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是构建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通过对小学美术课程创新精神的探究与实践,从美术课堂情境、动漫赏析、自由联想、多元评价等方面,为学生创设创新思维的课堂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优化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学习能力,努力建构一种能够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精神;情境创设策略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小学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在对小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欣赏、对美术的热爱,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并提高知识素养、开发思维和培养创新精神,这对小学生的不断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下面浅谈几点体会。
一、设计“课堂情境”,营造气氛
在小学美术的新课改教学中,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的情感交流共融,在创设情境时,可以倡导师生交换“空间”,搭建平台营造轻松自由、和谐共欢的教学“空间”。小学生的好奇心极强,天性就喜欢对新事物进行探究,一旦对客观事物产生兴趣,就会在头脑中产生许多的疑问,这就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力求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认知。对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注重挖掘美术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努力创设日常生活情景、儿童游戏情境等教学空间,让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听课情绪,保持饱满的听课热情,激发学生自主追求探索新的知识,努力营造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在教《让我的飞机上蓝天》一文时,可以先展示会飞的纸飞机、飞盘、降落伞等玩具作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亲身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教师再有艺术地指导学生观看影像资料,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飞机会飞,学生会把欣赏的各种飞机造型更生动地转变成创作的表象,从而在飞机的折法、飞机的装饰上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创造力。
二、利用“动漫赏析”,创设情境
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理解能力、审美水平以及美术思维能力,其艺术特点在于直观性,需要通过视觉获取信息。由于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基本是“满堂灌”“填鸭式”等简单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理解和欣赏水平。自从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引入美术课堂后,多媒体技术中的许多视频和音频资源,让学生看到了动态的美术作品,身临其境地感受其一步步完成的过程,这给小学美术教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不仅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也非常有效地培养了小学生的美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在教《清明上河图》时,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动态图,让学生跟随画面的场景,视觉感受古代都市的民俗、建筑、商业、交通工具等历史文化信息,再让学生自主寻找画卷中的兴趣点进行细致观察和讨论交流,从而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鼓励“自由联想”,自主学习
“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在科学发明和艺术创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创造才能的重要构成因素。在美术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对自己的创造力并没有真正的认识,这就会使小学生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教师应把创造学的观点深入浅出地讲给小学生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有创造才能的,每一次美术联想创造活动都要给学生留出一块个性发挥的余地。促进小学生进行联想感悟的方法有运用语言描述、通过感官感受、组织表演等,通过这些方法能够使小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并能使其产生与视觉形象有关联的形象或生活经历、经验的联想,创造出新的形象。如教学《蔬果的联想》一课时,教师借助主图中的“荷花”与“青蛙”设置情境,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示范蔬果和小训练中的白萝卜进行观察,直观形象地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开拓了學生的联想思维,再分组展开自由联想和集体交流,实现了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和奇妙、独特的想象力,从而发展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四、实施“多元评价”,倡导人文教育
美术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具有人文性质的特点,其功能不只是具有教育功能,还具有娱乐功能和审美情趣,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各自不同的心理活动,善于发现每个学生个性化的闪光点。在评价小学生的美术作品时,要以学生的创意为教学尺度,对学生是否有独特的感受和独特的见解进行评价,哪怕其画面效果有一点闪光点就可以评为优,再针对不够美的画面提出努力方向,应该尽量留给学生改进的余地,尽量给每位学生得以有表现的机会和希望。如教学《劳动的动态》一课,在小学生完成作品时,由于小学生表现内容的多样,教师要在众多的作品中综合成几类典型,并说明要从创作时间、表现效果、技法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时可让学生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创意设计表述后,学生间相互评价,教师随机穿插、引导补充评述,并引导小学生对运动规律、人体结构、生理现象等细节方面的观察与理解。这样做便于学生相互间交流并找出不足,也便于教师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创意与表现间的差距,为下一课有目的、有侧重地进行教学或辅导提供依据。
编辑 冯志强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创新精神;情境创设策略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小学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在对小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欣赏、对美术的热爱,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并提高知识素养、开发思维和培养创新精神,这对小学生的不断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下面浅谈几点体会。
一、设计“课堂情境”,营造气氛
在小学美术的新课改教学中,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的情感交流共融,在创设情境时,可以倡导师生交换“空间”,搭建平台营造轻松自由、和谐共欢的教学“空间”。小学生的好奇心极强,天性就喜欢对新事物进行探究,一旦对客观事物产生兴趣,就会在头脑中产生许多的疑问,这就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力求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认知。对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注重挖掘美术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努力创设日常生活情景、儿童游戏情境等教学空间,让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听课情绪,保持饱满的听课热情,激发学生自主追求探索新的知识,努力营造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在教《让我的飞机上蓝天》一文时,可以先展示会飞的纸飞机、飞盘、降落伞等玩具作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亲身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教师再有艺术地指导学生观看影像资料,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飞机会飞,学生会把欣赏的各种飞机造型更生动地转变成创作的表象,从而在飞机的折法、飞机的装饰上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创造力。
二、利用“动漫赏析”,创设情境
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理解能力、审美水平以及美术思维能力,其艺术特点在于直观性,需要通过视觉获取信息。由于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基本是“满堂灌”“填鸭式”等简单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理解和欣赏水平。自从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引入美术课堂后,多媒体技术中的许多视频和音频资源,让学生看到了动态的美术作品,身临其境地感受其一步步完成的过程,这给小学美术教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不仅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也非常有效地培养了小学生的美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在教《清明上河图》时,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动态图,让学生跟随画面的场景,视觉感受古代都市的民俗、建筑、商业、交通工具等历史文化信息,再让学生自主寻找画卷中的兴趣点进行细致观察和讨论交流,从而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鼓励“自由联想”,自主学习
“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在科学发明和艺术创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创造才能的重要构成因素。在美术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对自己的创造力并没有真正的认识,这就会使小学生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教师应把创造学的观点深入浅出地讲给小学生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有创造才能的,每一次美术联想创造活动都要给学生留出一块个性发挥的余地。促进小学生进行联想感悟的方法有运用语言描述、通过感官感受、组织表演等,通过这些方法能够使小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并能使其产生与视觉形象有关联的形象或生活经历、经验的联想,创造出新的形象。如教学《蔬果的联想》一课时,教师借助主图中的“荷花”与“青蛙”设置情境,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示范蔬果和小训练中的白萝卜进行观察,直观形象地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开拓了學生的联想思维,再分组展开自由联想和集体交流,实现了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和奇妙、独特的想象力,从而发展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四、实施“多元评价”,倡导人文教育
美术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具有人文性质的特点,其功能不只是具有教育功能,还具有娱乐功能和审美情趣,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各自不同的心理活动,善于发现每个学生个性化的闪光点。在评价小学生的美术作品时,要以学生的创意为教学尺度,对学生是否有独特的感受和独特的见解进行评价,哪怕其画面效果有一点闪光点就可以评为优,再针对不够美的画面提出努力方向,应该尽量留给学生改进的余地,尽量给每位学生得以有表现的机会和希望。如教学《劳动的动态》一课,在小学生完成作品时,由于小学生表现内容的多样,教师要在众多的作品中综合成几类典型,并说明要从创作时间、表现效果、技法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时可让学生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创意设计表述后,学生间相互评价,教师随机穿插、引导补充评述,并引导小学生对运动规律、人体结构、生理现象等细节方面的观察与理解。这样做便于学生相互间交流并找出不足,也便于教师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创意与表现间的差距,为下一课有目的、有侧重地进行教学或辅导提供依据。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