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肥力,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水稻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一是有良好的土壤结构,二是有适量协调的土壤养分,三是有良好的物理性质。近年来,随着化学肥料的推广使用,水稻出现了持续增产的势头,但也有些水稻田出现了严重的土壤板结和土薄地瘦现象。怎样才能使水稻田永远保持深厚、肥沃的土层呢?除了实行合理轮作倒茬和种植绿肥,做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外,还要采取深耕、合理施肥和稻草还田等措施。
一、深耕
深耕,能加厚耕作层,改善土壤结构和耕性,降低土壤容重,使土、肥、水相融,促进微生物的活动,改善作物的环境条件,加速土壤的熟化;还能改善田间排灌条件,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土壤通透性能,提高施肥效果。深耕深度一般为25厘米左右。深耕要注意逐步加深,不乱土层。深耕的时间要因地制宜。不管是伏耕、秋耕还是冬耕,只要茬口允许,都要力争早耕,争取有较长的晒垡、风化时间,以促进土壤熟化和养分释放。
二、合理施肥
1.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料(粪尿肥、堆沤肥等),既能营养水稻,又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在肥力培育方面,有机肥料的培肥作用占有突出地位,因此每年应向土壤中施入一定数量的非腐解态有机物,以不断更新与活化土壤中已逐渐老化的腐殖物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2. 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施用。施用化肥的增产作用确实很大,但随着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壤有机质的消耗,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施用化肥的增产作用已越来越小;有机肥虽然存在矿质养分含量少,体积大的缺点,但它有一个重要的优点就是能改良土壤团粒结构:所以水稻田要施足基肥,使无机肥发挥最大肥效,促进水稻生长。同时,还应把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施用,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3. 实行基肥和追肥相结合。水稻要高产,必须施足基肥,施好追肥。基肥以农家肥料为主,因为农家肥料肥效慢,后效长,能满足水稻整个生育期的需要;追肥以無机肥料为主,在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施用,不仅能增加水稻的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而且能减少水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数量,保持土壤肥力。
三、稻草还田
1. 稻草还田的作用。①既能显著改善晚稻的硅素营养条件,又能大大增加稻田钾素的来源。稻草含硅量为9%~13%,含钾量为1.6%~3%,按1亩田产干稻草300千克计算,还田后相当于增施硅酸132千克、氯化钾8~15千克。②稻草还田能增加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稻草中含有31.99%的纤维素,分解较慢,有机质在土壤中积累较多,能使土壤容重减轻,孔隙度增加,进而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根系的发育。③稻草还田可大大减少晚稻田的虫源。通过稻草还田,附着在稻草上的虫卵经过翻压和高温沤制而被杀死。④通过稻草还田,稻田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因为稻草还田后,土壤微生物大量增加,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的活性显著提高,由于酶促反应的增强,进而加速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矿质养分的转化。
2. 稻草还田应注意的事项。①时间宜早。稻草一经翻沤,在高温条件下便会迅速腐烂,产生大量有机酸,从而抑制晚稻根系的生长,为减少稻草腐烂过程中的这一为害,应提早在插秧(抛秧)5~7天前翻沤稻草。②掌握翻压量。一般在土壤肥力较高,化肥较多,以及距插秧(抛秧)期长的情况下,可以多还田多压草,一般每亩用量可达250~350千克;而土壤肥力较低,化肥少,以及距插秧(抛秧)期短的情况下,不宜多压,一般每亩用量以200~300千克为宜,以使稻草能及时腐烂而不影响禾苗返青。③稻草还田要与碳酸氢铵深施相结合。稻草含纤维一般高达35%~40%,还田后会使土壤中碳素物质骤增,土壤微生物总量也相应增加1倍左右;而微生物是以碳素作能源、以氮素作营养的,适宜于微生物分解利用的有机质碳氮比大约是25∶1,稻草实际的碳氮比却是75∶1,这样一来,因碳多氮少,微生物就会向土壤中夺取氮素,从而出现与晚稻争氮的矛盾,引起晚稻暂时缺氮翻黄:所以稻草还田要与碳酸氢铵深施相结合,如在稻草还田时,每亩结合深施碳酸氢铵15~25千克,这样既可为加速微生物活动和繁殖创造适宜环境,又能为晚稻及时返青分蘖提供一定的速效氮素,而且碳酸氢铵深施还能减少肥分的损失,提高肥效。④避免土传病害传播。稻草直接还田,因稻秆未经高温发酵,会导致经由土壤传染的病害的蔓延,所以凡有病害的稻草,一律不要直接还田,而应先作为高温堆肥材料,经高温发酵后再做肥料用,以杜绝菌源。⑤稻草还田灌水要浅。稻草里的钾素很容易被水浸出,所以要防止深水漫灌和串灌而造成肥分流失。另一方面,插秧(抛秧)后要勤灌和浅灌水,中耕后及时晒田,这样可以增加土壤中氧气的供应量,加速稻草分解,促进根系发达,控制无效分蘖,减少有机酸和硫化氢对晚稻根系的毒害,促使禾苗生长健壮。
作者简介:王智圣 高级农艺师,1989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以来,已先后发表农业科普文章十多篇。联系地址:江西省吉水县冠山农技站 邮编:331600。
一、深耕
深耕,能加厚耕作层,改善土壤结构和耕性,降低土壤容重,使土、肥、水相融,促进微生物的活动,改善作物的环境条件,加速土壤的熟化;还能改善田间排灌条件,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土壤通透性能,提高施肥效果。深耕深度一般为25厘米左右。深耕要注意逐步加深,不乱土层。深耕的时间要因地制宜。不管是伏耕、秋耕还是冬耕,只要茬口允许,都要力争早耕,争取有较长的晒垡、风化时间,以促进土壤熟化和养分释放。
二、合理施肥
1.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料(粪尿肥、堆沤肥等),既能营养水稻,又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在肥力培育方面,有机肥料的培肥作用占有突出地位,因此每年应向土壤中施入一定数量的非腐解态有机物,以不断更新与活化土壤中已逐渐老化的腐殖物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2. 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施用。施用化肥的增产作用确实很大,但随着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壤有机质的消耗,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施用化肥的增产作用已越来越小;有机肥虽然存在矿质养分含量少,体积大的缺点,但它有一个重要的优点就是能改良土壤团粒结构:所以水稻田要施足基肥,使无机肥发挥最大肥效,促进水稻生长。同时,还应把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施用,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3. 实行基肥和追肥相结合。水稻要高产,必须施足基肥,施好追肥。基肥以农家肥料为主,因为农家肥料肥效慢,后效长,能满足水稻整个生育期的需要;追肥以無机肥料为主,在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施用,不仅能增加水稻的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而且能减少水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数量,保持土壤肥力。
三、稻草还田
1. 稻草还田的作用。①既能显著改善晚稻的硅素营养条件,又能大大增加稻田钾素的来源。稻草含硅量为9%~13%,含钾量为1.6%~3%,按1亩田产干稻草300千克计算,还田后相当于增施硅酸132千克、氯化钾8~15千克。②稻草还田能增加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稻草中含有31.99%的纤维素,分解较慢,有机质在土壤中积累较多,能使土壤容重减轻,孔隙度增加,进而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根系的发育。③稻草还田可大大减少晚稻田的虫源。通过稻草还田,附着在稻草上的虫卵经过翻压和高温沤制而被杀死。④通过稻草还田,稻田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因为稻草还田后,土壤微生物大量增加,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的活性显著提高,由于酶促反应的增强,进而加速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矿质养分的转化。
2. 稻草还田应注意的事项。①时间宜早。稻草一经翻沤,在高温条件下便会迅速腐烂,产生大量有机酸,从而抑制晚稻根系的生长,为减少稻草腐烂过程中的这一为害,应提早在插秧(抛秧)5~7天前翻沤稻草。②掌握翻压量。一般在土壤肥力较高,化肥较多,以及距插秧(抛秧)期长的情况下,可以多还田多压草,一般每亩用量可达250~350千克;而土壤肥力较低,化肥少,以及距插秧(抛秧)期短的情况下,不宜多压,一般每亩用量以200~300千克为宜,以使稻草能及时腐烂而不影响禾苗返青。③稻草还田要与碳酸氢铵深施相结合。稻草含纤维一般高达35%~40%,还田后会使土壤中碳素物质骤增,土壤微生物总量也相应增加1倍左右;而微生物是以碳素作能源、以氮素作营养的,适宜于微生物分解利用的有机质碳氮比大约是25∶1,稻草实际的碳氮比却是75∶1,这样一来,因碳多氮少,微生物就会向土壤中夺取氮素,从而出现与晚稻争氮的矛盾,引起晚稻暂时缺氮翻黄:所以稻草还田要与碳酸氢铵深施相结合,如在稻草还田时,每亩结合深施碳酸氢铵15~25千克,这样既可为加速微生物活动和繁殖创造适宜环境,又能为晚稻及时返青分蘖提供一定的速效氮素,而且碳酸氢铵深施还能减少肥分的损失,提高肥效。④避免土传病害传播。稻草直接还田,因稻秆未经高温发酵,会导致经由土壤传染的病害的蔓延,所以凡有病害的稻草,一律不要直接还田,而应先作为高温堆肥材料,经高温发酵后再做肥料用,以杜绝菌源。⑤稻草还田灌水要浅。稻草里的钾素很容易被水浸出,所以要防止深水漫灌和串灌而造成肥分流失。另一方面,插秧(抛秧)后要勤灌和浅灌水,中耕后及时晒田,这样可以增加土壤中氧气的供应量,加速稻草分解,促进根系发达,控制无效分蘖,减少有机酸和硫化氢对晚稻根系的毒害,促使禾苗生长健壮。
作者简介:王智圣 高级农艺师,1989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以来,已先后发表农业科普文章十多篇。联系地址:江西省吉水县冠山农技站 邮编:33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