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化学教学以化学知识为载体,通过知识学习,使中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形成正确的物质观,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化学教学目标要在教学活动中完成,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所以为引导和帮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
笔者现在任教高中化学,所带班级学生基本属于中等程度,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思考、积极探索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对课堂进行有效控制,实现教学的高效,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教学离不开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学内容的设计。但是长期以来,我们都只是关注单纯的化学知识内容,更准确的说是只关注具体的知识,这样做无法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目标。
这就要求老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习惯,学会将“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换言之就是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生活化学场景、化学问题,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学习化学,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和思维空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就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中创设恰当有效的情景十分重要。
二、创设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想办法解决,才有了思考,才有问题解决的办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所以课堂提问能够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还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能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善于发问,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如果教师不善于发问,或问得不得法,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就会相对差一些。所以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为了帮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的关键,笔者引导学生对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进行质疑:①为什么用0.55mol/L的NaOH溶液,而不用0.55mol/L盐酸?②为什么大、小烧杯的口要相平?③为什么用环形玻璃棒搅拌,而不用铁丝等金属搅拌棒?④为什么要把NaOH溶液一次性倒入小烧杯中?⑤如何准确读取混合液的最高温度?⑥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通过从平常处生疑,向细微处问难,引起学生惊讶,激起思维的浪花.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设计的思路和实验操作的原理,顺利完成实验,又可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
总结平时的教学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提问要做好充分淮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从收听反馈信息到讲评,都要心中有数。切不可有口无心,随意而问,把提问流于形式,把课堂当做过场。(2)学生答错或回答离题太远如何往回引导等等,都需要精心策划,认真考虑,特别是课堂应变提问,更应该有的放矢,绝不能随意发问,仓促上阵。(3)只管提问,不管效果如何,那么设计地再好的问题都会大打折扣。
三、创设有效的探究实验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
所以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课堂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实验的前提下,让学生做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可以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例如在硝酸的教学中,硝酸的氧化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教学中不直接告诉学生硝酸的氧化性,而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提出有关性质的猜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探究实验一:让学生做蓝色石蕊试纸与浓硝酸反应的变色过程,提示学生思考曾经学过的哪一种物质有过类似的现象呢?表现了该物质的什么性质?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回忆和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很快就会想到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的现象,从而表现了次氯酸的强氧化性这一特点,学会想到硝酸可能也具有强氧化性。
探究实验二:笔者进一步提问“如何证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呢?”引导学生拿硝酸与硫酸相比较,回忆浓硫酸的性质及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设计铜和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并根据所得气体的颜色及反应物元素组成的特征,分析说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我仅仅列举了三个方面谈自己的感受。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
笔者现在任教高中化学,所带班级学生基本属于中等程度,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思考、积极探索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对课堂进行有效控制,实现教学的高效,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教学离不开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学内容的设计。但是长期以来,我们都只是关注单纯的化学知识内容,更准确的说是只关注具体的知识,这样做无法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目标。
这就要求老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习惯,学会将“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换言之就是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生活化学场景、化学问题,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学习化学,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和思维空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就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中创设恰当有效的情景十分重要。
二、创设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想办法解决,才有了思考,才有问题解决的办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所以课堂提问能够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还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能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善于发问,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如果教师不善于发问,或问得不得法,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就会相对差一些。所以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为了帮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的关键,笔者引导学生对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进行质疑:①为什么用0.55mol/L的NaOH溶液,而不用0.55mol/L盐酸?②为什么大、小烧杯的口要相平?③为什么用环形玻璃棒搅拌,而不用铁丝等金属搅拌棒?④为什么要把NaOH溶液一次性倒入小烧杯中?⑤如何准确读取混合液的最高温度?⑥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通过从平常处生疑,向细微处问难,引起学生惊讶,激起思维的浪花.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设计的思路和实验操作的原理,顺利完成实验,又可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
总结平时的教学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提问要做好充分淮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从收听反馈信息到讲评,都要心中有数。切不可有口无心,随意而问,把提问流于形式,把课堂当做过场。(2)学生答错或回答离题太远如何往回引导等等,都需要精心策划,认真考虑,特别是课堂应变提问,更应该有的放矢,绝不能随意发问,仓促上阵。(3)只管提问,不管效果如何,那么设计地再好的问题都会大打折扣。
三、创设有效的探究实验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
所以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课堂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实验的前提下,让学生做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可以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例如在硝酸的教学中,硝酸的氧化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教学中不直接告诉学生硝酸的氧化性,而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提出有关性质的猜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探究实验一:让学生做蓝色石蕊试纸与浓硝酸反应的变色过程,提示学生思考曾经学过的哪一种物质有过类似的现象呢?表现了该物质的什么性质?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回忆和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很快就会想到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的现象,从而表现了次氯酸的强氧化性这一特点,学会想到硝酸可能也具有强氧化性。
探究实验二:笔者进一步提问“如何证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呢?”引导学生拿硝酸与硫酸相比较,回忆浓硫酸的性质及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设计铜和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并根据所得气体的颜色及反应物元素组成的特征,分析说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我仅仅列举了三个方面谈自己的感受。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