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板家的柴火灶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40207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屋冲刮起第一场寒风时,意味着这个小山窝窝的冬天到了,陈老板家的柴火灶便派上了大用场。
  陈老板家的柴火灶,以前是陈老板的父亲在用。父亲过世后,陈家的至亲老人便只剩下满满(“满满”是邵阳人对“小叔”的称呼),柴火灶便由满满接替使用。
  满满人老了怕冷,他把夏天从山里拖回来的木柴一一劈开,架在柴火灶里,抓几把松针点燃。
  几把松针烧完后,干木柴便噼噼啪啪燃起来,火焰劲头儿足得很,一副年轻气盛的样子,洋洋洒洒地豪掷热情。它掷出的热气扑在人身上,暖融融的。烤着火的人,便洋溢着幸福感。



  陈老板喊我去柴火灶边坐坐,我们围着柴火灶,坐在满满用木头做的简陋小板凳上。冬天里,这木头小板凳比陈老板买的不锈钢豪华小板凳暖和。
  陈老板家的柴火灶上方是黑漆漆的油烟灰尘吊子与腊肉。经年累月的烟熏火燎,墙壁也糊了一层厚厚的、黑漆漆的烟油。整个灶房里弥漫着浓厚的烟火味儿,很好闻,很暖和,有着安抚人心的功效。
  炊烟是人间温暖的事物之一,而这柴火灶,就是燃起炊烟的地方。此刻我恍然大悟。
  母亲说,柴火灶是一个家的家神,承担着一个家兴旺的责任,能让人活得精神。因此儿时,逢年过节,母亲总要倒上二两小酒敬敬灶神。


  柴火烧了一会儿,灶里便堆积了红杮子样的灰烬。陈老板十分难耐,觉得应该要干点儿什么,不然浪费了这上好的灰烬,那将是人生一大憾事。
  他扒了几个满满种的芋头,埋进灰烬里,炫耀似的向我介绍,烧芋头那真的是好吃得很。好像我没见过这乡下世面似的。
  陈老板烧芋头的热情,有如柴火灶里炙热的火焰。我挨在他身边,感受着他的热情,觉得暖和。
  满满选了几根他种的瓜心红薯埋进去,满满每天都要在灰烬里埋上两根瓜心红薯。有人爱吃他种的红薯,他很高兴,觉得像是喜欢他一样。
  烧红薯一定要埋在灰里,才叫烧红薯。架在火上的叫烤红薯。烤的红薯没有烧的红薯有味道,好像三魂七魄少了一缕似的。
  红薯与芋头熟了,浓郁的烧红薯香味儿从灰里传出来。满满把它们扒拉出来,像献宝一般给我们。
  红薯滚烫,陈老板像接宝一样接过来,左手换至右手拍拍,再从右手换至左手拍拍,拍去表皮的灶灰,撕去皮,用沾满灶灰的手扯了一撮,塞进我的口里。顿时,唇齿留香,唇齿上也糊了一层黑灰。儿时也常被父亲这样喂食。
  我一边擦着唇上的灰,一边嗔道:“啊呀。”
  烧红薯、芋头之前是不需要洗的,否则,沾了水的食物就没有那种口感与韵味,仿佛没有了它独特的灵魂。
  满满说,沾了灶灰没有关系,它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是上等好肥料,能让庄稼高大壮实,绿油油的。
  陈老板说:“像你这种矮坨坨的,就是因为吃少了灶灰。”
  冬天的胃也怕冷,滾烫的烧红薯滚过,每个细胞都被安抚得心满意足。


  那年离婚后,冬天似乎特别冷,我领着女儿小初在服装厂打工。没事做的时候,几个同事一起围着烫衣服的锅炉烤火。
  有人提议用这锅炉烤红薯,立马就有人提议众筹,每个人几毛钱,竟筹了十来块。有人攥着这“巨”款买来几根红薯,将它们埋进锅炉灶里的木炭灰里。
  不一会儿,锅炉房弥漫着烧红薯的香味儿。恍惚间便有了儿时围着柴火灶的感觉,让孤单且失魂落魄的我,在那座陌生的城市里,觉得冬天不冷。
  我想到了儿时的家。家安置在两间低矮的土砖房子里,常有寒风从木门缝里灌进来,脖子与腰间似乎贴着冰凉的刀子。
  母亲常把灶里柴火烧得特别旺,再埋上几根大红薯。父亲用小壶温上二两小烧酒。柴火灶上坐着鼎罐,鼎罐上方挂着黑漆漆的腊肉、板鸭……
  腊肉大块大块,挂得密密麻麻。腊肉挂在横梁上,横梁上方便是瓦。横梁与瓦上同样挂着黑漆漆的油烟吊子,随着偶尔灌进来的细细寒风晃荡。挤在柴火灶边的我们感到特别暖和、安心。
  那时候常想要马上长大,好不被父母管束,但从未想过,长大后父亲不在了,母亲老了,兄弟姐妹各自成家,那个家有一天终会成为一个空壳。再难有人理所当然地为我驱逐寒冷,再难有那个时候被庇护的心安理得。从未想过,那样的温暖,在长大后的今天,竟是如此奢侈。


  后来跟母亲说起在锅炉房烧红薯的趣事。知女莫若母。母亲便说:“你找个人成个家,我就是死也安心了。”
  母亲说,每个人都要成家,每只鸟都要自己筑巢。一只巢穴坏了没关系,再重新筑一个。成了家,有了自己的柴火灶,想烧多少红薯都可以。
  于是,陈老板家的柴火灶顺理成章地成为我烧红薯的地方。
其他文献
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市的某法庭即将审理一个案件。原告是玛格丽特,她是一位体重超过90公斤的女士。被告是某航空公司,代表该航空公司出庭的是其客服部经理詹姆斯。  相关人员到齐后,法官问:“玛格丽特女士,你控告被告什么?”玛格丽特激动地答道:“被告歧视我。”话音刚落,詹姆斯大声否认:“法官先生,我敢保证绝无此事!”法官不满地看了詹姆斯一眼,继续问玛格丽特:“玛格丽特女士,请你说得再详细一些。”玛格丽特
期刊
一天,有个人对穆拉·纳斯鲁丁说:“把你的戒指送给我留个纪念吧,当我想念你的时候,我就可以看看你送给我的这枚戒指。”  納斯鲁丁回答:“抱歉,我不能给你。但是,当你想念我的时候,你可以看看你的手指头,那时你会想起来,我没给你这枚戒指。”  (余 娟摘自《羊城晚报》2016年6月2日,Getty Images供图)
期刊
皇帝出行的时候途中要休息,就把交椅摆出来,这是不分场地的——有可能在路途当中,有可能在行猎的时候,有可能在船上,所以交椅慢慢就成为权力的象征。后来它深入民间,但一定是年长的、有权力的人才能享受交椅带来的乐趣和舒适。对于这种逐渐深入民间的文化现象,我们的文人进行了归纳,最后使交椅成了权力的象征。  交椅有不同的形制:圆背的、直背带扶手的、不带扶手的,这其中自然也分三六九等。首先,有扶手的一定比无扶手
期刊
我的第一本书是在心无旁骛的情况下写的,可是写第二本的时候,我变得特别吹毛求疵,有时光是斟酌一个词语的用法,就会在书桌前耗上一个小时。这是有原因的,因为我开始意识到读者的存在。最初的作品并不是以供人閱读为目的而写的,可是这次的作品却有了读者。对于这件事,我好像有一点神经质。后来我也体会到,太在意读者不是一件好事,或许这就是专业和业余的差别?  (姜常红摘自南海出版公司《恶意》一书)
期刊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氣质和装扮,各有各的好看,各有各的动人。如果审美标准混乱或者装扮太过一致以后,大家往一个目标上使劲,盲目跟随潮流,穿衣打扮与气质不符,底气不足,于是就有挣扎,就费劲,当然不好看。  胡兰成谈起乡下的女人,脸色红扑扑,浆洗完衣物,做好饭菜,就换件布裙,坐在门口聊天,喝一盅茶,剥个豆,没有穷酸相,没有非分之想,都好看。因为在天地间,有适宜、有敬畏、有尊卑。顺应天命,恰到好处。  让自己
期刊
沉香并不等于沉香木,但沉香又必须诞生于香木中。  当香树遭受电闪雷劈、强风吹折、兽虫啃咬、人工砍伐后出现创伤时,自身会分泌树脂来愈合伤口。其间,创口部位会因一种叫作“黄绿墨耳真菌”的微生物侵入而感染,这种真菌为了在树体中生存,就会进行逆境代谢——这是一种奇妙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沉香树本身的抗体类物质与侵入树体内的黄绿墨耳真菌等物质混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的化合物。随着生化过程的持续深入,沉香形成。
期刊
在某问答网站搜索“父母”,排在前五位的问题分别是:如何摆脱父母的过度关怀?有哪些时候真的对父母感到失望?你见过父母有哪些“强盗逻辑”?父母为什么不理解当代年轻人的绝望?如何看待52%的子女屏蔽了父母的“朋友圈”?  这些问题当然不是说在大众心里“父母皆祸害”,只能说明世间父母的丰富性。“万爱千恩百苦”“三生报答轻”是父母,“常念八十儿”也是父母,而那些“过度关怀”“失望”“不理解”也来自父母。  
期刊
偶尔经过一所学校,学校围墙上挂着两张褪色的“光荣榜”,那是学校2020年的高考喜报。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的第一反应是看有没有名校。可我凑近才发现,别说“清华”“北大”等名校,甚至都没有一个眼熟的校名。这两张“光荣榜”上,排在最前面的成绩最优异的学生,竟只被“二本”学校录取。可以说,这两张榜上,本科学校都少得可怜,有八成的学生被专科学校录取。  上榜的显然只是少部分学生,其他人呢?他们难道连专科学
期刊
盛夏8月,烈日炎炎,正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却是凉风习习。2016年8月11日,“《读者》光明行动”专家医疗队来到这里,开始了第25批弱视儿童筛查活动。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因唐卡、堆绣、雕塑而享有“藏画之乡”的美誉,青南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隆务寺也坐落在这里。8月13日,“《读者》光明行动”项目小组在隆务大寺利众医院设点,为隆务寺的36个小喇嘛做了视力义诊。检查结果
期刊
作为一名肿瘤外科医生,我每天都会面对患者的生或者死,他们每一次的病情变化,都是生命中的转折点,也是最需要支持和关怀的时候。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意思就是说,见到患者承受病痛的折磨,就像自己也得了这个病一样,也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体会患者和家属的痛苦,要感同身受。我们治疗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带病的人,而不仅仅是疾病本身。所谓“大医治人,小医治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之前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