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老师,如何快速选择准确的材料,从而很好地为作文中心服务呢?平时积累材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师:问题很有针对性。首先必须有足够的阅读积累储备,这是关键,是内存问题。平时就要养成读书思考的好习惯,不仅要积累,还要注意阅读的迁移联系,看看有没有类似的内容可以建立材料之间的联系。这叫做“勾连原则”,即有动机的建立联系,提高联想思维水平。
就拿2017高考作文全国卷Ⅰ为例,那么多的关键词,必须要选择三两个并建立它们之间的统一性,从而确立抽象层面的事理、哲理与道理。比如京剧与长城,二者的关联在哪里?都是中华文明,一个是物质层面,一个是精神层面。立意就可以锁定在——弘扬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上。然后可以以此为基点,联系其他相关材料,从而很好地为主题服务。
生:老师,现在高考作文风向标又有新的转向,以前是任务驱动式的时评类文章,现在又出现了情境写作、角色入境的写作样式,这样的话我们会不会在选材上受到更多的限制,我们的作文会不会走入一种就事论事的狭小写作怪圈呢?
师:任何应试作文都具有限制性,关键是我们如何突破这种限制,在一个范围内实现思想游走,思维旅行,这才是写作的大道,而非雕虫小技的机械训练。正如《庖丁解牛》里,庖丁的境界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而我们的作文也应做到这样,在立意之下,万千材料随心取舍,“材”授予“意”,“意”统摄“材”。不要拘谨于一人一事,放眼大千世界,万千素材中总有适合的等你去发掘选择。
所以,审题时一定要“三审四问”。三审:一审立意,二审范围,三审任务;四问:命题要阐发什么道理、事理、哲理?在什么背景下解決问题?什么角色下解决问题?达到的预期目的是什么?
生:老师我懂了,高考情境作文,关键就是看题目中材料的情境与前提,选材也要在这一前提与语言环境中进行。
生:老师,以上都是选材时注意的事项,那么选好了恰当的材料后,如何具体运用呢?
师:运用问题是第二个关键。在这里教你两招:点铁成金、删繁就简。
“点铁成金”就是注意材料运用一定要重在用它解决作文当中的实际问题,一定不能停留在讲故事、列现象的层面,否则材料不会发挥它应有的说理作用。“删繁就简”指的是材料的处理原则——新则详,旧则略。凡是具有新意的、陌生化的材料尽可能详论,而老生常谈的少用、略用甚至不用。
师:我们来看一篇文章。
布拉格不后悔
◎余秋雨
古钟建于十五世纪。传说由于这钟精美得举世无双,当时的市政当局怕工艺外泄,居然狠心刺瞎了那位机械工艺师的双眼。人类最原始的保密法则居然用如此野蛮的方式来执行,使人联想到中国古代皇帝为了保守陵墓秘密不惜把建陵工人全部屠杀的暴行。可见这钟声尽管可以傲视坦克的轰鸣,它自己也蕴含着太多的血泪。后来到了布拉格蜡像馆,进门是城市历史部分,抬眼就见到那位机械工艺师,用白布包着被刺瞎的双眼,还在机械堆里不懈地摸索。
我从这钟声中来倾听路边老人所讲的哲学,突然怀疑是否也像这钟声,在达观的欢悦中省略了悲苦的故事?
古钟位于老城广场西南角,广场中央是胡斯塑像,广场南方,是胡斯主持过的伯利恒教堂。
胡斯是宗教改革的先驱者,布拉格大学校长,一四一五年以“异端”的罪名被火刑烧死,这是我们小时候在历史课本里就读到过的。胡斯烧死时,古钟的机械部分已经造好,钟楼还没有修起来。现在胡斯的塑像正表现他临死时的神情,火焰噬卷着瘦削的身躯,脸部的轮廓和胡须的形态,却比火焰还要飘逸,不知是哪位雕塑家的作品。
大量事实证明,民众的良知在获得启蒙之前,他们恰恰是很多无耻暴行的参与者和欢呼者。一般在火刑仪式前夜,全城悬挂彩旗,市民进行庆祝游行,游行队伍中有一批戴着白色风帽,穿着肥大长袍把脸遮住的特殊人物,他们是宗教裁判员和本案告密者。执行火刑当日,看热闹的市民人山人海,其中很多人遵照教士的指示大声辱骂被押解的“犯人”,亲属们则围在他的四周最后一次劝他忏悔。当火点起之后,市民中“德高望重”的人拥上前去,享受添加柴草的权利。
那么,统治当局有没有考虑过这样的案件中是否真有伪证和诬陷的可能呢?考虑过。但他们确信,利益高于真实,更高于道义。例如直接过问胡斯一案的西吉斯孟皇帝就曾说,只要符合教皇利益,可以背信弃义。当时几乎所有欧洲各国的宗教裁判员都认为,即使伪证致使一位无辜者被烧死,这位无辜者也应该高兴,因为他也是为宗教而牺牲的。至于诬陷致使一位无辜者名誉遭污,这位无辜者更应懂得现世名誉是身外之物,彼岸世界为他准备了桂冠。
总之,怎么诬陷都可以,怎么焚烧都可以。
当然宗教裁判员之上还有裁判员,那就是历史。一位布拉格大学校长被活活烧死,人们理所当然地看成是罗马教廷对于捷克民族的侵犯,于是引发了一场以胡斯名字命名的大起义,为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写下了序篇。
因此,布拉格还是有点脾气的。
(选自余秋雨文化散文集《行者无疆》)
师:上面提到的一个重要的选材思维,就是联想思维。而这篇散文,主题是表现的一个城市的暴政、蒙昧与反抗,选材从广场古钟设计者到皇陵建筑者被杀,再到这个城市的改革先锋派胡斯的例子,属于一类集中为主题服务的材料,联想环环相扣,衔接自然,思想深刻,凸显前面所讲的“勾连原则”。
师:问题很有针对性。首先必须有足够的阅读积累储备,这是关键,是内存问题。平时就要养成读书思考的好习惯,不仅要积累,还要注意阅读的迁移联系,看看有没有类似的内容可以建立材料之间的联系。这叫做“勾连原则”,即有动机的建立联系,提高联想思维水平。
就拿2017高考作文全国卷Ⅰ为例,那么多的关键词,必须要选择三两个并建立它们之间的统一性,从而确立抽象层面的事理、哲理与道理。比如京剧与长城,二者的关联在哪里?都是中华文明,一个是物质层面,一个是精神层面。立意就可以锁定在——弘扬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上。然后可以以此为基点,联系其他相关材料,从而很好地为主题服务。
生:老师,现在高考作文风向标又有新的转向,以前是任务驱动式的时评类文章,现在又出现了情境写作、角色入境的写作样式,这样的话我们会不会在选材上受到更多的限制,我们的作文会不会走入一种就事论事的狭小写作怪圈呢?
师:任何应试作文都具有限制性,关键是我们如何突破这种限制,在一个范围内实现思想游走,思维旅行,这才是写作的大道,而非雕虫小技的机械训练。正如《庖丁解牛》里,庖丁的境界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而我们的作文也应做到这样,在立意之下,万千材料随心取舍,“材”授予“意”,“意”统摄“材”。不要拘谨于一人一事,放眼大千世界,万千素材中总有适合的等你去发掘选择。
所以,审题时一定要“三审四问”。三审:一审立意,二审范围,三审任务;四问:命题要阐发什么道理、事理、哲理?在什么背景下解決问题?什么角色下解决问题?达到的预期目的是什么?
生:老师我懂了,高考情境作文,关键就是看题目中材料的情境与前提,选材也要在这一前提与语言环境中进行。
生:老师,以上都是选材时注意的事项,那么选好了恰当的材料后,如何具体运用呢?
师:运用问题是第二个关键。在这里教你两招:点铁成金、删繁就简。
“点铁成金”就是注意材料运用一定要重在用它解决作文当中的实际问题,一定不能停留在讲故事、列现象的层面,否则材料不会发挥它应有的说理作用。“删繁就简”指的是材料的处理原则——新则详,旧则略。凡是具有新意的、陌生化的材料尽可能详论,而老生常谈的少用、略用甚至不用。
师:我们来看一篇文章。
布拉格不后悔
◎余秋雨
古钟建于十五世纪。传说由于这钟精美得举世无双,当时的市政当局怕工艺外泄,居然狠心刺瞎了那位机械工艺师的双眼。人类最原始的保密法则居然用如此野蛮的方式来执行,使人联想到中国古代皇帝为了保守陵墓秘密不惜把建陵工人全部屠杀的暴行。可见这钟声尽管可以傲视坦克的轰鸣,它自己也蕴含着太多的血泪。后来到了布拉格蜡像馆,进门是城市历史部分,抬眼就见到那位机械工艺师,用白布包着被刺瞎的双眼,还在机械堆里不懈地摸索。
我从这钟声中来倾听路边老人所讲的哲学,突然怀疑是否也像这钟声,在达观的欢悦中省略了悲苦的故事?
古钟位于老城广场西南角,广场中央是胡斯塑像,广场南方,是胡斯主持过的伯利恒教堂。
胡斯是宗教改革的先驱者,布拉格大学校长,一四一五年以“异端”的罪名被火刑烧死,这是我们小时候在历史课本里就读到过的。胡斯烧死时,古钟的机械部分已经造好,钟楼还没有修起来。现在胡斯的塑像正表现他临死时的神情,火焰噬卷着瘦削的身躯,脸部的轮廓和胡须的形态,却比火焰还要飘逸,不知是哪位雕塑家的作品。
大量事实证明,民众的良知在获得启蒙之前,他们恰恰是很多无耻暴行的参与者和欢呼者。一般在火刑仪式前夜,全城悬挂彩旗,市民进行庆祝游行,游行队伍中有一批戴着白色风帽,穿着肥大长袍把脸遮住的特殊人物,他们是宗教裁判员和本案告密者。执行火刑当日,看热闹的市民人山人海,其中很多人遵照教士的指示大声辱骂被押解的“犯人”,亲属们则围在他的四周最后一次劝他忏悔。当火点起之后,市民中“德高望重”的人拥上前去,享受添加柴草的权利。
那么,统治当局有没有考虑过这样的案件中是否真有伪证和诬陷的可能呢?考虑过。但他们确信,利益高于真实,更高于道义。例如直接过问胡斯一案的西吉斯孟皇帝就曾说,只要符合教皇利益,可以背信弃义。当时几乎所有欧洲各国的宗教裁判员都认为,即使伪证致使一位无辜者被烧死,这位无辜者也应该高兴,因为他也是为宗教而牺牲的。至于诬陷致使一位无辜者名誉遭污,这位无辜者更应懂得现世名誉是身外之物,彼岸世界为他准备了桂冠。
总之,怎么诬陷都可以,怎么焚烧都可以。
当然宗教裁判员之上还有裁判员,那就是历史。一位布拉格大学校长被活活烧死,人们理所当然地看成是罗马教廷对于捷克民族的侵犯,于是引发了一场以胡斯名字命名的大起义,为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写下了序篇。
因此,布拉格还是有点脾气的。
(选自余秋雨文化散文集《行者无疆》)
师:上面提到的一个重要的选材思维,就是联想思维。而这篇散文,主题是表现的一个城市的暴政、蒙昧与反抗,选材从广场古钟设计者到皇陵建筑者被杀,再到这个城市的改革先锋派胡斯的例子,属于一类集中为主题服务的材料,联想环环相扣,衔接自然,思想深刻,凸显前面所讲的“勾连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