习阶段,这些数字化资源便是帮助学生开启自我教育的钥匙,而不同学生便像是不同的锁眼,寻找能与之匹配的钥匙才能开启大门。
二、课堂实施阶段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英语课很重要的一环便是给予学生开口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兴趣。一问一答间,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英语表达能力也便有了判断。这个时候,运用数字化资源引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还以课文《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为例,本单元课文的主体内容为探讨地点及交通方式,第一课时新授内容结束后可以就日常出行的交通方式选择进行一些情感意识的培养。可以挑选一个交通工具与环境保护相关小视频,学生观看完毕后,呈现基于视频提出的问题,由浅层次的封闭性问题到深层次的开放性问题进行难度分层。如:1. What transpor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2. Which transport do you like? 3. Which transport do you like? Why? 第一个问题是回忆视频中所见交通工具并用英语表达。第二个问题是需要加入个人主观喜好。第三个问题是对第二个问题的延伸,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表达个人喜好并阐述原因,最具开放性,难度也更高。教师呈现三个问题,请学生作答,从第一个问题开始不断往后续问题追问而不是让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就结束。强化追问意识,聚焦学生语言输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展示所学知识的欲望,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能回答的问题层次进行隐性分层。
三、课后作业阶段
数字化资源在课后的教学反馈活动中也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在这一阶段教师将作业难度分层,但教师不参与对学生的分层,简而言之,将对作业的选择权交到学生手中。教师可以在线上平台设计作业,将作业难度用星号标明,平台可以将学生的口头表达记录下来以供教师反复研听,从而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有更精准的判断。还以上文中提到的课文为例,课文配音作业难度为一颗星。根据图片提示复述课文难度为两颗星。以第三人介绍Yang Ling, Su Hai, Mike, Liu Tao的居住地以及出行方式为三颗星。这样可以使作业的难度清晰明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同时,学生在课后作业中也掌握主动权,选择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字化资源以及分层教学都是当今教育的趋势,作为教师要用好数字化资源带来的便捷,也要正确驾驭分层教学。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将二者有效结合,需要教师本身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掌握使用各类数字化资源的能力,同时要求教师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正确分层从而因材施教。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