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双边服务贸易专业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4fc561v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日双边服务贸易关系日益密切且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结合中日双边服务贸易现状,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分析其专业化程度,并实证检验专业化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通过服务贸易,对日本服务市场的融入程度逐渐加深,而日本却呈现相反现象;中日双边服务产业内贸易的总体专业化程度较深,且呈现出逐步加深趋势;中日双边服务贸易开放度和服务业市场规模差异度,会对产业内贸易专业化程度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而服务贸易差异度则表现为显著的负向效应。
  关键词:双边服务贸易;专业化程度;产业内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2.01.007
  
  进入21世纪以来,作为服务贸易大国的中日两国服务贸易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根据UN Service Trade Database公布的数据,2000年-2008年,中日两国服务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22.0%和10.5%,且WTO公布的《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09》显示,2008年中日两国服务出口分别位于第5和第6位,服务进口位于第5和第4位。同时,日本作为中国第4大服务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地以及第3大服务逆差来源国,2000年-2008年,其对中国服务出口和进口分别以年均22.3%和10.8%的速度快速增长。可以看出,中日两国服务贸易关系十分密切,再加上在地理、文化等方面的有利因素,使得两国双边服务贸易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深入分析中日双边服务贸易专业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对两国双边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和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以及与日本服务贸易逆差局面的扭转,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服务贸易专业化的相关研究文献较少,Bobirca和Miclaus[1-2]在对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研究时,采用贸易重叠指数(TO)分析了两国与欧盟25国的服务贸易专业化结构。Grigorovic[2]运用Krugman专业化指数、Grubel-Lloyd指数及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对罗马尼亚与欧盟25国服务贸易专业化程度进行了分析。国内的相关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方面,比如崔日明和陈付愉[3],王涛和姜伟[4]及陈双喜和王磊,都有论述[5]。而在服务贸易专业化方面,国内学者尚未涉足。鉴于此,本文采取UN Service Trade Database公布的相关数据,同时,考虑到多数服务企业在非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运营而决定的,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处于较高水平[6]的现实,本文在分析中日双边服务贸易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对中日双边服务贸易专业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测度方法及数据说明
  (一)双边服务贸易现状
  1.服务市场融入程度。Marwah和Klein[7]提出了衡量一国在全球贸易中参与程度的贸易熵指数(trade entropy index,TEI),若一国拥有较高的贸易熵指数,则意味着该国贸易集中度较低,即世界贸易参与度较高;反之,则参与度较低。之后,贸易熵指数逐渐被应用于衡量一国通过贸易融入另一国市场的程度,如Simsek等的研究[8]。融入程度是深入分析两国产业内或产业间贸易的基础[9]。因此,本文将贸易熵指数进一步应用于双边服务贸易,对中日两国通过双边服务贸易融入另一方服务市场的程度进行分析,其计算公式为:
  TEIA•Bx=∑iailn(1/ai),且ai=xA•Bi/∑xA•Bi (1)
  TEIA•Bm=∑ibiln(1/bi),且bi=mA•Bi/∑mA•Bi (2)
  式中:TEIA•Bx和TEIA•Bm分别为A国对B国服务出口与进口的熵指数;xA•Bii和mA•Bi分别为A国服务行业i对B国的服务出口和进口。TEIA•Bx和TEIA•Bm值越大,表明A(B)国通过双边服务贸易对B(A)国服务市场的融入程度越深。
  2.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Grubel-Lloyd指数是分析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一个常用指数,但该指数是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静态分析。Brülhart[10]提出了用于动态分析产业内贸易水平的Brülhart-B指数,该指数采取进出口增加额的方式来体现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动态变化。本文采取Brülhart-B指数来分析中日双边服务贸易各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BA•Bi=|ΔxA•Bi-ΔmA•Bi|/|ΔxA•Bi|+|ΔmA•Bi|(3)
  式中:BA•Bi为AB两国服务行业i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且B∈[0,1];△xA•Bi和△mA•Bi分别为A国服务行业i对B国的出口与进口变动量。当BA•Bi=0时,两国服务行业i的双边贸易完全是产业内贸易;当BA•Bi=1时,两国服务行业i的贸易完全是产业间贸易;0  (二)双边服务贸易专业化程度
  Finger和Rosa[11]提出了用于分析两国贸易专业化程度的贸易重叠指数(trade overlap index,TOI),该指数是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来衡量两国的贸易专业化程度[1-3]。本文将运用贸易重叠指数来分析中日双边服务产业内贸易的专业化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TOA•Bi=2min(xA•Bi,mA•Bi)/(xA•Bi+mA•Bi(4)
  式中:TOA•Bi为AB两国服务行业i的产业内贸易专业化程度,且TOA•Bi∈[0,1];xA•Bi和mA•Bi分别为A国服务行业i对B国的出口与进口。TOA•Bi指数越接近1时,AB两国服务行业i的产业内贸易专业化程度越高;反之,产业内贸易专业化程度越低。
  (三)数据说明
  本文分析所需相关数据的来源如下:中日双边服务贸易总体和各服务行业数据以及中日服务进出口总额数据均来自于UN Service Trade Database;人民币兑日元汇率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日服务业GDP数据、人均服务业GDP数据及人均国民总收入数据均来源于WB Database。其中,两国人均服务业GDP数据采用各年服务业GDP除以当年人口得出;人口数据是按照WB Database公布的两国各年GDP除以人均GDP得出。
  二、双边服务贸易现状及专业化程度
  (一)双边服务贸易现状
  1.服务市场融入程度。采取贸易熵指数衡量的服务市场融入程度能够较好地反映中日双方对对方服务市场的渗透程度,是推进双边贸易快速发展的核心基础。本文采取日本对中国各服务行业的进出口数据,得到日本对华服务出口和进口的熵指数,见表1。
  可以看出,日本对华服务出口和进口熵指数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趋势,其中,日本对华服务出口熵指数在2000年-2008年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日本通过服务出口对中国服务市场的融入程度逐渐减小;而日本对华服务进口熵指数在2001年达到最大值1.50后,在2002年- 2004年间呈现下降趋势,但自2004年触底以来,直至2008年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服务出口对日本服务市场的融入程度呈现逐渐加深趋势,为中国进一步扩大对日服务出口提供了较强的市场推动力。
  2.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已有的研究发现,产业内贸易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形式,因此,本文将进一步分析中日双边服务产业内贸易水平。表2给出了反映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的Brülhart-B指数。
  可以看出,2000年-2008年间,中日双边服务贸易总体Brülhart-B指数为0.27,说明在长期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较高,双边服务贸易发展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同时,从短期来看,除2000年-2001年Brülhart-B指数较大外,其他各年均较小,尤其是2004年-2005年,Brülhart-B指数只有0.09,说明短期内的中日双边服务贸易发展也以产业内贸易形式为主。
  从服务业各行业来看,在长期上,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及个人、文化及娱乐服务四个服务行业的贸易发展主要以产业内贸易形式为主,而其他服务行业的贸易发展主要以产业间贸易形式进行。但是,在短期内,除版权及许可费和政府服务的双边贸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产业间贸易特征外,其他服务行业的Brülhart-B指数波动较大,双边贸易发展形式表现的并不明显。
  从服务业各行业来看,在长期上,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及个人、文化及娱乐服务四个服务行业的贸易发展主要以产业内贸易形式为主,而其他服务行业的贸易发展主要以产业间贸易形式进行。但是,在短期内,除版权及许可费和政府服务的双边贸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产业间贸易特征外,其他服务行业的Brülhart-B指数波动较大,双边贸易发展形式表现的并不明显。
  (二)双边服务贸易专业化程度
  确定了产业内贸易是中日双边服务贸易的主要形式,本文进一步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对中日双边服务贸易总体及各行业的贸易专业化程度进行分析,具体测算结果见表3。
  可以看出,总体服务业的TO指数在2002年出现微弱的下降现象,由2001年的0.61下降到2002年的0.59;之后2年则表现出强劲的上升趋势,TO指数分别为0.62和0.68;且在2005年出现小幅下降之后,在2006年达到最高点,TO指数达到0.82;但2007和2008年又呈现出下降趋势,TO指数均为0.7。总之,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双边服务贸易总体专业化程度较深且呈现出逐步加深趋势。
  具体到各服务行业,2000年-2008年,运输及建筑服务的产业内贸易专业化程度较深;旅游及通信服务的产业内贸易专业化程度呈现快速深化趋势,且在2008年旅游服务已完全实现产业内贸易专业化,通信服务的产业内贸易专业化程度也已达到0.95;保险、金融、其他商务服务及个人、文化及娱乐服务的产业内贸易专业化程度在2000年-2004年呈现出逐渐深化趋势,但在2004年达到最高点之后,直至2008年,均呈现出下降趋势;计算机及信息服务、版权及许可费及政府服务的产业内贸易专业化程度一直较低,说明这三类服务行业的双边贸易主要表现为产业间贸易专业化。
  三、专业化程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及设定
  在中日双边服务贸易专业化程度影响因素分析方面,本文分别从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选取服务贸易专业化程度的影响变量。国家层面选取两国需求结构差异度、汇率及双边服务贸易开放度三个变量作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同时,选取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度、服务市场规模差异度、双边服务贸易差异度三个变量作为产业层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影响因素的具体设定见表4。
  首先,中日双边服务贸易总体专业化程度是在各服务行业专业化程度的基础上,采用加权方式得出。其次,关于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度、服务市场规模差异度和需求结构差异度的计算,均是在采取Balassa[12]提出的用于衡量两国经济发展相对不平衡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不同的权重计算而得,其中,采取一国人均服务业GDP占两国总人均服务业GDP比重作为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度的权重[13-19];
  采取服务业GDP替代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度权重中的人均服务业GDP,此时Balassa相对不平衡指数可用来衡量服务市场规模差异度[13-19];采取一国人均收入占两国总人均收入的比重作为Balassa相对不平衡指数的权重时,该指数又可以用来衡量两国需求结构差异度[14]。再次,双边服务贸易差异度是将Fontagne等[15]提出的衡量产业内贸易产品差异指数应用于双边服务贸易而得出,该指数能够同时考虑到贸易产品或服务的横向和纵向差异。最后,双边服务贸易开放度是在两国各自服务贸易开放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权重而得,权重是两国在双边服务贸易中的出口占双边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 。
  (二)计量模型构建
  关于中日双边服务产业内贸易专业化程度的影响因素,本文已分别从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进行了选取和设定,在此进一步构建双边服务贸易专业化程度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模型,在构建模型过程中,由于多数变量数值小于1,故模型设定无法通过变量取对数形式来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只能在回归过程中采取加权等方式进行消除,所构建的模型为:
   (三)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实证检验运用计量软件Eviews6.0进行分析,同时在回归过程中采取White heteroskedasticity-consistent standard errors & covariance来降低异方差对模型估计结果的影响,估计结果见表5。根据回归结果,模型修正决定系数达到0.930,说明模型能够较真实地反映现实状况。此外,除变量QI、EX和DI对TO的影响不显著外,其他变量的P值均小于0.05,即都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
  具体来看,中日两国需求结构差异度、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度及人民币兑日元汇率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专业化程度分别呈现正向、负向及负向影响效益,但影响效应不显著。这是由于一方面,中日两国在历史、文化及空间方面的因素而导致两国需求格局极为相近,需求结构差异度的增加能够引起产品差异度的提高,从而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生;另一方面,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度能够影响两国的资本-劳动比率差异度,差异度越大,产业内贸易水平越低。而在汇率影响因素方面,汇率变动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复杂多变,故本币汇率的升值并不一定会提升产业内贸易水平[16]。
  在影响显著的变量中,中日双边服务贸易差异度会对两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专业化程度产生显著的负向效应,即随着服务贸易失衡规模的上升,其产业内贸易水平会逐渐降低。中日双边服务贸易开放度和服务业市场规模差异度会对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专业化程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一方面,服务业的贸易壁垒越高,则其产业内贸易水平越低;另一方面,由于多数产品的差异性是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条件下实现的,市场规模差异度的增加能够提升两国产品的差异度,进而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
  四、结论及启示
  本文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对中日双边服务贸易专业化程度的相关研究,得出结论如下:其一,双边服务贸易现状。首先,在服务市场融入程度方面,日本通过服务出口对中国服务市场的融入程度逐渐减小,而中国对日本服务市场的融入程度却呈现逐渐加深趋势。其次,不论从短期内还是长期上来看,中日双边服务贸易发展都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其二,产业内贸易专业化程度。总体上来看,中日双边服务产业内贸易专业化程度较深,且呈现出逐渐加深趋势;具体到各服务行业,运输及建筑服务的产业内贸易专业化程度较深,旅游及通信服务的产业内贸易专业化程度呈现出快速加深趋势,而保险、金融、其他商务服务及个人、文化及娱乐服务的产业内贸易专业化程度在近年来出现下降趋势。此外,计算机及信息服务、版权及许可费以及政府服务的产业内贸易专业化程度较低。其三,专业化程度的影响因素。中日两国需求结构差异度、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度及人民币兑日元汇率对两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专业化程度影响不显著;中日双边服务贸易开放度和服务业市场规模差异度则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而中日双边服务贸易差异度却表现为显著的负向影响效应。
  中日双边服务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以及专业化程度的逐渐加深揭示了两国服务贸易结构具有较强的趋同性,同时也推动了两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在中国对日本服务市场融入程度日益加深的同时,中日双边服务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服务行业,如旅游、运输等方面,在一些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如计算机及信息服务、版权及许可费等方面,其产业内贸易专业化程度却较低。对于中国而言,当前的中日双边服务产业内贸易状况势必会减缓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且不利于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对日本服务贸易逆差局面的扭转。因此,中国应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政策。
  在服务业发展方面,中国服务业发展体现出较为严重的行业不平衡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传统服务行业比重较大,2001年-2009年的增加值占服务业总增加值的平均比重达到33.3%,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则较为滞后。中国应加大在传统服务业的科技和人力投入,以保持传统服务项目的原有优势;同时,要拓展服务业新领域,通过在技术、管理、人力方面的突破以及构建良好的发展软环境来创新服务业竞争优势,发展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使其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在服务贸易方面,实证结果显示,服务贸易开放度是中日双边服务产业内贸易专业化程度的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因此,应把握中日经贸发展的重要机遇,加强两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逐步消除两国服务贸易壁垒和投资壁垒,为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此外,要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服务贸易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服务贸易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减少贸易摩擦,为中日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开放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Bobirca A,Miclaus P G.A multilevel comparative assessment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services trad-e competitiveness:the case of romania and bulga- ria[J].World Academy of Science,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007(30):1-6.
  [2] Grigorovici C.Analysing the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in romania’s services trade[J].Romanian Jou-rnal for Economic Forecasting,2009(6):94-114.
  [3] 崔日明,陈付愉.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8(8):51-55.
  [4] 王 涛,姜 伟.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问题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0(6):51-56.
  [5] 陈双喜,王 磊.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8):76-83.
  [6] 程大忠.国际服务贸易: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7] Marwah K,Klein L R.The possibility of nesting south asia in asia-pacific economic integration[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1995(1):1-27.
  [8] Simsek N,Seymen D,Utkulu U.Turkey’s compet-itiveness in the EU market:a comparison of differ- ent trade measures[J].Dokuz Eylülüniversitesi Sosyal Bilimler Enstitüsü Dergisi,2010(2):107-139.
  [9] Lasser C,Schrader K.European integration and changing trade patterns:the case of the baltic states[R].Kiel Working Paper,2002(1088).
  [10] Brulhart M.Marginal intra-industry trade:measure- ment and relevance for the pattern of industrial adjustment[J].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1994(3):600-613.
  [11] Finger J M,De Rosa D.Trade overlap,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protection[C]∥Herbert Giersch.On the Economics of Intra-Industry Trade,Tübingen,1979:213-240.
  [12] Balassa B,Bauwens L.Intra-industry specialisation in a multi-country and multi-industry framework[J].The Economic Journal,1987(97):923-939.
  [13] Andresen M A.Empirical intra-industry yrade: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need to know[R].NBER Working Paper,2003(5221).
  [14] Sichei M M,Harmse C,Kanfer F.Determinants of south africa-US inter-industry yrade in services:a wild bootstrap dynamic panel data analysis[J].South African of Economics,2007(3):512-539.
  [15] Fontagne L,Freudenberg M.Intra-industry trade:methodological issues reconsidered[R].CEPII Working Paper,1997(97-01).
  [16] 张谊浩.汇率变动对产业内贸易影响的一个分析模型[J].世界经济文汇,2003(3):13-21.
  (责任编辑 易 明)
  
  The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Sino-Japanese Bilateral Trade in Servic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tra-Industry Trade
  WANG Shu-li,LIU Jun
  (School of Economics,WUT,Wuhan 430070,Hubei,China)
  Abstract:There is a broad space for development due to the increasingly close relationship in Sino-Japanese bilateral trade in service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bilateral trade in servic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of the bilateral trade in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ra-industry,and then,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are analyzed through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study,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the degree that integrated into Japan's services market through service trade in China has gradually deepened,but there is a completely opposite phenomenon in Japan;the aggregate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in the bilateral service trade is deep,and the trend of gradually deepening is shown;trade openness and differences in market size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aggregate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but the difference in bilateral service trade shows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Key words:bilateral trade in services;degree of specialization;intra-industry trade
其他文献
摘要:美国量刑委员会制度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该制度从创设之初就遭受质疑。对此,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经由一系列判例进行了阐释和廓清,确立其法律地位,在刑事司法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在司法解释问题上的态度。美国量刑委员会制定的量刑指南与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制度有相似之处,因此,对美国量刑委员会制度予以探讨,可藉以检视我国司法解释领域的失范现象,并对推进我国司法解释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摘要:探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均明确规定了侵权获益赔偿。通说认为,获益赔偿只是损害赔偿的一种计算方式。实质上获益赔偿与补偿性的损害赔偿理念不同,其还有效保护权利、剥夺不当得利、威慑未来侵权行为等功能而非仅仅是填补损害,具有独立地位。就获益赔偿,我国知识产权法有补充式和选择式两种立法模式,前一模式认为获益赔偿是损害赔偿的替代性计算方式,后一模式赋予受害人可选择主张损害赔偿或获益赔偿。国际上的通行做
期刊
摘要:元伦理学家试图对休谟的“事实-价值”问题做出解答,进行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探索,但是一方面他们忽视了对“人”的研究,不了解这些判断的来源在于人,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明白“事实-价值”的沟通是在实践中进行的,因此陷入了语言的泥沼之中不能自拔。马克思主义紧紧抓住“人”这个主体,在实践中阐明两类价值判断的来源,还对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有效沟通作出论述,为“事实-价值”问题提供了解答。  关键词:事实判断;
期刊
摘要:对2011年4月在美国克莱蒙大学城召开的第五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学术会议进行了综合性的介绍和阐述。与会者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地域与全球等不同层面和维度,对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对生态文明的理论体系构建和实践路径选择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剖析和探讨,同时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备的理论资源、实践基础、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危机;理论构建
期刊
摘要:在对知识流、礼物交换、关系网络等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展开了基于关系网络的知识转移促进创新的研究,探讨了网络关系建立与维系的根本原因,主要基于礼物交换理论,运用社会网络中的礼物交换现象和机理来解析知识转移的作用。  关键词:知识流;关系网络;礼物交换;知识转移  中图分类号:G9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1.03.003 
期刊
摘要:王国维艺术审美学说中“隔”与“不隔”的观点,对中国传统音乐鉴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语语皆在目前的“不隔”,实则需要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文化生态语境进行具体解析。就我国经典民乐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的文化生态语境而言,无论是创作者的人生经历还是作品蕴含的精神内核,都是我们在进行传统音乐审美鉴赏时由“隔”到“不隔”所必须阐释的视角。  关键词:传统音乐;审美鉴赏;文化生态语境;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在我国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镇的快速发展要求基础设施供给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农村因为缺少有效的利益诉求渠道导致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地方政府官员自身利益最大化取决于其经济绩效,以及其政绩经由媒介传播而被上级政府或辖区居民感知的程度。大众媒介受自身利益结构制约而形成的信息供给上的城市偏好,扭曲了地方政府官员激励机制,引致了地方政府官员在基础设施供给决策上的城市偏好。通过改变大众媒介信息供给上
期刊
在煤炭资源的开采、加工利用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形式的产业链,常见的有煤一电、煤一焦化、煤化工、煤气化等等以原煤生产企业为起点的煤炭产业链。任一鑫等、陆刚等将煤炭产业链定义为围绕满足煤炭企业生产过程所涉及到的一系列具有上下游关系的企业集合以及满足煤炭生产过程的某一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企业集合。阎磊认为煤炭产业链是基于原煤开采与深加工所涉及到的一系列具有相互關联关系的产业集合,它以煤炭企业为核心,以煤
期刊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专项研究项目(CUGW100204);中央高校专项研究项目(CUGW110204) 摘要: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明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以低效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拉动以高耗能低效率的第二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必须突破传统的依靠能源增长速度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线性弹性系数理论”,发展双重结构驱动的“非线性能源经济学理论”。以此为基础,我国的政策取向应从以总量调控为主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诞生之日起,其学术性与现实性就以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紧密交织在一起,因为马克思哲学革命在于对“形而上学的颠倒”。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俄国化过程中,学术性和现实性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脱离,学术研究甚至一度成为现实工作的注脚。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俄国化历史不同阶段的考察和比较,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性不能不在现实基础上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也不能没有学术升华,其经验与教训对当代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