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在课堂上的适时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类比、联想、创新,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从信息技术课的现状入手,以教学中的实际案例为参照进行剖析、反思后发现,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层次性和激趣性,并要把握好提问时机。怎么样的课堂提问才是有效的?“怎么样”指提问方法,“有效”指提问必须产生“正能量”——既要有利于课堂,又要有利于学生。
提问要体现针对性
片段1:制作表格
一位教师在《插入表格》的教学中,设置了如下的提问。
师:天气渐渐冷了,老师家里想买一台热水器,但不知买什么牌子好。老师在课前查了很多文本资料,请同学们帮老师分析一下。
生:(粗略浏览资料后)太阳能热水器好。
师:能不能说说理由?
生:节能、环保……
师:通过这些文本资料,我们能快速看出它们的区别吗?
生:……
师:比较事物间的区别,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节课的任务就是制作一份能直观呈现出三种热水器区别的表格。
教师在上述案例中的提问意图是,通过“帮老师选择热水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让学生意识到“以文本形式表示的信息并不能让人们快速分辨出事物的区别,而直观的表格形式就一目了然”,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表格的制作。但事与愿违,学生的思维过多地停留在“选择热水器”上,而对信息呈现的方式没有深入思考,教师最后只能生硬地引出课题。这样,学生仅会掌握制作表格的一些技能,课后仍无法运用表格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对策: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提问。提问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师的提问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问题的设计带动整个课堂教学重点的逐个呈现和难点的逐个突破。为达成教学任务,教师可设计“启问”、“设问”、“追问”、“再问”或“反问”。
片段1中教师可分别出示用纯文字和表格表示的热水器相关信息,让学生帮自己选择热水器。学生查找后,教师设问:“你是通过哪一种资料选择的,为什么?”这样的设问凸显了表格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两种表达方式的优缺点,明白表格的适用场合,有助于他们在生活中根据实际情况运用表格。
提问要体现目的性
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是课堂提问成功的先决条件。提问的目的有多种:为引入、为过渡、为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为引起兴趣、为引发争论、为评价、为归纳总结,等等。目的不同,所设计问题的性质也应不同。
片段2:做评价
一位教师在《创作图画》的教学中,对作品评价环节设计了如下提问。
师:你认为你的作品最有创意的地方在哪里?
生:体现了孩子活动的欢快场景。
师:从哪里体现?
生:笑脸。
师:你认为不足之处在哪里?
生:配色不是很好。
师: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吗?
生:……
师:其他同学对他的作品有什么看法?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哪里?
生:人物表情丰富。
师:你会给他的作品评什么等级?为什么?
生:……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说出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并且作了追问,然后让其他学生发表观点,作出评价。这样让学生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全方位的思考,依据具体的评价指标从不同角色、不同角度对作品作出恰当的评价,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欣赏作品、评价作品的能力。
提问要体现层次性
教师的问题要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活动的层次进行设置。
片段3:保存Word文档
一位教师在讲授《编辑文档》的“保存Word文档”知识点时设计了如下提问。
问题1:已保存过的文档增加了新的内容,还要保存吗?
问题2:保存时会不会再弹出首次保存时的“另存为”对话框?
问题3: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如果需要换个名称保存,怎么做?
问题4: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如果需要换个位置保存,又该怎样操作?
问题5:如果对一个已保存的文档中的内容进行删除操作,不保存就退出,再次打开该文档时还能看到被删除的内容吗?
在提问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及应答能力有一个准确的估计。特别是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设计一些小步子的铺设性问题,搭“桥”铺“路”,化难为易,帮助学生起跳。
为使学生对“保存”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教师设置了5个紧密联系的问题,层层追问,帮助学生形成了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坡度较小,学生沿阶而上,能逐渐接触到问题的实质,进而能够深刻地理解教师设计教学的目的,既受到了鼓励,又达到了教与学的目的。
提问要把握好时机
课堂教学中,在导入新课、学习新知等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不同的。因此,教师提问要注意时机,要问在学生“欲发而未发”之前,问在学生“似懂而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与有疑”之际。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主动的“学”,课堂教学也就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
片段4:使用“替换”功能
一位教师在教学Word文字处理软件中的“替换”操作时,进行了如下设计:提供一篇比较长的文章,其中某一词语在全文出现的次数多达几十处,但都用错了,要求学生将其无一遗漏地改成另一词语,并对操作进行计时。
学生运用以前所掌握的编辑操作进行修改……(学生充分体验到重复相同操作的枯燥、低效、易错)
师:是否有更为省事、更为高效的操作呢?
课堂提问重在把握时机,重在临机应变,与其说是设计提问的机会,不如说是把握提问的机会。教师先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不用“替换”操作来完成任务的繁琐。当学生体会到效率低、易出错之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这一问,恰如“及时雨”,问到了学生的心坎上,学生的精神顿时为之一振,思维随即启动,对“替换”操作的学习体会也就变得更深刻。
提问要体现激趣性
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设问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是每位教师教学的理想追求。
片段5:认识计算机
问:同学们猜想一下,主机里有什么东西?
问:同学们知道主机中有CPU,大家在脑海中想一下,CPU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此处设问,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另外,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环节,采取恰当的提问方式,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课题常用设问的方式;在解决知识迁移过程的问题时,常用疑问的方式;在处理学生常见错误时,反问最有效。
总之,课堂提问应该以教学内容为核心,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在课中要注意观察,临机应变,实时生成最佳提问;课后要注意总结,反思课堂提问,以便进一步提高其有效性。
提问要体现针对性
片段1:制作表格
一位教师在《插入表格》的教学中,设置了如下的提问。
师:天气渐渐冷了,老师家里想买一台热水器,但不知买什么牌子好。老师在课前查了很多文本资料,请同学们帮老师分析一下。
生:(粗略浏览资料后)太阳能热水器好。
师:能不能说说理由?
生:节能、环保……
师:通过这些文本资料,我们能快速看出它们的区别吗?
生:……
师:比较事物间的区别,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节课的任务就是制作一份能直观呈现出三种热水器区别的表格。
教师在上述案例中的提问意图是,通过“帮老师选择热水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让学生意识到“以文本形式表示的信息并不能让人们快速分辨出事物的区别,而直观的表格形式就一目了然”,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表格的制作。但事与愿违,学生的思维过多地停留在“选择热水器”上,而对信息呈现的方式没有深入思考,教师最后只能生硬地引出课题。这样,学生仅会掌握制作表格的一些技能,课后仍无法运用表格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对策: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提问。提问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师的提问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问题的设计带动整个课堂教学重点的逐个呈现和难点的逐个突破。为达成教学任务,教师可设计“启问”、“设问”、“追问”、“再问”或“反问”。
片段1中教师可分别出示用纯文字和表格表示的热水器相关信息,让学生帮自己选择热水器。学生查找后,教师设问:“你是通过哪一种资料选择的,为什么?”这样的设问凸显了表格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两种表达方式的优缺点,明白表格的适用场合,有助于他们在生活中根据实际情况运用表格。
提问要体现目的性
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是课堂提问成功的先决条件。提问的目的有多种:为引入、为过渡、为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为引起兴趣、为引发争论、为评价、为归纳总结,等等。目的不同,所设计问题的性质也应不同。
片段2:做评价
一位教师在《创作图画》的教学中,对作品评价环节设计了如下提问。
师:你认为你的作品最有创意的地方在哪里?
生:体现了孩子活动的欢快场景。
师:从哪里体现?
生:笑脸。
师:你认为不足之处在哪里?
生:配色不是很好。
师: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吗?
生:……
师:其他同学对他的作品有什么看法?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哪里?
生:人物表情丰富。
师:你会给他的作品评什么等级?为什么?
生:……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说出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并且作了追问,然后让其他学生发表观点,作出评价。这样让学生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全方位的思考,依据具体的评价指标从不同角色、不同角度对作品作出恰当的评价,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欣赏作品、评价作品的能力。
提问要体现层次性
教师的问题要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活动的层次进行设置。
片段3:保存Word文档
一位教师在讲授《编辑文档》的“保存Word文档”知识点时设计了如下提问。
问题1:已保存过的文档增加了新的内容,还要保存吗?
问题2:保存时会不会再弹出首次保存时的“另存为”对话框?
问题3: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如果需要换个名称保存,怎么做?
问题4:一个已保存过的文档如果需要换个位置保存,又该怎样操作?
问题5:如果对一个已保存的文档中的内容进行删除操作,不保存就退出,再次打开该文档时还能看到被删除的内容吗?
在提问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及应答能力有一个准确的估计。特别是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设计一些小步子的铺设性问题,搭“桥”铺“路”,化难为易,帮助学生起跳。
为使学生对“保存”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教师设置了5个紧密联系的问题,层层追问,帮助学生形成了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坡度较小,学生沿阶而上,能逐渐接触到问题的实质,进而能够深刻地理解教师设计教学的目的,既受到了鼓励,又达到了教与学的目的。
提问要把握好时机
课堂教学中,在导入新课、学习新知等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不同的。因此,教师提问要注意时机,要问在学生“欲发而未发”之前,问在学生“似懂而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与有疑”之际。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主动的“学”,课堂教学也就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
片段4:使用“替换”功能
一位教师在教学Word文字处理软件中的“替换”操作时,进行了如下设计:提供一篇比较长的文章,其中某一词语在全文出现的次数多达几十处,但都用错了,要求学生将其无一遗漏地改成另一词语,并对操作进行计时。
学生运用以前所掌握的编辑操作进行修改……(学生充分体验到重复相同操作的枯燥、低效、易错)
师:是否有更为省事、更为高效的操作呢?
课堂提问重在把握时机,重在临机应变,与其说是设计提问的机会,不如说是把握提问的机会。教师先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不用“替换”操作来完成任务的繁琐。当学生体会到效率低、易出错之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这一问,恰如“及时雨”,问到了学生的心坎上,学生的精神顿时为之一振,思维随即启动,对“替换”操作的学习体会也就变得更深刻。
提问要体现激趣性
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设问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是每位教师教学的理想追求。
片段5:认识计算机
问:同学们猜想一下,主机里有什么东西?
问:同学们知道主机中有CPU,大家在脑海中想一下,CPU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此处设问,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另外,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环节,采取恰当的提问方式,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课题常用设问的方式;在解决知识迁移过程的问题时,常用疑问的方式;在处理学生常见错误时,反问最有效。
总之,课堂提问应该以教学内容为核心,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在课中要注意观察,临机应变,实时生成最佳提问;课后要注意总结,反思课堂提问,以便进一步提高其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