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dy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一考生
  冯骥才在《一百个人的十年》序言中提过,贾樟柯在《天注定》的宣传讲座上讲过,翁贝托·埃柯在《试刊号》的谈话中也讲过——如今,人们对铺天盖地的消息应接不暇,灾难或欣喜总被迅速地瞥见,然后很快又被新消息掩埋。
  人们见过的“大场面”太多,科技发达了,人们甚至可以选择看或不看那些不喜欢的部分,但遗忘和不见都是逃避,“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这是鲁迅的教导。
  如今的书店,畅销书多是食谱、“心灵鸡汤”、减肥手册,或是成功学、轻小说,人们喜爱这种轻松欢快、“正能量”的东西。贾樟柯宣传《天注定》时,现场有观众不满,“你就不能用温和一点的方式传达这些正能量吗?”——世界上大多数人不愿去看《天注定》中那些当代工人、堕落的年轻女子,那些真实惨痛的人生。
  贾樟柯只是用艺术的手法,让本会被很快遗忘的部分延长了保质期。正如达登内兄弟所做的——从底层出发拍电影,而不是寻找故事。他们的电影都缺少故事性,但毫无疑问,他们的作品具备大多数人声称想要的“真实”。
  如今,人们与传媒的关系非常畸形:一方面要求着“真相”,一方面又要求温和地呈现“真相”。
  翁贝托《试刊号》中讲述了一份报纸的故事,它叫《明日报》,只有十二份满是谣言的“试刊号”出版。人们想看看真相,又不愿正视丑陋,这样双重的标准催生了《明日报》这一荒谬的“怪物”。
  人们不愿正视丑陋与真实,因为他们惧怕自己也是如此,如同一个人面对怪兽,他会害怕自己被吃掉。直面惨淡的人生,会让人产生“看到自己”的错觉,会使人产生被自己的“可能的未来”威胁的错觉,所以人们拒绝看见。
  但“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当年魏源如此劝诫闭目塞听的中国人,如今也可拿来规劝顽固抵制“丑恶”的人们。看见路灯四周飞舞的虫子不意味着你将变为虫子,它只会让你意识到:也许家中该备一瓶杀虫剂。如今我们受到“天下”投来的信息,我们不能充当“套中人”,而应当全盘接受,可为之欢呼并铭记,可沉思并警醒,可感慨万千并引以为戒,这才可望想出好的方案,说出在理的话,做出得当的事,承担必要的责任。
  “必须敢于正视!”听见鲁迅先生的喊声了吗?
  点评
  这篇议论文,因“鲁迅式的直面现实”而深受阅卷人的青睐:
  精选事例,富有现实针对性。首段使用排比式,连续举出三个事例,自然引出“正视”话题。这个时代确实有许多东西被掩盖,关键是现实有相当多的人还不愿正视,作者以此为话题,独具匠心选择事例,运用犹如解剖刀一般的说理与分析,切中时代的要害,针砭社会的弊端,警醒世人。
  巧用名言,发人深思。最后用鲁迅的话语结束,简洁有力,紧扣标题,深化论点,画龙点睛。此句猶如宁静世界里传来的一声撞钟之音,在现实的人们心中久久回响。
  前后照应,结构严谨。本文在文章主体阐释事理的过程中,并没有把开篇提及的三个事例随意弃之一旁,而是有意识地对其中两个事例进行了跟踪分析,这样文章便有了前后勾连、环环相扣的意味。
其他文献
【技法点拨】  一、发觉感动点  培养感受生活的意识。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真切的感受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学生要能通过生活中的一刹那,捕捉到写作的灵感,同时要调动生活情趣,热爱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会有意识地去观察、体味生活,才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好文章来。比如形容黑,多数人会说像墨一样,也有人说像夜一样,这样都可以,但难免人云亦云;如果有人说“像盲人一样黑”就非常独特了,会
期刊
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就像大海一样,如果我们平时不做有效分解记忆的话,到高三时任务就太重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老师:1.把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容易混淆和误解的近义词、成语、名言名句在学期一开始就整理出来(最好找一本人家归纳好的资料),每天早读课理解、背诵几条,晚上睡觉前再在大脑中过一遍。这种分散记忆,既减轻负担,效果也比考试前集中记忆要好得多。  2.技术性比较强的考点,如“语病辨析,简明、连
期刊
每月收入近万,却偏偏吃住都賴着年迈的父母,父母忍无可忍,一纸诉状递到法院,将亲生女儿“请”出家门。  近日,武汉一桩“亲情大战”最终以“买断”收场:父母向女儿支付15万元,女儿要尽快搬走。该女子的弟弟说,姐姐自己每月工资近万元,经常去国内外旅行,却在家不出生活费。而面对父母和弟弟的指责,姐姐还觉得委屈。她说,父母有很重的“重男轻女”思想,十几年前,父母就为弟弟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对此,她
期刊
【考点点击】  散文阅读考查题中,有两种概括题,一种是以散文中的物象或人物形象为中心的特点概括题,另一种是以作者的某种看法和评价为中心的原因概括题。  原因概括题,更能考查考生的文本概括能力。这种题型,题干呈现的往往是作者的观点(或结论),要求筛选、概括出作者持该观点的依据(或理由)。在题干提问时一般都有“为什么”“什么原因”“什么理由”等关键词。那么,怎样把握好这种原因概括题的答题方法呢?下面我
期刊
今年54岁的宋健辉,是一名普通的乐山人,酷爱户外运动,喜欢骑摩托车。以修车为生的他,被朋友称为“轮胎叔叔”。  6月初的一天,宋健辉问84岁的老母亲,这辈子有没有最想去的地方,母亲回答说:“西藏”。为实现母亲的梦想,宋健辉决定带老母亲去西藏。经过一番准备,6月15日,母子俩踏上了骑行之路。根据规划线路,他们一路经过夹江、洪雅、雅安、泸定、康定、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终于在6月21日中午,抵
期刊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是的,之所以说主宰人类命运的是人类自己,而不是上帝或其他什么不可言喻的神秘力量,原因就是人类能够审视自我,认识自我,进而不断完善自我。是故,圣人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放眼当下,浮躁成风,越来越多的人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满目都是膨胀的自我。罗曼·罗兰说过:“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如一颗陨落的流星,连一分热也不会留下。”一个人如
期刊
隐隐地,有私语从远处传来;静静地,他临窗而坐,闭目抿唇,神思恍惚。  第一次乡试落第,这很正常,但落在自己身上,他总觉得不可思议。聪明不如自己的同窗凭何得以高中?难道非得似他们般埋头向下,勤学苦读?不,自己怎能辜负上天独予的美好天赋,低下高昂向上、潇洒聪慧的头颅?  他开始整理自己的书稿。  那一天,幸好还是来了。那一年,他已经 27 岁了。那一刻,他忽然发现了自己书稿中的不足。顿时,七分不甘随风
期刊
有人说,你遇到的人,你走过的路,你读过的书,就是你的格局,就是你的财富。这句话,是对我与《作文周刊》从相遇到相知的——11年的最好诠释。  大海迸发惊涛骇浪,小溪泛起美丽浪花。领导的示范、团队的精神、同事的协作,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共同铸就明天的辉煌。  我和孙建慧编辑认识的时间最晚。记得去年,一位老师评定高级职称着急要用报纸,我们写的稿件已经发表,但是由于某种原因样报还没寄到作者手中。孙编辑自己
期刊
堂吉诃德答应一一听从店主的劝告,就照当时的安排到客店旁边的一个大院里去看守盔甲。他把盔甲一件件堆在井边水槽里,自己挎着盾牌,绰起长枪,神气十足地在水槽前面来回巡行。这时天色已渐渐昏黑。店主把这位客人的疯病告诉了所有的旅客,又讲他要看守盔甲,等待那封授骑士的典礼。大家想不到他疯得那么别致,都赶出来远远观望。只见他一会儿专心一意地来回巡行,一会儿靠着长枪站定,好半天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的盔甲。夜渐深,可
期刊
近日,湖北八旬老母亲不离不弃照顾患“渐冻症”女儿37年的故事刷屏了。  1980年,15岁的向翠华突患全身关节内风湿,由于家中无钱医治,全身关节慢慢变得僵硬,肌肉萎缩,成为“渐冻人”,失去自理能力。2002年,父亲因肺癌离世。从此,向翠华和母亲李望芳相依为命。一转眼,向翠华已是52岁,而母親李望芳,更是82岁高龄了。37年,向翠华自己完全不能行动,母亲就像她的拐杖,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如果不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