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哈尔滨是一座被欧洲文化所浸染的城市,整体风貌吸收了俄罗斯、法国等西方建筑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因此,欧域遗风特征奠定了哈尔滨城市色彩的基础,即以米黄、灰白构成基本色;以浅粉、桔黄、淡绿、浅灰构成辅助色;在一些教堂建筑、医疗建筑上,以土红色为主色,点缀白色线脚、彩色玻璃、绿色、金黄色和红色屋顶,使整个区域形成和谐、温暖的色调。
关键词: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文化;历史;美学
圣·索菲亚教堂主体主要运用清水红砖结构,这是受到当地建筑文化影响的结果,而以大小套叠的砖砌拱券为构图母题,则体现出拜占庭风格的主要特征。圣·索菲亚教堂从建筑材料的选用到色彩的选择,都与哈尔滨这个极富俄罗斯风格的城市特征相呼应,每种建筑材料都展示出其独特的色彩。走进索菲亚大教堂,首先会被特色的建筑所吸引,同时厚重的历史感文化感扑面而来。这座建筑,成为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展示着建筑文化的历史风貌。
一、历史背景
该教堂是由俄国建筑师克亚西科夫主持设计。主穹顶、钟楼有俄罗斯传统的“帐篷顶”、“洋葱头”的造型。索菲亚教堂以它恢宏气势矗立于哈尔滨,曾经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如今它作为建筑艺术博物馆,已成为哈尔滨一处独特的景观,成为市民和国内外游人欣赏建筑艺术和休闲娱乐的场所。
1911年,在木墙外砌了一层砖墙,成为砖木结构式教堂。
1923年9月27日,圣索非亚教堂举行了第二次重建奠基典礼。
1932年11月25日落成,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以其精美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享誉中外。
哈尔滨解放后,苏联政府将索菲亚教堂产权移交给哈尔滨市政府。1960年教堂关闭后,曾作为哈一百的仓库、话剧院的练功房等。文革期间,教堂遭到严重破坏,建筑主体破损,教堂内壁画、乐钟、十字架丢失。
1986年,教堂被哈尔滨市政府列为市级一类保护建筑。
199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6月2日,哈尔滨市政府对教堂进行保护性修复,并对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历时80余天,后命名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
二、空间美学
1、外部
我们看到的修复后的教堂与当年教堂保持了一致风格,这巨型的洋 葱头式大穹顶是典型的俄罗斯建筑的屋 顶形式,宏伟壮观的构思可以同莫斯科的瓦西里教堂相媲美。索菲亚教堂的主穹顶,4个小帐篷顶及后屋顶共有6个十字架。同基督教的十字架相比,东正教十字架上方有一处平行略短的横杆,下方有一处倾斜的横杆。索菲亚教堂十字架主干仍是东正教十字架的形式,但在主十字架上又加装几处横竖杆,使十字架在横杆、竖杆的局部又形成数个小十字,使十字架显得整体饱满、线条柔和。十字架通过类似洋葱头状球体与主穹顶相连,与帐篷顶或屋顶相连接,球体下方过渡为圆柱体,还加装莲花座。十字架通体是金黄色,与绿色的穹顶、帐篷顶互相映衬,使整个教堂愈发显得雄伟恢宏、高贵典雅。主穹顶的顶部距地面高48.55米,给人以耸入云宵,蓬勃向上的想像空间。大家看它那饱满而巨大的洋葱头式穹顶在建筑中央构成了特殊球面,剖面最大直径为10米,形成巨大而丰满的室内空间,是教堂画龙点晴之处。
索菲亚教堂的篷顶以主穹顶为轴心,分布于主穹顶的前后左右四个帐篷大小不一,装饰十分精美,与主穹顶形成了主从结构,由若干连续拱券托起的篷顶,特别是帐篷顶上火焰形尖券,以惯用的篷顶冠戴小洋葱头式穹顶而结束的设计手法,既衬托出大穹顶的雄浑气势又突出所映了整个外墙体华丽多彩的细部。外墙体主体为清水红砖结构的多面体,形体构造复杂,砌工精细。墙体以大小套叠的拱券构成母体,组成的细部丰富而生动。位于大穹顶下方的是一个16面体的大鼓座,鼓座的第一个段面都开了一个高侧窗,檐口装饰线角为花瓣形和神乳体。鼓座下部经过多层线角过流到下层八面体的大柱墩。底部棱、角、线和谐连接,为罗马风格的边疆拱券的设计风格。这几十个窗两侧砌成的壁柱方圆相连,为整个建筑平添了几分异域风情。
2、内部
教堂的内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君士坦丁堡的索菲亚教堂的穹顶气氛,教堂内部
穹顶构成了极其宏伟壮观的空间轮廓,从大厅中央向下望去,是否感觉到由这4个大帆拱托起的巨大的,如此巨大的,带有宗教图案的大弯顶内墙面富丽堂皇而又高雅别致哪?教堂正门篷顶为钟楼,悬挂着1大6小共7座乐钟。那座最大的乐钟由响铜铸成。乐钟重达1.8吨.最大直径为1.425米,临近钟耳和钟的底部装饰的是规则花边。钟的中部雕有4个圣像,以8个规则的连形花边上的古俄文注明的是铸造年代,6座小乐钟可以奏出6个不同音符,每逢重要宗教节日,敲钟人把7座钟槌上绳子系于身体不同部位,手足并用,有节奏地拉动钟绳,铿锵的钟声响彻云霄,据说当时连几十公里外的阿城居民也會听到这钟声乐曲,堪称哈尔滨的一大奇观。
结语
历史的车轮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在建筑艺术空前繁荣的今天,新艺术运动早已成为了历史的陈迹。但是,它留给这座城市的却是永远的记忆,值得我们去细细体味。
参考文献:
[1]许传萍.百年老街展新姿——哈尔滨市中央大街改建后的新貌[J].林业科技情报,2002(04).77
[2][7]王彬.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六——中央大街:欧洲建筑史汇聚的繁华[J].建设生活馆,2010(04).86-87页
[3]张宇楠 远 洋 哈尔滨圣·索非亚教堂的建筑色彩研究
关键词: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文化;历史;美学
圣·索菲亚教堂主体主要运用清水红砖结构,这是受到当地建筑文化影响的结果,而以大小套叠的砖砌拱券为构图母题,则体现出拜占庭风格的主要特征。圣·索菲亚教堂从建筑材料的选用到色彩的选择,都与哈尔滨这个极富俄罗斯风格的城市特征相呼应,每种建筑材料都展示出其独特的色彩。走进索菲亚大教堂,首先会被特色的建筑所吸引,同时厚重的历史感文化感扑面而来。这座建筑,成为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展示着建筑文化的历史风貌。
一、历史背景
该教堂是由俄国建筑师克亚西科夫主持设计。主穹顶、钟楼有俄罗斯传统的“帐篷顶”、“洋葱头”的造型。索菲亚教堂以它恢宏气势矗立于哈尔滨,曾经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如今它作为建筑艺术博物馆,已成为哈尔滨一处独特的景观,成为市民和国内外游人欣赏建筑艺术和休闲娱乐的场所。
1911年,在木墙外砌了一层砖墙,成为砖木结构式教堂。
1923年9月27日,圣索非亚教堂举行了第二次重建奠基典礼。
1932年11月25日落成,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以其精美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享誉中外。
哈尔滨解放后,苏联政府将索菲亚教堂产权移交给哈尔滨市政府。1960年教堂关闭后,曾作为哈一百的仓库、话剧院的练功房等。文革期间,教堂遭到严重破坏,建筑主体破损,教堂内壁画、乐钟、十字架丢失。
1986年,教堂被哈尔滨市政府列为市级一类保护建筑。
199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6月2日,哈尔滨市政府对教堂进行保护性修复,并对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历时80余天,后命名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
二、空间美学
1、外部
我们看到的修复后的教堂与当年教堂保持了一致风格,这巨型的洋 葱头式大穹顶是典型的俄罗斯建筑的屋 顶形式,宏伟壮观的构思可以同莫斯科的瓦西里教堂相媲美。索菲亚教堂的主穹顶,4个小帐篷顶及后屋顶共有6个十字架。同基督教的十字架相比,东正教十字架上方有一处平行略短的横杆,下方有一处倾斜的横杆。索菲亚教堂十字架主干仍是东正教十字架的形式,但在主十字架上又加装几处横竖杆,使十字架在横杆、竖杆的局部又形成数个小十字,使十字架显得整体饱满、线条柔和。十字架通过类似洋葱头状球体与主穹顶相连,与帐篷顶或屋顶相连接,球体下方过渡为圆柱体,还加装莲花座。十字架通体是金黄色,与绿色的穹顶、帐篷顶互相映衬,使整个教堂愈发显得雄伟恢宏、高贵典雅。主穹顶的顶部距地面高48.55米,给人以耸入云宵,蓬勃向上的想像空间。大家看它那饱满而巨大的洋葱头式穹顶在建筑中央构成了特殊球面,剖面最大直径为10米,形成巨大而丰满的室内空间,是教堂画龙点晴之处。
索菲亚教堂的篷顶以主穹顶为轴心,分布于主穹顶的前后左右四个帐篷大小不一,装饰十分精美,与主穹顶形成了主从结构,由若干连续拱券托起的篷顶,特别是帐篷顶上火焰形尖券,以惯用的篷顶冠戴小洋葱头式穹顶而结束的设计手法,既衬托出大穹顶的雄浑气势又突出所映了整个外墙体华丽多彩的细部。外墙体主体为清水红砖结构的多面体,形体构造复杂,砌工精细。墙体以大小套叠的拱券构成母体,组成的细部丰富而生动。位于大穹顶下方的是一个16面体的大鼓座,鼓座的第一个段面都开了一个高侧窗,檐口装饰线角为花瓣形和神乳体。鼓座下部经过多层线角过流到下层八面体的大柱墩。底部棱、角、线和谐连接,为罗马风格的边疆拱券的设计风格。这几十个窗两侧砌成的壁柱方圆相连,为整个建筑平添了几分异域风情。
2、内部
教堂的内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君士坦丁堡的索菲亚教堂的穹顶气氛,教堂内部
穹顶构成了极其宏伟壮观的空间轮廓,从大厅中央向下望去,是否感觉到由这4个大帆拱托起的巨大的,如此巨大的,带有宗教图案的大弯顶内墙面富丽堂皇而又高雅别致哪?教堂正门篷顶为钟楼,悬挂着1大6小共7座乐钟。那座最大的乐钟由响铜铸成。乐钟重达1.8吨.最大直径为1.425米,临近钟耳和钟的底部装饰的是规则花边。钟的中部雕有4个圣像,以8个规则的连形花边上的古俄文注明的是铸造年代,6座小乐钟可以奏出6个不同音符,每逢重要宗教节日,敲钟人把7座钟槌上绳子系于身体不同部位,手足并用,有节奏地拉动钟绳,铿锵的钟声响彻云霄,据说当时连几十公里外的阿城居民也會听到这钟声乐曲,堪称哈尔滨的一大奇观。
结语
历史的车轮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在建筑艺术空前繁荣的今天,新艺术运动早已成为了历史的陈迹。但是,它留给这座城市的却是永远的记忆,值得我们去细细体味。
参考文献:
[1]许传萍.百年老街展新姿——哈尔滨市中央大街改建后的新貌[J].林业科技情报,2002(04).77
[2][7]王彬.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六——中央大街:欧洲建筑史汇聚的繁华[J].建设生活馆,2010(04).86-87页
[3]张宇楠 远 洋 哈尔滨圣·索非亚教堂的建筑色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