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应用,正在人们网络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观察国内的微博客,基本上有两大功能,一是类SNS的社交功能,帮助人们构建网上的人际关系;二是作为获取和发布信息的阵地,即媒体化的应用。本文旨在讨论的正是微博的后一功能。
【关键词】微博客;媒体化;微媒体;微信息
一、前言
虽然微博客也能帮助人们建立网上的社交关系,但和SNS相比微博上相互关注的人却并不以熟人为主,它并没有将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社交圈搬到网上。在真实网络社交红火的今天,微博在构建社交关系、了解好友动态的功能上并没有明显优势。观察国内的微博客,虽然搜狐、网易、腾讯等门户网站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微博客产品,但发展得最好、最热闹的无疑还是新浪微博。究其原因,一是新浪较早涉及微博领域;二是新浪利用其庞大的名人网,邀请了大量各行业的社会名人和组织开通微博。这些名人和组织利用其影响力带来的大批粉丝正是新浪微博庞大的用户来源。本文的研究对象以新浪微博为主。
对普通用户来讲,微博的最大作用是“围观”自己喜欢的名人和组织,通过关注他们获取信息。在这种模式下,微博实际上是作为个人获取相关资讯的媒体。“微博满足了媒体消费习惯的演进,提供一个新的及时、互动交流平台。”[1]我们可以把微博看成个人个性定制的一个“微媒体源”,在这个平台下用户通过“关注”获取信息,通过“发博”创造信息,通过“转发”分享信息,通过“评论”讨论信息。
二、微媒体解析
(一)个性定制的“媒体包”
通过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人或组织,将这些“信息源”全部聚合在自己的微博客上,以打包的形式存在。每次打开个人首页就会看到每一个媒体源的的信息,就好像我们日常生活中订阅各种报纸、期刊一样。这种对媒体源的订阅是个性化的,类似于电子邮件的订阅,依照个人兴趣,方便“退订”和“增订”。然而微博的“媒体包”则要优于电子邮件的“邮件包”。因为后者仅能在邮件列表中看到每封邮件的标题,如要获取具体信息则只能一封封点击后阅读。而微博的媒体包则使信息以单级的版面直接显示在阅读者的个人首页上,受众以更加简便、整体的视觉进行阅读。
(二)三大微媒体源
1、名人微博
名人虽然不是具体的媒介组织,但其在现实社会积累的权威依然在网络中延伸、扩散。由于极高的知名度,个人便具有了公共性,发表的言论必然也会以公共信息的姿态被受众接受,即使这些信息或许只是关于其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这种影响力使得名人微博具有媒体的功能,即向关注他的公众传递信息。这一点和名人博客一样,公众借此了解博主动态并根据博主言论了解社会事件、相关产业等。比如任志强、潘石屹的微博可以作为公众了解中国房地产的窗口,郑渊洁则经常就社会中有关少年儿童的各种问题在微博中发表言论。在新浪微博中这些名人通常带“V”字头,经过实名认证。这也保证了名人作为一个更加真实可信的媒体存在,防止冒名情况的出现。和名人博客相比,微博的最大吸引点在于用户可以同时关注多个名人,而且这些名人的信息会更新得更加迅速。
2、组织微博
企业、政府机构、公益组织都是微博里的媒体源,公众可以通过关注这些组织的官方微博获取相关信息。然而这却并不是作为组织形态的微媒体最重要的来源,因为这些组织的公众带有明显的“小众”性,比如“LG”微博,以传递品牌和产品信息为主,带有明显的宣传性质,其关注者主要是对LG有偏好、想了解这一品牌的消费者。再比如“桃园县政府”微博,其关注者必然也以本地区人民为主。
微博中最重要的组织媒体源是各大众媒体的微博客。包括报纸、杂志、电视、电台、网站及它们的子频道或栏目。一种新的传播工具出现必然会带来新的传播趋势,微博给大众媒体们带来的挑战是十分明显的——超过以往任何传播工具的传播速度。极简的文字,方便的图片和音视频发布方式,IM、手机等多种第三方接入,特别是与手机平台的对接,使得在线发布信息几乎是实时的。这对讲究实效的新闻媒体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对消息类新闻的报道。然而微博作为一个平台和传播工具其本身并不生产信息,真正产出信息的是背后的“博主”。因此这种挑战并不在于多了一个具体的媒介竞争者,而是传统媒体如何能将自身和微博最好的结合,发挥微博快速、简洁、易读的特点,同时又不损害到传统的媒体销售市场。微博将使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的采编模式产生重要影响,重大的消息将会第一时间在媒介组织的微博上发布,而传统媒介则会更多地转向全面性的解读和深度报道。另外,媒介组织的微博并一定是对其线下产品中信息的简单复制,也可以“独立运营”,所发内容可以是线下产品没有的。由于现实中积累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再加上网络信息的免费性,媒介组织可以在微博中拥有大量的粉丝,这些粉丝无疑也是巨大的资源。微博是打造媒介影响力的有力平台。
3、草根微博
互联网为普通网民提供了发表言论的渠道,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这种“传播权”却并不是平等的。因为“可传播”并不代表传播效果的对等。显然精英信息的影响力整体上要远高于草根信息。但这并不表示草根就没有市场,特别对于微博,作为一个社交媒体为公民记者们提供了扩大其现实影响力的有效渠道。微博中简单的一键转发功能使得信息的病毒传播更广更快。如果草根提供的信息能够引起关注者的转发,继而引起关注者的关注者转发,这种滚动形成多中心的网状扩散态,其病毒效果是巨大的。微博中提供的“@ID”功能可以直接对指定的人提示信息,这就提供了和名人直接交流的可能,如果信息能够得到名人的转发,则其扩散速度和范围将得到大幅提升。这使草根微博在传播权的“影响力”层面有所提高。
草根微博主要指那些不带“V”字头的微博客。其存在形式是多样的,既有很随意发布信息的微博,也有以某一主题为中心发布信息的微博。比如名为“魔杰座”、“冷笑话集锦”、“经典语录”等。这些细分的微媒体源满足了受众对某类小众信息的个性需求,而微博作为一个平台将这些个性的信息市场聚合起来,这也正是对信息消费市场中长尾效应的利用。
(三)集合多种网络工具特征
我们将微博作为获取信息的媒体化功能与各种网络信息渠道比较可以发现在“媒体化”这一功能上微博集合了多种网络工具的特征,我们用集合交叉的形式来表示这些共性(如图1)。
1、名人。博客时代,名人博客是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媒体化微博继承了“名人媒体”,并且这些微媒体相比博客更加集合化,用户也可同时订阅多个“名人媒体”。
2、新闻。传统门户网站以新闻资讯为重要产品,微博则是一种更加方便、迅捷的新闻获取和发布工具。“中国社科院在2009年12月出版的《社会蓝皮书》中,将微博定义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蓝皮书”认为,中国微博的一大特点是“强烈关注时事”。从上海地铁事故、大雪封航、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胡舒立出走《财经》到《新世纪周刊》解约门,人人都是记者,能抢在传统媒体和政府前面,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对突发事件进行“现场直播”,发布一手消息。”[2]
3、话题。论坛的最大特色是提供了众多可供讨论的话题(帖子),而微博中通过“#话题名#”的形式可以对公共话题进行讨论。微博的微小性使得更多的留言更频繁地涌现出来。它的速度更快,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回复。与博客和论坛中的留言相比,微博中的交流运转更快,往往也更加深入。[3]
4、社交。虽然本文讨论的是微博的媒体功能而不是它的另一大功能——社交,但这两种功能却不能截然分开。因为微博的媒体化是建立在社交功能上的。假如没了“关注”、“转发”、“评论”这些社交手段,没有人与人之间建立的关系网络,就没有迅速而广泛的信息流动,微博也就失去了它作为信息媒体的魅力。但是SNS的社交是一种封闭社交,即朋友圈内的社交,对好友的关注需要经过确认。而微博中的社交则是一种开放社交,关注某人无需对方确认,因此微博中产生的信息更多的是公共信息,这也决定了微博的媒体化。
三、微信息解析
(一)微信息特征
1、简短化、碎片化
从新浪微博到搜狐、网易、腾讯等微博,虽然各自对发布字数的限制不一样,但无疑都有一个最中心的特点——简短。这是微博的生命力。简短带来传播速度,同时也是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的。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消费的快餐时代,长篇大论往往不如短小精炼有吸引力。一段文字、一张图片、一段视频,这样直接而无需过多思考的信息形式被更多人接受。另外,这些微信息又处于碎片化、无中心的状态。可能你的个人首页中上一条微博在谈论最近发生的社会大事,下一条则在传授自己的美容秘笈。或者你关注的同一个微博此时正在唠叨个人生活,下一刻立马变成公民记者去揭露社会鄙陋。简短化使单条信息的内容减少,碎片化则使信息的样数增多。微博可能是你的时事媒体、财经媒体、娱乐媒体、美容媒体……
2、动态性、流动性
简短带来速度,速度带来信息动态化。当然这里并不指其它传播工具中的信息就是静止的了,只不过从时间范围来讲,微博中信息的更新最快,动态性更为明显。同一个微博可能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会更新一次。如果你关注了不少博主,在你的个人首页上可能每时每刻都会收到新的信息。动态性指的是纵向时间里信息的更新,而微博带给信息传播的另一大特点是横向空间上的流动性。这得益于微博中极其简便的一键转发功能。流动性使得信息传播范围更广,也是微博能成为强大的舆论载体的原因。一条信息一旦发出则可能以“不受控制”的姿态在微博构建的社会中迅速蔓延开来。
(二)微信息下的新闻报道
微信息作为一种信息的存在形式对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将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报纸,因为这是个讲究实效又仅仅依靠文字和图片来承载信息的媒体,而微博的的优势就是简短的文字和图片。这些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合消息类报道
简短的文字和图片适合陈述事实,它着重告知公众“有什么”而不是“为什么”。对传统媒介来说,开辟自己的“微薄版面或频道”,以微博作为第一时间发布重大消息的平台,而其本身则转向深度报道和全面解析,将是未来信息战中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2、适合跟踪报道
微信息的更新速度极快,往往能通过不间断的描述跟踪新闻事件的发展,而且这种连续报道的脉络是十分清晰的。传统媒体往往不如微博反应迅速,并且对事件的跟踪报道受到不同版面或时段的噪声干扰往往让受众阅读时觉得脉络不清。微博的版面显得极其简单、纯粹,它以让信息直线型上下排列的物理版式理清了事情的时间发展。山西疫苗事件、青海玉树地震都显示了微博的在跟踪报道上的强大优势。而今后传统媒体的优势则在于对重大的新闻事件做总结性报道。
3、适合挖掘性报道
微博相比其它媒体是一个言论较开放的地方,诸多名人和草根纷纷在其上进行监督、揭露、批判,往往有许多社会的敏感问题被挖掘出来。这对追求公开、透明、真实的新闻报道来说无疑是好事。虽然微博作为传播工具的特性使得被挖掘的社会“潜问题”得以曝光和迅速传播,但在中国大的政策环境下,任何传播工具的使用都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政治、社会因素。因此这里的言论开放只是相对的“开放”,适合挖掘性的报道也只是相对的“适合”,关键是尺度问题。新浪微博运营负责人曹增辉曾表示:“对微博这个产品,我们不可能稍微有一点敏感的内容就处理掉。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尺度,这个尺度就是既给了用户自由,同时他发的这个内容,也不至于产生一些坏的结果。这个尺度的把握是很重要的。”[4]
4、为公民记者提供了极大的报道便利
所谓“公民记者”,是指在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发挥记者作用,却非专业新闻传播者的普通民众。“公民记者”背后所体现的是“参与式新闻”的理念,即“民众在收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5]微博是一种更加“傻瓜”的传播工具,它极大地降低了新闻采编和发布的专业要求及成本。虽然我们也可以说还有其它诸多网络工具为民众提供了发布消息的渠道,但是和微博相比它们都显得臃肿。简单带给微博生命力,开放的接入平台则使其“无处不在”。未来只需一个手机,人人都能成为实时发布新闻的“公民记者”。
5、成为传统媒体的消息来源
微博不仅可以作为传统媒介向外发布信息的工具,也能成为传统媒介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反过来影响传统媒体的报道。由于微博中有大量的名人,而且各种消息的更新速度十分迅速,这就给传统媒体提供了一个十分方便而稳定的新闻来源。比如凤凰卫视的《娱乐大风暴》节目就开有“微博精华游”的子栏目,通过明星微博传递给观众该明星的最新动态。有时这些微信息对传统媒体的报道甚至具有启发性,即这个话题可能并没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但当它在网络中被挖掘甚至热议后,就可能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并开始进行跟踪报道。
微博在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和开放的言论平台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就像Twitter暴露的问题那样——“Twitter在彰显其价值的同时,弊端也很明显。Twitter对信息的无法控制的广播式特点,让一些政府和组织头痛不已。美国白宫已禁止雇员在自己的计算机上使用Twitter,甚至连NBA球队教练也开始禁止球员使用Twitter,一些涉及公司机密的部门则严禁员工使用Twitter。Twitter尚无法规避机密信息和有危害信息的泄露和传播,这或许将成为其致命点。”[6]
四、结语
本文着重探讨了微博客的媒体功能,对于多数草根用户来讲,微博也正是作为获取和发布信息的媒体。目前新浪很好地将微博产品做了媒体化的运营,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正在发展的其它微博产品如搜狐、网易、腾讯等门户的微博,在运营理念上可能会有不同,也可能不走媒体化的道路,但归结起来一切产品的良好发展都必须以人为本。新浪微博的媒体化也是基于社交功能的,满足了现代人双向信息交流的需要。但是如果微博产品仅走草根社交的道路,能否在SNS真实社交红火的今天走出一条独特的路有待时间检验。至少从目前来看走社交性媒体之路是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辛苑薇.集体总动员门户网站大战微博(第20版)[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4-8.
[2]向雄飞.由转发所控制的世界[J].新周刊,2010,315:63.
[3][美]谢尔·以色列.微博力[M].任文科,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8,39.
[4]邝新华.国产微博兴衰史[J].新周刊,2010,315:39.
[5]网络“公民记者”新军涌现带来舆论变革[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0-01/25/content_12868394.htm.2010-1-25.
[6]西门柳上.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62,63.
【关键词】微博客;媒体化;微媒体;微信息
一、前言
虽然微博客也能帮助人们建立网上的社交关系,但和SNS相比微博上相互关注的人却并不以熟人为主,它并没有将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社交圈搬到网上。在真实网络社交红火的今天,微博在构建社交关系、了解好友动态的功能上并没有明显优势。观察国内的微博客,虽然搜狐、网易、腾讯等门户网站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微博客产品,但发展得最好、最热闹的无疑还是新浪微博。究其原因,一是新浪较早涉及微博领域;二是新浪利用其庞大的名人网,邀请了大量各行业的社会名人和组织开通微博。这些名人和组织利用其影响力带来的大批粉丝正是新浪微博庞大的用户来源。本文的研究对象以新浪微博为主。
对普通用户来讲,微博的最大作用是“围观”自己喜欢的名人和组织,通过关注他们获取信息。在这种模式下,微博实际上是作为个人获取相关资讯的媒体。“微博满足了媒体消费习惯的演进,提供一个新的及时、互动交流平台。”[1]我们可以把微博看成个人个性定制的一个“微媒体源”,在这个平台下用户通过“关注”获取信息,通过“发博”创造信息,通过“转发”分享信息,通过“评论”讨论信息。
二、微媒体解析
(一)个性定制的“媒体包”
通过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人或组织,将这些“信息源”全部聚合在自己的微博客上,以打包的形式存在。每次打开个人首页就会看到每一个媒体源的的信息,就好像我们日常生活中订阅各种报纸、期刊一样。这种对媒体源的订阅是个性化的,类似于电子邮件的订阅,依照个人兴趣,方便“退订”和“增订”。然而微博的“媒体包”则要优于电子邮件的“邮件包”。因为后者仅能在邮件列表中看到每封邮件的标题,如要获取具体信息则只能一封封点击后阅读。而微博的媒体包则使信息以单级的版面直接显示在阅读者的个人首页上,受众以更加简便、整体的视觉进行阅读。
(二)三大微媒体源
1、名人微博
名人虽然不是具体的媒介组织,但其在现实社会积累的权威依然在网络中延伸、扩散。由于极高的知名度,个人便具有了公共性,发表的言论必然也会以公共信息的姿态被受众接受,即使这些信息或许只是关于其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这种影响力使得名人微博具有媒体的功能,即向关注他的公众传递信息。这一点和名人博客一样,公众借此了解博主动态并根据博主言论了解社会事件、相关产业等。比如任志强、潘石屹的微博可以作为公众了解中国房地产的窗口,郑渊洁则经常就社会中有关少年儿童的各种问题在微博中发表言论。在新浪微博中这些名人通常带“V”字头,经过实名认证。这也保证了名人作为一个更加真实可信的媒体存在,防止冒名情况的出现。和名人博客相比,微博的最大吸引点在于用户可以同时关注多个名人,而且这些名人的信息会更新得更加迅速。
2、组织微博
企业、政府机构、公益组织都是微博里的媒体源,公众可以通过关注这些组织的官方微博获取相关信息。然而这却并不是作为组织形态的微媒体最重要的来源,因为这些组织的公众带有明显的“小众”性,比如“LG”微博,以传递品牌和产品信息为主,带有明显的宣传性质,其关注者主要是对LG有偏好、想了解这一品牌的消费者。再比如“桃园县政府”微博,其关注者必然也以本地区人民为主。
微博中最重要的组织媒体源是各大众媒体的微博客。包括报纸、杂志、电视、电台、网站及它们的子频道或栏目。一种新的传播工具出现必然会带来新的传播趋势,微博给大众媒体们带来的挑战是十分明显的——超过以往任何传播工具的传播速度。极简的文字,方便的图片和音视频发布方式,IM、手机等多种第三方接入,特别是与手机平台的对接,使得在线发布信息几乎是实时的。这对讲究实效的新闻媒体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对消息类新闻的报道。然而微博作为一个平台和传播工具其本身并不生产信息,真正产出信息的是背后的“博主”。因此这种挑战并不在于多了一个具体的媒介竞争者,而是传统媒体如何能将自身和微博最好的结合,发挥微博快速、简洁、易读的特点,同时又不损害到传统的媒体销售市场。微博将使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的采编模式产生重要影响,重大的消息将会第一时间在媒介组织的微博上发布,而传统媒介则会更多地转向全面性的解读和深度报道。另外,媒介组织的微博并一定是对其线下产品中信息的简单复制,也可以“独立运营”,所发内容可以是线下产品没有的。由于现实中积累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再加上网络信息的免费性,媒介组织可以在微博中拥有大量的粉丝,这些粉丝无疑也是巨大的资源。微博是打造媒介影响力的有力平台。
3、草根微博
互联网为普通网民提供了发表言论的渠道,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这种“传播权”却并不是平等的。因为“可传播”并不代表传播效果的对等。显然精英信息的影响力整体上要远高于草根信息。但这并不表示草根就没有市场,特别对于微博,作为一个社交媒体为公民记者们提供了扩大其现实影响力的有效渠道。微博中简单的一键转发功能使得信息的病毒传播更广更快。如果草根提供的信息能够引起关注者的转发,继而引起关注者的关注者转发,这种滚动形成多中心的网状扩散态,其病毒效果是巨大的。微博中提供的“@ID”功能可以直接对指定的人提示信息,这就提供了和名人直接交流的可能,如果信息能够得到名人的转发,则其扩散速度和范围将得到大幅提升。这使草根微博在传播权的“影响力”层面有所提高。
草根微博主要指那些不带“V”字头的微博客。其存在形式是多样的,既有很随意发布信息的微博,也有以某一主题为中心发布信息的微博。比如名为“魔杰座”、“冷笑话集锦”、“经典语录”等。这些细分的微媒体源满足了受众对某类小众信息的个性需求,而微博作为一个平台将这些个性的信息市场聚合起来,这也正是对信息消费市场中长尾效应的利用。
(三)集合多种网络工具特征
我们将微博作为获取信息的媒体化功能与各种网络信息渠道比较可以发现在“媒体化”这一功能上微博集合了多种网络工具的特征,我们用集合交叉的形式来表示这些共性(如图1)。
1、名人。博客时代,名人博客是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媒体化微博继承了“名人媒体”,并且这些微媒体相比博客更加集合化,用户也可同时订阅多个“名人媒体”。
2、新闻。传统门户网站以新闻资讯为重要产品,微博则是一种更加方便、迅捷的新闻获取和发布工具。“中国社科院在2009年12月出版的《社会蓝皮书》中,将微博定义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蓝皮书”认为,中国微博的一大特点是“强烈关注时事”。从上海地铁事故、大雪封航、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胡舒立出走《财经》到《新世纪周刊》解约门,人人都是记者,能抢在传统媒体和政府前面,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对突发事件进行“现场直播”,发布一手消息。”[2]
3、话题。论坛的最大特色是提供了众多可供讨论的话题(帖子),而微博中通过“#话题名#”的形式可以对公共话题进行讨论。微博的微小性使得更多的留言更频繁地涌现出来。它的速度更快,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回复。与博客和论坛中的留言相比,微博中的交流运转更快,往往也更加深入。[3]
4、社交。虽然本文讨论的是微博的媒体功能而不是它的另一大功能——社交,但这两种功能却不能截然分开。因为微博的媒体化是建立在社交功能上的。假如没了“关注”、“转发”、“评论”这些社交手段,没有人与人之间建立的关系网络,就没有迅速而广泛的信息流动,微博也就失去了它作为信息媒体的魅力。但是SNS的社交是一种封闭社交,即朋友圈内的社交,对好友的关注需要经过确认。而微博中的社交则是一种开放社交,关注某人无需对方确认,因此微博中产生的信息更多的是公共信息,这也决定了微博的媒体化。
三、微信息解析
(一)微信息特征
1、简短化、碎片化
从新浪微博到搜狐、网易、腾讯等微博,虽然各自对发布字数的限制不一样,但无疑都有一个最中心的特点——简短。这是微博的生命力。简短带来传播速度,同时也是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的。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消费的快餐时代,长篇大论往往不如短小精炼有吸引力。一段文字、一张图片、一段视频,这样直接而无需过多思考的信息形式被更多人接受。另外,这些微信息又处于碎片化、无中心的状态。可能你的个人首页中上一条微博在谈论最近发生的社会大事,下一条则在传授自己的美容秘笈。或者你关注的同一个微博此时正在唠叨个人生活,下一刻立马变成公民记者去揭露社会鄙陋。简短化使单条信息的内容减少,碎片化则使信息的样数增多。微博可能是你的时事媒体、财经媒体、娱乐媒体、美容媒体……
2、动态性、流动性
简短带来速度,速度带来信息动态化。当然这里并不指其它传播工具中的信息就是静止的了,只不过从时间范围来讲,微博中信息的更新最快,动态性更为明显。同一个微博可能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会更新一次。如果你关注了不少博主,在你的个人首页上可能每时每刻都会收到新的信息。动态性指的是纵向时间里信息的更新,而微博带给信息传播的另一大特点是横向空间上的流动性。这得益于微博中极其简便的一键转发功能。流动性使得信息传播范围更广,也是微博能成为强大的舆论载体的原因。一条信息一旦发出则可能以“不受控制”的姿态在微博构建的社会中迅速蔓延开来。
(二)微信息下的新闻报道
微信息作为一种信息的存在形式对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将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报纸,因为这是个讲究实效又仅仅依靠文字和图片来承载信息的媒体,而微博的的优势就是简短的文字和图片。这些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合消息类报道
简短的文字和图片适合陈述事实,它着重告知公众“有什么”而不是“为什么”。对传统媒介来说,开辟自己的“微薄版面或频道”,以微博作为第一时间发布重大消息的平台,而其本身则转向深度报道和全面解析,将是未来信息战中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2、适合跟踪报道
微信息的更新速度极快,往往能通过不间断的描述跟踪新闻事件的发展,而且这种连续报道的脉络是十分清晰的。传统媒体往往不如微博反应迅速,并且对事件的跟踪报道受到不同版面或时段的噪声干扰往往让受众阅读时觉得脉络不清。微博的版面显得极其简单、纯粹,它以让信息直线型上下排列的物理版式理清了事情的时间发展。山西疫苗事件、青海玉树地震都显示了微博的在跟踪报道上的强大优势。而今后传统媒体的优势则在于对重大的新闻事件做总结性报道。
3、适合挖掘性报道
微博相比其它媒体是一个言论较开放的地方,诸多名人和草根纷纷在其上进行监督、揭露、批判,往往有许多社会的敏感问题被挖掘出来。这对追求公开、透明、真实的新闻报道来说无疑是好事。虽然微博作为传播工具的特性使得被挖掘的社会“潜问题”得以曝光和迅速传播,但在中国大的政策环境下,任何传播工具的使用都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政治、社会因素。因此这里的言论开放只是相对的“开放”,适合挖掘性的报道也只是相对的“适合”,关键是尺度问题。新浪微博运营负责人曹增辉曾表示:“对微博这个产品,我们不可能稍微有一点敏感的内容就处理掉。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尺度,这个尺度就是既给了用户自由,同时他发的这个内容,也不至于产生一些坏的结果。这个尺度的把握是很重要的。”[4]
4、为公民记者提供了极大的报道便利
所谓“公民记者”,是指在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发挥记者作用,却非专业新闻传播者的普通民众。“公民记者”背后所体现的是“参与式新闻”的理念,即“民众在收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5]微博是一种更加“傻瓜”的传播工具,它极大地降低了新闻采编和发布的专业要求及成本。虽然我们也可以说还有其它诸多网络工具为民众提供了发布消息的渠道,但是和微博相比它们都显得臃肿。简单带给微博生命力,开放的接入平台则使其“无处不在”。未来只需一个手机,人人都能成为实时发布新闻的“公民记者”。
5、成为传统媒体的消息来源
微博不仅可以作为传统媒介向外发布信息的工具,也能成为传统媒介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反过来影响传统媒体的报道。由于微博中有大量的名人,而且各种消息的更新速度十分迅速,这就给传统媒体提供了一个十分方便而稳定的新闻来源。比如凤凰卫视的《娱乐大风暴》节目就开有“微博精华游”的子栏目,通过明星微博传递给观众该明星的最新动态。有时这些微信息对传统媒体的报道甚至具有启发性,即这个话题可能并没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但当它在网络中被挖掘甚至热议后,就可能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并开始进行跟踪报道。
微博在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和开放的言论平台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就像Twitter暴露的问题那样——“Twitter在彰显其价值的同时,弊端也很明显。Twitter对信息的无法控制的广播式特点,让一些政府和组织头痛不已。美国白宫已禁止雇员在自己的计算机上使用Twitter,甚至连NBA球队教练也开始禁止球员使用Twitter,一些涉及公司机密的部门则严禁员工使用Twitter。Twitter尚无法规避机密信息和有危害信息的泄露和传播,这或许将成为其致命点。”[6]
四、结语
本文着重探讨了微博客的媒体功能,对于多数草根用户来讲,微博也正是作为获取和发布信息的媒体。目前新浪很好地将微博产品做了媒体化的运营,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正在发展的其它微博产品如搜狐、网易、腾讯等门户的微博,在运营理念上可能会有不同,也可能不走媒体化的道路,但归结起来一切产品的良好发展都必须以人为本。新浪微博的媒体化也是基于社交功能的,满足了现代人双向信息交流的需要。但是如果微博产品仅走草根社交的道路,能否在SNS真实社交红火的今天走出一条独特的路有待时间检验。至少从目前来看走社交性媒体之路是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辛苑薇.集体总动员门户网站大战微博(第20版)[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4-8.
[2]向雄飞.由转发所控制的世界[J].新周刊,2010,315:63.
[3][美]谢尔·以色列.微博力[M].任文科,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8,39.
[4]邝新华.国产微博兴衰史[J].新周刊,2010,315:39.
[5]网络“公民记者”新军涌现带来舆论变革[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0-01/25/content_12868394.htm.2010-1-25.
[6]西门柳上.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