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k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科学与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对于公民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的一个重大挑战。众所周知,教育在提高公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的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特别是作为基础教育的高中教育,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石,自然而然的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面向21世纪的要求,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围绕这个热点课题,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素质作一简要探讨。
  一、数学素质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数学素质,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一般认为是在先天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种提法:
  1.张奠宙教授《数学素质教育设计》(草案)中的一个界定:即从数学知识观念、创造能力、思维品质、科学语言等四个层次进行分析研究;朱成杰教授《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导论》指出数学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心理健康和劳动技能素质等四个方面。
  2.我国传统提法: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人建议应增加一项“建立数学模型能力”。
  3.美国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育的目标应具有以下五点数学素质:①懂得数学价值;②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③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④学会数学交流;⑤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二、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
  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的要义即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现代教学以人为本,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进行有机结合,立足学生主体,实施因材施教即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志趣、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区别有针对地进行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都能尽最大努力,既能“吃得了”,又能“吃得饱”,让每个学生数学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差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生深化发展的目标,这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2.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它是基本数学能力之一,也是数学素质的核心。高考改革内容强调:“继续发挥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作用,强调基础性、通用性、工具性,将考查重点放在思考和推理上。”因此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是广大师生的一项重大任务。
  3.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教会学生猜想,培养创新能力
  心理学表明创新能力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一切己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智力品质。在科学技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民族创造水平如何,已成为决定其荣辱兴衰的重要因素。胡锦涛主席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是跨世纪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4.强化语言训练,促进信息交流,提高综合能力
  数学学科本身具备很强的综合性,代数、三角、几何教材中综合了许多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学中数学应发挥基础学科作用,加强学科内联系,挖掘各知识交汇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帮助学生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正确运用数学语言加以表述。
  5.重视数学应用,积极开展数学建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个人的数学素质的优势不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理论的多少,也不仅在于其能解决多少数学难题,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思想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学生喜欢学习有生动现实基础及将来从事“四化”建设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与才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和社会实践,提倡做中学,通过问题学,能适应变化发展的世界,引导他们关心社会和关心未来,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6.注重心理指导,创设良好环境,严格养成教育
  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是人的一切行为活动的背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影响他的行为动力、行为方式以及直接影响制约着他们行为的有效性。心理素质己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部分。据此,中学数学素质教育决不可忽视心理教育。
  7.加强中学数学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数学教学体系和内容
  加强数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一方面,高师院校对数学教育专业要明确培养目标,造就一批具有高数学素质的新型中学教师;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从教的数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提倡自我教育,立志岗位成才,使从教教师有能力进行数学素质教育。我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先有一桶水。”这是因为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且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治学态度等都将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发展,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概括地讲,我认为加强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培养他们“爱学”态度、“乐学”情绪、“会学”技巧、“自学”能力,突出“优化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我们深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素质教育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届时,我们的学校必将成为一个培养和造就新时代人才的理想摇篮。
  (作者单位:276016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
其他文献
当我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互相帮助》的两幅图的时候,就听见下面有学生在小声嘀咕:“又是看图写话……”图一画的是放学的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小明没有带雨伞,把书包顶在头上冒雨往家里跑去。在小明的后面,是打着雨伞正在追小明的小红。图二是他们两人高高兴兴同打一把伞回家。我把最后一笔画完,微笑着转过身来,学生们已经在下面议论纷纷了,有的作苦思冥想状,有的是一幅愁眉苦脸万分无奈的模样。  我微笑着说:“同学们
期刊
想象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想象的动因。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新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也是全社会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是实施这一活动的主导者。本文将就语文
期刊
低年级学生上课自控能力差,注意的持久性短,极易走神,以致课堂秩序难以调控,教学效率不高。细细想来,低年级课堂组织教学难度大,固然有学生生理方面的客观原因,但我们又不能只归咎于此。作为执教者,我们更应该面对现实,从自身角度出发,积极寻求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最大限度地激起低年级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结合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唤起学生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从低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近年来,从提高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出发,我始终把写字教学当做新课改重点内容之一,深深体会到:写字教学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抓起,学生有了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基础,才能写出一手好字,而且终身受益。如何完成这一教学任务,下面谈谈自己
期刊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课堂教学则是诸多方法中最主要的形式。讲课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设计好每堂课的“开场白”,要讲出新意,讲出字里行间学生看不出来的“奇珍异宝”。因学生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是教师对每个学科、每个单元、每节课的“开场白”。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开场白”常常关系到整节课教学的成败
期刊
好奇心每个人都有,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的思绪引入课堂、引入书本,并且能够正确地引导、长期地保持这种好奇心理。  信息技术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由于上课的形式以及内容的与众不同,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的好奇心十分强烈。如何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是能否把这门课教好的关键。  一、包容好奇心  有好奇心并不是坏事,一些教师总是压制学生的好奇心,不允许他们考虑任何与本课无关的内容,这样做使得许多学
期刊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
期刊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明确告诉: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的目的和归宿,是语文的根。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最主要的依据则是文本,故要凸显语文课的特点,守住语文的根,就必须咀嚼文本。  课前设计时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来咀嚼文本。教师头脑中必须明确,借助某一文本应让学生积累哪些基础?训练学生哪些能力?陶冶学生什么样的情感?给学生现实生活有哪些指导?写作上对学生又有哪些帮助
期刊
针对前抛实心球项目,教师往往会更多的强调腿的蹬、撑,以及身体和手臂的鞭打动作,而对出手后的身体平衡和换脚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学生在练习时往往会因过早地换脚而影响“撑”的效果。其中,部分学生不得不采用后退一步与投掷线保持一段距离,以免出手后脚跨出线犯规,部分学生则是为了确保不犯规而束手束脚,最终影响成绩。对此,通过对前抛实心球技术的有利分析,同时借鉴其他投掷项目出手后的动作特点以及针对学生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魅力,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化可以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教师与文本真真切切的对话,将获得无穷无尽的感悟。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意情感的陶冶,这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意性所决定的。  一、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特点  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情感活动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
期刊