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一考生
冯骥才在《一百个人的十年》序言中提过,贾樟柯在《天注定》的宣传讲座上讲过,翁贝托·埃柯在《试刊号》的谈话中也讲过——如今,人们对铺天盖地的消息应接不暇,灾难或欣喜总被迅速地瞥见,然后很快又被新消息掩埋。
人们见过的“大场面”太多,科技发达了,人们甚至可以选择看或不看那些不喜欢的部分,但遗忘和不见都是逃避,“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这是鲁迅的教导。
如今的书店,畅销书多是食谱、“心灵鸡汤”、减肥手册,或是成功学、轻小说,人们喜爱这种轻松欢快、“正能量”的东西。贾樟柯宣传《天注定》时,现场有观众不满,“你就不能用温和一点的方式传达这些正能量吗?”——世界上大多数人不愿去看《天注定》中那些当代工人、堕落的年轻女子,那些真实惨痛的人生。
贾樟柯只是用艺术的手法,让本会被很快遗忘的部分延长了保质期。正如达登内兄弟所做的——从底层出发拍电影,而不是寻找故事。他们的电影都缺少故事性,但毫无疑问,他们的作品具备大多数人声称想要的“真实”。
如今,人们与传媒的关系非常畸形:一方面要求着“真相”,一方面又要求温和地呈现“真相”。
翁贝托《试刊号》中讲述了一份报纸的故事,它叫《明日报》,只有十二份满是谣言的“试刊号”出版。人们想看看真相,又不愿正视丑陋,这样双重的标准催生了《明日报》这一荒谬的“怪物”。
人们不愿正视丑陋与真实,因为他们惧怕自己也是如此,如同一个人面对怪兽,他会害怕自己被吃掉。直面惨淡的人生,会让人产生“看到自己”的错觉,会使人产生被自己的“可能的未来”威胁的错觉,所以人们拒绝看见。
但“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当年魏源如此劝诫闭目塞听的中国人,如今也可拿来规劝顽固抵制“丑恶”的人们。看见路灯四周飞舞的虫子不意味着你将变为虫子,它只会让你意识到:也许家中该备一瓶杀虫剂。如今我们受到“天下”投来的信息,我们不能充当“套中人”,而应当全盘接受,可为之欢呼并铭记,可沉思并警醒,可感慨万千并引以为戒,这才可望想出好的方案,说出在理的话,做出得当的事,承担必要的责任。
“必须敢于正视!”听见鲁迅先生的喊声了吗?
点评
这篇议论文,因“鲁迅式的直面现实”而深受阅卷人的青睐:
精选事例,富有现实针对性。首段使用排比式,连续举出三个事例,自然引出“正视”话题。这个时代确实有许多东西被掩盖,关键是现实有相当多的人还不愿正视,作者以此为话题,独具匠心选择事例,运用犹如解剖刀一般的说理与分析,切中时代的要害,针砭社会的弊端,警醒世人。
巧用名言,发人深思。最后用鲁迅的话语结束,简洁有力,紧扣标题,深化论点,画龙点睛。此句猶如宁静世界里传来的一声撞钟之音,在现实的人们心中久久回响。
前后照应,结构严谨。本文在文章主体阐释事理的过程中,并没有把开篇提及的三个事例随意弃之一旁,而是有意识地对其中两个事例进行了跟踪分析,这样文章便有了前后勾连、环环相扣的意味。
冯骥才在《一百个人的十年》序言中提过,贾樟柯在《天注定》的宣传讲座上讲过,翁贝托·埃柯在《试刊号》的谈话中也讲过——如今,人们对铺天盖地的消息应接不暇,灾难或欣喜总被迅速地瞥见,然后很快又被新消息掩埋。
人们见过的“大场面”太多,科技发达了,人们甚至可以选择看或不看那些不喜欢的部分,但遗忘和不见都是逃避,“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这是鲁迅的教导。
如今的书店,畅销书多是食谱、“心灵鸡汤”、减肥手册,或是成功学、轻小说,人们喜爱这种轻松欢快、“正能量”的东西。贾樟柯宣传《天注定》时,现场有观众不满,“你就不能用温和一点的方式传达这些正能量吗?”——世界上大多数人不愿去看《天注定》中那些当代工人、堕落的年轻女子,那些真实惨痛的人生。
贾樟柯只是用艺术的手法,让本会被很快遗忘的部分延长了保质期。正如达登内兄弟所做的——从底层出发拍电影,而不是寻找故事。他们的电影都缺少故事性,但毫无疑问,他们的作品具备大多数人声称想要的“真实”。
如今,人们与传媒的关系非常畸形:一方面要求着“真相”,一方面又要求温和地呈现“真相”。
翁贝托《试刊号》中讲述了一份报纸的故事,它叫《明日报》,只有十二份满是谣言的“试刊号”出版。人们想看看真相,又不愿正视丑陋,这样双重的标准催生了《明日报》这一荒谬的“怪物”。
人们不愿正视丑陋与真实,因为他们惧怕自己也是如此,如同一个人面对怪兽,他会害怕自己被吃掉。直面惨淡的人生,会让人产生“看到自己”的错觉,会使人产生被自己的“可能的未来”威胁的错觉,所以人们拒绝看见。
但“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当年魏源如此劝诫闭目塞听的中国人,如今也可拿来规劝顽固抵制“丑恶”的人们。看见路灯四周飞舞的虫子不意味着你将变为虫子,它只会让你意识到:也许家中该备一瓶杀虫剂。如今我们受到“天下”投来的信息,我们不能充当“套中人”,而应当全盘接受,可为之欢呼并铭记,可沉思并警醒,可感慨万千并引以为戒,这才可望想出好的方案,说出在理的话,做出得当的事,承担必要的责任。
“必须敢于正视!”听见鲁迅先生的喊声了吗?
点评
这篇议论文,因“鲁迅式的直面现实”而深受阅卷人的青睐:
精选事例,富有现实针对性。首段使用排比式,连续举出三个事例,自然引出“正视”话题。这个时代确实有许多东西被掩盖,关键是现实有相当多的人还不愿正视,作者以此为话题,独具匠心选择事例,运用犹如解剖刀一般的说理与分析,切中时代的要害,针砭社会的弊端,警醒世人。
巧用名言,发人深思。最后用鲁迅的话语结束,简洁有力,紧扣标题,深化论点,画龙点睛。此句猶如宁静世界里传来的一声撞钟之音,在现实的人们心中久久回响。
前后照应,结构严谨。本文在文章主体阐释事理的过程中,并没有把开篇提及的三个事例随意弃之一旁,而是有意识地对其中两个事例进行了跟踪分析,这样文章便有了前后勾连、环环相扣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